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通常指農曆元朔日,它是一年之始。農曆是在夏曆(陰曆)的基礎上融合陽曆成分從而形成的一種曆法。
正月一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叫做“三朝”、“正旦”、“元日”、“歲旦”。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
古時的正月初一這節日稱為“年節”,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前夕,在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大年初一的習俗有吃餃子、拜年、給壓歲錢等。大年初一早上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吃餃子的寓意是一年交好運。吃湯圓寓意得了元寶。大年初一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現在拜年多為到親朋好友家裡祝賀新春。大年初一長輩會給孩子一些壓歲錢,也稱為“守歲”、“壓歲”。”
優
正月初一,通常指農曆元朔日,它是一年之始。農曆是在夏曆(陰曆)的基礎上融合陽曆成分從而形成的一種曆法。
正月一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叫做“三朝”、“正旦”、“元日”、“歲旦”。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
古時的正月初一這節日稱為“年節”,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前夕,在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大年初一的習俗有吃餃子、拜年、給壓歲錢等。大年初一早上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吃餃子的寓意是一年交好運。吃湯圓寓意得了元寶。大年初一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現在拜年多為到親朋好友家裡祝賀新春。大年初一長輩會給孩子一些壓歲錢,也稱為“守歲”、“壓歲”。”
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