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叔叔我不喜歡你們帶來的東西,我想要一個可以打王者榮耀的手機。”近日,國家電網某微信公眾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一張寫有上述內容的“小紙條”引發了廣泛關注。“小紙條”,是一名貧困地區的學生寫給前去幫扶的志願者的。2017年夏,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金湖縣供電公司團委組織了一次慰問留守兒童的活動。當志願者們把準備的書本和文具交到孩子們手中時,卻意外收到了一張用稚嫩筆跡寫下的紙條。紙條上的內容讓大家感慨不已。鑑於兒童觸網、觸網遊越來越早,對孩子影響越來越大,17位院士借《中國科學報》聯名釋出呼籲——在每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基於共同的社會責任,為起到警示效果,全體網遊運營服務商能夠在某個時段暫停伺服器執行,各大網路平臺能夠主動遮蔽網遊內容和遊戲連結。至少在這一天,讓孩子們暫時遠離網遊,享受一個健康陽光、簡單快樂的節日。你怎麼看這件事?兒童觸網帶來的影響一定是負面的嗎?
2
回覆列表
  • 1 # 同道眾人

    這完全是在推卸責任,遊戲監管靠企業是不行的,畢竟企業是要賺錢的。而且遊戲企業不僅僅只有一家,所以想要讓未成年人健康遊戲不能靠“無網遊日”和輿論壓力向企業和未成年人施壓。

    很多年前我們就在說遊戲,到現在還是在說,只是從PC遊戲轉到了手機遊戲。遊戲分級也一直在被提及,但是目前為止似乎除去“防沉迷系統”就再無下文,而且防沉迷系統的認證過程也是非常隨便的,只需要姓名和身份證號,並沒有經過現在的手持身份證或者人臉識別的二次認證。除此之外,我們在文娛分級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缺失的。

  • 2 # 景明子

    看了下澎湃還有各大媒體的新聞,標題害了很多人啊。

    大家先看下原文,這17個院士提了4條建議,截圖如下:

    其實前三條說的都挺對的,網遊分級、管理不良廣告、讓家長和孩子有更多的相處和陪伴。然而大部分新聞的標題只突出了「院士提出建立無網遊日」,也招來了不少噴子。

    如果前三件事都實現了,建立了完整的資訊備份、遊戲分級和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制度,那根本沒有必要去搞所謂「無網遊日」這種形式主義了。

    讓運營服務商停服就很搞笑了,他們的損失誰負責呢?

    以上。

  • 3 # 程式設計師小葛

    讓兒童過早的接觸網遊這種情況,毫無疑問是不好的。

    對於兒童來說,心智並沒有發育健全,面對很多的誘惑時,是非常容易沉迷其中的。

    當然,兒童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原因還是多方面的,我們不能單純的說網路遊戲就是錯的,也不能單純的說網路遊戲沒有錯。

    我們先說說網路遊戲的負面影響吧

    我們都知道,現在市面上的網路遊戲都是屬於應用內付費的遊戲,也就是說,玩遊戲本身是不需要花錢的,但是遊戲開發和運營的公司確在遊戲上花費了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去開放推廣,左右遊戲公司來說,賺錢肯定是最首要的。

    所以,遊戲中就會設計大量的場景,引誘消費者花錢來購買遊戲內的服務。

    那麼想要在遊戲中能夠獨領風騷,就只有兩個途徑:

    花費金錢來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花費時間來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對於很多成人來說,我玩遊戲只是消遣,可能我能夠抵擋遊戲的誘惑。但對於部分成人,想要在遊戲中稱王稱霸,但是又沒有那麼多時間,那麼就會選擇花錢。

    但是對於兒童來說,能夠在遊戲中花錢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很多兒童就會選擇花費大量的時間,最終沉迷於遊戲。

    當然,好像《王者榮耀》這樣的遊戲,花不花錢都容易沉迷。

    為什麼兒童玩遊戲會沉迷呢?

    兒童也有他們的社交,當同學之間聊起這樣的話題時,自己啥都不懂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因此,兒童的社交環境就影響著他們要去玩這個遊戲。

    當玩了這個遊戲,有了同樣話題以後,就會出現攀比,比誰玩得更好,當自己是一小夥伴中玩得最好的人時,就自然有一種不可言喻的虛榮感。

    因此,兒童沉迷於遊戲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環境。

    六一時關停遊戲伺服器有用嗎?

