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故知
-
2 # 猛哥厲史
跑官要官的十四年旅途中,孔子及其賢徒們經歷的磨難可謂不少。但是孔子獨獨鍾情於衛國或者更準確說與衛國有緣。在顛沛流離的歲月,每每真的活不下去了,他就會回到衛國。他和衛靈公個人關係時好時壞,而且有那位神秘莫測的貴夫人南子,孔老二是不是依依不捨不得而知,可知的是夫子流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衛國度過的。衛國君臣的態度直接影響孔子的去留,在他的言論中多次提到衛國的人和事,這不能不說是命運的巧合。
衛國國君對孔子禮遇有加,但就是不給孔子官做。為了求官,孔子去走其夫人南子的後門。
仲由很不高興地逼著老師給個說法:明明知道那是一個名聲不好的名媛,老師你怎麼能去見她?你成天給我們講什麼非禮怎麼著的,自己怎麼幹非禮的事去了?再說你這當師傅的名聲要是壞了,讓徒弟們今後怎麼在江湖上混?
孔子只好指天發誓:“如果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天打雷劈,天打雷劈!”【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當代的蠕家信徒遺傳了這個弱智基因——證明問題靠空喊口號,不靠擺事實舉論據。
但也不知孔子顏值不夠還是能力不行咋地,空有個大高個子,南子並不滿意,沒吹枕邊風讓衛君給他官做,只是包二奶養備胎似的給他錢花。後來衛國爆發內亂,孔子立即就帶著徒弟們離開了衛國。
這麼多條賢人,白吃人家幾年飯,人家一有麻煩事,立馬拍屁股跑了。食人之祿,不該忠人之事嗎?就是幾十條狗,你養幾年,也會感激你啊。你一被人打,狗也不會全跑了啊,大多會撲上去咬欺負你的人!孔子及其七十二賢的“義”連條狗都不如?蠕家的“忠”和臉在哪裡?
-
3 # 明貞
南子是女流又很漂亮,據說人又比較開放,子路作為孔子的重要弟子,自然不願孔子和那樣的人交流。這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
-
4 # 散落君
子路認為自己的老師是一個正直的人,突然看到孔子為了做官,去拜見名聲狼藉的南子,當然感覺到很不高興。孔子覺得非常冤枉,就發了一個狠心的咒言:“我如果有你想的那種壞心思,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論語》: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子路很氣憤的原因出在南子身上,南子豔名在外,而且又大權在握,當時傳聞很多人為了做官跟南子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所以子路誤以為孔子違背了初心,想走南子的路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而孔子認為南子召見自己,自己於禮是一定要去拜見的。因為南子是國君的夫人,算是衛國的半個主人。自己作為客人,主人有召,客人不得不去。這是孔子一身所堅信的禮,他跟子路說,自己只是在踐行異界的理念。
-
5 # 名帖對臨
南子,衛靈公的夫人,當時衛國的實際掌權者,得知孔子來到衛國,邀其相見,孔子不得已見之,原因是南子仰慕孔聖人的學識和才華,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邀孔子相見,本來自己的名聲不好,子路不悅,是因為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怕老師見了道德有問題的人,影響老師的清譽
-
6 # 曹宗國
“子見南子”作為儒家經典上記錄在案的一則孔子言行。
《論語 雍也》裡原文是:“子見南子,子路不說(悅)。夫子矢(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孔子的話是不完整的急切之語,子路究竟為什麼不悅,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是太史公馬遷大概聽到些傳聞,便認真做了一番調查研究,在《史記》中莊重地記錄了這件事:“(衛)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之聲璆然。孔子曰:‘吾鄉(原來)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悅),孔子矢之曰‘予所不(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司馬遷似乎已經把事情講清楚了,但既然如此,子路又究竟為何不悅、孔子又為何一再表白、還要指天發誓呢?還是讓人難以理解。漢儒孔安國就率先發亂說:“其事有之,可疑!”,王充更是在《問孔》一文中大叫大嚷:“子路不悅,謂孔子淫亂也!”。而劉知己則批評庸儒“文過飾非”。於是這事情就簡直成了緋聞,越傳越嚴重了。
