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
2 # 王斌兔斯基
題主這麼說就不對,因為除去最後的《遼海丹忠錄》,其他三本書只是就事論事的記載了袁崇煥的為人做事。
袁崇煥本人在明末遼東戰場,本來就是以戰功起家,守寧遠起,督師遼東終。
在當時明末的遼東戰場上,面對遼鎮發軍閥化,東江鎮的桀驁,登萊諸地的袖手旁觀,他袁崇煥作為一個方面大員,若是不插手去調解或者鎮壓這些事物,他自己的施政方針就無法展開,若是插手過深,必然引起朝廷忌憚。
袁崇煥斬毛文龍,是他插手過深的一個例子。
而後賣糧食給蒙古人也是一個例子。
這兩件事都不是他袁崇煥應該做的,正常來講他應該上奏朝廷,恭請聖裁。但他沒有,最大可能是他知道這兩件事上奏後變就拖延不決了。
後來這兩件事便成了袁崇煥被殺的兩個罪名。當然最直接原因是建州女真人破口入關,圍困京師。並且手下軍隊火併友軍。這也是袁的最大黑點。
打個比方說,你是東北方面的司令,結果你讓小日本打到了北京城下,你說你該不該死?
因此,成書於明末清初的這幾本書並未貶低袁崇煥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的記述而已。
-
3 # 步武堂
關於如何評價袁崇煥,近些年來似乎爭議很大,核心的爭議有兩點:第一,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是否正確;第二,崇禎皇帝是否“冤殺”袁崇煥。
第一個問題相對簡單一些,因為有一個底線是大家有共識的,那就是作為“督師”(二品)的袁崇煥,不經請旨便以“十二當斬”殺了一品大員毛文龍,確有擅權僭越之嫌,而且,僭越的是皇權,在這一點上,袁崇煥的確是“有恃無恐,膽大妄為”。
權力被僭越的崇禎皇帝當時並未有太激烈的反應,只是表達了一個意思:既然你認為該殺,並且已經殺了,那殺了就殺了吧!只要你能辦好你答應我的事,一切隨你。
這個反應看起來輕描淡寫,但實際上已近是“殺氣騰騰”,只不過袁崇煥正在“春風得意”的興頭上,沒把這當回事,因為袁崇煥很自信,沒了毛文龍也吃不了帶毛的豬。
可他就沒想到,他真的就給辦砸了。
那麼袁崇煥為什麼一定要殺毛文龍呢?我認為這裡面既有為公的因素也有為私的因素,至少各佔一半甚至為私的部分還要稍多些。
袁崇煥宣佈毛文龍的“十二當斬”裡,充斥著一個明顯的情緒,就是毛文龍不服袁崇煥的“節制”,這是袁崇煥不能容忍的,假如毛文龍對袁崇煥“畢恭畢敬,言聽計從”,那麼什麼“兵餉”的問題,什麼“冒領”的問題,什麼“擁兵自重”的問題,什麼“走私”的問題,就都不會成為問題。
也許,毛文龍真的該殺,但是什麼時候殺,誰來殺,後事如何收拾,都應該是由朝廷議事後定奪。
袁崇煥殺毛文龍,肯定是意氣用事和輕率的,毛文龍死後產生的一系列後果,袁崇煥估計沒想到,他以為有“尚方寶劍”可以搞定一切,這是一個不成熟的政客。
第二個問題是崇禎皇帝是否“冤殺”了袁崇煥。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首先,袁崇煥都幹了些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明末即清朝的眾多史料說法不一,褒貶不一。
俗話說“不看廣告,看療效”。袁崇煥的功勞究竟在哪裡呢?
簡單的講,袁崇煥第一次隨孫承宗赴遼在抗擊後金的戰鬥中,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這一點毫無爭議。
但是由於黨爭,傾向於東林黨袁崇煥(袁崇煥畢竟是個進士),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排擠,袁崇煥辭官回鄉。
直到此時,袁崇煥是有功的,也是被認為抗擊清軍(後金)有辦法有成績有戰功的。
於是,在崇禎登基,並三下五除二幹掉“閹黨”後,袁崇煥這個“英雄,忠臣”被召回朝廷,此時,崇禎在袁崇煥的嘴裡,聽到了“五年平遼方略”這個“五年規劃”,崇禎皇帝大喜過望,大喜過望,大喜過望!
於是,崇禎給了袁崇煥這個進士出生的“文臣”最大的權力,最高的官階(能給到的),和尚方寶劍以及“傾全國之力”的最大的支援,崇禎把寶全押在袁崇煥的身上了。
在這個背景下,袁崇煥搞了一個“堅壁清野”式的“關寧防線”,並表示關寧防線“固若金湯”。
歷史證明,凡是“固若金湯”的防線,要麼不堪一擊,要麼形同虛設。
袁崇煥的關寧防線不是不堪一擊,而是“形同虛設”。
在袁崇煥瞪著眼睛準備以關寧防線為依託,和清軍“決一死戰”的時候,大清的軍隊卻繞過關寧防線,一路打到了北京的城牆根前,而此時袁崇煥還矇在鼓裡。等明白過來,已經遲了。
第二,崇禎皇帝該不該殺袁崇煥
想象一下崇禎皇帝的怒火。
竭盡人力物力,給足權力面子,放任專斷專權,指望袁崇煥能“扶大廈之將傾”,結果人家打到家門口了!
