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方面面的泡麵
-
2 # 信手由韁
少年時期,喜歡金庸多一點,各種豪氣干雲的英雄豪傑,雖然那時候不懂什麼為國為民之類的,只是覺得,哇,這些大俠好灑脫,看著小說宛如自己親歷那種場景一般,見面還各種不同切口,以及模仿著裡面的招式,嘴裡一陣自我配音,互相打鬧著。
等到現在,慢慢品讀還是喜歡古龍多一點吧,世界何時不是江湖?有人便有江湖!雖然爾虞我詐,沒有金庸那般大氣,英雄也是人啊!宛如現在生活的寫照。點點滴滴皆入我心,招式技巧,歸根結底不過是心境的較量。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卻只能道:“天涼好個秋!”
-
3 # 變形水缸
年輕時喜歡古龍多一些,他的風格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年長些了喜歡金庸更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的故事性情結性更強!內容更豐富,甚至結合了一些歷史。從拍出的電視劇影響力也可以看出,金庸作品的生命力會更強。文化底蘊金庸遠遠高出古龍
-
4 # 吸管來了
這個問題問的是兩位大師創造出來的武俠世界,更喜歡哪個?
我想我應該更喜歡金庸先生給我創造的武俠世界。
古龍的小說,我也看了不少。現在回想起他的武俠世界,感覺就是一片昏暗的天地,一個孤獨寂寞的俠客的背影,太悽苦了!
我看武俠,就是希望把自己代入那個讓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的俠的世界。而古龍那個陰詭暗黑的世界,我不喜歡。既然是做一個武俠的夢,我肯定讓自己處在一個好夢而不是噩夢之中不是?古龍的世界,我應該待不過兩集,就掛了,哈哈~
-
5 # 麥子小二哥
古龍的江湖,瀟灑浪蕩。
金庸的江湖,有血有肉,真實,有趣。
所以我喜歡古龍的江湖
就像喝酒一樣,能喝醉人的酒,就是好酒。
-
6 # 六如的六六如的如
古龍寫的是江湖,是人性!
用個現在流行的話,叫:接地氣。
金庸,俠之大者。小說寫的大氣磅礴,怎麼說呢,就像一篇完美的作文。
我喜歡古龍。古龍的書可以看個三五遍,有些話特別有同感!特別是一些精彩的推理,看的太過癮了。
金庸的小說,電視劇拍的好。
古龍的小說,拍不出來!
-
7 # 浩然鍾情
應該說古龍與金庸的江湖各有千秋,跟讀者各人性格與愛好有關,但我個人更喜歡金庸的江湖。兩肋插刀為朋友,忠肝義膽俠江湖!
-
8 # 小五哥2019
還是喜歡金庸武俠多一點吧。金庸武俠的主角有比較明確的身世來歷,每個讀過的人都能說出一二。比如郭靖,都知道父親郭嘯天,母親是李萍。師承江南七怪,後來又師從洪七公等人。初戀是華箏公主,後來娶了黃蓉…其他像楊過令狐沖張無忌等等都是這個路子,就連韋小寶,雖然不知道父親是誰,但他媽是誰總是知道的。讀金庸小說,就像看每位大俠的傳記,有種可以以身代之的感覺。而且,金庸的文學功底深厚,生活等其他方面知識健全,給予了讀者豐富的精神食糧。
反觀古龍小說,除了小魚兒與花無缺之外,很多大俠的出現都很突然,如同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樣,天馬行空。很多事件的出現亦是突兀,讓人毫無準備。跳躍性很強。
當然,每位作家都有各自的風格,就好比李白的飄逸浪漫,杜甫的憂國憂民…
總之,他們兩位的作品影響了很多人,後來更是改編成了無數影視作品,豐富了平民百姓的業餘生活。
最後,願兩位大師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
9 # 軍哥微世界
兩位大師各有特點,先說古龍的小說,刻畫人物性格明顯,每個電視劇也可以拆分開拍電影,因為每一階段就是一個故事,而且人物也比較更接近普通人,沒有太多大俠為國為民的範,古龍還有一句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我很喜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非常好。金庸的屬於真正的大俠,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也可以說詮釋了金庸老爺子的家國情懷,而且知名的作品太多了,國學底子深厚,就拿起名字來說吧,木婉清 楊過 郭靖 楊康 林平之 遊坦之等等都具有豐富的國學寓意,兩位大師都是傳奇,總體來講金庸老爺子人生更完整,作品更優秀。謝謝
-
10 # 海洋裡的城
金庸、古龍和梁羽生三位大師的書我多基本上全部看完了,人生第一部武打小說就是梁先生的《金劍寒梅》,就拿金庸、古龍來比較我比較喜歡金庸。
