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語默話

    國學經典典籍都可以。最好讀原文,譯文是別人的理解,不一定適合自己,讀經典只讀一版本,讀譯文需要讀很多版本。

  • 2 # 詩領頭羊

    呵呵,當然是【易經】啦。

    你若不懂易經精髓,不得其法,不能入門,再為通俗易懂的【易經】版本都沒用。

  • 3 # 苦海存針萬相由心

    所謂人生的大智慧不是靠讀那一本書學來的,都是要靠自己用心領悟。

    讀書,做事是一樣的,若是用心,眼前處處是老師。

    中國千年流傳下來的書有四書五經,這是總領世界觀的大道。還有諸如朱子家訓三字經千字文等具體的方法論其實為術。道和術都全了,擺在那裡,就看人去不去看去不去領悟。

    不是說這些書裡說的都是百分百正確,千萬不要以對錯觀去看,應該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一點點充實自己。

  • 4 # 西域成

    我認為題主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偏離思考問題的主題,人的一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思想是先天性的,只是需要後面經歷的事情以後需要慢慢的開發。人的任何一種思想不是透過看一本書而得來的,而且任何一本文學書的寫作都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在裡面,讀者只需要讀了他很多書以後,取長補短,利用別人的思想開發完善自己的思想,這樣才是書本真真告訴你做人做事的智慧書籍,你得合理認識,合理利用。

    《易經》是一本記錄中國古典文化的書籍,是一部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永珍,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因為古文的原因,很多的讀者沒有辦法把它進行真真認識理解,但是你不讀古文,又不能體現文章原來內容的博大精深,現在有好多譯本對古文的翻譯真的是差的太遠,我覺得還是慢慢的古文為好。

  • 5 # 杜菲特衛浴戴志忠

    王陽明40種人生大智慧,一口氣讀完心學精華!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時萎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心學最高概括之“四句教”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臨終遺言

    眾所周知,《易經》因為其晦澀難懂,而且符號化嚴重,我們後人在象數之學失傳的情況下,漸漸的對其內涵完全不懂,而且自從宋朝朱熹之後,《易經》漸漸的向義理化的方向發展,但是義理這種東西完全沒有任何的標準,處於大家都認為自己說的有理的境地。但是,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卻是一本關於象數之學的入門書,而且書中把南師早年學習《易經》的苦頭、彎路都給大家講了,我們的《易經》學習之路從此順暢。所以,我覺得《易經雜說》是一本最好地關於《易經》的啟蒙書,通俗易懂。

  • 6 # 雷羽

    至今沒有遇到,多數週易書籍類同,不太實用。也就是說,用過去的內容解釋現在的事,有點難,而現在的人沒有一個做到真正把周易講個通俗易懂的。

  • 7 # 啟予文化宇悟

    經典與修身

    孔子以“六經”培養弟子。《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再加原有的“五經”,此後,儒家的核心經典就是我們熟知的“四書五經”。

    宋代的大儒們之所以特別重視“四書”,一方面是因為這四部書體現著儒家的“道統”,另一方面,也是為其深化的儒家哲學體系和其打造的儒家修身方式,在儒家經典中尋找理論依據。

    《大學》裡講:“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意思是,搞好品德修養就能理順人脈,有了人脈就能擁有資源,有了資源自然也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才能發揮財富的功能,對自己有用。

    用財富做什麼?

    “仁者以財發身”,就是用財富來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達到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反過來說,想要實現人生事業、成就、境界的巔峰狀態,活著令人景仰,死後令人懷念,不名一文肯定是不行的。

    想賺錢,沒有資源肯定是不行的;想得到資源,沒有人脈肯定是不行的;想要擁有人脈,沒有美好品德肯定是不行的。

    怎樣才能擁有美好品德呢?

    在儒家看來,就兩個字,“修身”。

    不論做什麼事業,歸根結底都是做人,把人做好、做好人,大家都認可你,都願意把他們的資源拿出來與你分享,你就擁有了資源,進而擁有了財富,就能走向人生的大成就了。所以,《大學》裡也講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不論是誰,想要獲得人生的成功,都要從修身入手。

    儒家的修行方式是什麼?《大學》裡說了八個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能做到這四點,就是“有德”,就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DF檔案轉CAD檔案具體如何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