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椿芽45044957
-
2 # 清平灣2017
從愚孝男心理和如何給愚孝男改改觀念兩個方面來說。
愚孝男心理。1.封建思想影響。他自己的大家庭才是他真正的家,父母是唯一的,老婆可以換,孩子可以再生。
2.雖然進入婚姻,但對婚姻中的責任不理解、未進入角色。
3.父母在養育他的過程中向他灌輸了“都是為了你”、“犧牲了一切”等等思想,也確實付出了許多。一旦違背父母,有負罪感。
4.從心理上來說,他還是個寶寶。寶寶的特徵就是:聽爸爸媽媽的話。
如何給愚孝男改改觀念。我在《為什麼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念?》中回答過了,貼過來一部分。
近年來很多人反對孝順,反的其實是愚孝。
什麼是愚孝?
一是封建文化當中的糟粕,違法的孝。
二是一味順從的孝。
漢代經學家趙歧所做的《十三經疏》,說:“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我們先看第一種不孝,正是許多人討厭的孝,不分是非黑白,一味順從。
三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孝。
我們看上面提到的斷絕後代為不孝,是與當前時代不符的。
當前時代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為了生育而結婚、一定要生兒子,可能順從了一部分父母的意願,但違背了時代精神。
再比如,在過去,將父母送出去養老的是不孝,但現在養老院是既解決子女後顧之憂,又能讓老人安心養老的地方。
最後,父母想法和小家衝突時,動動腦筋,有原則,有讓步。
-
3 # 孫曙巒
愚孝的男人,都是沒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人,典型的表現就是“不管我父母怎麼樣,你都必須孝順”。
這種觀念,愚蠢至極。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是有界限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清清楚楚的。
對於父母,兒子有贍養的義務,有孝順的責任,但兒媳卻沒有贍養公婆的責任。
愚孝男卻不管這些,他們只認一個死理,“你是我老婆,你就得孝順我父母”,哪怕老婆沒吃過他家一碗飯,沒用過他家一分錢,他也這麼要求老婆;達不到,就對老婆橫挑鼻子豎挑眼。
另外,愚孝男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父母永遠不會錯,不管什麼時候老婆與父母吵架,錯的都是老婆。而他,永遠站在父母那一邊。
愚孝男不知道,兒子不能陪父母過一輩子,但老婆卻能陪老公過一輩子,世上最重要的人,不是父母而是老婆。
但為了父母,愚孝男永遠都會委屈自己的老婆,責難自己的老婆,讓老婆傷心不已,憤怒不已,甚至後悔不已。
後悔到一定程度,離婚就是必然的。
對愚孝男來說,這是活該。
-
4 # 沛澤媽讀心理
這就是典型的媽寶男,這種男人心理不成熟,凡事都需要父母來幫忙做主,爸媽說一句話就是聖旨,會堅決執行。
我一個大學室友Z的老公就是這樣的,Z的老公家經濟條件很好,在廣東那邊辦有工廠,Z是一名公務員,但家裡的一切支出都有Z出,她也不清楚老公一年賺多少錢,只知道每年都會有分紅,不過錢一直是婆婆掌管,只有她老公沒錢時,會給公婆要一些,公婆高興就給三五千,不高興就給個一兩千。
前年,Z生了二寶,房子小了,想換一套房,就讓老公去跟公婆要錢,老公與婆婆一商量,提出一個方案,給錢可以,但房本上必須寫上婆婆的名字,Z覺得這是他們小夫妻買房,幹嘛要扯上婆婆呢?再說了,Z還有一個小姑子,萬一公婆百年之後,麻煩的事情會特別多。
Z堅決不同意,她老公就和她吵架,說如果Z不同意,他就不出錢,還將Z平時開的車開走了,兩人為這差點鬧離婚。
那麼,寶馬男是怎樣形成的呢?就是從小得到父母事無鉅細的照顧,凡事父母都給安排好,比如,每天穿什麼衣服去上學,讀什麼大學,考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找什麼媳婦等等,完全沒有給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使得孩子即使長大了,也像沒有斷奶的孩子,所以,他會做出人們無法理解的事情,比如家裡換一臺電視,也要打電話問問老媽行不行啊?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品,他是一隻小雛鷹,早晚要展翅高飛,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那就早點讓他去接受風雨的洗禮吧。
-
5 # 夯七婚戀指導
雖然說孝道是華人的傳統美德,不過愚孝的話,則給自己的生活會帶來很大的困擾了,至少會影響到夫妻關係的正常發展,甚至導致分崩離析。之所以產生愚孝這種行為,我個人認為是有這麼幾種心理;
首先就如題主所說的愚孝吧。這種愚孝指的是真的受到中國封建思想的影響,對父母的極度忠誠和服從了。誠然,父母親給自己的愛是自然是天高地後的。不過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我們從原生家庭脫離開來,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就要和父母保持一定的社會邊界,毫無原則地接受父母的指令,沒有自己的思想判斷,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核心家庭,是對妻子和孩子的一種不負責任了。畢竟父母也不是永遠正確的,即便對待孩子,也未必真的是沒有私心的。
