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慧奶奶

    如何從父母的角色轉變成“心靈導師”?

    孩子小的時候都是粘著父母,有什麼問題第一個問的就是父母,仔細相信三歲以前的孩子簡直是十萬個為什麼?可是,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便逐漸與父母越來越疏遠,而且有什麼話寧願跟其他人說都不跟父母說。父母如何才能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呢?

    01放下父母的威嚴

    由於受傳統育兒理念的影響,有的父母總認為要使孩子聽話,孩子一定要有個怕頭。平時在生活中,特別是當孩子對父母的做法表現出不滿而抗議的時候,父母就拿出父母的威嚴採取管卡壓。殊不知假如孩子是處於逆反期,父母的管卡壓就像拍氣球一樣,父母越管孩子就會越逆反。要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父母首先就要做到收回父母的威嚴,對孩子平等對待。

    02誠心與孩子交朋友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懂得平等是最溫暖的愛,父母只有與孩子平等才能做到將心換心。如果父母放下架子學會跟孩子交朋友,孩子會樂於接受並積極配合。一般朋友之間的交流環境是寬鬆愉悅的,和孩子真正成為了朋友,孩子才能敢於在父母面前敞開心扉,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不解和謎團和心結,擦起好對症下藥。

    03父母要與孩子彼此信任

    有個別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總是持懷疑態度,由於父母對孩子不信任,反之孩子對父母的承諾也會將信將疑。這樣的親自關係即使從表面上看比較融洽,其實依然處於緊張狀態。往往孩子即使心裡有什麼想法也不會和盤托出,說話時總是吞吞吐吐摸著石頭過河。 孩子不能想父母敞開心扉,父母很難能做孩子心靈的導師。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要從父母的角色真正變成孩子心靈的導師,一定要放下架子,真心和孩子交朋友,父母要做到與孩子彼此信任,只要創設出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真正向父母吐露心聲。

  • 2 # 常識先生

    這裡首先需要確認關鍵詞:父母和心靈導師,有了這兩個關鍵詞,我們就可以展開來解讀了。

    先看父母:

    1.父母是身份的名詞,只要是正常男女且育有子女,即可自然成為父母。

    2.父母在法律上,規定的責任就是撫養孩子到18歲的義務。

    下面是心靈導師:

    1.心靈可以說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常見是指人內心最深處的想法或者意願。

    2.導師是一個高於老師的存在,說明他不僅僅是教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指引者的角色。

    3.一般是用在研究生或者博士時期,特指只是指明研究方向,具體操作由學生完成。

    有了以上對關鍵詞的定義,我們下面在解答這個問題就簡單了,這裡的重點是如何轉變,因為父母只是需要撫養,而心靈導師需要在孩子內心成長上予以指引,那如何做好這個轉變就需要在指引上下功夫。

    1.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普遍成長規律,

    2.其次要針對自己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分析,他的性格特點,行為模式等,

    3.最後需要花時間多和孩子交流,並學習相關

    心靈成長方面的知識。

    4,然後就是結合個人經歷和書籍的內容,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這塊,多交流共進,其實孩子也能幫助父母心靈成長,這樣和孩子做個朋友,而不僅僅是養育身體而已。

    如此,應該就能慢慢轉變成孩子身邊一個合格的心靈導師。

  • 3 # 董信凱

    這一個問題問的好,這是當下所有人所面臨的問題! 也是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覺得孩子的心理,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於父母!首先要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來影響孩子,現在網際網路發達、物質條件豐富,攀比心理明顯,作為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我的師父,陝西省名中醫,兩個孩子都是博士,我師父說,他們並沒有給與孩子指導,因為,一個名中醫一直不斷的學習,發表論文,每天都在學習、工作,而且家庭和諧,無任何不良嗜好、吸菸、酗酒、賭博等,就是一個書香門第,孩子明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也不斷的在學習,最終父母沒有去教育卻成了最高學歷的高材生!父母在這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建議,做好自己才能影響孩子,其次,建議孩子多讀書《道德經》《孝經》《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經典,開發孩子的智慧,培養良好得心理素質!

  • 4 # 老張教育新思享

    作為父母,應該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小睿堅信,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如何成為心靈導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很期待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建議如下:

    1. 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

    現在絕大多數行業都有崗前培訓,要求員工必須持證上崗。司機要有駕駛證,教師要有教師資格證,醫生要有醫師資格證,律師要有法律職業資格證,卻單單沒有父母上崗證。可見,父母是世界上最隨便、最缺少培訓的職業。孩子在成長過程,身心發育、認知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都在不斷變化。如果父母不加以學習,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就不能真正瞭解孩子,更不可能幫助孩子順利應對每個階段的挑戰和角色轉變。

    2. 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實現三位一體,做出共同的努力。三者有明確的職能分工:學校的目標是培育成才,職能是給孩子灌輸基礎知識,讓孩子學習技能、遵守規則、懂得合作、尊重權威;家庭的目標是將孩子培養成人,側重於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使其懂得感恩、學會分享,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及健康的人格。社會的職責是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因父母要明白,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父母不僅要多閱讀教育書籍,也可以透過求助教育機構、專家,進行一些系統性的學習,以便在短時間內掌握一些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3. 擦亮雙眼,及時鼓勵,調整心態,轉變角色

    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孩子,使孩子在正能量的推動下持續前行。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時,自身的潛能會被激發出來。家長強權是最隱蔽但最鋒利的刀子,本質就是對兒童自由意志的剝奪,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懦弱、逆反、沒有上進心等等。

    做父母的不僅要能理解孩子,還必須變成孩子,才能切實與他感同身受。這需要放下自我,與孩子打成一片。不陪孩子同哭同樂同喜同悲,幻想著靠教育來養育孩子,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角色轉變和溝通方式,與孩子互動起來。

  • 5 # 伊水緣

    這個問題比較有難度,是對家長更高層面的要求。我以為,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最能切題。

    《讀書筆記》

    李玫瑾教授在說到孩子青春期時說:

    一、12歲起(韓:至18歲),性功能的發育期,心理危險期,第二反抗期(韓:第一反抗期2~4歲),12歲前的早期教育缺陷補救期——性格還沒有完全定型,改變雖有難度但還能改過來,但到了21歲之後就很難了。一個人的認知一生都可以改變,但性格改變不那麼容易。

    二、生理變化(2):身高,性發育。

    三、心理變化(6):獨立性、自尊、逆反、結伴、幻想、性意識覺醒。

    四、違法犯罪的高峰期:英國調查——14歲曠學高峰期;15~16歲成癮高峰期(毒品/網路);16歲男性21歲女性(10~17歲佔罪犯的1/4,14~15歲佔14%)——犯罪高峰期。

    五、身高會帶來心理變化:6歲前媽媽說,小學老師說,初高中同學說,以後就是我說。個矮的有一種本能的服從意識。反例,浙江董文姦殺案,男的只有1.53米,所以先殺後奸。

    六、迴避父母,平起平坐。

    七、對以往權威的否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八、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九、母親要閉嘴。

    十、孩子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十一、靠幻想來彌補現實的不足。

    十二、要多交朋友,不要太迷戀書本上的偶像。

    十三、如果結交壞孩子,那是安全上有問題。

    十四、心理Sunny比智力更重要。

    十五、商量,參與家中的大事。

    十六、把孩子當朋友(同事般的)。

    十七、無言自威。

    十八、關注同性朋友。

    十九、要有共同愛好。

    二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8年到2018年,能說說這十年間都什麼事讓你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