一:人物刻畫寫作功底來說,金庸好多了,每個人物多有血有肉,個性分明。而且書中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歷史貫穿書中,對於中國的文化,那是有著貢獻的,他在書裡面對歷史的看法,而且尊重歷史,而書中大俠和英雄多是必須要具備愛國情懷,書中經常出現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樣的話。他的書基本多有特定的環境和歷史背景,有著很是值得人們去閱讀他的作品。古龍的書裡面時代背景說不清楚,人物刻畫基本上就是帥,冷這樣。而金庸的英俊,拿就會寫鼻子怎麼樣眼睛怎麼樣等。古龍人物刻畫平淡模糊。
二:書中的故事情節和武功。古龍的故事情節基本簡單幾句就交代完了,然後留給讀者就是一個字“懸”,靠大家自己想,當然可能很多人喜歡這個。金庸就是交代清清楚楚,一步一步的,合情合理。古龍的書就是懸疑劇,金庸的書就是故事劇。說時遲那時快;無招勝有招;未等人看清,勝負已分;這就是古龍對武功的描述,基本就是一個字 快,下武功唯快不破。金庸的呢,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讓人恨不得照著書中所寫,全身經脈和穴道交代清清楚楚,這可以長知識呀。
三:對愛情和性的的描寫,金庸的筆下的男主角對愛情是非君不娶,一心一意,浪跡天涯,攜手共度這種。古龍筆下男主角的愛情沒友情重要,接近我們現實中的愛情。對性的描寫金庸就單純,但古龍的感覺有點色情。
總體來說,個人比較喜歡金庸的。
回覆列表
我只認識一個姓熊的人。
他早早離開了。
我也只認識一個姓查的人。
昨天過後,一個也沒有了。
一、
1988年,我小學四年級。
那時,我已經把古龍的83部武俠小說,看過一遍了。這83部古龍小說中,像《白玉雕龍》這樣的代筆之作,有17部之多。
古龍讀完了,就讀金庸。
學校附近,有一種個人的書攤。你付2元押金,再每天付1角錢,就可以借一本小說。
為了抓緊時間,我會邊走路邊看書,邊吃飯邊看書,邊上課邊看書,以及躲在被窩裡看書。
古龍的書,讀得很快。
因為他的短句多,換行多。
一頁紙,無論空格多少,都是一樣的稿酬。
常常生活困頓的古龍,當然要多寫幾頁紙。
《陸小鳳》第一部,三冊。我用了3天,花了3角錢,就看完了。
那時候的油墩子,大約6分錢一個,還要半兩糧票。
但是,我讀金庸,就明顯慢了。
《書劍恩仇錄》,我看了足足7天,用掉我7角錢。
我發現,相比古龍,金庸的描寫更細緻,故事更復雜,結構更宏大,人物更豐富。
在高節奏的閱讀中,古龍常常讓我加快速度,而金庸,常常讓我停下腳步。
很難說,到底哪一種風格,更好。但彼時少年,喜歡古龍。
我也看梁羽生,也看溫瑞安,還有臥龍生……
這一晃,30年了吧。
小學五年級開學前一天,書攤老闆告訴我,古龍原名熊耀華。金庸原名查良鏞。
二、
2000年,我開始工作。
吃文字飯。
恰好,我所議論的領域,是可以天馬行空的。於是,就學古龍。
我把古龍小說裡的話,一句一句摘出來。放在床頭,每天細讀。在文章之中,化而用之。
這,算不算最早的“洗稿”?
咀嚼之間,也就有了年少的回味。
有了武俠,也常會忘記,包括自己在內,大多數人只是生活的矮子。
那個時候,提到金庸,我是不太在心上的。
我當時覺得,金庸寫的東西,不夠奇,不夠怪,不夠意氣風發。
古龍去世之時,倪匡寫“人間無古龍,心中有古龍”。這是多麼好的一句話啊。
古龍,代表著人們不能實現的生活,不能完成的夢想。
花開花謝,人聚人散,都是無可奈何的。
然而,人在長大。
思想中的某種缺失,或者錢包上的某些漏洞,似乎被一根看不見的線,縫上了一些。
是2006年吧,在德國科隆大教堂下,與朋友相聚。
他鄉遇故知,全都是年少意氣,酸得要命的科隆啤酒,也就喝得格外爽快。
聚談中,聊到某人。我說:“這個人,就像是韋小寶和嶽不群的結合體。”
舉座皆稱“貼切”,浮一大白。
突然有人問我:“你怎麼開始說金庸了?”
我一愣。是啊,為什麼不說,是花滿樓和傅紅雪的結合體?古龍,難道離我遠去了?
我又回過頭去,把古龍重新讀了一遍。
三、
金庸,是報人。
他創辦的《明報》,起家靠的是自己寫的武俠小說。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從陳家洛到韋小寶,滿城爭說,洛陽紙貴。
古龍接到信後,端坐半天不語。
隨後,古龍在《明報》上,寫出了他武俠生涯僅次於《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和《楚留香》的《陸小鳳》。
對待自己的作品,古龍的方法是,“隨他去”。
他不在意什麼漏洞,什麼敗筆。他喝威士忌,快意恩仇。
古龍臨死前說:“我的女朋友,怎麼都不來看我?”
