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城區景點
文峰公園
貴州第一個開放性公園,建於1999年,徵用原有的85畝農田改建而成,漸漸成為都勻民眾的休閒中心.園內有文峰塔,文峰公園也因其得名,據塔下石碑記載,此塔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原是五層木塔,木塔年久傾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甘肅按察使陶廷傑(都勻人士)捐一千兩銀在原有塔基上建塔.後又有都勻知府陳西橋、知縣鍾海門籌募二千兩銀,於原塔基上修建石塔,並改名文峰塔,塔擴建為七層,下設石塔臺,塔底直徑9.5米,塔高33米,是貴州唯一載入《中國古塔》圖冊的石塔.
百子橋
都勻百子橋,因當地唐姓家族籌建也稱唐家橋,建於當時城北的劍江河之上,橋長140米,寬8米,高11.5米,結構為七孔石拱橋,因為歷史悠久並且多次擴建裝飾成為都勻橋的典範.故都勻當地有一順口溜“都勻大橋頭”便是說這百子橋,用當地話說朗朗上口,卻也能成為為難那些不熟悉本地話的訪客的玩笑.可見百子橋已經深深融入都勻人生活之中.
古代:
唐文升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捐資準備在城北的劍江河上著手建立一橋,花費五年時間的修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落成完工,並定名白子橋.因其有此修橋善舉,當地知府孫廷相便為他題了一匾“功半洛陽”.
有亭被唐文升的後代又在橋上添建,名曰“聳翠亭”.當時著名的史學家,官拜貴州學政的洪亮吉登亭觀賞河岸美景而詩性大發,而創作《登劍江聳翠亭望西北諸山》一詩.
“聳翠亭”因戰亂在咸豐五年(1855年)被毀,三十年後的光緒十一年(1885年),唐家後人唐澤芳修復了橋亭,當時都勻知府羅鳳儀為嘉獎唐家的這個善舉也效仿前人書一匾“纘緒宗功”相贈.
河清朝末年劍江曾經遭受頻繁洪災,橋基因此受損,最初建橋者唐文升他的第六世子孫唐樹衡閤家族之力傾力修復百子橋,此橋尚能儲存至今.
都勻城區景點
文峰公園
貴州第一個開放性公園,建於1999年,徵用原有的85畝農田改建而成,漸漸成為都勻民眾的休閒中心.園內有文峰塔,文峰公園也因其得名,據塔下石碑記載,此塔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原是五層木塔,木塔年久傾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甘肅按察使陶廷傑(都勻人士)捐一千兩銀在原有塔基上建塔.後又有都勻知府陳西橋、知縣鍾海門籌募二千兩銀,於原塔基上修建石塔,並改名文峰塔,塔擴建為七層,下設石塔臺,塔底直徑9.5米,塔高33米,是貴州唯一載入《中國古塔》圖冊的石塔.
百子橋
都勻百子橋,因當地唐姓家族籌建也稱唐家橋,建於當時城北的劍江河之上,橋長140米,寬8米,高11.5米,結構為七孔石拱橋,因為歷史悠久並且多次擴建裝飾成為都勻橋的典範.故都勻當地有一順口溜“都勻大橋頭”便是說這百子橋,用當地話說朗朗上口,卻也能成為為難那些不熟悉本地話的訪客的玩笑.可見百子橋已經深深融入都勻人生活之中.
古代:
唐文升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捐資準備在城北的劍江河上著手建立一橋,花費五年時間的修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落成完工,並定名白子橋.因其有此修橋善舉,當地知府孫廷相便為他題了一匾“功半洛陽”.
有亭被唐文升的後代又在橋上添建,名曰“聳翠亭”.當時著名的史學家,官拜貴州學政的洪亮吉登亭觀賞河岸美景而詩性大發,而創作《登劍江聳翠亭望西北諸山》一詩.
“聳翠亭”因戰亂在咸豐五年(1855年)被毀,三十年後的光緒十一年(1885年),唐家後人唐澤芳修復了橋亭,當時都勻知府羅鳳儀為嘉獎唐家的這個善舉也效仿前人書一匾“纘緒宗功”相贈.
河清朝末年劍江曾經遭受頻繁洪災,橋基因此受損,最初建橋者唐文升他的第六世子孫唐樹衡閤家族之力傾力修復百子橋,此橋尚能儲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