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師素質的要求2007-11-24 11:55 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新理念呼喚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素質。那麼,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教師素質?怎麼樣才能具備這樣的素質?這裡我不想過多涉及具體的做法,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拿手的絕活,不能強求一律。對從事語語文教學工作還不很久的青年同志。我有如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要有敬業精神,這是教語文的前提。 一是要熱愛教育事業。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極其光榮的事業。現在說科教興國,實際古代聖明之君,也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禮記》上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優秀的教師能塑造高尚的靈魂。要教育學生,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要熱愛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學生。不管是優秀學生一般學生還是暫時落後的學生。這就是博愛而不是偏愛。 二是要忠誠於教育事業。這裡主要想說說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為人師表,自己應該表裡如一,成為學生做人治學立業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應該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要讓學生求真,教師首先就應該是真人。要讓學生支援災區,我們自己就不能一毛不拔。 三是能奉獻於教育事業。有人說教語文更是良心活。換句話來說,就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這話有一定道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決定了教語文不僅要授業,更要傳道;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不管是不是班主任,都要操思想教育紀律教育道德教育的心。業精於勤,在一定意義上說,教語文是很辛苦的。當然吃苦要講效果。好鋼用在刀刃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勤得其所,要避免無效勞動。我們的同志正由於十分辛苦,容易陷身於題海,容易糾纏於事務,埋頭拉車不看路,做了一年又一年的重複勞動,甚至是一年又一年重複的無效勞動。教參的觀點、別人的教案當然有參考價值,方便我們的課堂教學,但是輕鬆的照搬,卻往往限制了我們本來就可以如泉水噴湧的才思。使我們在講授過程中老覺得好像隔靴搔癢。有時我們自己努力品讀原文,即使是隻有一得之見,卻往往能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學生的學習興奮點。所以教課文的前提是讀課文。 其次,要有紮實的語文教學功底。有人說,不當教書匠,要當教育家。其雄心壯志可敬可佩。不過,由教書匠到教育家。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不當教書匠,怎能成教育家。應該是先當教書匠,再成教育家。能當教書匠,就是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質,例如能使用流暢的教學語言,能用自己的優美的語言直接薰陶感染學生;能寫出下水作文,你的文章也就是學生的樣板;應該有準確的普通話;有一手好粉筆字鋼筆字和毛筆字;讓人一看就說這就是語文教師。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滿足於上面的語文功底。藝術在最高境界是互通的。現在講究學科滲透,文理滲透。在八十年代,一提起學計算機,好像是物理教師或數學教師的事。近兩年,在我們南郊中學有一個時間,最熱心學計算機的以語文教師居多。實際語文教師要涉獵的何止計算機。人常說,語文教師應該成為雜家,努力具備廣博的知識。歷史地理音樂等等。任何一個領域的知識都可能有助於語文教學。教師的個人愛好應該成為從事語文教學的優勢。例如有的人有從政經驗,這從政的經歷在幫助學生認識社會方面成了優勢。所以人們說語文教師應該成為雜家。現在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課程整合問題。課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門課程之間的封閉狀態,加強各門課程之間的溝通和互補。例如,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可以利用美術的直觀形象功能、音樂的薰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計算機網路蒐集資訊的功能來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第三,要形成自己的科學教育理念。教書要有“我”,不能老是搬用別人的。不能只是借鑑別人的現成的僅管是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而不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了百家之長而不走自己的路。採來花粉而不釀蜜。有沒有主見,是自己的想法,有沒有自己的成熟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這是教書匠和教育家的區別。現在網路資訊時代,在網上搜索出一套套的教案是非常方便的。我們不能只圖省心,只圖方便。照搬那些現成資料而不去獨立思考,融會貫通。讓別人的方案代替自己的頭腦。要時刻有“我”,在形成自己的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更關教育理念。 說到更新教育理念,這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應該是科學的教育理念。新不是趕時髦。對於舊的教育理念要一分為二。有糟粕有精華。過時的陳腐的教育理念,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理念,是糟粕。未過時的依然新鮮的古代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理念,是精華。人們說的新的教育理念自然也包括了自古以來一切科學的教育理念。新的理念不是憑空而來的,有一個傳承的過程,有一個批判繼承發展的過程。是優秀的古代傳統和先進的現代理唸的有機結合。例如以學生為主體,例如啟發式教育方法,古代就有。