    毫無疑問,沒有用。一年365天,有一天是不能玩,那還是有364天,雖然我們可以禁止孩子們玩遊戲,但是我們無法禁止孩子們聊遊戲,只要他們在聊,他們就永遠都有去玩遊戲的衝動,家長不讓玩,可能就會偷偷的玩。

    這個和關停遊戲的伺服器是沒有關係的。

    因此,這17位院士都是帶著非常美好的願望去希望社會做一件非常蠢的事情。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於網路遊戲呢?

    首先,環境很重要,要給孩子營造一個不是以遊戲為主的環境。

    怎麼營造呢?

    儘量在孩子的小時候,就養成孩子對某些事情的好奇心,然後能夠慢慢培養成為孩子的愛好,讓他在某種愛好上比較的出類拔萃。

    這樣,在學校的時候,這種技能可以幫他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網路遊戲就不是這些孩子們聊天的主要話題了。

    當遇到一些專業性的比賽時,讓孩子參加以後,能夠得到名次,這樣孩子在自己的小夥伴中又可以有更多的聊天的內容,並且可能會成為大家的榜樣,孩子本身又會獲得虛榮感,就更加會沉迷於這個愛好了。

    一句話總結:用一個愛好替代遊戲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其次,離開遊戲的生活。

    家長儘可能的帶著孩子離開平時的生活環境,例如出去旅遊,但是忘掉iPad,忘掉手機,最好家長也就帶著非智慧手機就出門。

    然後,儘可能的享受大自然,享受不同的環境帶來的生活。

    孩子之所以會沉迷手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天天都拿著手機,所以,一家人一起享受一下沒有智慧手機存在的生活,也是很好的脫離網路遊戲的方式。

    最後,說一個遊戲的優點吧

    我們不讓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但是並不是不讓孩子們玩遊戲。

    遊戲本身還是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學習以外的娛樂需求的。而且,很多遊戲其實也有開發腦力,活躍思想的功能,我們不能因為某一款網路遊戲的不良反應,就遷怒於所有的遊戲,這樣是不對的。

    所以,我們要公正的對待遊戲,讓孩子透過遊戲去學習,去成長,而不是沉迷其中。

  • 4 # 姚廣孝wayne

    這幾位院士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除了對他們表示敬意外,我不看好“無網遊日”這一倡議。

    隨著智慧裝置的價格逐年降低,在普通民眾中的普及率也大大提高。人手一臺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資訊獲取越來越便捷和網路流量資費逐年降低的當下,智慧裝置的娛樂功能自然不會被相關廠家忽視。

    那麼不可避免的,未成年人相比一起更加容易受到遊戲的影響。和智慧手機剛出現的10年代初不同,如今的遊戲基本是以網路連線作為基本要求。網路遊戲毫無疑問已經佔據了手機遊戲的主流,在全球範圍內甚至有超過主機遊戲和電腦遊戲市場總和的勢頭。手機效能的提高帶來的“聲光電”效果增強,連成年人都難以抵擋其誘惑,遑論未成年人了。

    再一個,手機遊戲相比電腦和家用機(包括掌機)有極大的隱蔽性和便捷性。電腦和家用遊戲機從體積和遊戲方式上註定無法避開家長的關注,相信不少人都有趁父母不在家時偷玩的回憶。而只有娛樂功能的掌上游戲機,雖然體積很小,但購買所需要投入的金錢並不是每一位還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所能夠負擔的。手機則完美的避開了前面提到的兩個短處:手機兼有掌機的小巧體積,也可以以檢視影片,使用資訊、學習APP等理由迴應家長的疑問(就像過去的學習機)。集此二優勢,手機遊戲自然勢不可擋。

    但這不能使未成年人尤其是兒童沉迷手機遊戲合理化。

    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相比,除了價值觀、世界觀還在發展成型,大腦結構本身也處在一個發育階段,青春期大腦的發育集中在前額葉等高階腦區。前額葉的突觸變化在青春期後才開始出現。直到二十多歲才最終完成。這是年輕人所謂“不成熟”行為的根源。前額葉並沒有完全發育,所以執行控制能力較低,容易衝動。網上不時看到的未成年人因為沉迷遊戲、直播等娛樂方式作出讓整個家庭蒙受巨大損失的新聞。用生理結構來解釋就是這些人的大腦發育不完全。

