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37357281129

    看你是免退還是免抵退,免退的非常容易免抵退的相對來說複雜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其中,作為一個一般納稅人從事出口的話,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這應該很好理解,比如我賣老乾媽,可能在國內賣,也可能出口的國外,揚中國威。根據這種劃分,上面黑體字裡的公式我們就能變種為: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外銷銷項稅額)+當期銷項稅額(內銷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外銷進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內銷進項稅額)中國對於生產企業出口(即外銷)的退稅優惠政策(當然,也存在出口徵稅,這不在本問題範疇)是“免、抵、退”。免:對於外銷的銷項稅額予以免除;抵:外銷的進項稅額抵扣當期應納稅額;退:抵扣下來還有還有剩餘,予以退還;內銷的進項和銷項照舊,無優惠。————————接下來我們重點講外銷的進項稅額如何抵扣——————————————外銷的銷項稅額可以用來抵扣應納稅額。即: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內銷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外銷進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內銷進項稅額)既然外銷的銷項已經免除,那我們不妨將這種抵扣理解成:外銷的進項稅額用來抵扣的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內銷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內銷銷項稅額)——換言之也就是外銷的進項稅額可以拿來抵扣內銷的稅項稅額和內銷的進項稅額之差。上面說的是生產企業,也就是具有自營能力,比如我有一個工廠,拿來生產老乾媽出口。但我們也有不具有生產能力的出口企業,僅從事出口,我們稱之為外貿企業。比如我只是負責代理老乾媽的出口,我自身不生產老乾媽。相比生產企業,外貿企業的優惠政策稍微簡單點,只有“免、退”兩步。—————————————上面是政策,下面我們講計稅依據——————————————既然要“免、抵、退”,那我們不能憑空捏造,需要透過計算來決定,具體抵多少稅,退多少稅。換言之,我們需要一個免退稅依據。對於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各自的免退稅依據不同:生產企業:實際離岸價-保稅和免稅的金額實際離岸價,又稱之為FOB,即出口發票上填寫的數字,我的理解就是出口的不含稅價,具體賣出的數字(這句可能不對,歡迎指正)。多說一句,我一直好奇,為什麼生產企業的免退稅依據是其FOB,而不是進價,這點希望有誰能指點我一下,感謝不盡。在實際出口中,因為與外華人交易,所以涉及到外幣的問題,我們相應的需要折算成人民幣。保稅和免稅的金額,這點應該很好理解。當初買來就沒繳稅,總不能現在指望ZF再倒貼吧?外貿企業:購進貨物價購進貨物價具體指的就是購進貨物時專用增值稅發票上的金額,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完稅價。——————————————接下來講退稅率和具體公式——————————————當涉及到退稅時,我們需要一個退稅率作為依據。有了退稅依據,有了退稅率,我們的退稅金額自然是退稅依據*退稅率。也就是:(實際離岸價-保稅和免稅的金額)*退稅率或者:購進貨物價*退稅率但是!注意:退稅率不一定等同於徵稅率,這當中就產生一個差額:我當初被ZF徵去的稅,可能不一定全數得到返還,會產生退稅率小於徵稅率的情況。這時我們就應當將這部分予以剔除,上面的公式也就應該改成:(實際離岸價-保稅和免稅的金額)*(徵稅率-退稅率)或者:購進貨物價*(退稅率-退稅率)——注意,這個公式這時候表達的不再是可抵扣金額,而是布可抵扣金額!前面講過,還要考慮到外幣換算的情況,那我們的公式再一次改成:(實際離岸價*匯率-保稅和免稅的金額)*(徵稅率-退稅率)或者:購進貨物價*(退稅率-退稅率)———————————下面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例: 某自營出口生產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的徵稅稅率為17%,退稅稅率為13%。2012年8月有關經營業務為:購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 發票註明的價款200萬元,外購貨物准予抵扣進項稅額36萬元透過認證。當月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100萬元。本月內銷貨物不含稅銷售額 100萬元,收款117萬元存入銀行。本月出口貨物銷售額摺合人民幣200萬元。解:實際離岸價:200(注意是最後一句那個200,不是購原材料時候的200)當初進料時免稅的金額:100稅率:17%退稅率:13%套用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不得抵扣退稅金額:(200-100)*(17%-13%)=4因為是生產企業,我們首先得有一個“抵”的過程(上面說過,外貿企業就沒有這一步),所以我們計算一下內銷的應納稅額:內銷應納稅額=100*17%(內銷銷項)-36(內銷進項)=-19我們用不得抵扣金額(4)+內銷應納稅額(-19)=-15我們這月的應納稅額是-15,也就是應該獲得退稅15萬元。但這裡又有一個問題,我們還要計算一下這月我們總共能得到退稅的上限,也就是(實際離岸價*匯率-保稅和免稅的金額)*(退稅率),在這道題目中,就是(200-100)*(13%)=13——這裡產生一個問題:我的應納稅額是-15退稅,但我當期最多隻能得到13萬元的退稅,那很顯然,我得到的退稅金額只能是13萬元,那15-13,我們還有2萬元的退稅金額,怎麼辦呢?留到下月繼續抵扣。我們舉一反三,假如本月應納稅額是-8,退稅上限是13,那怎麼處理呢?本月應退稅額:8本月免抵稅額:5(13-8)——概括一句,應納稅額的絕對值(因為是負數),和退稅上限,哪個小退哪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98年09月23日是什麼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