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使用者94738516596
雅克薩之戰一共打了兩次,結果都是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是之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雖然說是平等的條約,但是當時畢竟清朝是戰勝一方的,而且當時中國本來在這些地區都是有主權的,在這個條約上清朝也是放棄了很多地方,退回到了外興安嶺以內了,對於清朝來說其實就是不平等的條約,清朝雖然在東北的權益基本上得到了保證,但是使清政府在西北的領土喪失了不少。規定中俄在外貝加爾以東地區自額爾古納河一線向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大海為中俄邊界,黑龍江流域盡屬中國。貝加爾湖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被割出去的。到了雍正時期簽訂了《恰克圖條約》之後,貝加爾湖徹底和中國失去了關係。
雅克薩這個地方,就是在黑龍江上游,今天的俄羅斯境內,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現在俄羅斯稱為阿爾巴津鎮。1689年第二次雅克薩戰爭之後中俄雙方就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黑龍江流域是中國的,當然雅克薩這個時候是清朝的,19世紀以後,沙俄開始東擴,並且一步一步向南,開始蠶食中國東北大量的領土,佔領了黑龍江下游,還有庫頁島等等很多地方,咸豐八年也就是1858年中俄簽訂了《璦琿條約》,裡面規定把黑龍江以北包括雅克薩在內的中國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此後雅克薩就徹底成為了俄國的領土,和中國失去了聯絡。
其實康熙時期幾次打贏俄國的入侵真的是沒有什麼值得吹噓的,當時俄國的主要重心還是在歐洲,來亞洲每次就是幾十人,幾百人的。當時大清正處於康熙時代,國力最強盛的時代,可以看到每次都是好幾千人,打幾百人,根本沒有懸念。關鍵每次清軍都是圍攻,迫使俄華人投降的,也不算是徹徹底底的打贏全殲什麼的。幾千人打幾百人,還是各種大炮,火器都用上了才勉強圍住迫使他們投降,對於這樣的戰績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後來到了十九世紀的時候,俄華人的重心就開始轉到亞洲了,這個時候歐洲列強都開始來到了中國,清朝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了。
-
3 # 五味社
如今的雅克薩是俄羅斯的城市。
雅克薩之戰後的《尼布楚條約》正式規定了,清朝對雅克薩享有主權,並經常會派兵來此巡邏。
19世紀中後期,隨著清朝日漸式微,沙俄不斷入侵東北,非法佔領庫頁島和黑龍江下游,並向中游推進。後來的《中俄璦琿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的大清版圖歸入俄國,其中就包括雅克薩。
俄國將雅克薩稱為阿爾巴津鎮。
-
4 # 世界人文通史
雅克薩是歷史上位於中國東北邊疆的一座古城,位於黑龍江上游的左岸,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阿爾巴津諾(鎮)。在歷史上,清朝軍隊和沙俄軍隊曾在此交戰。沙俄軍隊在雅克薩戰敗後,與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承認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袤東北地區為清朝領土。一直到近代喪權辱國的晚清時期,才將此地拱手讓於沙俄。
雅克薩這座歷史古城位於額木爾河口對岸,地扼水陸要衝,是明清時期中國東北地區的西北方重鎮。不過在清朝入關前後,來自西伯利亞的沙俄侵略軍趁機入侵東北,並佔據了雅克薩城。他們試圖以此為據點,奪下整個東北地區。
康熙皇帝在平定南方的三藩之亂後,才開始著手應對北方的沙俄侵略者。從康熙24年起,一直到康熙28年(公元1685年—1688年),清軍為了收復雅克薩,對俄軍發動了兩次進攻戰役,這就是歷史上的雅克薩之戰。《清史稿》記載:“(俄羅斯)久據雅克薩,恃有木城,若發兵三千,攜紅衣大炮二十具,即可攻取”。可見當時的沙俄軍隊數量並不多,因為北上的清軍也只有3000人左右。
