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好像不是前幾年,而是前一千多年。

    出自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原句是“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大意就是詩人為了寫出美好的詩句,便顧不上合不合邏輯和符不符常理了,這是缺點!),然後接著說“唐人有云:「姑蘇臺下寒山寺,半夜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歐陽修的觀點總結為一句話,半夜三更,不是打鐘時間。然後許多人就出來反駁了,說半夜有鐘聲。但他們舉的例子都不是姑蘇城。而都有可能存在“貪求好句”而亂寫的可能。

    最可信的還是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的記敘,原文如下

    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

    也就是說,他自己在姑蘇的時候,半夜是聽到鐘聲的,還不止一處,也不止一次。

    那麼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藝術創作時是應當如實描述,或者進行符合邏輯的假想,還是應當只是漂亮就可以了!

    這個到現在也沒有答案。

    王維有一幅名作叫《雪中芭蕉》,就是在大雪裡畫了一株芭蕉,世人對此也是爭論不休。

    陳寅恪先生曾經根據杜甫詩白居易詩回溯出唐朝的建築佈局,城門方向,甚至楊貴妃進宮時是否為處女,尤其是後一事,也曾引來了楊絳先生的質疑,而錢鍾書先生也曾經撰文含蓄地站在妻子一邊。

    按錢先生的觀點來說,文藝創作,文學創作允許進行藝術加工或渲染,但有些詩詞的這種加工不能等同於歷史資料。

    藝術,就是藝術!

    錢鍾書先生有一首詩“捲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湯,憂卿煙火燻顏色,欲覓仙人辟穀方。”詩很美,但據楊絳先生說,真實情況並不美,嗆鼻子辣眼晴,而且做的也不是湯。

    錢先生說,詩就是詩,詩只是詩!

    張繼那首詩是合邏輯的,所以爭議不存在。但王維的《雪中芭蕉》也只有王維敢畫!

    至於詩?

    詩,只是詩!

    我個人傾向於這個結論,只要符合邏輯就好。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唐明皇從來沒在七月份去過驪山宮,可白居易不也這樣寫麼?

  • 2 # 臨墨窗

    張繼會友喝花酒,

    楓橋船內醉䑃朧。

    鐘聲悠揚驚好夢?

    管你暮鼓與晨鐘!

  • 3 # 三木寶寶1

    一幅好畫,它的畫境在現實中很難兌現,我們為什麼還崇尚它?就是它高於生活。藝術一定是要高於生活的。這首【楓橋夜泊】是詩人以寫景來抒發內心的情懷,全詩沒有一句無病呻吟的話,我們卻從詩的描景中,體驗出詩人那種無奈的心情,我們非要從詩人的描景中搜索出與實景的不相符,這不是新聞報道,這是一首歷經千年不朽的詩作。

  • 4 # 飛火流雲

    《楓橋夜泊》是我喜歡的唐詩中尤為喜愛的一首,我常在閒暇時或郊遊時坐下來休息,閉上眼腈,心中默誦:“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故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人用瘳瘳二十八個字,勾畫出空靈曠遠的悲寒意境,抒發了一個落魄學子流落他鄉的愁苦心情,實屬詩中極品。

    不過歷年來,學術界對此詩頗有爭議,焦點很多,梳理了一下,主要以下幾種:

    其一,半夜怎麼會有烏啼?其二,月己落了,何以看得見霜?其三,詩中的“對愁眠”是指那裡的對愁山。其四,夜半哪來鐘聲?

    以我的理解,試圖給大家解釋一下。

    第一,半夜是有烏啼的。烏鴉,又名寒鴉,夜鴉,烏鵲。喜在秋冬季混群遊蕩,夜間也多出沒。昔日曹孟德《短歌行》有云:“月朗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細膩形象地描述了夜鴉的飛行狀態。

    第二,“月己落了,何以看得見霜?”人們對外界的認知難道僅僅憑看嗎?為什麼不能感受到霜帶來的簫瑟寒氣嗎?況且還是“霜滿天”。

    第三,我不知道是否有對愁山,既使有,詩人之意絕非在此。本詩以一個“愁”字引領全詩,“愁”就是這首詩的詩眼,表達的是詩人的心態,並非地名。這裡的“對”字,也是“陪伴”的意思。

