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忙碌快樂農家人
-
2 # 來而不往非禮啊
鎖陰鐵,古代丈夫出門打工,就將此物件固定於妻子之要害處,用鐵絲加固(有三個小孔可穿鐵絲,見上圖),防止妻子出軌。
-
3 # 風中的棍子
古代兒童鑄造的娃娃,應該是幼兒園要求的手工作業。從形態上看是用了模具,但略顯粗糙,但大致完整。上面還有幾個符號,如門框裡的¥符號,寓意家有財富。上邊頭部的+1,則表達了讚賞的意思。可見當前網路上經常使用的+1,竟然是我們老祖先的首創,令人不禁為中華幾千年的文明擊節讚歎。
-
4 # 蘇州說笑老客
這是幾千年前的古錢幣,你拍個照片“自己的古幣不能帶去”,到博物館古錢陳列室去對照,可能是寶物。請注意,古幣如有銅綠不能擦洗。
-
5 # 軒轅培垚
古文中的“羊”,通現在的“祥”,是吉祥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出土較多,此款沒見過。僅僅憑一張圖片,不敢妄言。
-
6 # 學習中國文化
這是古錢幣的一種,準確名稱叫“三孔布”(前幾天回答過類似的問題),與這種造型類似的古錢幣有許多種,統稱布幣,直至民國時期的銅元上仍有布幣的圖案。圖片上這種三孔布是戰國晚期趙國鑄造,幣質青銅,由圓足布演變而來,首與兩足部各有一個小圓孔,故名三孔布,背文皆以“朱”、“兩”紀重,首開“銖”、“兩”紀重製。題主朋友圖片上這個三孔布是仿品,字型不對,鏽色包漿不對,鑄造工藝差。圖片展示的是背面,字是“一兩”,背一兩的三孔布有七種,不知這個是哪一種(哪一種不重要了,反正是一個仿品)?個人觀點,說的不對勿怪。
-
7 # 古泉976
看型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孔布幣,鏽色膚淺,可能不是真品。
三孔布
春秋戰國晚期鑄幣,主要流行於趙國及中山國,是由平首尖足布,圓首圓足布演變而來的,為了便於攜帶,便於首部,兩足部留有圓孔,以便細麻繩穿進,這就是三孔布的由來。
三孔布幣面一般鑄有地名,文雁鄉,上專,虞陽,上苑,安陽,平臺,北九門,無終,新乘,下專等,背面鑄計重單位,兩,銖。
圖片上的這枚三孔布拍的是背面,一兩字樣,為篆書體,字型生硬呆板,三孔布是用陶泥制範,字型是用刀刻上去的,有刀峰的感覺,這枚三孔布的正面文字可能是下專或是下匕部陽,根據字型,鏽色判斷為仿品,真幣屬於大珍品範圍,價值大約幾十萬元,仿品就沒什麼價值,把玩還是可以的,有誤見諒,謝謝。
-
8 # 夜倚樓
這形制應該是戰國時期大的“三孔布”,在泉界赫赫有名,“泉”通“錢”,所以在當時這就是流行的貨幣的,當然人人喜歡。三孔布有很多不同的種類,鑄造地也有分歧,大致有秦、趙、中山三種說法,三孔布形制特殊,目前存世量極少,每一種都成了一部傳奇,這些都是咱們華夏的寶貝啊,但是大部分已經流落海外,實在可惜,真品的價值嘛也是高的出奇。對於咱們普通人,瞭解內在文化即可,不管真假都可以拿來學習和把玩啦
-
9 # 繼古閣收藏
關注繼古閣收藏,及時瞭解市場最新真實行情。
圖片為先秦三孔布,銅質不對,鏽色輕浮,偽品,無價值。真品在百萬以上。
-
10 # 益之淺談
看樣子是戰國時代晚期時趙國的三孔布“牟一兩”,通俗地講,就是趙國所用的錢幣,當今社會應該叫它古錢幣。三孔布的面值有兩種,大的值一兩,小的值十二銖。
大者一般長6.8-7.6cm,重12-19.5g。小者一般長5-5.6cm,重6-9g。你這個三孔布應該是大型者。
“三孔布”種類有三十多種,數量也挺多的。但是,如今發現的三孔布,上面除了有“牟”字外,還有“武陽”、“妬邑”、“南行易”、“安陽”等總共才十餘種,你這個上面的是“牟”字,又是大型的,所以叫做“牟一兩”。
三孔布材質為合金,平均值含銅約為51%,鉛為約43%,還有其他金屬,但是一般稱作是青銅質。
如今已發現的品種除“牟”字(包括大、小二型)已過10枚外,其餘均在10枚以內,不少是僅見的孤品,其收藏價值自不待言,2010年嘉德春拍一枚“武陽”背“兩”三孔布,僅見品,成交價格為352.8萬元,重新整理以往的最高紀錄。
2012年秋,原系道光時張延濟所藏的“下陽”背“十七兩”三孔布,北京誠軒以368萬拍出,可見其之珍貴。故有泉書認為三孔布“是布幣中最稀少一種”,“實物多已湮沒無聞,儲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門的寥若晨星”。
-
11 # 暗夜無花
從上面的符號¥可以看出是一種貨幣,從材質上看,是青銅,應是春秋戰國時候的產物。為了驗證我的猜測,我用我的大榮耀手機進行了智慧識物,我去,什麼?
它告訴我這可能是蜥蜴,一定不對,大家都知道蜥蜴是會變色的,而這個是青銅無疑,我再試試…
哦?⊙ω⊙三孔布是什麼?能做衣服嗎?還好,下面有連結,學習了。以下是百度介紹:三孔布是在圓足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在手足各有一圓孔而得名。三孔布數量少,但形制統一,面文記地,背文記值。從出土記錢文上分析,為戰國時期趙國或中山國的貨幣。
戰國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即將現身中國嘉德2010年春季拍賣會的這枚武陽“三孔布”,通長60毫米,腰寬30毫米,重13克,屬於大型布,為老生坑傳世品。其文字清晰,銅質微紅。面、背周沿有邊廓,澆口在首部,合範較為準確,鑄造精美。面文“武陽”兩字上下書寫,“陽”字左右兩邊分距較大,與“武”字呈三足鼎立之勢。背面首穿孔上鑄有數字“十五”,背文“一兩”字型稍傾斜。
這下清楚了吧!
-
12 # 學海無涯101640871
戰國時期趙國的鏟形貨幣,後被秦國統一貨幣(代表天圓地方的制錢)後,成為廢幣!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歷史沖刷能夠保持這麼完整真的很不容易!一家之言。
-
13 # 清潭
古幣銅錢三孔布幣又稱鏟幣,從青銅農鋪演變而來,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常流通的鏟狀銅幣,因體型像鏟故而稱謂鏟幣。
-
14 # 滄海基石
我感覺這是古代鞋拔子。
這個據說來歷不小,秦始皇用過,劉備用了幾年,後來到宋朝聽說高俅也曾經用過,經過輾轉幾經到了民間,若干年後被和珅所得,和珅抄家後流落到民間不知所終。今日有幸見到此物真是撥開雲霧見天日。
國際行情應該是幾千億,能換一個國家。
-
15 # 夢幻陽光
你好,我看型制是三孔布幣,因形似鏟狀,又稱鏟布,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
從你圖片上看這枚估計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回覆列表
古錢幣。
上面有一個“羊”字。
大洋可能就是從古時候的真羊變成如上圖的羊,經幾千年的演變,有了近代的大洋,又有了今天的紙幣。
這個“羊”可能等同於今天的一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