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影象)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影象(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資訊)。並被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後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大小)沒有關係,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 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
6、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
7、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透過(放大鏡)能觀察到蒼蠅的(複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佈滿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影象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
10、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11、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13、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14、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複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15、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等組成。
16、實驗證明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7、(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8、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洩)(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 19、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 20、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矽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21、透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螢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2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影象)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影象(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資訊)。並被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後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大小)沒有關係,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 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
6、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
7、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透過(放大鏡)能觀察到蒼蠅的(複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佈滿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影象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
10、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11、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13、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14、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複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15、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等組成。
16、實驗證明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7、(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8、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洩)(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 19、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 20、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矽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21、透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螢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2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