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願瓶123
-
2 # ViCiChuangyi
避免家暴我認為男女雙方都必須多理解對方,在遇到衝突的事情上必須有一方先冷靜下來不計較不迴應或者選擇離開同一個空間,讓當時的空氣和暴吵的情緒得到緩解……避免火上加油,避免喋喋不休,過後不翻對方的舊帳,等到合適的時機再拿事情出來討論,問對方當時的感受,為以後更好地相處積累經驗
-
3 # 石緣72602140380
如果遇到家暴,請不要以暴制暴,最好是有一方忍讓,去理解和包容,學會溝通,溝通是唯一的,解決兩個人之間的重中之重!
這個話題如果放在心理學裡,應該屬於文化心理學。因為面子是人格層面外在的東西。
我們在回答“面子是好還是不好?”之前還要先說一下“為什麼要面子?”
舉個例子,今天我去參加一個聚會,可是我家裡的衣服不能凸顯我在那個場合的身份和形象,我覺得我在那個場合要讓她們覺得我比現在要富有一些。我現在家裡只有5萬元存款,所以我現在穿的衣服也就是有5萬元的樣子,但是我想在人群中表現出我有50萬元存款的樣子。
請注意,這裡就有一個差距,我實際上是有5萬元,但是我想讓人們看起來我有50萬元的樣子,所以我就要裝扮。
這個裝扮的部分就是面子。
面子等於你裝出來的樣子減去你實際上的樣子。
我們會說找回來的面子,贏得面子,這個面子其實都是你實際裝出來的樣子。
我實際上有5萬元錢,但我要裝出來有50萬元錢的樣子,這就說明你要裝出45萬的樣子。
這就回答了我們外面是50萬元的樣子,而實際上我們只是5萬元的樣子。
為什麼我們要去裝這個面子呢?
裝這個面子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呢?
當然是積極的。至少我不頹廢,我不自暴自棄。我希望我在人面前是50萬的樣子,而且我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雖然我這一次沒有50萬,但是我要先裝到50萬。我心裡已經有了這樣一個目標,我在努力。
這個50萬是我心裡想象的樣子。那麼,我不光是想象,我還會去努力。等到下一次我再聚會的時候,我已經有了50萬了,所以這是積極的。
裝扮這個事情也是消極的。
我現在沒有50萬元,但是我害怕別人看不起我。我也知道明年或以後我也掙不到50萬元,我不敢面對這個事情。我希望讓別人看得起我,所以我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自己欺騙自己一把,我要在同學和朋友面前裝出來。
這就有消極成分,不敢去面對自己。
那麼,什麼情況下是積極,什麼情況下是消極,是不是就一目瞭然了?
它是我心裡追求的一個目標,但是現在只是目標還不是現實,我先去做這樣一個目標的設定,展現給大家,而且我堅定地相信我能夠實現它,然後我去努力。我不光是努力地裝,我還要努力地實現裝的這個狀態,這是積極的。
什麼是消極?我明知道我是做不到的,所以自欺欺人。
那是不是一開始我們的面子就是消極的呢?
不,一開始都是積極的,希望在外人面前展現一個更好的自己。願望是美好的,因為我懶我笨我吃不得苦,我不願意去努力,下次見面的時候不得不去裝,就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也有一部分不斷地裝,就裝成了理想中的自己,現實和理想重疊了,就成了有50萬的人。這樣的人我們為他們點贊,而前一種人,我們替他惋惜,同情他。
我們為什麼要面子呢?有幾個因素就不得不說。
華人對精神的追求自古以來都是高於物質的。
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主導著中國文化核心的都是孟子所主張的“捨生而取義”,這是人們追求的一種高度,所以我們對精神自我是比較看重的。精神自我就等於面子。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文化基因傳承下來,每個華人都有一種追求高尚的情懷和無意識。
現在人人都在追求金錢和物質,但最終評價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從他的精神品質來評價。
中國文化已經奠定了華人從骨子裡就追求精神自我,所以要面子成了我們精神自我的推動力。
我們是注重關係的民族。
正像有的學者所說:印度人向內去找,所以有了佛學;西方人向自然界去找,所以有了科學;中國向關係去走,有了倫理學也就是儒家。
中國的儒家思想講究關係,所以我們是集體主義,而西方是個體主義。
個體主義的自我就是“我”,他人就是他人,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是在自我這一部分佔很少的比例。而華人的自我不一定是你,可以是你的爹,你的娘,你的孩子,你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有時候成了你自我的絕大部分。
人為什麼總要面子?
