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陽大拙

    以前喊父母稱爹、娘,對別人講自己的父母時都說俺爹、俺娘咋樣,咋樣。記得宋丹丹和胡小光曾演了個小品《相親》,宋丹丹滿口的東北話“俺娘說了…俺娘又說了…俺娘最後還說了…”一句句樸實的民俗語言,讓觀眾不時地笑翻了天。那時候國家還沒有計劃生育,家裡的孩子也比較多。很多孩子也沒個正兒八經的名字,男孩有叫狗剩的,窩囊的,女孩很多叫大丫,二丫的。孩子多的戶起名更簡單,往往從第三個開始父母練名字也懶得給他們起了,直接叫小三,小四,小五……。不過需要強調說明的是此小三非彼小三,那些排行老三的要擱到今天肯定會鬱悶死,小三不知何時咋成了破壞別人家庭的代名詞了?最近幾年,大家發現了一個問題,喊爹、喊孃的人少了,喊爸、喊媽的人多了。再者,孩子的名字也越起越好聽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可能是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了,又或者是城鄉差距變小的緣故吧 ! 大家覺得呢? 有不同意見別悶著,歡迎下方留言。

  • 2 # 糧食飽中之保

    在北方,普遍統稱爹,娘,叫爸爸媽媽-的少。在南方,過去到現在,都叫爸媽的多,有時候也有叫孃的。比如老人死了,子女哭喪時有叫喊我的那個媽啊娘啊!對別人說時,那個我家老孃。老人生氣時對子女也說到過,老孃硬是錯得很嗎?!

  • 3 # 泰山木32140178

    爹孃應該是一種區域性流通的稱呼,爸媽稱呼從古代如何演繹而來且不細說,在我看來幾十年前應該就是個學名稱呼。如我們山東泰安,七十年代稱父親多是大(dá),稱母親為娘(niáng),泰安到肥城中間有的還將大稱dǎ和niang都是三聲。爹這個稱呼泰安城區附近很少使用,有時玩笑中的“老爹你太厲害了”的話語中偶爾帶著個爹字。

    爸媽則是七十年代後期泰安才由城市向農村愈來愈遠普及開來,我認為也是一種流行和時髦。牙牙學語,嬰兒可以嘴唇先閉後開和伴口腔氣體噴出而能成“爸爸”“媽媽”。比說爹、大、娘要用捲舌貼牙內和上膛要簡單多,這也是一種原因。

    稱呼方式,也是由地域和周圍環境改變而改變。

  • 4 # 換個視角觀天下

    說來你們可能不信,我們那,叫爹的是家庭條件普通的甚至貧窮的人家,而叫爸爸的是相對條件好的,家裡有當官的,那是記得班上三四十人,叫爸爸的不超5人,而這5人也就是村裡的有權有錢人……

    最有趣的是,我一發小,從小我就知道他一直是在叫爸爸的,這兩年,突然聽到他也在叫爹,我挺好奇,後來才發現,原來他爸這幾年沒掙到錢,他家已經從一流家庭到了三流家庭了,所以不好意思再叫爸爸了……

  • 5 # 幸福一家545356

    我們傳統的方方面面都被洋化了!……

    洋文化的入侵和取得的蠶食勝利,無疑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整個中華民族都構成了巨大危險……

  • 6 # 零度清泉

    無所謂稱呼,爸媽爹孃,叫什麼都行,這個職位的稱呼是一個級別,沒高沒底,沒大沒小,沒貴沒賤,只有地域差別,所以沒必要糾結。

  • 7 # 孤峰不老松

    不是“以前”稱呼什麼“現在”稱呼什麼,而是“這地方”管父母稱什麼,那地方管父母稱什麼的問題。我現在是陝南人,忘了祖籍是那裡人,自會說話起,把父親叫yaya母親還是叫媽,而陝北人把父親叫“大”各地各叫法,近一兩代人漸漸放棄了方言叫法,通稱為爸爸媽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願意重新商議伊核協議!伊朗態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