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禮記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就很值得我們學習研究。“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考,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這樣的教育效果,也是現在許多教育改革家如魏書生等所孜孜追求的。 順便說一說,在最佳化教育理念方面。學校領導應該給教師提供一些方便,提供一些條件。讓語文教師走出去,參加全國性的教學活動,承擔國家級省市級的科研課題。我們南郊中學這幾年來承擔了幾個課題,一個是中央教科所的作文個性化,一個是省電教館下達的現代教育技術課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搞課題對我們的教育理念更新是有重要作用的。 我們在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教學共識,如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如語文訓練聽說讀寫同步;如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語文教研組提出的要求是“一切結論由學生得出”“寧可教師不改作文,不可讓學生少寫作文”“教師是教練,學生是運動員”“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指路,學生拉車”。“教師主導,因勢利導”。“爭取實用,享受成功”。 第四,大力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透過多媒體教學增大教學容量。現在是網路時代,是21世紀。語文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如網路教學也就應運而生。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不同了。八十年代,計算機只能在省城裡見到,現在學校大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室。很多學生家裡已安裝了寬頻上網的ADSL。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提供更多彩的舞臺。我們語文教學得到了強大的輔助。我們應該“善假於物”。讓語文課更生動,更有效,更有趣味,讓語文課成為學生最歡迎的學科。我們學校語文組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早,早在1998年就運用了科利華的電子備課系統。但是多媒體教學也不能走入誤區。多媒體教育畢竟只是CAI即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實踐任務均不可取代。多媒體教學裝置再先進,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代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在教育部出了個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就更高了。新課標實行學分制,有必修課,有選修課。必修和選修課程均按模組組織學習內容,上好這些選修課,對我們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能夠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程不僅強調知識和能力,還注重方法與過程、情感和價值觀。新語文課程基本理念主要表現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表現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人文性和工具性;體現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觀念、行為等方面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師從知識權威逐步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注意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彰顯,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了整體的培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透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師生之間共同學習、平等交流的民主關係將逐步形成;教學過程將從禁錮走向開放,教師不再完全依賴於教材,而是透過挖掘、補充和整合相關的課程資源來組織教學,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將得到充分的體現。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共同探討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的探究知識,由個體學習變為合作學習,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以往單純的聽教師講變為與老師學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第五,要有合作意識。老帶新,新促老,共同提高。在這裡對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同志說幾句話。剛工作的前四五年能吃苦中苦。這是因為教語文比教其它學科更難以速成。培養一位成熟的數學教師也許得三年,培養一個成熟的語文教師可能要四五年。年輕同志應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應該廣泛聽課。這樣在教學中避免重複老教師所走過的彎路。我給我們學校新來的剛畢業的大學生說,我們學校讓老教師和青年教師結成一對一的師徒關係,但是不是說一個徒弟只有一個師傅。新上崗的青年教師應該把所有的老教師看作是你們的共同的師傅。如果老教師也算教育資源,那麼青年教師應該實行資源共享。不能只聽一個師傅的課。要學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我讓新來的教師廣泛聽,從高一聽到高三。當然老同志也不能倚老賣老,也要學習青年教師的長處。例如要學習青年教師的朝氣,青年教師在大學裡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應該有自己的教學優勢,有自己的工作特長。不能也沒有必要把課上成一個模式。備課只能大體統一, 語文教學是中學教學的基礎學科。澆灌這塊語文沃土需要我們全體高中語文教師隊伍協同作戰。讓語文教師攜手共進,為發展為發展我校語文教育做出應有貢獻。