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宜生書法
-
2 # 馮玉超二爨體書法
董其昌是中國書法史上頗有影響的書法家之一,其書法風格與書學理論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趙孟頫嫵媚圓熟的"松雪體"稱雄書壇數百年後,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風格,獨闢蹊徑,自立一宗,亦領一時風騷,以致"片楮單牘,人爭寶之"。在中國美術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針對中國傳統文人畫創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論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之後近300餘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
雖然董其昌"南北宗論"對山水畫進行的分類,為後世提供了剖析繪畫的哲學觀念,他以禪喻畫提倡文人畫,強調畫家的道德修養及思想境界,對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但是"南北宗論"同時也助長了繪畫上的宗派之爭,存在著明顯的負面影響。
明朝著名畫家藍瑛、王鑑、袁樞等拜其為師,藍瑛的著名作品如《白雲紅樹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袁樞的作品《平泉十石圖》收藏於廣東省博物館,《松溪泛舟圖》於2013年9月17日在北京嘉德拍賣會上出現。
主要作品
董其昌一生創作了極多的書畫作品,流傳至今的也很多,其存 世作品有《巖居圖》《秋興八景圖》《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
3 # 書風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以臨書而論,在他之前,古代書法家在臨摹時,通常都追求儘量忠實於原作。而董其昌對晚明書法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開創了將臨摹轉變為創作的先河。這種書法觀的轉變,也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董其昌筆法考究,講究提筆、忌諱濃墨、結字則應以奇為正。提筆則易輕巧,墨淡則亦近於巧,其所談之奇,一是結構章法之奇,一是風格之新奇
所謂古淡,當為古樸簡淡之意。而禪家之空無一物之論最近於古淡。無慧心不能妙悟,書畫何以巧妙?悟得禪機則能擺脫煩惱,入於平淡。董其昌書論,可謂圓通,但他自己似乎並沒有做到。
對董其昌的書法,推薦最高的莫過於康熙帝,他說:“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楮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微雲卷舒,清風飄拂,尤得天然之趣。”
-
4 # 萬氏制筆
對董其昌的書法,推薦最高的莫過於康熙帝,他說:“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楮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微雲卷舒,清風飄拂,尤得天然之趣。”
-
5 # 齊延洲書法
董其昌是明代晚期的大書法家,其書法平淡古潤,成為一代書風,在中國幾千年的書法歷史,董其昌可以說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嶺,以臨書而論,在古代書法臨摹時,儘量追求忠實於原創,而董其昌的書法是一個重要的貢獻,開創了將臨摹轉變的先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董其昌說:“字須熟後生,”書法雖然依靠臨摹古代書家的技法,但這種法卻壓抑書法家的創作能力,所,董其昌認為,書法之路必須再往前走,“熟後生,”也就是熟到了要有意識地去與古人保持距離。在這種理念下,也表現出了他追求奇的特質,他在以嚴謹的楷書抄錄誥命書中,在某些地方留下“生”的痕跡,某些筆畫故意寫出破筆表現出“奇”,在董其昌看來,書法還要講求率真,東坡詩論書法雲:“天真浪漫是吾師”書法精髓。雖然,董其昌持以上觀點,但他並沒有脫離傳統,他仍然被稱為書法史上“帖學最後一位大師。”康熙乾隆皇帝都對董其昌的書法大力推崇,以董其昌的字為帖,反覆揣摩練習,讚道:“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非諸家所能及也……”。就是到了現在,我們學習書法,還是要老老實實地去習帖、練字,然後再去追隨遠古的大事師。
