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箋雅侃紅樓
-
2 # icecream92029
古代女人吃齋唸佛似乎是潮流,習慣而已吧。真不真心分怎麼看:虔誠禮佛的確出自真心,但目的是求福報,說穿了不過想跟佛主做交易,這樣的態度對於佛主來說算真算假?所以吃齋唸佛的王夫人一遇到涉及利益問題黑手下的毫不猶豫也不奇怪,也是"真心"。
-
3 # 三十有五而志於學
王夫人不是真心吃齋唸佛,那只是她的一個心靈寄託,因為她的婚姻不幸福。
也許你覺得她兒女雙全,還有一個已經當了皇妃,還要什麼腳踏車?呵呵,丈夫對她沒有什麼熱情,書中兩人在一起只會談一些正事兒,睡覺的時候是趙姨娘陪著的。可能是賈政覺得她老了吧,看看趙姨娘生的大姑娘探春比她的小兒子寶玉還小呢。而元春進了皇宮那見不得人的去處,第一個孩子賈珠不到二十歲又死了,她會感受到深深的孤獨,平時有事就只能對佛祖說了。
1)她的吃齋並不是要做什麼善事,她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只是想求佛祖讓她未來有個依靠。但這並不是佛祖能做的,她能依靠的只有寶玉(如果賈珠沒死,那有沒有寶玉也無所謂),而寶玉又是那樣痴痴的,行為偏僻性乖張,這樣怎能依靠得住,王夫人上了年紀之後,工作重心就放在了寶玉身上。怎麼才能把他引上正道呢?用警幻的辦法是不行了,我先肅清環境再說吧,所有靠近寶玉的,會影響,或者可能會影響寶玉的“狐媚子”全都清除掉。
於是她對“勾引”寶玉的金釧、晴雯、四兒、芳官等人進行了大清洗。對於金釧,這是抓了現行,雖然是寶玉主動調戲金釧,但金釧的言行明顯也是有些出格了,這個“天真爛漫之人”衝動之下打了她一下,又罵了幾句,趕出去了。後來金釧跳井而死是她始料未及的,我想,這與賈環造謠說寶玉強姦未遂,或者相應流言的變型有些關係。王夫人不願意這件事情擴散出去,有袒護寶玉的意思,就連寶釵來問,她也是編了個謊過去了。不過,金釧的死她還是很傷心的,畢竟跟了她十年,於是她把金釧那份月例給了玉釧,也算是一種補償吧,人死不能復生,但至少說明她有愧疚之意,表示這人並非十惡不赦。晴雯被逐是謠言所致,王善保家的等人落井下石,王夫人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意放掉一個。不過,晴雯之死並非王夫人故意為之,她只是想趕走她而已。四兒、芳官等人這次就是躺槍,但從王夫人的角度,她趕走這幾個人也無需後悔,這樣畢竟肅清了寶玉身邊那些所眼中的“狐媚子”,留下了一些“笨笨的”願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的丫頭。
至於不同意木石姻緣,那也是為了寶玉有前程。黛玉身體不好,人生哲學又是自由浪漫,從來不用“混帳話”來勸寶玉“上進”,與寶釵一對比,再加上血緣關係的遠近,王夫人站在哪邊可想而知了。
2)唸佛不為做善事,但她也不是什麼佛口蛇心的人。
看她對待趙姨娘。這個初代狐媚子搶走了她的老公,把她逼得去吃齋唸佛,但她似乎對趙姨娘還可以。偶爾幾次訓斥那也都是趙姨娘的過錯,似乎沒有看到王夫人故意找茬失了身份的情況。王夫人甚至還因為聽到流言說她們那邊有人少了月錢特意詢問鳳姐,導致鳳姐離開之後大發雷霆。王夫對探春也不錯,這探春本人已經確認了,趙姨娘每次找事兒,王夫人也只是“寒心”。再看王熙鳳對待尤二姐,還有河東獅對待香菱,是不是趙姨娘應該感到
對待劉姥姥又如何呢?這是一個生活過不下去專門來佔便宜的角色。兩家本沒有什麼親戚,就是因為同姓,後來連了宗也算有了親戚。第一次鳳姐給了二十兩,第二次又來,王夫人指示給了一百兩,告訴她做去做點小買賣,別再投親靠友的。這一行為居然還有人詬病,這明明好意啊。劉姥姥對王夫人的印象是“憐貧惜富”,“不拿大”,這不,果然還是那樣。
對待她不支援與他兒子結合的黛玉也沒有什麼苛責,對待親爹後媽都不管的“二木頭”也是心生憐憫。怎麼也算不上是惡人吧。