清軍兩次在雅克薩擊敗俄軍,使得俄羅斯東擴的計劃暫時受阻。同時,沙俄在西部受到奧斯曼土耳其的威脅,所以最終在1689年與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此後一直到1858年清廷割讓黑龍江以北地區為止,雅克薩城都仍屬中國領土,並由清朝黑龍江將軍麾下的黑龍江副都統和布特哈總管派兵巡邏。
在1858年5月,沙俄逼迫晚清簽訂《璦琿條約》,把包括雅克薩城在內的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全部划進俄國的版圖中。如今1百多年過去了,俄羅斯早已將雅克薩命名為阿爾巴津諾(鎮)。康熙皇帝要是知道,自己辛苦打下來的雅克薩城就這麼被子孫後代白白送人了,估計心裡也不好受。
-
5 # 司馬長史
清代雅克薩之戰的雅克薩城在漠河縣額木爾河口對面,地理位置突出,在1689年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雅克薩城歸屬中國,1858年沙俄撕毀了《尼布楚條約》,穆拉維約夫要求重新簽訂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地區割讓給沙俄,愛紳泰將軍直接拒絕了沙俄這個無理的請求,穆拉維約夫見愛紳泰等人不吃這一套,轉而找奕山談判。一開始奕山也不敢簽字,這可是關乎國家,有殺頭之罪,他雖然是皇室宗族,但心中還是怕朝廷。
穆拉維約夫見奕山也不肯籤,於是讓自己的軍隊鳴槍放炮,奕山是一個懦夫,聽到沙俄的槍炮聲就嚇尿了,仗著自己是康熙帝之後(奕山是康熙帝十四子的玄孫),便擅自與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將大片國土割讓給沙俄,奕山這個舉動讓全世界都驚掉了下巴,沙俄連戰爭都沒打,就得到了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康熙帝收復了雅克薩城,沒想到自己的親後代又親手將它送出,而且還順帶了一大塊土地,康熙帝要是知道這個訊息,他的棺材板肯定按不住了。
奕山是自己擅自籤的《璦琿條約》,清政府當時並沒有給奕山簽訂條約的權利,訊息傳到京城,咸豐帝大罵奕山,清廷不承認這份條約,沙俄派人與清廷談判。
這次代表清廷的也是一個皇族宗室,這個人是後面被慈禧太后幹掉的肅順,肅順雖然出生皇族之中,但因是庶出,沒有被封爵,肅順只好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咸豐年間,肅順深受咸豐帝的寵愛,這個肅順是有真本事的,當時的漢人大多都是他提拔的,他看不起很多滿人。
沙俄的代表與肅順進行了激烈地爭吵,最後肅順把《璦琿條約》直接扔在桌子上,怒道:“這只是一紙空文。”然後甩手走人,留在震驚和氣憤的沙俄代表。
沙俄代表非常氣憤,於是向清廷發出最後的通牒,要求重新談判,而且必須換掉肅順,清廷拒絕了沙俄代表的請求,沒有辦法的沙俄代表於是南下,到上海找他的同類,他找到英法聯軍的統帥,要求他們加大對清廷的打擊力度,此外還不忘說肅順的壞話。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清朝被英法聯軍打敗,英法侵略者還火燒了圓明園,戰敗的清廷與英法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承認了1858年《璦琿條約》的有效性,雅克薩城等大片國土被劃入沙俄的版圖中。
雅克薩是滿語,意為“涮塌了的江灣子。”沙俄佔領後將其改名為阿爾巴津。
沙俄早在順治年間就侵佔了雅克薩,在雅克薩修據點,以雅克薩為據點向黑龍江流域滲入,清朝前期由於戰事頻發,不遑顧及雅克薩這個北方小城,1681年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亂,於是將目光放到北方這個小城身上。
康熙帝先是勸沙俄退出雅克薩城,但均遭到沙俄的拒絕,1685年,康熙帝命彭春率三千人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同年6月收復雅克薩。但是不久沙俄又捲土重來,1686年康熙帝命薩布素率2100多人進攻盤踞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七月,沙俄在雅克薩的頭目被擊斃,沙俄與清廷談判,之後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雅克薩城屬於中國。
除了這個雅克薩城之外,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曾經也有一個雅克薩城,現在叫牙克石市,兩者沒有直接聯絡。
