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桜之雪

    首先,在讀這種哲學著作的時候,很多人第一感覺是,讀不懂,語言晦澀難懂,讀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認識,但就是不知道表達的是什麼。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的詞彙儲備,和思維邏輯性的不足。我在閱讀資本論的過程中就感受到了這一點,然後呢?如何克服這一點?我這裡有幾個方法吧。首先,通讀一遍,先不管懂不懂,我先看一遍,這樣能讓你對這本書有一個大體的印象,然後,把這本書放一邊。第二天再來讀。你會驚奇的發現,好多原來讀不懂的,現在可以讀懂了。很奇妙是吧。其實這是利用了一下大腦在夜間的整理功能。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第一天晚上背一篇課文,但是怎麼都沒有辦法記熟練,但是第二天早上,突然就會了,而且非常熟練,這就是大腦在熟睡時,自動進行的記憶整理。讀書也可以用這種方式。

  • 2 # 吳炳賢命理風水

    《資本論》讀後有感

    《資本論》把高度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統一在一齊,是一部系統的、邏輯嚴密的經濟學著作。它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成分,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滅亡的歷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歷史地位,揭示了它內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客觀規律。它不僅僅是一部經濟學鉅著,而且是一部哲學鉅著、一部科學社會主義鉅著,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是“工人階級的聖經”。

    從《資本論》裡,我似乎能夠看出一個古怪的植物狀社會體系來。這個體系的頂端是些厚厚的葉子,遮蔽了所有的Sunny和清新的空氣,投下無盡的陰影在根部。佔整個體系絕大部分的根盤在深深的泥漿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統利用水分和養料,透過枝杆送至葉片上,而葉片將它們幾乎全部用於再生產,於是植物體便不斷長大。

    無需解釋,根代表的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停地把各種自然資源轉化成社會財富,透過市場交換或租金――枝或杆,財富最終落到資本家――葉子――的手裡,財富變成了資本,被重新投入再生產過程。為了吸取更多的養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葉子要得到充分的Sunny和空氣,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隨之長粗,變長。原本小小的醜陋植物逐漸成為一棵棵參天大樹!植物不能沒有根也不能沒有葉,社會不能失去上層的資本階級,更不能失去下層勞動大眾。問題在於,植物是一體的而人不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不可能像植物那樣安靜地生長。社會要發展,方向是平等,但照這種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怎樣辦?不明白。由科技發展帶動的社會生產力是社會關係發展的基礎推動力,生產力的提高意味著產品的增多,不能作為再生產原料的產品就務必被消耗掉。但勞動人民無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資產階級為了儘量提高社會的再生產率也不倡導鋪張浪費,植物形的社會其實就是節約的社會。

    《資本論》詳細描寫了社會不平等的起源、發展和壯大的過程,解釋了不平等的原因和解決措施,從中可以看到作者對當今社會不平等的深深擔憂。

    分別定義了資本和收入,解釋了資本和收入的增長模式,資本主要透過遺產繼承並透過高增長率確保自身每年迅速增長,相對而已收入增長的途徑很少且很低,讀後感透過教育能有效提高收入增進資源公平分配。比較了資本相對收入的增長率,19世紀到21世紀資本相對於收入的增長率表現為U字行,20世紀一戰二戰倒是資本嚴重受損,資本增長率一度低於收入增長率,但維持不了多久,資本增長率遠遠超過收入增長率,到目前為止看不到這個模式的改變。

    這就導致資本分配不均,有錢的更容易增加財富,社會不平等一直擴大。作者建議採用累進稅進行繳納稅收,也就是富有的人交稅的比率要大於不那麼富有的人,他認為這是平衡不平等最有效的形式。作者的理想模式是對全球進行徵收累進稅,構建有效的世界銀行,確保有效徵稅和經濟良好穩定運轉。

  • 3 # 遠方167427784

    利潤和剩餘價值,到底是工人創造的還是資本家創造的?