而袁崇煥在解京城之圍的過程中,表現卻極為糟糕。
此時,崇禎皇帝不殺袁崇煥,都對不起自己!
看看崇禎皇帝的上諭: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
說的夠清楚了!
你辜負了我的重託!牛吹大了。我這麼相信你,你幹了些什麼?專恃,恃權,欺騙,隱瞞!資助敵人糧食,殺了我的大帥,放縱敵人長驅直入……。
後面的就不再說了。
那麼袁崇煥真的就是奸臣?肯定不是,他是個忠臣,但是這個忠臣的忠心遠遠大於這個人的能力。這就是悲劇的根源。
相信,袁崇煥是有保家衛國的赤膽忠心,但是在保家衛國這件事上,本事要比忠心重要太多。
另一個方面講,袁崇煥太過自信,有了之前的幾次大捷,就忘乎所以,完全沒有在操作層面深刻分析,導致了“竭盡所能”卻毫無作用的嚴重後果,被殺,似乎是逃不掉的,只是崇禎皇帝再生怒之下的“凌遲”顯得太過於洩憤。
至於是不是講和,是不是通敵,其實並不重要。
在皇帝面前,說了大話,並且沒有兌現,還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怎麼說也算“欺君之罪”,何況崇禎本來就是一個十分刻薄的皇帝呢?
袁崇煥沒什麼冤的,就是金庸先生小說裡誇幾句,算不得翻案,小說創作而已。
-
4 # 使用者84986528336
個人覺得,袁蠻子眼高手低,只會吹牛皮,實際能力不夠,政治眼光和軍事眼光更是低得配不上他的官位。一句話庸醫誤人,庸官誤國。該殺
-
5 # 戰塲YOK1942419
袁黑不是今天才有的,當時就有人刻意散播,袁還在關外,就有謠言說他和後金想議和,但可見史料都無實據,這些書的說法,也是從道聽塗說的傳言而來,全都無真憑實據,親身經歷的證據,明末的歷史很混亂,當日就是一個亂字,不能相信任何一本史書的說法,要把全部史料深入研究,才能理出個大概,今天在網上吹的人大都是人云亦云,或是斷章取義的評論袁崇煥,更有無恥之徒刻意抹黑,無知噴子自作聰明,都是一群低端之人而已。
-
6 # 唐突86823551
廣東人必須領悟到這個鮮血換來的道理,千萬別要再去拼血命保衛北平之類的藏梵高調唸咒四音地區,這群已經變態的物種,不但可能會熔徂你,還會淡汝,之餘還會常態唸叨著你,唸咒一般,經久不衰,問你怕未?避之則吉,走夾毋透。你懂的!袁生安息!
回覆列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先了解這些著作的成書時間,《明季北略》作者計六奇,成書在康熙初年;《石匱書後集》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文人張岱,完成於康熙初年,國榷的作者談遷,完成於順治十年;《遼海丹忠錄》的作者是明朝的陸人龍。完成於明末,文中截止到袁崇煥被處死的那一年-1630年。
這些書都是在袁崇煥去世五十年內完成的,除了《遼海丹忠錄》是小說,其他都是歷史著作,這本小說的另一個名字叫《毛文龍演義》,他們共同點都是採用官方的說法: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其中擅殺毛文龍是其被殺的主要原因,而與後金議和是崇禎殺他的藉口。
這些書都認為毛文龍是忠臣,都一致認為他死的冤枉,對他比較同情,認為他在皮島的作為使得清軍不敢輕易南下,毛文龍死後,他的部下大多都投降了清軍,成了他們入主關中的帶路黨,清軍南下再也沒有牽制,可以肆無忌憚的打到京城附近,從這以後事態嚴重,但是這又不是無法挽回的,崇禎再一次的殺了袁崇煥,又導致了他部下不得不叛變,徹底失去了賴以依賴的柱石般的人物,往後,農民起義的四處湧起,崇禎自殺於煤山,清軍入關,這些現實,或多或少與袁崇煥殺毛文龍有關,讓人對袁崇煥的罪名深信不疑,毛文龍因為他的作用使得他的過錯被人們忽略,袁崇煥即使有大功,他的過錯也會被人們放大。在當時,即使有人想給他翻案,對於現實也很難讓人信服,令人意外的是,最先給他翻案的是清朝皇帝乾隆,給了人們不一樣的原因: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袁崇煥在佔口被殺時的詩,忠心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