-
6 # 謀士說
康熙大帝當年與俄羅斯前前後後差不多打了三年才收復雅克薩,並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把雅克薩劃歸中國的領土。但到了1858年,咸豐帝又與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把雅克薩以及庫頁島在內打大片領土割讓給了沙俄,自此雅克薩再次被劃入了俄羅斯的領土。康熙大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領土,卻被後人一張紙就割讓了出去,如果康熙活著非打咸豐一記耳光,罵這個不肖子孫。
雅克薩本屬中國領土,在1858年又被割讓給了沙俄,現在屬俄羅斯俄羅斯阿穆爾州阿爾巴津諾。阿爾巴津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交界口東岸,西岸為中國黑龍江省興安鎮。也就是說,雅克薩毗鄰興安鎮,現在我們看到的雅克薩城其實在俄羅斯境內,中國境內的雅克薩城是複製的。
其實以前也說過關於雅克薩之戰,當年打得的確艱苦,不過雙方投入的軍隊都很少。沙俄方面大約兩千人,清軍分兩次第一次投入了2500名士兵,第二次也投入了2500名,後來還有部分援軍,總兵力大約五千人左右。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俄羅斯被打敗,被迫撤出雅克薩,後來尼布楚的駐軍又撤回來佔領了雅克薩。清軍再次出擊,由於沙俄堡壘堅固,兩軍相持不下,沙俄大約826人,清軍總是攻不下來,最後沙俄病死或者戰死,只剩下66人。當清軍要發起總攻的時候,收到取消進攻的命令,沙俄排除代表談判。最後,沙俄撤退,談判也談了幾年,最後清朝為了對付葛爾丹所以做了讓步,於是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往東到海,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流域,包括庫頁島(現稱薩哈林島)歸中國。
但是晚清時期因為《璦琿條約》清政府把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領土就這樣割肉給了沙俄。不僅僅是沙俄,當時西方列強都窺覷中國領土,晚清毫無還手之力。可以說,割地賠款是清政府沒落的表現,他不滅真的是天理不容。
-
7 # 福垊
”而俄華人叫雅克薩為阿爾巴津諾(俄語寫法Албазино́,英語寫法Albazino) ,該名來自達斡爾頭人阿爾巴西。當年哈巴羅夫入侵黑龍江時,強令該地的達斡爾頭人阿爾巴西投降,而阿爾巴西是個硬骨頭,骨頭雖硬但勢力懸殊太大,阿爾巴西只好棄城而逃。哈巴羅夫佔領該地後就以阿爾巴西(Албазы)命名改城,取名阿爾巴津。先後改名為阿爾巴津斯基、阿爾巴津斯克、阿爾巴津諾。
雅克薩村今日概況雅克薩村位於北緯53°23′05,90″,東經 124°04′52,70″ ,2018年1月1日共有357人。其人口曾歷年降低趨勢,2002年482人,2010年403人,2012年390人,2013年388人,2014年及2015年377人,2016年368人,2017年362人,2018年357人。該村共有四個主幹道。郵政編676065。.
雅克薩村簡史首段我們說了,哈巴羅夫趕跑了頭人阿爾巴西,並將雅克薩命名為阿爾巴津。然而,後來被康熙帝獲悉,康熙帝在做好積極的準備下,派兵3000,由彭春統領,並利用神威大將軍炮,戰勝俄軍,托爾布津投降。而哈巴羅夫早在俄軍失利後,就跑回去了。可後來托爾布津出爾反爾,在莫斯科增兵以及清軍撤兵後,又佔領了雅克薩城。清軍聞訊再次與托爾布津開戰,托爾布津再次投降。隨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以法律的形式確保了包括雅克薩、庫頁島在內的整個黑龍江江東流域。
一百多年後康熙第十四子的後人奕山被沙俄的槍炮聲嚇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可咸豐不認。俄國就慫恿英法聯軍入京,清朝不得不請俄國調停,俄國這時就提出了條件。條件就是要讓我們劃出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他。可以說俄國是英法聯軍的始作俑者,又是假裝調停而獅子口大開進行無底線的勒索的。這就是1860年11月14日恥辱的《中俄北京條約》簽訂的根本原因!咸豐帝真真是全虧帝!