-
6 # 紅塵彌勒
董其昌對後世的書法影響較為深遠,尤其在明末清初之際,更是倍受矚目和推崇,兩大帝王的心摹手追也讓董華亭一舉躍上書壇之巔。
董其昌,生卒年1555-1636,自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人,萬曆十七年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最高官至南京小朝廷禮部尚書,卒贈文敏。是一位能詩文、解禪理、精鑑賞、擅書體、長畫作的書畫大家,其書出入於晉唐之間,自成一格,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董其昌和邢侗、張瑞圖、米鐘被譽為並駕齊驅的晚明書家,有“邢張米董”之說。
董香光精研書法,是因為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後天發奮而成的——再一次考試中,董其昌的文才本列第一,但因其字跡狼頏難堪,被捨棄,遂取第二。董其昌自此發奮,先學顏平原,又學虞永興,再突習晉法,終於成為一代書畫宗師。
董華亭的行、草書造詣最高,字跡空靈飄逸、風華疏朗,枯溼濃淡,盡得其妙——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
而最讓董其昌聲譽卓著的,是清代的兩位帝王。康熙對董香光的書法極為推崇厚愛,每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評其書作為:天姿迥異,風神獨絕。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非諸家能及也。
爺爺誇完孫子出場,仍是一通神誇。乾隆將董書列為可以和《三希堂》至寶並列的神品,說其六體八法,無所不精。出蘇入米,飄飄欲仙,為書家董狐耳。
要說誰最推崇董其昌,其上可以管中窺豹,頗得真旨。
-
7 # 子衿書法
董其昌為明代晚期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受康熙和乾隆皇帝的推崇,在清朝康乾年間十分盛行,影響巨大。
他的書法,學宗二王、顏真卿。小楷得益於《靈飛經》。在趙孟頫、文徵明書風盛行的明代,董其昌異軍突起,打破了趙孟頫、文徵明二人的格局,自成體系。擅長小楷、行草書。書風靈動秀逸。和他的處世極其相似。
他對於人事有極其精明的盤算。他所處的時期,黨爭不休。他總是能夠在恰當的時候進退自如,遊刃有餘。由於康熙、乾隆對他的書法十分讚賞,以致於為了獲得皇帝的歡心,滿朝皆學董其昌書法。
他對書法的貢獻,是他勘刻的《戲鴻堂法帖》和《靈飛經》。《戲鴻堂法帖》是以《淳化閣帖》為母本,全帖十六卷,彙集了晉、唐、宋、元時期的名家字跡。刻工精良。《靈飛經》的刻本,也是董其昌所刻。這兩部字帖,要比董其昌自己的書法流傳廣泛,影響深遠更多。
董其昌還有一個貢獻,便是大字的興起,使原來拿在手中展看的書法作品,如冊頁、手卷、信札、扇面小品等形式,發展成了張掛於牆上欣賞的大幅作品。現代的書法展覽,應該給董其昌記一大功。在以前,大字是直接寫在牆面上。看厭了,刷上石灰塗抹掉,重新寫。無法保留。隨著造紙技法的發達,能夠製作大尺寸的書寫用紙,書法作品才得以能夠寫在大幅的紙張上張掛起來欣賞。董其昌就是這個書寫格式的先驅。中書協的人應該好好祭拜他。不然的話,這個展覽還不知道有沒有呢!
-
8 # 千年蘭亭
董其昌和趙孟頫一樣,是王羲之、王獻之二王書風的傑出代表,他二人對明清書法影響巨大。
董其昌書法清秀中和,恬靜疏曠,喜用淡墨,明潔雋朗。他拙中帶秀丶平淡天真的書風,與趙孟頫一道,籠罩了清代書壇。
帝王中,康熙最喜董其昌書法,而乾隆獨愛趙孟頫書法,可惜這爺孫倆學藝不精,把董字、趙字寫死了。
而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一時,變形在趙字、董字流行,終於導致“烏光方”的館閣體出現,並大行其道,毒害後世書法。
回覆列表
說到董其昌就不得不提起趙孟頫,董一輩子都跨不過趙的影子,貶低他對書法的貢獻,說其書法“因熟而俗”,然而在董臨終前突然感嘆,自己不及趙也。
董其昌,他是明朝書法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他的書法出入晉唐,後自成一格,他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中以行草書造詣最高。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在當時已"名聞外國。
而董正處在趙孟頫和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都能夠脫穎而出,自成一家,著實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