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雷哥小築
-
2 # 領略教育魅力
所以,考研上岸,但學校不好,還要再來一次嗎?結合當下考研的大背景以及我個人的理解,我覺得一戰成碩還是最佳選擇,也就是說不要再來一次了。
一方面,考研上岸不易,院校檔次可遇不可求。每一個考研的學生目標一定是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一定希望自己能夠獲得這些高校的認可,但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只能是調劑到一般高校,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院校的檔次一定意義上並不是我們多考幾年就一定能夠順利的上岸,甚至有時候還不如自己第一年的水平,同時現在每年的考研報考人數都在激增、各高校的推免比例也在不斷增加,對於參加統考的學生越來越不利,所以能夠成功上岸已經實屬不易。
我的大學同學一戰考研華中師範大學,因兩分的差距沒有進入複試,所以調劑到了天津師範大學,但最後他並沒有去,選擇了二戰考研,結果是因為英語單科成績和國家線差一分 ,再一次和華中師範大學失之交臂,最後的最後只能是接受了現實,調劑到了B區的廣西師範大學。
另一方面,院校的檔次固然重要,但前提是順利的考上。人人都清楚985高校是最好的,人人都清楚考研一定要到好的院校就讀,只是在我們追求院校檔次的同時,或許我們也應該回頭看看自己的實力,自己真的有駕馭985高校的能力嗎?自己二戰考研真的能夠順利的考上理想的院校嗎?這是你自己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
有太多的考研學生在總結了自己一戰考研的失誤之後,認為自己再考一年一定能夠考一個更好的高校,於是奔著檔次高的院校而去,最後的結果只是都比不上一戰考研的成績,不要理想的認為只要再複習一年就一定能夠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因為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各方面的因素稍有不注意,結果就會改變方向。
此外,院校檔次不好,可以透過讀博改變。為什麼會有很多學生考研呢?絕大多數是因為自己的本科院校是一所普通的高校,在未來的就業中沒有足夠高的競爭力,因此選擇考研。可是,每年考研的學生依然還是會有很多進入普通高校,只是獲得了碩士學歷,在院校檔次上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在這樣的條件下,碩士研究生畢業時選擇讀博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出路,也可以透過考博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 ,同時讀博的門檻相對於考研要更低一些,更容易一些,只是博士畢業的難度是我們所不敢想象的。
總之,院校的檔次很重要,甚至可以說很關鍵,這是我們都承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同樣還需要明白的是,不是每一個考研的學生都能夠順利進入檔次高的院校,那麼最終是去了什麼檔次的高校是由你自己決定的,同時還要明白適當的妥協也是我們所應該懂得的道理。
回覆列表
我曾經在高校從事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多年,
對這個問題還是非常熟悉的。
根據我的經驗說一下吧。
考研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考研的人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本科畢業就考研,為找到好工作打好基礎。
第二類,辭職考研,為了尋找更好地就業機會。
第三類,在職考研,為了在先工作單位晉升職位、職稱,提高待遇。
第四類,熱愛研究,為了提升科研能力考研。
不論是哪一類,考研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你的生活甚至是人生。
考了不好的學校要去讀嗎!如果是立志做科研,或者未來的就業目標需要名校畢業做基礎,
自己還能夠堅持複習一年,那麼就選擇重考吧。
畢竟你已經確定了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人生理想值得再拼搏一會。
但是,自己的目標不明確,經歷了一次考研已經筋疲力盡,
那麼還是去讀吧,這種狀態下再考一年壓力太大。
我的學生的經歷我原來在一所普通高校當老師,
每年都會調劑一些學生。
其中有的學生也曾經面臨過這種選擇。
有一個學生報考的985高校,
未能進複試,最終調劑到我們學校,
上了半個月的課之後,
非常糾結是不是要重考。
當時他跟我聊了自己的想法,
顯然想重考是內心還是不願接受在普通學校讀研,
但是自己也很難下定決心背水一戰重考。
我建議他繼續讀,
在讀研的3年中做好自己未來的規劃,
從普通高校畢業的起點底了點,
只要自己在這3年提前積累實踐經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不足。
研二上完課他就去銀行實習,
論文也是邊實習邊完成的。
雖然辛苦了些,但是也是值得的。
畢業後,他因為實習期間的表現很好,便留在銀行工作。
7、8年過去了,已經成為中層。
人生就是這樣,沒有確定的結果,
你的選擇取決於你想要的生活!
所以想清楚了就別糾結,
按自己想好的去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