回覆列表
  • 1 # 咖電影

    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金熊獎上,奪得了最佳男女主的雙桂冠。

    影片主要講述了父母是多年好友的兩個男孩相約去水庫玩耍,其中一個男孩星星因為意外不幸溺水身亡,另一個男孩浩浩卻活了下來。溺水男孩的父母(詠梅飾王麗雲、王景春飾劉耀軍)失去獨生兒子遭受生活巨大打擊,倖存男孩的父母(艾麗婭飾李海燕、徐程飾沈英明)內心背上了一輩子無法釋懷的愧疚。原本親密無間的兩家人,從此越走越遠,一切都無法再回到過去。

    影片橫跨三十年時間,在鏡頭下,王麗雲從二十多歲的青春少女變成了最後的白髮老人。在這之中還穿插了計劃生育,下崗潮,下海熱,南遷出國熱等三十年來的時代鉅變。

    影片主要聚焦在孩子對於中國家庭的重要意義上,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圍繞這個失去了獨生兒子並且無法再生育孩子的家庭展開。

    這其中,有王麗雲和劉耀軍失去愛子並且無法再生育的徹心之痛,有李海燕和沈英明孩子倖存卻無法再面對好友夫婦的複雜心情,還有浩浩壓在心底三十多年對於星星的無限愧疚之情。

    在這兩個家庭之外,還有沈茉莉(齊溪飾)對劉耀軍從兄妹情中暗生的戀愛情愫,高美玉(李菁菁飾)和張新建(趙燕國彰飾)不被看好卻最終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影片不是隻關注這幾個家庭的起起伏伏愛恨糾葛,在他們背後,我們還可以看到整個時代的洪流背景,以及在大的政策大的命運之中人們的沒有選擇無可奈何。

    王麗雲原本可以再有一個孩子,但是在國家“一切為了四個現代化”而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她被李海燕半教育半強迫著打掉了孩子,並且因此無法再生育。

    至於在下崗潮中被下崗,更是她根本無法控制無從反抗的命運。

    喪子之後夫婦二人遠走他鄉,領養了一個很像星星的男孩,但是這男孩卻叛逆牴觸,無法被管教。這時候的王麗雲,站在海邊灌了水的房子裡,雖然無可奈何不知所措,但是隻是靜靜的站著,也沒有多麼大哭大鬧。

    整部影片175分鐘,看完全片,心情就好像在下雨天的路邊攤吃了一碗不怎麼好吃的清湯麵,低低地壓抑,但是湯底雋永。

    面雖然不好吃,但是還是平靜地把它吃完。

    生活雖然諸多不幸,但是還是平靜地把它過完。

    兩位主演情感表露極其剋制隱忍,在面對喪子之痛,被迫打掉孩子,養子叛逆離家出走,情感被介入等諸多生活變故,他們雖然悲痛,卻也沒有那麼激烈。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兩個人在大雨天尋找離家出走的養子,回到家後水已經全部灌進家中,兩個人也不說話,只是默默地開始把漂在水中的傢俱撿起來。雖然疲憊雖然無奈,但是對於生活的接連不公,並沒有表現出激烈的抵抗。

    兩位主角的性格,都極其有韌性,正是因為這種韌性,他們才能在一次次的生活變故里活下去。

    至於結尾時候兩家人的最終釋懷,更是表現出一種與時間相處的巨大智慧。沒有仇恨,沒有怨懟,父母們都白了頭髮,孩子也有了家庭,平平靜靜地再說出當年的事,坦坦蕩蕩講出壓在自己心裡的愧疚,心結開啟,生活還得向前走。

    這是我欣賞這一部影片的地方。它沒有講述多麼帥氣的故事,也沒有表露什麼恣意的情感,它看起來極其普通,普通到好像就是我們身邊發生著的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裡,卻隱藏著那種平靜的深邃的巨大力量。

    人生其實不是必須得要情感激動,不是必須轟轟烈烈才算沒有白走一遭。相反,有時候把情感收進去,比放出來更難。有時候,這種面對不幸卻仍要堅強活下去的平靜力量,更顯得可貴。