-
8 # 千佛山車神
今天的雅克薩屬於俄羅斯領土,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對面
喜歡歷史的人對於“雅克薩”這個地名應該都不陌生,在清朝康熙年間,清軍與沙俄曾在雅克薩爆發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激戰,這兩次戰鬥最後都以清軍的獲勝而告終。
如今的雅克薩已是俄羅斯聯邦領土,俄語名稱叫“阿爾巴津”,與中國“最北極”漠河縣隔黑龍江相望。(雅克薩地理位置)
雅克薩所在的所在的黑龍江流域長期以來都是女真人的地盤,後金建立之後,努爾哈赤統一了整個女真部,黑龍江地區成為了後金的領土。
1621年後金軍攻陷遼陽,努爾哈赤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往遼陽,五年之後又遷都到瀋陽,後金的統治中心徹底南移。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大清”,此時清軍的主要威脅是南方的大明和西部的蒙古諸部,而且黑龍江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一直沒有什麼國家,因此清廷對這裡也不太重視,這給了沙俄以可乘之機。
俄羅斯原本是一個歐洲國家,剛剛建立之時叫“莫斯科大公國”,領土只限於莫斯科附近地區。後來莫斯科大公國擊敗了金帳汗國,建立了俄羅斯帝國,開啟了對外擴張之路。
到清軍入關前夕,沙俄已經吞併了西伯利亞地區,並且在格爾必齊河上游修建了據點,開始入侵黑龍江流域。(明末清初時俄羅斯帝國版圖)
1643年夏天,沙俄雅庫茨克長官戈洛文趁河水融化時機,派波雅科夫率兵132名哥薩克騎兵沿勒拿河順流而上越過外興安嶺,然後沿黑龍江入侵清朝境內。
波雅科夫的此次入侵併沒有遭到清軍的阻擊,因為在這一年清太宗皇太極突然暴斃,清朝內部爆發了激烈地皇位爭奪戰,根清廷本無暇外顧。而次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山陵崩,中原大亂。多爾袞則抓住這一天賜良機,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提兵入關,打響了入關戰爭。
在此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清軍的主要目標都是與南明勢力決戰,征服中國,更加無心顧及東北地區了。而波雅科夫則在黑龍江流域四處流竄劫掠,直到1646年才返回雅庫茨克。此次入侵,波雅科夫繪製了大量黑龍江流域地圖,以便日後永久佔領黑龍江。
1649年,也就是清軍入關後第五年,沙俄再又派遣一個叫哈巴羅夫的殖民頭子,率70名士兵再度入侵黑龍江,並在雅克薩修建了木質城寨。
因為遭到了當地居民的抵抗,哈巴羅夫在黑龍江的行動並不順利,只得暫時返回雅庫茨克。次年他繼續率領138名哥薩克人,攜3門火炮再度佔領雅克薩城,並以雅克薩為根據地順江而下,四處掠奪。
在接到當地居民的報告之後,清廷對於沙俄的入侵忍無可忍。1652年,清政府令寧古塔章海色率兵阻擊哈巴羅夫,這是沙俄與清國軍隊的首次交戰。不過非常不幸地是,清軍在此戰中慘敗給了沙俄。
此戰,清軍投入八旗軍600人,另外還有上千名當地部落民兵助戰,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而清軍憑藉其人數優勢,很快便吧哈巴羅夫匪軍給包圍了,並於4月3日晚到4月4日凌晨向俄軍發起了總攻。
不過清軍兵力雖十倍於敵,但清軍對於火槍的使用卻非常低能。雙方相距很遠時清軍就任意放槍,可當時的火槍在遠距離上根本打不中目標。而相比之下,俄軍的武器和技戰術水平都顯然高於清軍。在雙方交戰時,俄軍皆是等到清軍十分靠近時才開槍,對清軍殺傷極大。
這一仗,清軍傷亡近700人,損失馬匹830匹,丟失火槍17支、火炮2門,連軍旗也丟了。而俄軍僅有10人陣亡,78人受傷,但由於主帥哈巴羅夫受傷,因此俄軍主動撤退。由於此戰以少勝多擊敗清軍,使哈巴羅夫返回國內後名聲鵲起,成為俄羅斯的民族英雄。
對於清軍的戰敗,清廷極為震驚,總指揮海色被朝廷下令處死。 為了加強對黑龍江流域的監控,1653年清廷把盛京將軍所轄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流域和庫頁島在內的海中諸島,劃為單獨的行政區,由寧古塔將軍鎮守。
1658年,沙俄再度入侵中國。清軍吸取了上次失敗的經驗,調集重兵迎敵,甚至從北韓徵調了大量火槍手參戰,最終擊敗俄軍。
此後俄軍又與清軍在松花江和黑龍江爆發了多次激戰,到1683年和1685年,清軍和沙俄兩次大戰於雅克薩。
(雅克薩之戰示意圖)
平心而論,此時清軍在武器上就已經大幅落後於沙俄了,這導致清軍以數倍之兵力,卻一直無法攻克俄華人修建的堡壘城寨。最後沙俄軍隊是在斷糧無援的情況下才與清廷議和的。
而清朝這時正面臨著來自準噶爾蒙古的威脅,為了切斷沙俄對準噶爾支援,康熙皇帝也對沙俄作出了妥協。
1689年清帝國與沙特簽訂《中俄尼布楚約》,由於擔任翻譯的傳教士向沙俄洩露的清廷的談判底線,導致清政府在談判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局面。最後清廷放棄了對西伯利亞地區的聲索,兩國以外興安嶺為界,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流域歸屬清國,以北屬俄國。
根據《尼布楚條約》的規定,雅克薩位於外興安嶺以南,自然是清帝國領土。直到1860年,中俄簽署《北京條約》,清政府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割讓給沙俄,雅克薩才成為俄羅斯領土。
-
9 # 鳶飛九天2018
曾經被康熙皇帝收復的雅克薩城,在如今已經不屬於中國,如同所有被俄羅斯侵佔的土地一樣,原來的名字被廢止,如今的雅克薩有一個俄羅斯名字,名叫阿爾巴津鎮。雅克薩城位於黑龍江上游領域,中國漠河縣的對面。
