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工227459850
-
2 # 大學之道明明德也
公正的的說,李鴻章賣過國,但是有一定的底線。李鴻章為清朝出過力,但是功不抵過。對於民族來說,沒有任何的積極意義。
1.任人唯親:任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等等
2.派系利益高於國家利益:曾國藩主動裁撤湘軍,李鴻章擴充淮系勢力,實為近代軍閥之始。
3.作為重臣,不能相忍為國:鬥左宗棠等
4.貪腐:身後留下千萬兩白銀資產
5.賣國:簽訂《中俄密約》,像俄方索賄三百多萬白銀,剩下一半其子竟然去追要;
左宗棠主張“陸防”,收伊犁,平安南,為民族英雄。李鴻章主張“海放”,為北洋大臣,鑄成甲午之敗,致中華百年半殖民地的恥辱,雖不能負全部責任,作為當權者主持其事之責是推卸不了的。
李鴻章死前,俄華人那些協約威逼誠所當然,你收了錢能一死了之麼?
-
3 # 英勇的少年大俠
筆者以為這樣的說法顯然不足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私以為大抵因為兩點,一點是李中堂操刀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這些條約的內容無疑都是喪權辱國的,另一點大概就要說李鴻章的因私廢公了,不管是貪汙受賄也好,還是結黨營私、爭權奪利也罷恐怕都不是什麼好聽的名聲。但儘管如此,筆者依然不認為李中堂就活該揹負“賣國賊”、“千古罪人”這樣的千古罵名。
我們先說第一點,也就是各個賣國條約的簽署。這裡筆者大概從三方面來陳述李中堂不該背鍋的原由:其一、上述不平等的條約多屬城下之盟,如不能便宜處理則亡國或者被瓜分恐怕都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當年的八國聯軍已經具備了可以瓜分中國至少是北部中國的條件,只不過因為列強互相掣肘中國才得以從中謀取到還算不錯的結果,而這個相對來說不錯的結果和李中堂的國際聲望和苦心周旋都是分不開的,事實上恐怕沒有人能比他做的更好,這也是清廷不遠萬里將他緊急從兩廣總督任上調去談判的原由;其二、簽訂的條約之所以是不平等條約,是喪權辱國的條約的根源還是戰場上打不贏,戰場上打不贏的原因還是兵士缺乏新式的訓練和裝備,而之所缺少訓練和裝備還是因為清朝政治腐朽、統治階級食古不化,李中堂雖然位極人臣但終是漢人,著急的時候自然會對他重用,但平時卻又難以得到足夠的信任,大勢如此,如之奈何?其三、李中堂雖然簽署的是不平等的條約,但他盡心竭力謀求更好的結果的決心和努力是參不得半點假的,《馬關條約》簽訂期間,日本依然不斷的進行軍事行動以期得到更加不平等的條約,李中堂遇刺之後依然不下火線,這才造成了西方國家的強烈輿論壓力從而使得日本沒有得寸進尺,而在與八國聯軍方面談判的過程中一向身體康健的李中堂竟至於夜不能寐最後憂勞至死,這恐怕足以證明其盡心盡力了吧。
再說第二點、李鴻章貪汙受賄、假借開展洋務而謀取私利,更因為一己之私爭權奪利而排擠賢臣,但說一句誅心之言,這種行為在封建王朝恐怕是屢見不鮮的吧,你可以說他為官不正,但是這些事情恐怕也不足以亡國、也不足以成就千古罪人的罵名吧?
另外評價歷史人物,我們絕不應該忽視的就是歷史的侷限性和人物自身處境以及定位的侷限性,李鴻章作為一個漢臣、又十分的忠於朝廷,同時守舊派的力量依然十分強大而革命派的勢力還方興未艾,指望他如袁世凱一般騎牆觀望、坐收漁翁之利猶不可得,期望他以一己之力在不違背昏庸上意、不能得到徹底信任的情況下扭轉乾坤、改天換地恐怕是真的過於苛求了。
綜上所述,李鴻章雖然不能說是一個清官、一個好官、甚至不能算是一個能臣(其在關於北韓問題的一系列決策上可以說是表現的極其昏聵無能),但儘管如此他恐怕還夠不到一個賣國賊的稱號,更難以成就“千古罪人”這樣的罵名。
-
4 # 月週日時間計劃表
時勢造就了他,也是時勢毀了他。
在他擔任朝廷重臣時,做了不少大事。不論是政治,經濟,教育,還是軍事,他都玩了個透。說真的,相當佩服他。
政治上,明裡暗裡和別人鬥,就沒有幾次是輸的。人際關係處的更是不錯,有時連李蓮英都要明面上給他幾分面子。最重要的是他始終知道該抱誰大腿,始終都效忠清王朝,效忠慈禧太后。當時的情況,這就是最明智的選擇。經濟上,雖說會時常拿不到朝廷的撥款,但是他手底下卻有一個經商能手胡雪巖,他為李鴻章打仗提供了不少軍餉。教育上,“留美幼童”就是由李鴻章支援負責的。容閎當時提出這個意向的時候,沒幾個人支援,後來是曾國藩和他相繼支援了這件事。在此期間,留學費用他自己出了不少,他對這些幼童是非常在意的,親自寫信問他們的情況,幾乎能做的都做到了。最後,這些幼童也差不多都成了他的手下,有軍事的,有通訊的,還有造鐵路的(詹天佑)。軍事上,熟悉的就是北洋軍,在這之前,他打的仗不計其數,太平軍就是他剿滅的。
也是時勢毀了他。說他迂腐,安於現狀,不知變通。說他任人唯親,輕信讒言。說他腐敗,出賣國家。
孫中山曾找過他,希望可以得到他的幫助,推翻清王朝,重建民主國家,但是,李鴻章拒絕了他,讓他離開了,不去追究他的膽大妄為。歷史證明,孫是正確的,李是有些安於現狀了。但是,李鴻章當時的年紀,當時的處境,他能做什麼。朝廷裡的敵對,國家外的敵人,沒有不盯著他的。當時他最該做的,就是守住清王朝,不讓落到外人手裡。把所有承擔在自己身上,留下空間讓年輕人去搏鬥。 說他任人唯親,聽信讒言。他自己就說過,“我不任人唯親,還能任人唯疏嗎?”不讓自己的親信去幫自己,還能讓不信任的人得了好卻反過來好害自己嗎? 說他腐敗,出賣國家。在籤《馬關條約》時,自己受了傷,簽了之後不久就死了。在談判桌上,相當自負驕傲的他,低下了頭。垂暮老矣,風發不在,世上再無李中堂!
純屬片面觀點
回覆列表
李鴻章在甲午戰敗後,妄想以俄國制曰本,三國干涉還遼更促成李的外交決策。李訪俄與沙皇簽定中俄密約中的條款明顯有出賣中國主權的內容:中東鐵路穿越中國東北修建,開旅順口軍港為俄海軍,俄可以在鐵路兩側駐軍等內容。究競李拿了俄多少好處費,說法不一,就憑這些說他是賣國賊一點不怨。幸虧有了後面的曰俄戰爭,俄軍戰敗。曰本要以開明形象立世,東北才得以歸還中國。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思維苛求李鴻章,說他有賣國的故意也不太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