倪匡回憶古龍,說古龍這一輩子“不後悔”。
金庸的做法,是學齊白石。
齊白石“衰年變法”,60歲以後紅花墨葉,精彩紛呈。
金庸把自己的十五部作品,重新打磨了一遍。坊間議論聲很多。
據我個人觀察,持否定意見的,在多數。
但金庸不在乎。
他說:“不管你們喜歡不喜歡,我喜歡就行了。”
在1975年版的《書劍恩仇錄》後記中,金庸這樣寫道——
“我是浙江海寧人……海寧在清朝時屬於杭州府,是個濱海小縣,只以海潮出名。近代著名人物有王國維、蔣百里、徐志摩等,他們的性格中都有一些憂鬱色調和悲劇意味,也都帶著幾分不合時宜的執拗……”
曾有一次機會,我向金庸提過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一個金庸小說的情節,是你想重新佈局的?”
金庸搖搖頭:“如果我想重新寫,我已經寫了。”
四、
人生的快意,在於選擇。
金庸最早並不想寫武俠小說。
他跑到北京,去找當時周恩來的秘書喬冠華,想當外交官。
喬冠華告訴金庸,因為他出身地主家庭,要先寫自傳交代情況,才能工作。金庸考慮再三,放棄了當外交官的念頭。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喬冠華的一念之差。那麼,我們現在也看不到《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或者《倚天屠龍記》了。
金庸喜歡圍棋,一度也想當個圍棋選手。
聶衛平到金庸位於太平山上的家,一頓飯吃了13只螃蟹,還收了金庸當徒弟。
金庸赴京,丁關根當著金庸的面,問聶衛平:“金庸的圍棋,是不是香港最好?”
聶衛平沉吟半晌說:“在香港知名人士中第一。”
眾人大笑。
古龍原本讀臺灣淡江大學英語系,卻突然輟學,放棄了很有前途的學業。
為什麼呢?
因為古龍要養女朋友。兩人同居,要有收入。
於是,他就開始寫武俠小說。第一部《蒼穹神劍》,還有明顯的模仿風格。到後來,光怪陸離,奇幻夢境,成就了武俠的另一種風格。
我們現在看到的江小魚、葉開、李尋歡、西門吹雪……發端都是一場卑微的愛情。
哦,對了,還有梁羽生。
梁羽生寫武俠小說,是因為有一場鏢師比武,引發轟動。見到讀者熱情,報紙趁熱打鐵宣稱要推出武俠小說,這才“趕鴨子上架”。
《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七劍下天山》,起源是一場比武而已。
最幸運的是,選擇武俠小說的很多人,最終成為了大家的選擇。
五、
其實,我們都清楚。
武俠是虛幻的。
金庸不會武功。
他承認,自己的招式,大多數是“想象出來的”。如果小說情節需要,那就為主人公想出一招半式,再到四書五經裡,去找名字。
古龍,更不必提了。
他寫李尋歡“手中無刀,心中有刀”,需要什麼招式?
小李飛刀,始終看不見,看見已經在敵人的喉嚨上了。
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臥龍生……這些武俠作家,都是為了謀生,而寫作的。
最脫離塵世的武俠,其實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的。
所謂江湖,魂牽夢縈,不過虛空。
所謂俠之大者,不過是選擇了一種生存方式,吃一口這樣的飯。
古龍寫武俠,開頭氣勢雄勃,而往往虎頭蛇尾。無他,預支稿費後花天酒地,為還文債,草草收尾。
金庸寫武俠,是為了《明報》的發行。多少讀者,只為讀連載的武俠小說,而訂閱《明報》。
江湖,起初是很多人的謀生手段。
後來,變成了很多人的傳說。
再後來,江湖中的人,變成了傳奇。
凡有井水處,皆知金庸、古龍。這當然是武俠小說的大幸運。
六、
當然,萬物辯證。
武俠是虛幻的。
武俠也可以是人生。
縱觀金庸的武俠小說生涯,他筆下的主人公,從陳家洛,到韋小寶,身份越來越低微,武功越來越差。
越來越不像武俠小說的主角。
金庸說,這是受了中國哲學的影響。
因為人生最高境界,就是淡忘。就是天人合一,就是無為而治。所以,他筆下的主人公,英雄色彩,越來越淡。
但是,這其實也就是,我們的人生啊。
多少人,初入職場,雄心萬丈。幾年掙扎,稜角磨平。又過幾年,甘於現狀。最後幾年,得過且過。
這個社會是現實的。
越現實,就越嚮往武俠中的寧靜和喧囂。
溫瑞安先生,如今已重出江湖。他的《四大名捕》系列,也是我學生時代的愛好。
我有一次與溫先生交流,為何武俠小說式微?
我的觀點是,除了武俠小說後繼乏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人,可選擇的方向,太多了。
七、
夜蒼茫。
金庸先生遠去,與古龍相遇,怕又是一番景象吧。
江湖,還是那個江湖。
江湖,又不是那個江湖。
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出口。
“原來你在這裡!”
“我在這裡。”
這是擺渡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