    所以提問中說到的“院士呼籲兒童遠離網遊”,並非只是道德衝動驅使的“荒唐事”。但面對高度商業化、運用各種先進理論知識來提高使用者黏著度,沉浸感的遊戲廠商,這群院士的呼聲無疑是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沒有相關政策法規跟進,即使“無網遊日”能夠成行,也只能是像衝向風車的堂吉訶德一樣徒勞無功。

    比起在禁止遊戲這種與人性相悖,容易引起大面積反彈的行為相比,從源頭解決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效果。顯而易見,相當多的未成年人沉迷手機遊戲,根源在於家長對於親子關係不重視。相比耐心的陪伴,抽出整天的時間來與孩子共處,不如丟給他手機更為省事。

    與其想盡辦法與廠商鬥智鬥勇,用實名制,登入時段等方式來“堵”,還是從家庭著手,“疏”更有效果。

  • 5 # 福州大牙醫

    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都講得比較淺顯,從孩子的自控力以及手遊和網遊的影響切入。但是成人的自制力都是有限的,更何況小孩子呢?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手遊和網遊的體驗和代入感更強,是極具誘惑力的。

    我個人對於無網遊日是贊同的,一天不打網遊不玩遊戲是什麼感受?坐立不安,心煩焦躁?如果有這種感受,難道不能讓人警惕起來了嗎?因為這已經是一種癮了。

    國家政策的下達一定是涉及一定的警戒線,國家對於資料的分析,以及對於宏觀的觀察,是絕對比我們更加深刻的。所以現在不去積極宣傳和抑制,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等到國家強制的時候,遊戲廠商和我們正常的遊戲消費者來說都是一種打擊。而且控制小孩子玩遊戲本來就是應該要做的。要讓他們學會安排合理健康的網路生活,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 6 # 只只只盛肉的盤子

    有點過於偏激了,“享受一個健康Sunny、簡單快樂的節日”有很多方式,你可以提倡帶領孩子們出去野遊或者參加戶外活動、參觀科技展覽館遊樂園之類的,但是肆意的否定是不可取的。

    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很多事情你去抵制就會與社會脫節,網路遊戲在前幾年甚至至今都是讓家長老師深惡痛絕的東西,但是其發展勢頭沒有因為抵制而有一絲一毫的減弱,甚至其現如今發展速度和規模要遠遠高於過去幾年。今年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還拍出一部網遊主題的電影《頭號玩家》深受廣大觀眾好評,現在甚至有大學也開啟了電子競技與管理這個專業,這就說明了網路遊戲正在逐漸的走入我們的生活中,甚至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且網路遊戲也現在作為一項電子競技專案,國際上更是出現了許多專業賽事,最近中國電競團隊RNG抗韓成功,拿到了MSI的冠軍這一訊息著實震撼了許多青少年的心,這說明遊戲不光光只是消遣娛樂,甚至可以走出國門為國爭光。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不是杜絕孩子接觸網路遊戲,而是讓其明白他們真正要做好的事情是學習,沉迷和愛好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味的杜絕只能使孩子們對網遊的渴望越來越深,甚至做出逃課、翹課出去打遊戲的事情。就如同國內電視上無痛人流廣告那麼多,但是安全套的宣傳知識卻少之又少,提前打好預防針,使其瞭解事情的嚴重性總比事後辦戒網癮培訓班強多了吧。科科

  • 7 # 矮油種花家

    謝邀,17個院士聯名要營造無網遊日,雖然只是個形式主義的東西(因為只是一天沒網遊),但是大概是想透過這個形式來提升社會對網遊的警惕,不是一件壞事。但是這就得談到,網遊是不是真的害孩子,還有怎樣的網遊可以起正面作用,以及家長和孩子自己,在兒童沉迷網遊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我家就是開網咖的,我媽還是十多年的網遊資深愛好者,從小浸泡在網遊的環境裡,並沒有讓我對它產生太多興趣,也沒有妨礙我最後考上好大學。我有個弟弟,和我正好相反,成績不好,愛玩遊戲,父母在遊戲時間約束上反而對我更嚴格,然後他最後成績不好做了職業運動員,現在偶爾拿一兩個全國比賽獎牌啥的,最近沉迷王者榮耀和吃雞,據說還是裡面的大牛,能靠網遊掙錢的那種。當然,他還是沒少因為玩遊戲被訓或者影響訓練。