    雖然這對夫婦喪失了愛子,但是相比於真實生活中更加不可控制的不如意,他們至少彼此相愛,互相取暖。

    這對於遭受不幸的他們來說,也算是一種療愈。

    還有他們領養一個長的很像星星的男孩,也是希望給自己一些療愈。雖然在這之中,又牽涉到這個男孩的身份認同問題。

    人生的事情實在複雜,也從來不是我們一廂情願想的那樣。

    但是,人們之所以能在這個星球上存活,就是因為受傷後能去尋找療愈並且最終痊癒。受傷的過程當然痛苦,但是痊癒後,將會是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我們無法知道和控制生命裡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候的態度。

    另外,在沈茉莉無意介入劉耀軍和王麗雲最後互相取暖的脆弱情感時,王耀軍說:“我和你麗雲嫂子,現在都是在為對方活著。”

    我雖然欣賞男女主角在面對接二連三生活變故時候的平靜堅韌,但是我並不欣賞這句話。

    我覺得似乎還應該再堅強一些,因為每個人的路,從開始到結束,一直走著的,其實只有自己一個人。其他的父母孩子,愛人朋友,都不過是你路上某一段的陪伴。他們或許給你庇護,給你成就,給你甜蜜,給你依靠,但是終究這條路,只是你一個人在走。

    失去了孩子,沒有了愛人,或者等等等等,都是生活給的巨大挑戰。或許當時難受得撕心揪肺,無法釋懷,但是過去了,這條路,就還得,一直走。

    無論多麼親密的關係,父母也好,孩子也好,愛人也好,其實對於我們獨立的個體來說,都是別人。

    互相陪伴的路上我們彼此成長,互相鼓勵,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候也不要太過傷心。

    當然,旁觀者什麼話都好說,一旦災難真切發生在自己的生活裡,還是會哭天搶地。

    只是我還是欣賞坦然面對失去,面對災難,面對死亡的人們。

    我們一起地久天長固然很好。

    但是更可貴的,是哪怕這路上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也能依舊地久天長。

  • 2 # 音樂影視風

    《地久天長》真是一部王小帥演繹很好一部電影。

    1. 接受文藝片的影迷別錯過這部電影,畢竟是柏林電影節得獎影片,足夠上2019片單。沒耐心看悶片的影迷不勉強。

    2.影片"正派""反派"角色都有一些負面行為,導演把這些負面行為拍出來,不代表導演鼓吹負面價值觀,恰恰相反,導演是批判負面價值觀的,請部分影迷手下留情,別說"我不喜歡主角太渣"而給差評。讓影評成為單純的影評吧。

    先說優點:

    經歷過80、90年代的人,很容易感受到夢幻感的穿越,那巨大的蘇式機器滾動起來,轟隆隆的似乎能聞到爸爸工裝上散發的油泥味、汗味和菸草味。當年宿舍樓前晾曬滿被子,溫暖的Sunny氣息裡,小娃娃們追逐打鬧,轉眼間卻已經人丁稀疏、荒草蔓生。那桌子上永遠不變的水瓶,也從老式熱水瓶悄悄變成新款式的按壓式熱水瓶。整個電影的佈景幾乎是一個活生生的"我的80年代"人文博物館。

    影帝影后無可挑剔。其中我更偏愛詠梅一些。電影裡詠梅不經意的淡定的報出《友誼地久天長》歌名,像不小心掉金子一樣,不經意的暴露出人物文化素養可嘉的優越背景。她代表正常人類的自由、善良、美麗的天性——而這樣的人物塑造,才襯托出她一生際遇無辜、可悲。

    以人流為例,男女主人公上公務車,鏡頭的格局跟革命戰爭電影拍攝特務抓地下黨時格局一模一樣。這樣的內涵,是不必用臺詞囉嗦的。我很驚訝能在大熒幕上看到這樣的畫面。

    下崗那場戲同理,依稀看到蘋果1984廣告畫面。烏泱泱藍灰工裝淪為失去個體特徵的麻木符號。唯一穿西裝與世界接軌的是廠長。

    星星遇難:隧道、汽笛,意味著穿越死亡;這種表現方式甚佳,但也是傳統套路了

    其他重要片段例如星星遇難、浩浩懺悔等,雖然是重頭劇情,但鏡頭只是"很棒",談不上驚豔。

    3. 剪輯也是時好時壞。比如跳剪至女主角惠安女打扮意味著男女主角搬遷至福建生活;比如跳剪至大家穿黑衣吃飯意味著某個人物劇情已經過世;比如老婆吐槽老公是個"傻子"時下一秒小三出現與老公互動。

    4. 電影整體基調偏冷靜,娓娓道來,沒有刻意煽情。按金星的說法,這是一種"高階的藝術表現方式"