    第四,至於說夜半何來鐘聲,這只是大家對“夜半”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寺院裡的僧人,因每天要早課,起床往往早於俗人,黎明即起,俗人尚在酣睡,感覺是在半夜。

    通讀全詩,“月落”是指詩人落第後心理的失落。“烏啼”,烏鴉乃不詳之鳥。古有喜鵲報喜,烏鵲報兇之說,聽到烏啼,心裡肯定不爽。“霜滿天”造就了簫瑟陰寒的氛圍。以“江楓漁火”伴“愁眠”,有伴實無伴,有眠實無眠。從而刻畫了詩人客居他鄉,孤寒愁苦的際遇。這首詩著字不多,資訊量大,意境深遠,正是被歷代稱道之處。

  • 5 # 信敏498

    有關張繼的這首名譽中外的詩作議論,我想說幾句。

    自宋代歐陽修對寒山寺的敲鐘時間提出疑問以來,諸多好事者,日益覺得《楓橋夜泊》這首詩裡還有好多文章可做。闡發連歐陽修都未曾察覺的疎忽之處,與醉翁先生同堂論道,豈非一舉騰空,光耀詩壇?!我認為這是產生爭論問題的核心所在。其實,這些先生的願景雖好,但可能落空。

    暮鼓晨鐘是寺院的報時措施,由於古代計時的精確度不夠,敲鐘存在時差,理所當然。再者張繼乍到蘇州,聽聞鐘聲敲響,時值半夜,因而“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也就未必有病。至於歐陽文正公說“三更不是打鐘時”,但是張繼聽到的鐘聲,或許是三更已過,霜滿天的“夜半”呢!那詩句就十分合理了。說作者“貪圖好句,而理不通”實在很免強。最有說服力的,還是稍後任職蘇州的陳崖肖提供的佐證。他在《庚溪詩話》中說:“每三更鼓盡四更初,即諸寺鐘皆鳴”,就足以證明歐陽修的話,實為誤定。因此我認為,跟著名人跑,也存在風險的!

    其次,這首詩的另一爭議重點是:不少“考查”人士認定,詩中的“江楓”二字是指江橋和楓橋,月落,烏啼是遠處蘇州的兩座山。這就是說,張繼寫的這首不是詩,而是地名橋名的拼湊。其實,查看了一下張繼這位唐代進士的經歷,他並未在蘇州任職過,而且他的詩風以“不事雕琢”稱著於時,他有詩集,但以〈楓橋夜泊〉最受推崇。說他這首詩是橋名和山名的堆砌,而又能流傳千載直至如今,辛苦考查的諸位先生,你們覺得荒唐嗎?!

    大家知道,武漢有一個著名的五星酒店,名曰“晴川飯店”。我們能說當年“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詩句形成,就是因為唐代才子崔顥看到了晴川飯店嗎?!當然不能。只能說相反,只是由於詩太美了,後人取睛川二字來命名飯店。相似的例子很多,新中國的紅旗美極了,所以河用它來命名,劇團用它來命名,學校用它來命名。道理是一樣的。楓橋,江橋,烏啼山等名子由來,何嘗不是取自張繼這首令人傾倒的詩作?!

    在此文結束之前,我想引用唐代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的首句,讓大家想一想:有些上千年的爭議,是多麼不必要,而又可笑。這句詩是:

    “山寺鐘鳴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歐陽修錯得實在太利害了!

  • 6 # 聽雪話詩文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由唐代張繼所作,是一首靜謐縹緲,意境美中又帶著哀愁的千古名詩,而詩中的每一句都引起了人們的爭議。

    第一句中有人說“月落”不符邏輯,因為後面寫道”夜半“,那麼又怎麼會”月落“呢,而在深夜鳥兒們也會歇息,“烏啼”也是不符常理,而霜是落在地上,是要附著在具體物體表面的並不會漂浮在空中,所以說“霜滿天”同樣不合乎常理。

    關於這種爭議,我認為這種理解恰恰是牽強的。其實之所以有這種爭議,也是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和方式所引起的,人們生活在高樓大廈,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沒有那種情景的生活經驗,所以無法理解第一句詩如何合乎情理,以下加以解釋。