    在網咖呆了十多年,經常看到家長過來逮小孩(玩遊戲的,看別人玩遊戲的),然後鬧,打。越是禁止,玩得越多。而窮鄉僻壤的地方,家長忙著掙錢,外出務工的更是不知道怎麼教育小孩,於是只會把錯誤怪在網遊和網遊產業上。而小孩生性好奇心重,本來就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只知道這樣能讓自己開心就去做了。 除了網遊和相關產業在掙錢的時候有點良心,別為了掙錢不管不顧的,約束未成年人玩遊戲,或者研發適合未成年人的遊戲(身邊也有孩子喜歡玩炒股遊戲,記單詞遊戲,詩詞接龍游戲,之前很火的答題也是類似的益智類遊戲活動),如果能出一款讓孩子沉迷於學習的遊戲,那真的是厲害了。在孩子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和關注孩子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而不是隻看結果,然後強迫孩子按照自己覺得對的方向做。

    都說網遊害人,但是靠玩網遊掙錢,為國爭光的也不少,畢竟現在電子競技都是國家承認的體育運動了。

    拿自己和身邊的人舉例,是想說,愛玩遊戲可以,別忘了身邊的人和真實世界的生活。而對於還在過六一的孩子來說,孩子有一個怎樣的童年,是成年人定的。

  • 8 # 安康是福130

    這個提議只能說不錯,因為現今社會網路、電視,太普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交流逐漸減少,努力的工作可以給孩子好的未來。而對於孩子們網路遊戲有無窮的誘惑和刺激。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出發點,可相互之間的情感和孩子未來教育質量在減少。所以提議不錯但真正做很難,誰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可不一定都能做到

  • 9 # 唐映紅

    一個看起來很好,看起來很美的倡議,如果真的被付諸實施了,是否就真的會有好的效果,美的效果?未必!甚至完全可能適得其反。

    17名院士聯名呼籲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全體網遊運營服務商能夠暫停伺服器執行,各大網路平臺能夠主動遮蔽網遊內容和遊戲連結,讓孩子們暫時遠離網遊,享受一個健康Sunny、簡單快樂的節日。就其初衷而言,肯定出於良好的願望,看起來真的很好。

    但是,這卻真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就好比,有兒童在玩耍時被門撞了,被門夾了,然後就建議某一天是“無門日”,讓孩子們暫時遠離可能傷害他們的門。沒有人會認為“無門日”是一個好主意,因為本末倒置。如果兒童玩耍時時不時就發生被門傷到的事情,正確的思路是檢討孩子是否缺乏合適的玩耍場所,以至於要在屋裡屋外地穿梭活動;其次有沒有什麼辦法加裝安全裝置,使孩子即使被門撞到、夾到也不致被傷到。

    兒童喜歡遊戲是他們發展的天性,而且正是透過遊戲,兒童的社會化和情緒發展才能得到充分的歷練。網路遊戲本質上也是遊戲,那麼只要家庭、學校,父母、教師能夠因勢利導,網路遊戲就能成為促進兒童積極成長的有益途徑。問題是,網路的發展,網遊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成年的父母、教師的學習和適應速度,成年人不適應,不習慣,因此事實上也無法因勢利導地引導兒童如何合理地網遊,既不沉溺其間,也避免接觸到兒童不宜的內容。

    所以,問題的第一個方面是成年人要學習、適應快速發展的網路和AI時代,對兒童來說,他們一出生就置身在網路和AI發展的時代,網遊是他們社會化過程的一個自然路徑。成年人不能因為自己不適應,OUT了,就用自己的經驗和直覺來試圖阻止兒童自然的社會化路徑。成年人如果擔憂兒童會失控,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要學習、適應,而不是站在岸上呼籲孩子全都上岸。

    問題的第二個方面是,兒童沉溺網遊,或者接觸不適宜的遊戲內容,這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問題。兒童在早期,特別是6歲之前,父母有沒有真正地有效陪護孩子的成長?有沒有有意思地積極引導和塑造孩子的行為養成?如果沒有,那孩子沉溺網遊也就不奇怪。換言之,與其說網遊是導致孩子沉溺的原因,毋寧說孩子沉溺網遊是行為失控的結果。