    5. 從背景題材上講,80年代至今是一段沒有被認真記錄過的歷史,而這40年,又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發展階段。

    《地久天長》是迄今為止唯一全程記錄這個重要歷史階段,且生活細節衍變還原度非常高的作品。

    以下是值得商確的地方:

    1. 劇本:大結構不算太好。總體感覺是,單看任何一小段,都非常好,三個小時串在一起吃不消。一般這種問題是由於劇本中心矛盾不夠好——《地久天長》確實如此。

    浩浩心底藏的那點秘密,從受害者夫妻視角看,沒懸念,所以無壓力感;從浩浩母子的視角看,那麼重的壓力感缺乏合理性——故事可以虛構,但人物在劇情中的反應應當邏輯合理;從我們觀眾的上帝視角看,這種意外事故的事情真的談不上罪惡、受害者沒有因為浩浩拖延懺悔而持續受苦,不會對"反派"產生憤怒情緒——因此我們觀眾對於浩浩招供不招供,根本不在意,也就意味著沒有懸念壓力/目標任務支撐我們對劇情保持好奇心。

    另外個人覺得有很多鏡頭其實可以剪掉,不值三小時,王導給某其他導演的判詞,某種程度上也適用於《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優秀的設計、華麗的演技讓人矚目讚歎,這當然是好事;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注意力過於投視在設計、演技這些細節點上……是否意味著作品的整體感受略微薄弱呢?

    2. 關鍵人物:浩浩那個角色處理的不太好。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確是通往核心矛盾的狹道——一旦這個人物堵塞了,直接影響整體劇情感受。

    憋了20多年的大招,不過如此,浩浩坦白的那場戲太尬了。杜江念臺詞念得很辛苦。原因是前面說的、浩浩母子的心理壓力缺乏合理性。學過心理學的都知道,這種事情,人的正常反應是會找藉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取得內心秩序的平衡。會逃避,不會負罪。起碼本片看不出“負罪”的合理性。

    符合心理學的情況下,浩浩懺悔臺詞大機率應該用第三人稱"他"、而不是“我”來描述故事中的自己——心理上做切割,逃避觸碰痛點。而目前浩浩懺悔臺詞不合情理的使用了太多情緒化的、細節情景的描述,不符合真正心理疾病被解剖時的人類反應。所以,那段戲明明杜江很努力了,我們還是會覺得沒有認同感。

  • 3 # 影視酸甜

    一般這得獎的中國電影吧,都是文藝片或紀錄片,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欣賞的了的,就是一個故事,不如一些大片有那麼的震撼場面和唯美視覺體驗,所以影院裡也基本上不上映,不好賣票。沒事的時候可以看看,畢竟它的表現意義是不錯的

  • 4 # 文盲影視館

    王小帥導演的這部新作《地久天長》可以算是一部反應人性“矛盾”的教科書式作品,他對複雜人性的描繪能力,可以說在現今的中國導演之中,是絕無僅有的。我這裡單就影片中的兩點“矛盾”來展開。

    首先,關於“施害者”與“被害者”的矛盾。

    一個無辜孩子的意外,將兩個典型的中國家庭牽扯到了一起。作為“受害者”的劉家活在了漫長的悲痛之中,在連番莫測的人生逆境中,漸漸變得麻木和茫然,片中的伏筆其實告訴我們,他們已然知道真相,可是他們卻仍然無法去直面“施害者”的沈家,他們既充滿怨恨,卻又想將其儘早釋然,他們選擇把情緒掩埋在死水攪成的泥潭裡,任其腐爛。而作為“施害者”的沈家則活在了充滿愧疚和無助的陰影裡,他們想辯白,想解脫,可是他們卻又害怕,他們惶恐的沒有一天真正的開心過,他們同樣充滿怨恨卻又不知道怎樣才能終結這一切,他們用偽裝來掩飾自己的無措,欺騙自己繼續活下去。

    其次,關於“子女一輩”與“父母一輩”的矛盾。

    影片是兩代人的故事,而這兩代人又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面對過往的方式。沈、劉兩家的父母一輩在手足無措之後逐漸的選擇逃避,妄圖將一切丟給時間,以此來淡化創傷。這其中,有個段落描寫的尤其深刻,就是直至彌留的海燕,在生前雖然被痛苦折磨了半生,但臨終之時,在麗雲的耳邊也沒能表露出半句直白的道歉,而兩家的子女一輩,特別是浩浩成年立世以後,他卻決定直面過去,親自去悔過,去傾訴,去救贖沈、劉兩家傾覆的世界。