後來,朱熹在《論語集註》裡為了替孔子洗白,就斷言南子有淫行,說子路是反對孔子見此淫亂之人而不悅,又說聖人道大德全,無可無不可,子路不能測度,所以重言以誓之。但是這樣解釋顯然還是有問題。即便是南子真有淫行,子路認為見她有辱孔子德望,這並不涉及孔子本人的德行,孔子也只須曉之以理就行了,又何必氣急表白、指天發誓呢?而朱熹又在私下將心比心地說:“此是聖人出格事,而今未要理會它。如南子之冶豔,若沒有出汙泥而不染的操守,很少有人不為之動心”。這豈不等於是說孔子此舉確有好色之嫌?所以明代楊慎為了衛道,又重新解釋了一通,更是迂腐可笑,不值一提。總之,他們怎麼也無法對孔子的言行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和正確評價。
其實,只要跳出“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套路,按照人之常情來加以分析,問題本來並不複雜。無端地指責子路和懷疑孔子都是妄談。可以肯定地說,子路不悅以至於孔子急得發誓,是跟南子的美色(也不完全排除她有過淫行)相關的,而且一定是牽涉到了孔子的德行問題。對於淫行方面,我在前文已經分析了,應該著重考慮的是美色問題。正如朱熹所擔心的,南子的美色誘惑畢竟是難以抗拒的。子路當然不可能指責孔子好色失德,這個長期跟在身邊的學生又決不可能對老師這樣生疑和失敬;但是,他卻很有可能在思想觀念和思想方法上偏激,認為孔子客氣禮貌地見一個美人,難免為美所動,進而認為這在性質上是不符合高尚的道德原則。子路這樣看問題,孔子當然會大為氣惱。他氣惱的原因,是子路居然把禮見美人(包括肯定和欣賞她的美麗)同自己一貫反對的道德淪喪(予所否者)混為一談,這不僅有辱自己的人格,而且曲解了自己的思想觀念。他急於分辨自己的主觀動機和一貫主張都決不是這樣的,便發誓說:(那是)我所反對的!天理難容,天理難容啊!
我們這樣分析是否有依據呢,孔子本來是否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史記》記載,就在“子見南子”事件發生後不久,孔子看到前面衛靈公和南子的車架時又曾感慨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而且這句話在《論語》里居然重覆了兩次。同時《論語》裡還講了一個重要觀點:“食色性也”!如果聯絡起來看問題,這就說明確實在孔子看來,美是人的本性向往,愛美決不等於失“德”,子路恰恰是在理論和行為上沒有劃清這一界線!因而誤解了孔子。應該說,這也是人們至今在現實生活中最容易混淆不清的問題。孔子不僅明確提出了人性的問題,而且是明確反對把“德”和人性對立起來的。這才是孔子本來的思想和觀念,我們只能按照這樣的觀念來理解和評價“子見南子”的言行。事實上,孔子的“仁”、“德”、“孝”、“悌”等一系列思想觀念,都不僅具有人本的內涵,而且具有人性的色彩。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子見南子”不僅不是什麼庸俗的緋聞,而是孔子和子路的一次道德觀念、人性觀念之爭,是孔子對人性以及“色”和“德”
的關係思考的重大學術命題。它啟發我們思考的是:作為人、作為人倫道德,究竟應該怎樣看待人性,怎樣處理人性?“子見南子”應該看作是儒學中的一次學術探討,一個深刻而重大的人性思辨。
當然,對孔子的這一偉大猜想,後世儒學沒能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求證。正因為他們有意無意的忽視孔子的本意,因而長期不能對“子見南子”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同時,為了把孔子的學說改造為封建禮教,他們也不可能正確理解孔子的本意,他們寧願讓孔子揹負緋聞。今天我們應該加以正本清源,還原真實的孔子,這應該是當今之世我們重拾國學的正確態度。
-
7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孔子見南子,學生子路不高興,其原因是:
南子是衛靈公的夫人,她把持著衛國朝政,有淫亂的行為。子路害怕孔子被南子誘惑上當,所以不高興。而孔子對子路發誓說:“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其意思是:我如果有不正當的行為者,上天棄絕我吧!上天棄絕我吧!後來子路才消除顧慮。矢:發誓。否:指不正當、不合於禮的事。
嚴正宣告:
-
8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奴隸、封建婚姻觀作怪
一一孔子見有“緋聞”的美女南子說的“天厭之"的真正原意是:
上層建築的"天厭"惡“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這種令人厭煩的百般壓制女性自由選擇她們的婚姻,反抗壓制她們公平補不滿意的婚姻的不足“之”思想行為。
孔子見美女南子是《論語》以往解釋中的一段緋聞,抹黑了南子,也有抹黑孔子,批判孔子“表面仁義道德,背後偷雞摸狗",還賭咒發誓不承認,虛偽至極。這實在是冤枉了孔子南子!
南子是春秋時期年老昏庸的衛國君主衛靈公年輕貌美,有思想的夫人,不是自由婚姻,有婚外情緋聞。當時的孔子也因會見了南子,弟子有意見,孔子在《論語》中進行了批評,表現出了他(她)們繼承、堅持“絕世"原始科學社會的正確的婚姻自由思想。
理由:
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第六》篇第二十八章:“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天厭之! 天厭之!”