王夫人不是真心吃齋唸佛,她吃的是悽苦,唸的是寂寞。她應該只希望晚年過得好一點,希望自己兒子(她似乎也不在乎是賈珠還是寶玉,只要是個兒子就行……)能有個出息。寶玉這是雷區,進來小心炸死,不動這個底線,王夫人人畜無害啊。
-
4 # 淺淺水可
王夫人吃齋唸佛,真心不夠。
吃齋唸佛應動機單純,吃齋唸佛的人都有一顆大慈大悲的心,能不惹紅塵,能長拂心上的塵埃,能放下名利得失。
王夫人信佛的動機不純。一是做樣子,做給府裡的人看:我有一顆慈悲心,以慈悲為懷,是個大善人。二王夫人在賈府中也有許多苦衷,妯娌間的紛爭,妻妾間的矛盾,兒女的瑣事和未來,在王夫人這裡形成一個漩渦,王夫人在漩渦中沉浮,也有過無可奈何和無法言說的傷痛。種種事實徒增煩惱,她只好藉助吃齋唸佛來安撫受傷的心。
王夫人為人有太多不慈悲的地方,如對待金釧的無情,如對趙姨娘的冷眼。印象中她很少笑,倒是板著臉罵人的地方多。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她沒有真正擁有出世的情懷,放下眼前的是是非非。
在王夫人這裡,吃齋唸佛是形式,是手段,是心機,但也是無奈之舉。
-
5 # 萍風竹雨123
王夫人當然不是真心吃齋唸佛,一心向善的。大凡世間吃齋唸佛之人,或者是心靈無所寄託,生活沒有希望,對人生沒有了熱情,才把一切都寄託在虛無的神佛身上。或者是一種交易,透過這種吃齋唸佛的方式來換得某種心安,達到某種目的,王夫人就是屬於這種。
王夫人嫁到賈家,生活並不如意,雖然有了子女,並且女兒還位居貴妃,卻換不回丈夫的心,逐漸她的心冷了,心死了,把所有的熱情轉移到吃齋唸佛上,希望藉此來壓制心中的憤懣與痛苦。性格也由原先那個“著實爽快,會待人,倒不拿大”的大小姐變成一個唯唯喏喏的“木頭人”。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心無掛礙,絕塵絕俗了,相反,因為丈夫的離心,讓她的心中更加重視子女,可以說,子女就是王夫人的軟肋。若別人超越了她的底線,她會毫不猶豫的給予致命一擊。
金釧,雖然從小跟著王夫人,王夫人看待她“如自己的女孩兒也差不多”,但當王夫人覺得金釧兒有教唆兒子不學好的嫌疑時,毫不猶豫的對金釧兒又打又罵,態度堅決的把她趕回了家去,哪裡有半點憐憫之心?致使金釧兒又羞又愧的跳了井。
晴雯,是寶玉身邊的大丫頭,因為容貌過於出色,“削肩膀,水蛇腰”,眉眼有些象林黛玉,她便懷疑晴雯是“狐狸精”,會勾引寶玉,狠心的將幾天“水米不沾牙”的晴雯趕出了大觀園,還不許帶走晴雯平時積攢的東西。哪裡有半點菩薩心腸?三四天後,晴雯也一命嗚呼了。
賈環,名義上是她的兒子,卻是趙姨娘所生,也就八九歲年紀,下了學,本該自由自在些,卻被王夫人拘了去抄《金剛經咒》,而大他三四歲的寶玉卻在與王夫人親熱,與丫環們玩笑。哪裡有半點慈悲情懷?致使賈環因嫉生恨,假裝失手,將蠟油倒在了寶玉臉上。當然,王夫人又少不了對賈環,對趙姨娘一頓臭罵。
王夫人的吃齋唸佛,不是求慈悲,也不是求行善,而是求一種失落後的心理的平衡與安穩,一種對抗痛苦與嫉妒的勇氣與寄託。
-
6 # 枕霞舊友308
王夫人可狠毒了。
她的丫鬟金釧兒和寶玉玩笑,被她羞辱趕出大觀園,最後跳了井。可以說是間接害死金釧兒的元兇。王夫人卻對寶釵說是因為金釧兒犯錯,她攆了下去準備再召回來,金釧兒氣性忒大投井死了,倒扣了她一頂罪過的帽子,教她難受。寶釵便順著她的話說金釧兒不懂事不體諒主子。
後期也是王夫人抄檢大觀園,鬧出一堆事情來,趕走晴雯等。
王夫人不喜歡林黛玉,從黛玉剛進府,便經常給黛玉使絆子,告誡黛玉離寶玉遠一些,目的想寶玉和寶釵在一塊,鞏固自己在賈府的地位。
表面上王夫人吃齋唸佛,其實算計很多,王熙鳳在明處,王夫人在暗處,和菩薩心腸八杆子打不到一塊去。
-
7 # 蘇小妮