    月亮其實和太陽一樣,一個月中有早升早落、晚升晚落週而復始,而不是天一黑就升起,天一亮才落下,所以半夜“月落”並沒有什麼問題。深夜時候鳥兒也會歇息,不管是烏鴉還是烏鵲一般不會叫聲此起彼伏,但是偶爾因為驚擾動靜突然引起一兩聲烏啼其實是正常的自然現象,所以“烏啼”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霜的確不會漂浮在空中,但它所產生的寒氣卻會,並且會在空氣中產生一種茫茫沁骨的寒氣,雖然的確無色無味,但它確實可以讓人具象感受到,所以說“同樣沒有問題,詩人並沒有因為一味追求詩意韻律而違背自然規律。

    在第二句中人們的爭議在於:如果把“江楓”解釋為江邊的楓樹那麼與江楓邊的漁火搭配不當,所以認為應該把“江楓”譯作詩題中的“楓橋”更為合適。也有人爭議於“愁眠”應作愁眠山翻譯,也就是說詩人的意思是與“江楓漁火”相對而立,才是搭配得當。

    對於這種說法,我想說這首詩正因為描繪出的楓橋邊的深秋夜景,和詩人所表達的哀愁完全融合在一起,使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和詩人原本的心情完全成為一個整體,讀之就能感受整首詩既美又哀愁的意境,才成為千古名作。如果將“江楓”和“愁眠”都做以上爭議結果的名詞翻譯,那麼意境則一落千丈,變得直白無力,就失了原本詩的意境高度。

    “江楓”即是江邊的楓樹,也或者是有著紅葉的樹,和漁火是並列名詞,而不是譯作楓橋邊的漁火,詩人面對江邊的楓樹和江上的漁火,因為心中的哀愁而無法真正入睡。這樣既是符合整首詩所創造的藝術氛圍,邏輯上也是合乎常理的。

    第三句中存在的爭議是說詩中的“寒山寺”,是詩人因心情憂鬱而特意用“寒”字形容,意在描寫深秋之夜山的寒氣,突出蕭索之感。

    其實“寒山寺”在這裡指蘇州楓橋附近的寒山寺無疑,如果將真正具體的“寒山寺”強行拆解為蕭瑟肅寒的山寺,反而有牽強附會的感覺,整首詩的意境氛圍並不會有原本翻譯這樣自然。

    最後關於第四句的爭議點落在了“夜半鐘聲”之上,存疑的人們會問鍾皆在晨時或白日至就寢前所敲,這首詩中為何會在半夜敲鐘?歐陽修也曾在他的《六一詩話》中寫道:”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同,亦語病也。”,“唐人有詩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對於這一點簡單說就是各地的風俗差異而引起的誤會,在吳地蘇州一帶的確有夜半敲鐘的當地風俗,直到現在,寒山寺依然會在除夕夜半敲鐘。相信如果歐陽修也曾路過寒山寺並且夜泊楓橋的話,便不會有此誤會指責了。透過分析理解,關於這首詩的爭議點在我看來其實都是附會之詞,因為並沒有哪一種爭議的新解論據足以充足站得住腳,可以推翻我們所瞭解的原本解釋,反而爭議所產生的新解都破壞了原本詩的邏輯和意境,所以對這首詩而言,人們還是應該依照原本的解釋,去體會詩中情景交融所表達出來的藝術效果和情感色彩。

  • 7 # 葫蘆一笑1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稍有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夜半無烏啼、寺院也不可能鳴鐘擾人清夢。還有,夜半月落的時節,必然是每月農曆初七、初八的日子,有霜的季節必然是寒露、霜降前後,即農曆八月、九月、十月這幾個月,但夜半月落之後能看到霜滿天的人不是做夢就是陰陽眼。還有,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推崇這首詩呢?因為日本人骨子裡面就充滿一種佔領神州的衝動……如果相信輪迴,可以說張繼百年之後的魔王黃巢就是張繼的輪迴,分析張繼的詩篇,該詩特定日子就是農曆九月初八夜半。 再看黃巢詩作:不第後賦菊唐·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_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主宰著這個世界,儘管我們渾然不覺。唐武宗臨終頒佈遺旨:《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勒石賞析,後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復!楓橋夜泊:月落孤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為什麼唐武宗死後也要抱著這個碑刻呢?因為重陽前夜是天地度劫的時刻,唐武宗以此碑為自己滅佛提供例證:寒山寺亦曾受過天火之災,會昌滅佛也是順應天時,非己之慾為!據說後來歐陽修仙逝後也曾在冥界質詢過張繼,張繼的解釋是:臣子不敢稱孤,故以烏字代稱。夜半確實是聽到貓頭鷹的叫聲,貓頭鷹俗稱“孤雀”,還有當時夜半時刻,月之將沉,矇矇矓矓的月光映滿天際,“霜滿天”是描述天際月光的形容詞。至於夜半鐘聲也確實聽到了,因為當天夜裡寒山寺失火,所以寺院鐘聲大作。時間正是九月初八夜半時分。歐陽修聽後,審視良久,不敢落墨,但已知道原詩之意,就是“月落孤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正是唐武宗陪葬碑文,此乃天機!至於世間如何理會,自由它去!該詩之所以爭議不斷,原來是作者為了避免使用“孤”字而用“烏”取代引起的岐義。