雅克薩之戰我們都知道,近代以來,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的損失極為慘重,而給中國帶來最大損失的,莫過於侵佔了中國1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沙俄。然而事實上,沙俄對中國的侵略並非從近代才開始,早在清初康熙年間,沙俄就與當時的中國爆發過戰爭,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
個人一直覺得,清朝時華人給俄羅斯人起的名字,十分恰當和貼切,當時我們稱俄羅斯人為羅剎人。“羅剎”原為佛教用語,指的是惡鬼,而且專指吃人肉的餓鬼。
沙俄對西伯利亞的侵略當時的俄羅斯人“不負”羅剎人之名,在明末清初侵入中國外東北地區後,這些明火執仗的侵略者,不但燒殺搶掠,還真的以人為食,也因此,這些俄羅斯人被生活於當地的達斡爾人稱之為“吃人惡魔”。
16世紀,擺脫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之後,沙皇俄國沒有一刻停息,便開始了對外的侵略擴張。在對土地的貪婪和利益的驅使之下,俄羅斯人用了200多年的時間,鯨吞蠶食,將廣袤、荒涼、環境惡劣、資源卻極度豐富的西伯利亞地區納入了統治範圍。
沙俄和清朝康熙年間地圖到17世紀時,沙俄的侵略先鋒,已經抵達了中國的外東北地區。從崇禎末年一直到康熙初年,沙俄利用中國國內戰亂不斷無暇顧及之際,先後侵佔了中國的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區,並在當地修築城堡,以此為據點,四處燒殺擄掠。
平定三藩之亂後終於騰出手來的康熙皇帝,再也不堪忍受滿洲八旗的“龍興之地”被羅剎人的侵擾。在採用和平手段無法解決之後,處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果斷決定武力驅逐。
康熙兩次雅克薩之戰,往大了說,可以算作是彼得大帝和康熙皇帝的對決,往小了說,其實也不過是兩個龐大帝國邊疆地區的一場規模並不大的普通戰鬥。
尤其是對於沙俄而言,雅克薩位於首都萬里之遙,參戰的兵力也不過幾百人,其中還有相當部分為武裝移民。雅克薩之戰不過是一場荒原邊境的村民械鬥罷了,無論誰勝誰負,都對兩個大國根本利益不會造成威脅。
雅克薩之戰紀念碑當然,你要說雅克薩之戰並不重要也不準確,因為正是在雅克薩之戰之後,沙俄認識到了遠東帝國的強大,因此在與清政府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後,此後的100多年,沙俄始終未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說,兩次雅克薩之戰,打出了中俄邊境100多年的和平。
尼布楚條約當然,隨著鴉片戰爭大清帝國的虎皮被英國掀下之後,諸國列強也紛紛掀起來對中國的巧取豪奪。最為貪婪的沙俄自然也不例外,他先後攫取了中國1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其中,也包括位於漠河對岸的雅克薩城。
-
10 # 趣看歷史
雅克薩,女真語,意為"涮塌了的江灣子"。雅克薩原為達斡爾族敖拉氏的住地。
雅克薩的位置(圖中藍點表示)
1650年(清順治七年),以哈巴羅夫為首的沙俄侵略軍強佔雅克薩,修築城堡,並以此為據點,不斷向黑龍江內地深入,世居雅克薩一帶的達斡爾族被驅趕到嫩江流域。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亂"以後,屢勸沙俄退出均被拒絕,決心收復失地。1685年2月(清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康熙帝令都統彭春等統兵,從水陸兩路進取雅克薩。在探明情況之後,彭春與薩布素將軍統率3000清軍於5月20日自璦琿城出發,到6月23日直抵雅克薩城下。在警告俄軍撤回但遭拒絕後,清軍於6月24日開始圍攻雅克薩城,並擊敗沙俄援兵。清軍收復並平毀雅克薩城堡後,撤回璦琿城。不久,俄軍捲土重來,重建並盤踞雅克薩城。1686年3月(清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康熙帝令薩布素將軍等速行剿捕沙俄侵略軍,收復雅克薩城。經過準備工作,7月18日,清軍2100餘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在江心島(今古城島)上建立指揮部和構築營寨,23日開始圍城。經過激戰,侵略軍死傷殆盡,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被擊斃,史稱"雅克薩之戰"。沙俄侵略軍遭到慘敗後,沙俄政府派員到北京要求舉行談判。12月,康熙帝遣使到雅克薩前線宣佈停止攻城。1687年8月(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清軍全部撤離雅克薩,返回璦琿城。
1689年9月7日,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劃分了中俄兩國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地區仍屬於中國領土,但同時清政府同意把大片土地割讓給沙俄。同時也把貝加爾湖割讓給了沙俄。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曾是中國北方許多部族的活動地區。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同時也是歐亞大陸最大的湖,湖的總容積為2396萬億立方米,最深處為1637米。貝加爾湖不僅資源豐富,而且風景優美。
那麼康熙為何要簽訂《尼布楚條約》,把貝加爾湖拱手讓給沙俄呢?