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師素質的要求2007-11-24 11:55 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新理念呼喚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素質。那麼,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教師素質?怎麼樣才能具備這樣的素質?這裡我不想過多涉及具體的做法,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拿手的絕活,不能強求一律。對從事語語文教學工作還不很久的青年同志。我有如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要有敬業精神,這是教語文的前提。 一是要熱愛教育事業。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極其光榮的事業。現在說科教興國,實際古代聖明之君,也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禮記》上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優秀的教師能塑造高尚的靈魂。要教育學生,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要熱愛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學生。不管是優秀學生一般學生還是暫時落後的學生。這就是博愛而不是偏愛。 二是要忠誠於教育事業。這裡主要想說說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為人師表,自己應該表裡如一,成為學生做人治學立業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應該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要讓學生求真,教師首先就應該是真人。要讓學生支援災區,我們自己就不能一毛不拔。 三是能奉獻於教育事業。有人說教語文更是良心活。換句話來說,就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這話有一定道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決定了教語文不僅要授業,更要傳道;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不管是不是班主任,都要操思想教育紀律教育道德教育的心。業精於勤,在一定意義上說,教語文是很辛苦的。當然吃苦要講效果。好鋼用在刀刃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勤得其所,要避免無效勞動。我們的同志正由於十分辛苦,容易陷身於題海,容易糾纏於事務,埋頭拉車不看路,做了一年又一年的重複勞動,甚至是一年又一年重複的無效勞動。教參的觀點、別人的教案當然有參考價值,方便我們的課堂教學,但是輕鬆的照搬,卻往往限制了我們本來就可以如泉水噴湧的才思。使我們在講授過程中老覺得好像隔靴搔癢。有時我們自己努力品讀原文,即使是隻有一得之見,卻往往能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學生的學習興奮點。所以教課文的前提是讀課文。 其次,要有紮實的語文教學功底。有人說,不當教書匠,要當教育家。其雄心壯志可敬可佩。不過,由教書匠到教育家。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不當教書匠,怎能成教育家。應該是先當教書匠,再成教育家。能當教書匠,就是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質,例如能使用流暢的教學語言,能用自己的優美的語言直接薰陶感染學生;能寫出下水作文,你的文章也就是學生的樣板;應該有準確的普通話;有一手好粉筆字鋼筆字和毛筆字;讓人一看就說這就是語文教師。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滿足於上面的語文功底。藝術在最高境界是互通的。現在講究學科滲透,文理滲透。在八十年代,一提起學計算機,好像是物理教師或數學教師的事。近兩年,在我們南郊中學有一個時間,最熱心學計算機的以語文教師居多。實際語文教師要涉獵的何止計算機。人常說,語文教師應該成為雜家,努力具備廣博的知識。歷史地理音樂等等。任何一個領域的知識都可能有助於語文教學。教師的個人愛好應該成為從事語文教學的優勢。例如有的人有從政經驗,這從政的經歷在幫助學生認識社會方面成了優勢。所以人們說語文教師應該成為雜家。現在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課程整合問題。課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門課程之間的封閉狀態,加強各門課程之間的溝通和互補。例如,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可以利用美術的直觀形象功能、音樂的薰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計算機網路蒐集資訊的功能來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第三,要形成自己的科學教育理念。教書要有“我”,不能老是搬用別人的。不能只是借鑑別人的現成的僅管是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而不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了百家之長而不走自己的路。採來花粉而不釀蜜。有沒有主見,是自己的想法,有沒有自己的成熟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這是教書匠和教育家的區別。現在網路資訊時代,在網上搜索出一套套的教案是非常方便的。我們不能只圖省心,只圖方便。照搬那些現成資料而不去獨立思考,融會貫通。讓別人的方案代替自己的頭腦。要時刻有“我”,在形成自己的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更關教育理念。 說到更新教育理念,這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應該是科學的教育理念。新不是趕時髦。對於舊的教育理念要一分為二。有糟粕有精華。過時的陳腐的教育理念,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理念,是糟粕。未過時的依然新鮮的古代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理念,是精華。人們說的新的教育理念自然也包括了自古以來一切科學的教育理念。新的理念不是憑空而來的,有一個傳承的過程,有一個批判繼承發展的過程。是優秀的古代傳統和先進的現代理唸的有機結合。例如以學生為主體,例如啟發式教育方法,古代就有。