  • 8 # 謝小樓

    對於張繼《楓橋夜泊》這首經典唐詩的闡釋,自古以來有很多爭論,不過這些爭論現在都已經有了定論。《楓橋夜泊》全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關於張繼《楓橋夜泊》的歷史爭論,小樓茲述於下:

    一、“夜半鐘聲”是否符合事實?

    這是歷史上關於張繼這首詩最大爭論,因為質疑者來自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

    歐陽修在他的《六一詩話》中說:“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能,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也就是說,他認為,詩中的夜半鐘聲不符合事實,是張繼為求好句生湊進來的,寺廟半夜三更不會打鐘。

    歐於歐陽修的這個質疑,前人早有回答,南北宋之交的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就說:”六一居士《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云:‘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陳巖肖說他親自在姑蘇聽到過半夜鍾,而且列舉了白居易溫庭筠等提到半夜鐘聲的詩名,可謂是對歐陽修的有力反駁。

    其實,半夜鍾在《南史》中已有記載,半夜中也叫“無常鍾”或“分夜鍾”。

    二、江楓是指楓樹還是指橋?

    關於江楓二字,有兩種解釋:一是說江邊的楓樹;二則是說江楓是指寒山寺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

    這兩種解釋,一對比就知道江楓是指江邊的楓樹,如果江楓是兩座橋,那麼這句詩的意境就大打折扣了。

    三、寒山是寺還是山?

    第一種說法,寒山是寺名,寒山寺本在今蘇州寺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在僧人寒山曾居住於此而得名。

    第二種說法,說寒山是泛指肅寒之山,並非寺名,寒山寺是指肅寒之山上的寺廟。

    本不遠處就是寒山寺,所以這寒山肯定就是指寒山寺,不過漢語的奇妙之處就在於,這三個字在指寒山寺的同時,於字面是含有肅寒之意,無意中暗含了第二種意思。

  • 9 # 宋公明5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對此,要看你如何解讀全詩。詩中雖然有一句寫了夜半,但並不能代表全詩都是在寫夜半。詩人也不是在半夜寫詩。

    從全詩看,詩人一夜未眠,黎明時分,天色漸亮,月亮西沉,遍地銀霜,滿天蕭殺,一片慘白,一片寂靜,忽然傳來數聲烏鴉的叫聲,更顯得清晨的冷冷清清。烏啼將詩人從沉思中拉回,讓詩人回想起昨夜,對著江楓漁火無法入眠,夜半時分,在船上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一下,兩下,,,,唉 ,那是從姑蘇外寒山寺傳來的啊。惟有這鐘聲伴隨著那無眠的長夜,,,,於是詩人的靈感由然而生,寫下這千古名篇。夜半聲有各種可能,就如夜半歌聲,不必去追根求源,否則就沒味了。所以此詩是倒敘,首句是寫清晨,然後才是從昨晚到半夜,而不是寫同一時間的事。如果把此詩按時間順序排列,就成了這樣:

    江楓漁火對愁眠,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月落烏啼霜滿天。

    彆扭吧?詩是要講意境和浪漫的,太直白就沒味了。

  • 10 # 夏亭3

    都說張繼這首詩是寫愁?是嗎?愁人寫不出這等好詩,今明看見張繼詩作後的愉悅,張狂,爛漫,得意,手舞足蹈,那有對愁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一句話來形容你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