    人和世界生來就是矛盾叢生,在電影中,要透過各種戲劇衝突把一個個矛盾表現出來,還要表現的明明白白,這樣的功底不是每個導演都有的,但是,王小帥和他的《地久天長》做到了,這樣一部反映人性“矛盾”的作品必將名垂影史。

  • 5 # 鹿啦啦愛影視

    第一:我們先來看看演員陣容。《地久天長》這部愛情片是由王景春、詠梅、齊溪、王源、杜江等主演的,王景春、詠梅、齊溪都是演技派的演員,而該影片的主演王景春、詠梅分別獲得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並且成功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能近日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口碑能不好嗎?必須的好。

    第二:導演王小帥。說起王小帥大家可能對他比較陌生,1993年影片是他獨立製片、編劇、導演的處女作影片。這部影片參與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及希臘、倫敦、南特、義大利等多個電影節,並獲得了義大利絲米諾藝術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希臘鐵薩隆尼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金亞力山大大獎)。並參加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新導演展並收藏。1995年《冬春的日子》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週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併於同年歲末在BBC播出 。他的其他電影:《闖入者》《我11》《日照重慶》《左右》《青紅》《二弟》《十七歲的單車》《夢幻田園》《扁擔·姑娘》《極度寒冷》等更是獲得了許多獎項。下面是導演歷年來獲得的獎項,能拍了這麼多優質的電影,《地久天長》能不好嗎?必須的好看。

    第三:劇情。《地久天長》的劇照影片選擇用時間線交叉跳躍的剪輯方式,講的是沈劉兩家因為一次意外事故關係疏遠,其中一家離開北方去了南方生活,後來時隔30年,兩家人再度重聚的故事。能把那個年代的歷史背景還原到這種真實程度,讓人自然而舒服的剪輯方式,觸動人心,這是非常難得的佳作。

  • 6 # 雲書時光

    有品質的電影,可惜了一個時代的內容想展現的太多,時間達到了靠近3個小時,太長了,全程無尿點做不到啊!!終究是文藝型別電影,和商業大片不一樣,票房也不能抱太大希望。

  • 7 # 大號小番茄

    《地久天長》是由王小帥執導,王景春、詠梅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2月14日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2019年3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兩個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生縫隙,甚至其中一家由北方遠走遙遠的南方,相隔三十年後再度聚首的故事

    我唯一的感想是為什麼這麼好的電影在內地獲得不了好迴應

  • 8 # 浮夢電影

    《地久天長》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王小帥自《闖入者》之後暌違四年來的最新力作,影片聚焦於兩個中國家庭在時代洪流中的兩個家庭的命運變革,故事跨度長達30餘年,核心深深植根於中國家庭的情感表達。而影片的兩位主演,王景春和詠梅也分別獲得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影帝影后獎項,可以說是在中國電影歷史上空前絕後了,中國電影人等待這一時刻等得太久了,這次終於說是如願以償。

    《地久天長》的故事從兩個親家關係的工人階級家庭展開,劉耀軍和王麗雲這對夫妻是普通本分的包頭鋼廠一線職工,沈英明和李海燕夫妻則是幹部層級,耀軍、麗雲、海燕三人都在一家工廠裡。兩家各有一子,巧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兩家人約定兩個孩子要做一輩子的兄弟。

    高美玉和張新建是兩家人的朋友,這兩人愛好新生事物,是時代的弄潮兒,興趣相投卻遲遲未能在一起。

    按那時候的話說,新建是相當時髦的,一身打扮相當洋氣,喇叭褲,蛤蟆鏡,爆炸頭是80年代最前沿的時尚裝扮。

    工作之餘,朋友們總喜歡互相串門。那時候人們的關係是相當質樸的,集體榮譽感將人們緊緊聯絡在一起,而不是像如今的金錢社會,過多偏向物質。

    伴隨著友誼地久天長的曲子美玉和新建在耀軍家裡緩緩起舞,那時候還是大錄音機插磁帶播放。耀軍說起這首曲子的來歷,是當年知青返城時有人起頭唱的歌,大家都不會唱,但是卻都跟著唱了,哭的稀里嘩啦。