    至於不適宜的遊戲內容,這涉及到社會管理的層面,網遊不僅兒童愛玩,更多的網遊是成年人在玩,那麼適宜兒童的網遊和不適宜兒童的網遊之間有沒有分級管理?別說是網遊,其他國家還有更戕害兒童的色情製品在公開販售,但為什麼沒有產生損害兒童的普遍後果?原因很簡單,實行了嚴格的分級管理體制,兒童不宜的色情、暴力內容、商品,被嚴格地限制在兒童不能接觸到、不能消費的範圍,違反者會遭到法律的嚴懲。我們社會不適宜兒童的商品、服務和內容產品比比皆是,並沒有嚴格的立法限制兒童接觸、購買,網遊不過其中滄海一粟,其他的諸如彩票、菸酒、暴力玩具、讀物、影視等等。

    問題的第三個方面,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教師在孩子沉溺網遊之前的教育失敗才是關鍵。沉溺網遊本質上是一種行為失控,可是在行為失控之前,父母、教師並未能引導、塑造兒童的良好行為;出現失控跡象也不能有效地矯正糾偏。那麼,透過親職教育提高父母養育孩子的水平,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和積極效果;透過改革師範教育,培養適應網路、社交媒體和AI時代的學校教育師資能力和技能,對一線教師提供進修培訓。降低和減少父母、教師教育失敗的機率和程度,那麼才能追本溯源地降低和減少兒童沉溺網遊的行為失控現象。

    17名院士聯名呼籲重視網遊對兒童的負面影響,值得讚許。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倡議“無網遊日”卻不是一個好主意,科學家要了解和理解教育、社會問題,還真的有隔行如隔山的壁壘。

  • 10 # 嵐雪小遊俠

    怎麼說呢,從一般角度來看這些院士的提議基本都是正確的,但是事實上是不會有任何作用就是了,世界無煙日都多少年了,也沒見香菸被人們放棄掉,這不是設定一個節日就有作用的事情。而且從這張字條也可以看出,就算設立了“無網遊日”,得到的也是這些孩子激烈抵抗、牴觸情緒,除了提議設立“無網遊日”的人能在歷史上留下一點痕跡,幾乎沒什麼其他作用。

    為什麼直到現在還不願意承認教育方式需要變革?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多少行業都做出了變革,以便更好適應新的社會,新的現代文明。近年來甚至“高考工廠”之類將孩子比喻做生產線上產品的詞彙都成了學校的褒義詞,還是有點可笑的。學校引以為傲的不再是“教書育人”,而是“教人掙錢”,這可能也是越來越多以前的著名高校開始請一些學歷不怎麼樣的成功商人去演講的原因吧,反正是學賺錢,這些商人至少比學校老師多了實戰經驗啊。

    而家長對於“高考工廠”的認可,也說明了家長對於孩子教育認識的錯誤。就是:只要我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以後能“掙大錢”,那麼付出什麼都是值得的。不是說這種希望孩子以後獲得好的物質生活的希望是錯的,而是把孩子逼成一個“讀書機器”並不能保證孩子以後“掙大錢”,而且很有可能適得其反,那些家長哭嚎著“網遊毀了我的成績好的孩子”的家庭就是例子。

    孩子也是人,是一個鮮活的個體,雖然在未成年之前需要監管人的約束,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不顧及孩子的思想,而一味用逼迫、甚至“不學就打”的愚昧手段,說明不了這是愛,但是至少說明學校、家長教育上的無能和懶惰。在他們看來學習再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也不如結結實實打一頓來的見效快,說實話腦子清醒的人養狗都不會這麼草率。

    對於“17位院士”的提議,其實大多都是老生常談了,比如“加強分級稽核力度”、“嚴格管理廣告推廣”等等,這些還需要一群做為院士級別的人說嗎?我做為一個多年的遊戲老玩家,我都不只一次在文章中說過。至於所謂的“無網遊日”基本是沒什麼用的,唯一有用的就是這個節日如果真的確定下來,這“17位院士”可能會在歷史上留下一筆,至少每年六一可能會被人想起,除此之外沒有什麼作用。

    沒有哪個孩子從婦產科抱出來,身上就寫了“此子沉迷網遊”,每一個出了問題的孩子身後,至少有一個出了問題的家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一喝旺仔牛奶就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