以往把它解釋為:孔子見衛國美女,有婚外情的緋聞,並左右著衛國政治的國君夫人南子,子路誤會孔子有意要在衛國做官,並懷疑孔子有愛南子美色的浪漫之情,而不高興。孔子發誓說:我要是這樣,天厭絕我們相見……!
這是曲解。這段原文正是原始社會文明婚姻思想的解釋:
有腦“子”的思想家(也可以說是孔子),會“見”衛國美女,(不“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莫問子醜”),敢對不自主的婚姻說不,反抗壓制婚姻自由的奴隸、封建社會思想的人,並左右著衛國政治,有面“南”而坐,當家做主的思想(子)的國君夫人“南子”,先進工作者"子路不說”話(即不同意會見“子見南子”,反對不“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莫問子醜”,敢對不主的婚姻說不的美女正確思想的“南子”的浪漫行為,怕壞了思想家的名聲)。
有大丈“夫"腦“子”的思想家(孔子)直接了當地指出(矢)子路的想法和奴隸、封建世俗一樣,是百般壓制女性自由選擇她們的婚姻,反抗壓制她們公平補不滿意的婚姻的不足“之”思想行為後說:“我是站在既有民主自由,又有集中法紀的公道立場上(予),‘所否’定這種奴隸、封建思想行為‘者’,正是上層建築的‘天厭’惡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這種令人厭煩的百般壓制女性自由選擇她們的婚姻,反抗壓制她們公平補不滿意的婚姻的不足‘之’思想行為!上層建築的‘天厭’惡 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這種令人厭煩的百般壓制女性自由選擇她們的婚姻,反抗壓制她們公平補不滿意的婚姻的不足‘之’思想行為!”
當然,在婚姻自由基礎上結婚後的婚外情思想是錯誤的,孔子與文明社會是堅決反對的。
“厭”繁體字是“厭”,意即不該“犬"管的思想問題而去管,即“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令人厭惡。
“之"是代詞,代表《論語·雍也第六》篇第二十八章的篇章序數相乘的得數一百六十八代表的意思:
“百"般壓制女性自由選擇她們的婚姻(六陸),反抗壓制(十拾)她們公平補不滿意的婚姻的不足(八捌水公平補拐)“之”思想行為!
詳見拙著《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
-
9 # 小數點9464
這一條很有意思,《史記.孔子世家》,又加入一些情節。加上史書對南子的記述,這一議題足以挑起現代人的神經。因為孔子自有宋理學之後,我們已經難見孔子尊容。
我們不要受這些影響,按常識來看下這些事。
第一、春秋之時,男女之防,沒有那麼嚴。在《詩經》中,三月三青年男女相約出遊,男女幽會,都以藝術方式呈現出來。南子為國君夫人,召見孔子,是合乎禮的,孔子沒有理由不見,後來儒生可能覺得孔子應該推脫再三,不得不見。但從《論語》看,孔子並沒有推遲,子路與孔子形影不離、朝夕相處,孔子勉為其難,子路何以怒責孔子。
第二、孔子見南子既然合於禮,子路何以責之?因為孔子也可以以一個道德家不見南子,無所求,不見,南子頂多是在衛君面前說壞話,孔子也沒有實際威脅。故有衛國大臣認為孔子想透過南子見衛君。但孔子同樣否認。因而只有可能孔子想見衛君,而不想和南子搞僵,並非求透過南子見衛君。這符合孔子“中庸”,“置其兩端而扣之”的方法論。
第三、孔子和子路對南子的看法是一致的:南子作風不檢點。但在春秋之際,女子還是可以獨活,衛君都不在意,別人能說什麼,南子我行我素,不在意名聲,別人如何?正是因為孔子也認為南子不好,和子路議論過南子,子路才會找孔子責問:你平時教導我們如何?為何還見南子?
這件事同時說明孔子師徒是亦師亦友,同道中人,並沒有後代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當仁不讓”,這是孔門本來面目。
孔子心中委屈難言,故只有指天為誓。
“中庸之為大德”,子路之輩還不能瞭解。如果子路完全瞭解孔子思想,必然不會死於君難。孔子早有預感。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說法很多。
主要是據說南子年輕貌美,生活作風比較自由活潑,孔子老人家與南子見面,恐怕會引起社會注意,風言風語,影響老人家的形象。所以呢,孔門弟子對它南子有意見。
孔老夫子倒沒在意什麼,一是要在衛國立足,就必須與南子見面,其二老人家心的無私天地寬,沒什麼雜七雜八的念頭。猶如禪宗故事,老和尚報小女子過河,過河了老和尚放下了,小和尚還念念不忘,追問老和尚為何報女子過河,老和尚言:我放下了,你沒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