    今天的鉅富和擁有大量房地產的人,跟過去的地主資本家有什麼區別呢?

  • 4 # 使用者29中大獎

    馬克思的《資本論》三卷是一部浩宇深闊經濟型別的書籍,深刻的揭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不是由國家政府所控制能管轄制住,國家的一切產業往往都被及少數人資本家所控制,這些資本家打著合理分配的要求,靠著剝削欺壓大多數產業工人員工們的血汗錢背後,豪奪經濟利益上的資本,產業工人得到的整體利益只是資本家總收成利益的5~9%不等。讀《資本論》的理解內容不能象讀武俠小說一樣,讀個熱鬧樂,一讀而過,《資本論》裡面有不少名詞字語都屬於專業性極強的術語,一般的人們要是讀起來的話,在理解含義方面可能要吃些力了,象剩餘價值,壟斷資本,資本源力,經濟消退,通貨膨脹,買賣獨斷,市場鑽營等等經濟學原理的詞彙太深刻了。讀《資本論》最好有關解釋《資本論》經濟學方面的一些書籍,參考對比的讀,效果能更加好一些。

  • 5 # 哲學卜卜為贏

    讀他人“翻譯”的《資本論》,總會覺得——有哪裡被無意誤解、被無急意歪曲、被無意毀質了。

    因為,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境界與格局。馬克思的“境界”與“格局”,後來人,誰又能夠一絲不苟(一絲兒也沒遮擋)依照而“塑造”下來呢?

    我說這話,不是沒有根據的。

    中華民族自己的《老子》,不是被後世的華人給“扭曲誤解”了二千多年嗎?

    中華民族自己的《論語》,不是讓後世的華人給“詆譭”成了“個體的做人處世技巧”了嗎?

    中華民族自己的《易》,不是給改成“易經”,讓我們這此後人“貶到”給人“算升官發財”的佔術了嗎!

    中華民族自己的《尚書》,不是給有些後人解成“上古時代的書”了嗎?

    有些後人不是把孔子在“易•繫辭”中所言“形而上者謂之道”,硬生生“改裝”成外華人寫的“書名”了嗎?

    ……

    更何況《馬克思•資本論》,還是西方人用西方人的語言寫就。一來,二種語言之間“通融”,肯定有“隔阻”。二來,馬克思與中文譯者之間,絕對有落差——很多的落差。三來,東西方文化與思維上的差異。四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下的差異。五,馬克思生活的時代與譯存所生活的時代之間的差異。

    這些方面,都無疑的會造成“翻譯”上的誤差。

  • 6 # 手機使用者6318484923

    道理講不清,就是有人信,而切在這道理上得到了實惠,奪取了政權。這場鬥爭中大多數是以失敗而告終,只有我們還是堅持繼續走

  • 7 # 使用者5288072466476

    純屬瞎掰!不服來辯。馬翁從錯誤的大前提出發,將錯就錯,胡說八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造成了人類最大的悲劇。馬說:資本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滲透著血和骯髒的東西。果真如此嗎?非也!看看前不久中央二臺的資本的力量的節目,就一目瞭然了嘛!其實,資本起碼是中性的嘛!此其一也;其二是:馬說的生產力三要素是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物件,也是瞎掰嘛!沒有創新,沒有資本,沒有管理,單憑馬翁的三著能行嗎?農民工蹲牆根吧!很遺憾 ,我沒有通讀資本論,也無須去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老三屆也只能說到這裡了。見諒。敬請指教!

  • 8 # 玉滿華夏

    《資本論》的問世,給了世界無產階級強大的思想武器。資本家的勤勞致富的“光環”頓然消失,露出了貪婪無恥的本相。我們從閱讀和體會中,更加理解馬克思為什麼被世界工人階級一代接一代的尊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人背詩很好,但寫詩一般,另一些人背詩一般,但寫詩還可以,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