一、國家局勢
在清軍入主中原之後,直到康熙年間,國家尚不穩定。葛爾丹等勢力蠢蠢欲動,欲圖脫離清朝管制。清朝當時的首要目的肯定是先維持國內穩定,與沙俄保持和平。1653年,沙俄入侵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康熙意識到沙俄的意圖,於是派兵征剿,發生兩次“雅克薩之戰”,歷時四年,最終清軍皆獲得勝利。但是清朝不願意,也沒那麼多精力與沙俄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於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以換取長時間的和平。
二、康熙自身的原因
其實當初沙俄入侵清朝,康熙如此重視並派兵與沙俄軍隊展開圍攻,並不是因為貝加爾湖,而是因為沙俄當時入侵了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這可是清朝滿人的故鄉,相當於老家。老家被人侵佔了,康熙無論如何都得要回來。而貝加爾湖則不同,因此康熙並不是很在意。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一直都是農耕大國。而貝加爾湖以西氣候寒冷,而且不能耕種,甚至不適宜居住。對於一個農耕大國來說,這樣的土地無疑是沒有價值的。而且當時清朝國土很大,康熙認為把一塊沒有價值的土地讓給沙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此從感情和利益上,康熙都認為把貝加爾湖讓給沙俄以換取和平是值得的。
三、軍隊實力
前面說過,清朝與沙俄發生過兩次“雅克薩”之戰。那麼戰況如何呢?在第一次雅克薩戰役中,清軍派兵約3000人,而沙俄士兵僅有450人;第二次雅克薩戰役中清軍派兵2100,沙俄士兵826人。也就是說,清軍在數量上遠勝於沙俄士兵。雖然兩次戰役皆獲勝利,但是總共耗時四年之久。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火器。
在兩次“雅克薩”之戰中,清軍在裝備上完全落後與沙俄。沙俄從17世紀開始就裝備了燧發槍和大炮,而清軍雖然也有槍和大炮,但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如沙俄。清軍主要是靠冷兵器作戰,而沙俄則有更先進的火槍和大炮。在這種情況下,清朝與沙俄如果進行長期作戰並沒有獲勝的把握或者代價太大。因此康熙選擇放棄貝加爾湖來換取中俄和平。
回覆列表
雅克薩戰役一共有兩次,最終擊斃沙俄頭子托爾布津,826名沙俄侵略軍 最後只剩66人。
康熙花費很大的財力物力,終於獲得雅克薩戰役的勝利,迫使沙俄在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根據《尼布楚條約》,雅克薩城屬於中國。
可惜,雅克薩早就被沙俄吞併了。
雅克薩是女真語,意為“涮塌了的江灣子”。雅克薩原為達斡爾族敖拉氏的住地。
雅克薩位於黑龍江上游北岸,位於今天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地扼水陸要衝。
1858年5月,沙俄乘著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的時機,迫使滿清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條約把黑龍江以北包括雅克薩城在內的中國大片領土劃入俄國版圖。俄羅斯稱阿爾巴津鎮。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看看,一個條約就割讓了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英華人那麼兇惡,割讓的香港不過1106平方公里!!!
而美國佬,歷史上沒有佔據中國一塊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