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好久,一直遲遲未答是因為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我們究竟怎麼來看待王夫人的吃齋唸佛。
現在想來,王夫人的吃齋唸佛,可以分作兩方面來講。一方面,我認可王夫人吃齋唸佛是真心,另外一方面,王夫人的吃齋唸佛並不是為了求善,而是為了尋求自己內心的寧靜的,或者換句話說,當她碰到事情的時候,她可以尋找一個自我安慰的藉口。
在書中王夫人吃齋唸佛已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了,我推測,她最早開始吃齋唸佛,大概也是緣於不得已。她是那富貴人家小姐出身,高高在上,可是,賈政就是不喜歡她,而喜歡趙姨娘這樣“道三不著兩”的人物,王夫人的心裡是不能平衡的,不能平衡又怎樣?那個年代的女人,被男人嫌棄了就等於沒了天日,在常人眼裡優秀的大兒子賈珠死了,小兒子寶玉又不爭氣,可是日子總還有過下去,怎麼過?給自己尋找一點精神寄託。於是,王夫人選擇了吃齋唸佛,這樣做是為了尋求內心的寧靜,找到精神的安慰,並不是表明她真的一心向善。
按理說,長年吃齋唸佛的人,都是阿彌陀佛的,連螞蟻也不肯去踩死一個,怎肯隨意去傷害別人?可是,王夫人雖然吃齋唸佛,心卻並不善。當她面對苦苦跟她求情的金釧,面對已經四五天水米未進病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的晴雯,她的內心沒有一點點的憐憫和痛惜,她一心要掃除兒子寶玉身邊的那些“狐狸精”,她的眼睛已經被仇恨矇蔽不清,或許,那一刻,她的內心裡把金釧和晴雯全看成了那個得寵的趙姨媽,看成了破壞她人生幸福的絆腳石,她不能忍,她要為寶玉掃帚除一切“害人蟲”,這時候,女人的嫉妒、仇恨還有作為一個母親像老母雞保護小雞一般的天性摻雜在一起,已經讓她喪失了理智,只有恨,根本談不上哪怕一點點的善心。別跟我說王夫人不知道趕走金釧和晴雯不知道她們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這時候,吃齋唸佛就是她給自己贖罪的愰子。她做了這些事,害了這些人,她也怕遭受報應的,她的內心是不能平靜的(如果害死人還能平靜,那就更說明她真心是惡了),吃齋唸佛,能幫助消除內心的困惑或者說干擾,用意念告訴自己,其實她一直都是一心向善的,一直都在做善事的。
-
8 # 屏山品紅樓
王夫人是《紅樓夢》小說裡眾多主子裡唯一常把菩薩掛在嘴邊又吃齋最多的一位貴婦人。對她這一點,作者是持什麼態度呢?
《紅樓夢》裡廟宇、道觀、尼庵眾多,咱們稍做盤點,玄真觀是賈敬的修煉之所,作者說他是與觀裡的道士胡羼;葫蘆廟裡的門子炸供引發火災,後來他投在應天府允了門子,滿腦瓜子鑽營和巧言令色的功夫,先引出秧禍又助紂為虐;天齊廟的王道士看家功夫是他的膏藥,人稱王一帖,實際上呢,不過是糊弄人的把戲罷了;饅頭庵的靜虛老尼卻專管紅塵中事,為了銀子不惜拆散一對佳偶;水月庵地藏庵的姑子作者都直接叫她們是柺子;賈府打醮的那個清虛觀的張道士,本是榮國公的替身,但他專管遊走在上層社會,西家長李家短,給寶玉做起媒來是相當的輕車熟路。這些個佛門弟子、修道之人哪裡有半點修佛修道之心?《紅樓夢》人物裡有清醒認識到這點的人嗎?有,賈寶玉不就是一向毀僧謗道嘛!
書中還是有兩處修佛之處的,一處就是賈雨村曾進去過的破朽不堪的智通寺,那個又聾又啞昏聵的煮粥老僧應該是即智又通者,我前文分析過這或許是已出家的甄士隱或賈寶玉的幻象,智通又怎樣?還不是牆傾門朽,為世人所棄!另一處是大觀園內妙玉的櫳翠庵,但是妙玉暱?身為佛門弟子,卻嚮往莊子文化,不合時宜,也為世所不容!
至於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這僧道二人,是屬於仙界的人物,不可歸現實之類。
這是曹雪芹為我們描繪的整部書的宗教大環境背景。我們再來看王夫人這個吃齋唸佛,時時誦讀《金鋼經》的貴婦人是怎樣“菩薩心腸”的?
