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奇100

    不論在哪裡,儒家法家道家還是墨家,仁的基本意思不變。就是人和天地,以及之間的關係。順天地者存,逆天地者亡。

  • 2 # 古道西風

    《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所謂“克己復禮”就是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

    儒家講求“慎獨”、“修己安人”,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其中仁就是指克己復禮,孔子尤其強調教育的意義,他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成為了中國偉大的聖人之一。

  • 3 # 使用者5339077588313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做人多好,都按照這標準做人,肯定沒有流氓犯向市場,更不會保護小偷和強姦犯的合法權力,

  • 4 # 一品刺客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以“仁”為根本,它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瑰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明能像儒家的“仁”一樣流傳千古而不衰。

    那麼,“仁”到底是什麼呢?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這個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愛”思想。根據論語的解釋這個愛人分為三方面:

    【一】愛人首先是“愛親”,也就是愛自己的親人,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孔子非常重視孝悌,百善孝為先嘛,如果連養育自己父母都不愛,還能去愛誰呢?因此“愛親”是“仁”的基礎。

    【二】愛人其次是“愛人”,這個人是他人,宗族以外的人。孔子以愛親為基礎,由內向外,由近及遠,把仁愛推向朋友和全體社會成員,這種愛是博愛。愛親人是理所應當,愛他人是需要後天培養,是需要“仁愛”思想的灌輸,因此“愛人”是一次“仁”的昇華。

    【三】孔子學說包含“愛物”,但沒有正式提出,孟子確定了愛物,在繼承孔子基礎上進行了深化。物即世間萬物,愛物就不再是愛護,尊敬人類,還要愛世間萬物。儒家思想認為世間有生命的事物均有內在價值,人的思想與物可以共通。愛物提現了人與自然的親近感,同時在人和自然之間建立了一種生命的交融與和諧。儒家思想對人以外的其他生命給於關懷,是具有生態意義的,是儒家思想的閃光點。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影響著每一個人。 它提高了人的道德修養,讓人與人之間能夠和平相處,讓人與自然之間更加的和諧。社會在和諧中才能謀發展。因此,儒家仁愛思想對社會的進步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 5 # 曾銘瀾

    仁不是叫你像宋襄公嗎。該以暴易暴,以戰止戰還不是要出手。古代嗎,橫徵暴斂到國庫都腐爛了,有屁用。叫你施仁政,與民生息。

  • 6 # 浮木盲龜

    仁指種子,所以叫杏仁、核桃仁、瓜子仁、松子仁等等,儒家的仁特指“人的種子”。根據西遊記,人大概是由松子仁變出來的,孫悟空變成個像山一樣大的松樹,然後開花結果(花果山),又從所結的一個石卵(松子)裡生出自己。我懷疑【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被篡改的,原文應該是【以其自生,故能長生】,整個西遊記講的都是這個人(個體、種族和整個人類的統一)的【長生】,這也應該是仁的本義,易稱之為生生不息。

    這個種子也可以稱為金(仙)丹、菩提(子)、牟尼(珠)、心猿、靈臺等等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之後可以判斷生男生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