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禮記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就很值得我們學習研究。“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考,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這樣的教育效果,也是現在許多教育改革家如魏書生等所孜孜追求的。 順便說一說,在最佳化教育理念方面。學校領導應該給教師提供一些方便,提供一些條件。讓語文教師走出去,參加全國性的教學活動,承擔國家級省市級的科研課題。我們南郊中學這幾年來承擔了幾個課題,一個是中央教科所的作文個性化,一個是省電教館下達的現代教育技術課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搞課題對我們的教育理念更新是有重要作用的。 我們在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教學共識,如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如語文訓練聽說讀寫同步;如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語文教研組提出的要求是“一切結論由學生得出”“寧可教師不改作文,不可讓學生少寫作文”“教師是教練,學生是運動員”“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指路,學生拉車”。“教師主導,因勢利導”。“爭取實用,享受成功”。 第四,大力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透過多媒體教學增大教學容量。現在是網路時代,是21世紀。語文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如網路教學也就應運而生。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不同了。八十年代,計算機只能在省城裡見到,現在學校大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室。很多學生家裡已安裝了寬頻上網的ADSL。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提供更多彩的舞臺。我們語文教學得到了強大的輔助。我們應該“善假於物”。讓語文課更生動,更有效,更有趣味,讓語文課成為學生最歡迎的學科。我們學校語文組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早,早在1998年就運用了科利華的電子備課系統。但是多媒體教學也不能走入誤區。多媒體教育畢竟只是CAI即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實踐任務均不可取代。多媒體教學裝置再先進,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代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在教育部出了個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就更高了。新課標實行學分制,有必修課,有選修課。必修和選修課程均按模組組織學習內容,上好這些選修課,對我們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能夠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程不僅強調知識和能力,還注重方法與過程、情感和價值觀。新語文課程基本理念主要表現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表現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人文性和工具性;體現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觀念、行為等方面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師從知識權威逐步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注意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彰顯,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了整體的培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透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師生之間共同學習、平等交流的民主關係將逐步形成;教學過程將從禁錮走向開放,教師不再完全依賴於教材,而是透過挖掘、補充和整合相關的課程資源來組織教學,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將得到充分的體現。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共同探討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的探究知識,由個體學習變為合作學習,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以往單純的聽教師講變為與老師學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第五,要有合作意識。老帶新,新促老,共同提高。在這裡對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同志說幾句話。剛工作的前四五年能吃苦中苦。這是因為教語文比教其它學科更難以速成。培養一位成熟的數學教師也許得三年,培養一個成熟的語文教師可能要四五年。年輕同志應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應該廣泛聽課。這樣在教學中避免重複老教師所走過的彎路。我給我們學校新來的剛畢業的大學生說,我們學校讓老教師和青年教師結成一對一的師徒關係,但是不是說一個徒弟只有一個師傅。新上崗的青年教師應該把所有的老教師看作是你們的共同的師傅。如果老教師也算教育資源,那麼青年教師應該實行資源共享。不能只聽一個師傅的課。要學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我讓新來的教師廣泛聽,從高一聽到高三。當然老同志也不能倚老賣老,也要學習青年教師的長處。例如要學習青年教師的朝氣,青年教師在大學裡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應該有自己的教學優勢,有自己的工作特長。不能也沒有必要把課上成一個模式。備課只能大體統一, 語文教學是中學教學的基礎學科。澆灌這塊語文沃土需要我們全體高中語文教師隊伍協同作戰。讓語文教師攜手共進,為發展為發展我校語文教育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