抄檢大觀園之後,王夫人驅逐了晴雯、四兒之後,直接說道“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喚他乾孃領去,就賞他外頭自尋個女婿去吧!”而且還將上次分給各姑娘的唱戲的女孩子們,一概不許留下,令各人的乾孃帶出,自行聘嫁。王夫人這席話一傳出,這些乾孃們都感恩趁心如願,跑到王夫人這裡磕頭謝恩,以為可以發個小財。誰知芳官等人是尋死覓活,堅決不從,只要剃了頭當姑子去。恰逢水月庵的智通、地藏庵的圓信來賈府送供尖,王夫人留二人住了兩日還未回去,聽到這個資訊,作者原文就說:
巴不得又拐兩個女孩子去作活使喚。
兩個姑子向王夫人道:“咱們府上到底是善人家,因太太好善,所以感應得這些小姑娘們皆如此。雖說佛門輕易難入,也要知道佛法平等。我佛立願,原是一切眾生無論雞犬皆要度他……所以苦海回頭,立意出家修修來世,也是他們的高意,太太倒不要限了善念。”
作者又寫:
王夫人原是個好善的……今聽這柺子的話大近情理……笑答道:“你兩個既這等說,你們就帶了作徒弟去如何?”
兩個姑子對王夫人說:
“善哉!善哉!若如此,可是你老人家陰德不小。”
作者在這段都不想掩飾了,直呼兩個姑子為柺子。也直舒胸意將驅逐芳官直寫成王夫人的“善行”“積陰德”。
讀者還記不記得寶玉在第二十八回直說他母親:“太太倒不糊塗,都是叫“金剛”“菩薩”支使糊塗了。”
這一個例子就夠了,至於逼死金釧、戧害晴雯、折散寶黛、排擠賈環、無視賈蘭、汙辱鳳姐等大家熟悉的就不展開了。
王夫人是一個自私到可怕的人,至少也像她兒子說的是個糊塗人,至於“菩薩心腸”,她著實差得還遠!
回覆列表
王夫人不算是壞人。她只是個封建家庭的貴夫人,一個命運多舛的母親。
一,王夫人並不蛇蠍心腸。王夫人攆金釧,攆晴雯等,不過是作為封建家庭的主人對奴才的任意處置。在封建社會,奴才是主人的財產,可以隨意支配的。奴才嚴格來說並不是正常的人。王夫人和她們身份天差地別,是絕不平等的。王夫人對她們的處置,只能說王夫人不顧念感情,有點冷酷而已。算不得蛇蠍心腸。王熙鳳那樣存心害人,害的還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才算蛇蠍心腸,比方張金哥,賈瑞,張華等。而對於尤二姐,也算狠毒。但王夫人並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二,王夫人並不是善人。王夫人本性不壞。但作為大家族貴夫人。她必須有自己的手段保護自己,爭取利益。對威脅自己的趙姨娘,她沒有如鳳姐兒對尤二姐一樣辣手害死,而是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的逼迫,讓趙姨娘自己變態,進而用變態的趙姨娘教壞兒子賈環。賈環變壞了,就沒法威脅賈寶玉了。畢竟賈寶玉不務正業的人,不像別的嫡子就是天,不受威脅。王夫人只能替賈寶玉做更多的謀劃。
金釧兒,晴雯等被攆出的丫頭,都是她深惡痛絕的被她認為教壞她兒子的,她都毫不留情,一點不心軟。
三,王夫人是個失敗的可憐母親。賈寶玉被賈政打,王夫人是崩潰的。她知道她對賈寶玉溺愛,卻實在沒辦法。快五十歲的人只有一個獨苗在身邊。女兒貴妃又怎樣?還不是想見一面不容易?大兒子賈珠又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王夫人很悲慘的。但她沒辦法,她只是一個身不由己的母親。有些事,是她必須為了家族犧牲的。所以賈寶玉就成了她的命,凡是影響兒子的一切因素都要掃除。金釧兒如此,抄檢大觀園攆人也如此。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更如此。
四,王夫人對寶黛愛情零容忍。王夫人不喜歡林黛玉主要是林黛玉的身體。沒有母親願意兒子娶一個生病短命的媳婦。誰願意兒子成為鰥夫?所以從情理上,王夫人不喜歡林黛玉做她兒媳婦很正常,換誰也接受不了。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小心思,過來人王夫人怎麼能不知道。這就讓她更加反對。男女之情,私相授受這是違背禮法,千夫所指的行為。一個不好就會身敗名裂,王夫人怎麼能容忍?越愛賈寶玉,就越容不得他倆的愛情,那是個把愛情當成犯罪的時代,其實無可厚非的。
總之,王夫人本人並不壞,她所作所為都是從保護兒子出發。雖然現在看,覺得太不近人情,但當時並不為錯。她為了自身的利益,也一樣會勾心鬥角,耍手段。吃齋唸佛也是她向善的願景,畢竟看劉姥姥辛苦,無論怎樣都給了一百兩,也可見她絕不是內心狠毒的人。她只是按照當時的價值標準活著的一個母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