今天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就是因為自我和重要他人分不清。有的人失去了自我,有的人搶佔別人的自我,所以在關係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也正因為華人的自我裡重要他人佔據的比例較多,所以在人格層面,我們更在意他人怎麼看?這是我們文化自我發展的時代。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在乎自己怎麼看自己,而更在意的是他人怎樣看自己。我們很難不在意他人。因此華人的人格自我是包含著比重更多的他人的自我。
這兩個因素加上之前我們講的,華人從古至今就有一種拼搏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遇到困難不退縮,永遠努力向前,所以我們就要樹立積極向
上的目標,然後去實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華人的面子問題是積極的,正是因為有了面子,我們才生生不息傳承下來。
儘管有時候經歷了苦難、挫折,甚至被侵略,但是到最後我們一直保留著自己的文化,這本身就是積極的向上精神。
積極向上的文化血脈加上我們對精神的追求以及儒家文化的倫理觀,造就了今天的華人無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能站住腳跟。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面子文化,才有了我們的綿綿不斷。
當我們身邊的人要面子的時候,我們該怎麼看待呢?兩個視角:積極和消極。
如果是因為積極向上,要進取發奮,已經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他裝出這個目標的樣子來,我們是要為他鼓勵的,讓他透過努力達到他所裝到的樣子。
比如說,我還不是一個心理學家,我在各個方面,心態、心理、對外的形象上,我要裝成一個心理學家的樣子。我裝成心理學家的樣子,但實際上
我還達不到心理學家的水平,這時我就要努力,我自己感覺坐在了心理學家的位置,我就要有心理學家的責任。我在學術上就要努力,就要精進,在科研上就要進步,在對社會做出貢獻和成績方面就要加油。經過我的努力,我就會越來越靠近我所設定的目標。
也就是說,實際上的部分加上你所裝扮的部分,統一起來就是你所要達到的高度。
一開始我也不喜歡“裝”這種姿態,但是後來我發現,裝真的是個好東西,如果人人都在裝,就不會掉鏈子,大部分人都是一邊在裝,一邊在努力,這說明整個社會的人都在進取。
繼續說我的例子。我馬上就40歲了,是做一個放蕩不羈的學者,還是做一個有著學者骨氣和品行的學問家?我思考了兩年,在2016年的時候我還在搖擺,那個時候連裝都不裝,如果裝一下就是“其實我不是這樣,我還是有更高追求的!”要知道那並不是虛偽,那是我要求我自己朝著這個高度的修養成為一個真正有品行、有學問的韋志中。
我和身邊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有個朋友說:“我身邊很多聰明的人、智慧的人,有的是藝術家,有的是學問家,有的是科學家,他們到了40多歲的時候,就要有一個分水嶺,是做不讓任何人去說只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人,還是對自己極高要求哪怕只是特別要面子的人?”
有個朋友建議我說:“韋老師,你還是有機會去做一個對自己有更高追求的人。”我聽懂了他的話,我也相信了他的話。
後來,我就查到歷史上兩個重要的人。一個是唐伯虎(唐寅),一個是王陽明(王守仁)。他們是一個時代的人,只相差不到10歲的樣子;他們的家離得也不遠:一個浙江,一個江蘇;他們的家境都很好;他們又都很聰明;他們兩個人也都遇到了困難。但是一個人後來不再裝了,做了風流才子,也算是藝術家;一個做了一代儒家的先驅,名列“孔孟朱王”。
從他們兩個人身上發現,還是要裝一裝的,還是要對自己有要求的,所以要鼓勵那些為了自尊而暫時裝扮自己,哪怕還沒有做到只是要面子的人,當然我們要避免自己淪落到只要面子不努力最後成為一個可憐之人、可悲之人。
總體來說,面子是個好東西,用好了它成就自己,至少不對自己耍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