    1977年恢復高考,大量知青尋求返城,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得去,有些人一輩子就留在了曾經辛勤耕耘的地方。耀軍和英明算是幸運的一批人,與曾經同甘共苦過的知青們可謂是難捨難分。

    沈茉莉是沈英明的妹妹,是一名大學生,在那個時代代表著新時代女性的形象。在工廠裡跟著耀軍實習過一段時間,兩人從此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關係。兩人有一場舞會戲,耀軍和茉莉搭伴跳舞,注意茉莉的裙子是紅色的,為後來兩人的曖昧關係埋下了伏筆。

    新建後來誤入歧途去參加黑燈舞會,結果被抓入獄,那時候人們的道德觀念還是相當嚴肅的,對於這種事情的接納程度相當低,甚至會被以淫亂罪判處死刑。

    一次偶然,耀軍和麗雲被海燕發現有了二胎,作為領導幹部,海燕不得不管。為了響應計劃生育,少生優生的號召,讓麗雲打了胎,麗雲卻因此出了事故不能再次生育,廠裡便給了她計劃生育先進稱號。

    禍不單行,打胎後沒多久便傳來了另一個巨大的噩耗,英明家的孩子沈浩帶耀軍的孩子劉星在河邊玩耍時不幸溺水身亡,這無疑是對這個家庭最沉痛的打擊。

    有道是往往最親近的人傷害最深,英明再怎麼做也彌補不了耀軍家的傷痛。耀軍麗雲夫婦雖然明面不怪罪英明家,但是現實卻無法讓兩家再相處下去了。

    90年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改制,一夜間掀起國企工人下崗浪潮,幹部階層紛紛下海經商,諷刺的是作為集體先進,麗雲率先被安排下崗。

    耀軍麗云為了遠離這個傷心地,南下來到了福建。陌生的地方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不用和別人產生過多接觸,只圖過個清淨生活。

    這家人為了填補心中的傷痛收養了一個孩子,也改名叫劉星,然而孩子長大後得知自己並非親生,彷彿被當成了替代品,便想要離家出走,換回自己的真實身份生活。

    茉莉臨出國前,單獨過來見耀軍,並和耀軍發生了關係,這是一場補償之錯,為了彌補一場錯誤又滋生了新的錯誤。沒有了孩子,兩個大人都是為彼此活。茉莉的出現,是壓倒麗雲活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麗雲尋死未遂,卻也一夜之間老了很多。

    海燕病危,耀軍夫妻回到故鄉去見海燕最後一面,老友重逢真是唏噓不已。海燕二十年來從未忘記過這件事,至死都沒有放下。麗雲兩個孩子的死亡雖然都不是海燕故意造成的,卻都和她有關,無疑對她來講是永遠卸不下來的枷鎖。

    耀軍夫妻來到的劉星墳前為他除草上香,望著坡下的墓園,眼中滿含淚水。這段戲足足拍了二十分鐘,卻絲毫不顯拖沓。畢竟這些服飾物件動作在細節上的詳細陳述才能體現出來足夠的年代感,如果過多濃縮那就真成了《江湖兒女》。

    最終養子還是迴歸到了耀軍和麗雲身邊,故事來到了緩和結局。導演沒有故意讓故事走向悲情化,整個故事的基調除了幾處孩子死亡時比較凝重外都是比較溫情的。人生總是有喜有悲的,在你已經絕望的時候往往還是會有希望出現。

    第六代導演王小帥,構思拍出這部電影,其實是為了還原自己的時代經歷。其實在時代的大變遷中有很多命運相似的家庭,他們都被時代遺忘了。真的需要有人能記得他們,記得還有那麼一段時代。我真的擔心,若干年後,離舊時代遠了,我們再也拍不出這樣的反思作品。

    《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原本是蘇格蘭民謠,西方國家專門用作平安夜辭舊迎新時的合唱的歌曲,相當於我們的《難忘今宵》。影片專門錄製了王源演唱的中文版本,歌詞釋義十分貼合於影片歲月流逝,生命滾滾向前的主旨表達。

    三十年間,時代洪流下的兩個家庭的命運變革,只要活著,悲痛便無法停止。華人在面對苦難面前往往選擇的是妥協,然而時代並不會去照顧弱者,弱者也往往成為時代變革的犧牲品。兩家人帶著過去的包袱經歷著時代的變遷,地久天長,既有著向後看的陣痛也有著向前看的釋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三代蜘蛛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