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蜀國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四川境內)、牂牁(今貴州境內)、永昌(今雲南境內)四郡之變亂。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 。三國時期疆域大致穩定:魏與吳、蜀間的界線是長江與淮河之間、今大別山、湖北漢川至興山一線、大巴山、秦嶺,而吳、蜀之間以今湖北的西界、貴州務川至臺江一線、廣西西界和中越邊界為界。
二、吳國
孫吳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孫吳的疆域範圍,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達交趾郡(廣西東部),東臨東海,涵括中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三、魏國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佔東漢荊州北部)、揚州(佔東漢揚州北部)
一、蜀國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四川境內)、牂牁(今貴州境內)、永昌(今雲南境內)四郡之變亂。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 。三國時期疆域大致穩定:魏與吳、蜀間的界線是長江與淮河之間、今大別山、湖北漢川至興山一線、大巴山、秦嶺,而吳、蜀之間以今湖北的西界、貴州務川至臺江一線、廣西西界和中越邊界為界。
二、吳國
孫吳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孫吳的疆域範圍,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達交趾郡(廣西東部),東臨東海,涵括中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三、魏國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佔東漢荊州北部)、揚州(佔東漢揚州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