其次我們歸根到戀母情結。通俗地講它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由於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情人”,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料,我想是其他任何女人難以的替代。當他們原生家庭關係中沒有很好地處理好男孩子成長中心理邊界,就會導致母子關係的糾纏,當然這不是愛情,只是導致男孩子的情感混淆,不能投入到別的異性情感中。
其三就是巨嬰式的男孩。這種愚孝其實和第一種是有本質是的區別,甚至不能稱之為“孝”,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心理成長未能跟上生理年齡,導致自己無力擺脫對父母心理的依賴。就像孩子一樣,還在父母那撒嬌,讓他怎麼承擔得起家庭的責任。
第四是性格的懦弱。長期以來父母的維權在他心理產生巨大陰影和行為心理固定模式,這種慣性一時是很難自己克服的。
所以遇上這種男人,我們還是要仔細甄別一下,婚姻是緣分,也是要經營,要共同成長的。找到適合的方式,看看是否能改變這種男人的心理和行為,也算是給一次自己挽救婚姻的機會吧。
-
6 # 廬山心靈真語
愚孝其實不是孝順,而是幼稚和依賴,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女孩子如果遇到這種男人,可千萬要考慮清楚,別把自己給出賣了。
寧可選物質條件差一些的,也不要去“豪門”當受氣包和“試用品”,天天被婆婆“調教”,除非每天得到1000塊,不然你別想自己能長期忍受。
(本號關注心靈亞健康相關主題)
依戀父母的巨嬰愚蠢的男人才會罵老婆:“我娶你是為了讓你欺負我媽的嗎?”
這種男孩偏信父母、缺乏主見、依戀原生家庭,是經營不好自己家庭的。
父母依賴孩子父母這方面則是恐懼離開孩子,利用對孩子的呵護尋找存在感 ,維持自我價值,實在可悲!
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有種寵物般的溺愛,生怕孩子受苦吃虧,甚至不允許學校對孩子進行起碼的管教。
那不是愛而是自私,是在對孩子犯罪。
對“孝順”的誤用把妻子當做加入自己家裡的外人,這種所謂的“傳統倫理”對妻子當然非常不公平,這也是一些女性選擇不結婚的原因。
孝順不等於滿足父母的所有想法,不等於放棄自己的權利,更不等於把妻子當做外來人。
-
7 # 鵜鶘心理
愚忠愚孝的確是我們華人的一種傳統的文化心理。對於愚孝的男人,我想主要有這麼幾種心理:
首先是在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作用下,對孝道文化理解片面化,教條化。所以在家庭關係中,他把自己的婚姻關係視作家庭關係的附庸。我感覺這種人大多數情況下可能出自於原先的那種大戶人家。我有一朋友,他們家是原先清末皇族正八旗,從家族衰落到他這雖然已經有三代,可是家裡的規矩還是很多的。他的父親也是在這種環境影響下,這種男人基本上大男子主義思想比較嚴重,對於夫妻關係始終難以處理好,為了對抗夫妻,他和母親採取一種心理同盟的關係,現在老了雖然性格脾氣有所改變,不過長期積累下來的行為模式還是比較難以改變,甚至婚姻狀態也是不穩定。
其次是還是自我意識感的缺乏,導致心理邊界的不明確。這種男人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媽寶,心理行為性格並沒有隨著生理年齡長大,所以不能把親子情感關係和夫妻情感關係做明確的劃分。雖然已經結婚,好像是成人了,然而對待父母在心理上並沒有斷奶,可以說是心理的巨嬰,嬰兒是難以承擔責任的,這種生理和心理成熟度的不一致性,致使他們對自己父母的盲目跟從。所以,要是在談戀愛時,如果你經常性聽到男朋友的口頭語是“我媽怎麼說”,此時或許你需要考慮一下你們之間的關係。一個成熟的男人,通常會有較好的自我意識,有這種自我擔當,才可能真正扛起家庭的重擔。當他處於這種未斷奶的狀態中,也不要指望著他的馬上成長。
孝亦有道,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要有比較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要把自己夾在媽媽和媳婦當中,裡外都很難過,更不要為了順從一方,去傷害另一方。
-
8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根據題主所提問題的內容,這要是反應了當前80後、90後新婚夫婦都會遇到的家庭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題主所說的“愚孝男”和“媽寶男”都是一種型別問題,即自我發展不完善。心理學中將個體分為主體我和客體我兩部分,這兩個部分的區別在我個體在認識和改造事物的過程中個體是一種觀察者的身份出現,還是被觀察者的身份。但是當個體將自己及其與周圍事物的關係作為認識物件時,此時就會涉及到心理學中一個核心概念,即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及其周圍事物關係的認識,簡單講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透過三個方面來完成。其一,個體對生理我的認識,如自己的性別、樣貌、身高、體重等;其二,個體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認識和評價,如性格、氣質、能力、興趣、情緒等;其三,個體對自己所處的周圍事物和他人關係清晰而明確的理解和評價,如自己的社會角色、社會定位和社會功能等。自我意識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特性,同時,自我意識對個體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識可以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有效地激發個體潛在的能力和強烈的行為動機,為實現目標不斷努力,並且在此過程中個體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調整自己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最終實現自我價值,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題目中的“愚孝男”在其成長經歷中並沒有正在建立起獨立、完善的自我人格系統,尤其在青春期時自我同一性任務的並沒有順利完成,心裡中的自我仍然是處於嬰幼兒、孩童時期受保護,渴求親子依戀時期的不成熟我,這樣的心理我自然很難完成成人時間的責任與義務,將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和準則。同時,我們可以考慮“愚孝男”的父母是否是控制慾極強,具有一定強迫性,這些對孩子成長中人格塑造產生影響,造就了今天的“愚孝男”。
-
9 # gu472101258
我家就是愚孝跟媽寶,僅因為我們夫妻生氣,老子動手打媳婦,動嘴厥媳婦。他媽的一群,不想搭理他們一大家。都是那逼種
-
10 # 不雨
導致出現媽寶男的原因就是,在家庭中,丈夫沒有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和自己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放在了第一位。
現實中,我們會經常聽到或見到過這種事情,婆婆和兒媳經常爭奪自己兒子和老公的愛,身為丈夫和兒子的男人左右為難,最後甚至導致婚姻破裂。為什麼婆媳不好相處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在原生家庭中,對婆婆來說,兒子是她最親密的人,當兒子建立了新家庭,與兒媳建立親密關係時,婆婆會把兒媳當作競爭者。兒子這邊呢?當婆媳發生矛盾的時候,出於孝心,也不忍心站在媽媽的對立面,但是這又會讓兒媳感到被忽視。
第一類模式是婆婆的問題,婆婆厭煩自己的丈夫,愛兒子。什麼意思呢?婆婆一直對自己的丈夫不太滿意,就把兒子作為自己唯一的寄託,把精力都傾注在兒子身上,不願與兒子分開。比如,有的婆婆會要求兒子不要選擇外地的大學。看電視的時候,如果小倆口一起坐在沙發上,有的婆婆就要坐過來,而且坐在中間。《重慶晨報》還報道過一個典型例子,婆婆幾次闖進兒子的新婚洞房,最後兒子和兒媳只好陪著她乾坐到凌晨三點。
第二類模式是兒子的問題,兒子太愚孝,忽視妻子。兒子不敢對媽媽說一個“不”字,聽任媽媽在自己的新家庭裡為所欲為,像生孩子、裝修房子等事情,兒子都遵照媽媽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協商。
這兩類模式,都違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關係,才是家中的No.1。那麼,問題來了,要改變這種情況,該怎麼做呢?
對於婆婆來說,要學會和兒子健康的分離。分離和愛同等重要,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健康的分離,這樣才能讓孩子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拒絕分離,會造成戀子情節;單純地分離,沒有愛,孩子也會逃離家庭。前些天有個新聞,北大高才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這就是單純分離的一個例子。健康的分離,是父母一邊給予愛,一邊堅定地告訴孩子,你是你,我是我。這樣一來,關係中的兩個人都擁有獨立而健康的人格。
對於兒子來說,當婆媳矛盾發生時,兒子不應逃避,應當負起責任,主動的去調節母親和妻子之間的關係。尊重母親,同時保護自己小家庭的自主權。兒子一定要懂得,在原生家庭,父母是最重要的。但在新家庭,只有妻子才是那個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父母不該有太多幹涉。
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那麼與兒子的分離就不是那麼難受。相反,她會欣喜地看到,兒子找到了他最愛的人,他可以擁有他的家庭了。
所以處理婆媳難題的秘訣就是,兒子要學會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婆婆要學會與孩子健康的分離。這才是婚姻幸福之道。
回覆列表
老婆永遠是外人,我真是不明白,就算不離婚,他們一家人寒了女人的心,對他們有什麼好處?愚蠢吧……不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