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5224117743

    創新發展模式:從各自為政到一區多村   北侖區位於寧波市東部,是浙江省寧波市對外開放時間最早、程度最高的現代化國際港口濱海新城區。目前,北侖境內設有北侖區一個行政區和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保稅區、寧波出口加工區、大榭開發區、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等5個國家級開放功能區。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845元。  在這樣一個工業化、城市化較為發達的地區,北侖區的農村發展建設也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城中村、園中村不斷湧現,大量農民轉化為城鎮居民;外來人口不斷增多,農村社會階層發生了深刻變化;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生產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這些問題衝擊的不只是舊有的農村管理建設體制,也對以往新農村建設中村村各自為政、粗放建設的模式提出了挑戰。  鑑於此,北侖區提出了發展“農村新社群”的思路。北侖區區委書記陳利幸解釋說:“所謂農村新社群,就是要打破村與村之間的行政界線,對地緣相鄰、人員相親、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村莊進行總體規劃、統籌佈局,統籌開發利用資源,統籌完善基礎設施,統籌安排公共服務,努力實現農村集約化發展。”  根據這一思路,北侖區在多個不同型別的區域,開展了農村新社群試點工作。一是城郊“連片整治建設型”新社群,這裡既受到來自城市工業區的輻射帶動,同時又保有村落社群和農業產業帶的特點,具有相對複雜多樣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二是城鎮“整村拆遷安置型”新社群,北侖區在城鎮化建設中將原有的城中村、園中村整體搬遷改建為城鎮社群,具有較為完善的城市社群功能體系;三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新社群,此處外來人口眾多、周圍工業聚集;四是農村“中心村主導型”新社群,透過發揮中心村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鄉村發展。  浙江省委農辦原副主任顧益康認為:“北侖區多村一社群的發展模式,實際上代表了中國沿海經濟開發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升級版。這不只是一種模式的創新,同時也提升了現代新農村建設的層次。”  突破行政邊界:從封閉發展到資源共享  位於大碶街道的九峰山社群屬於城郊“連片整治建設型”新社群,這裡下轄青山、清水、牌門等七個村落。如今,這裡已組織了服務全社群的垃圾保潔、綠化管護、河道保潔專職隊伍,建成了垃圾收集、中轉、統一填埋和汙水生態化處理網路;完成了農民飲用水系統、農村電力擴容改造以及有線電視、寬頻傳輸的城鄉聯網……到去年年底,社群內已經有4個村成為市級全面小康示範村,其他的村也將在今明兩年內建立完成。  “在社群範圍內,公共設施必須充分考慮到‘普照’,社群居民不管住在哪裡,無論收入高低,都能共享這些設施,這是專案建設的目標!”大碶街道黨工委書記胡培良向記者介紹。  北侖區的新社群建設不僅實現了跨村域的資源共享,也打破了原來農村封閉、守舊發展模式,教會了村與村之間、百姓與百姓之間去學會合作經營,共榮共享。和鴿村支部書記張培軍說,該村與城聯村有一條2公里長穿村山路,由於地跨兩村,修建一事一直沒提上日程,阻礙了不少村民發展花卉種植的念頭。今年年初,由社群出面協調,把這條山路拉直拓寬,開大卡車都沒問題。  目前,北侖全區農村道路交通、廣電通訊、衛生醫療、文體活動等設施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以社群為載體,北侖區正大力推進城鄉均衡教育,按照統一標準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了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農村醫療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按照一公里服務半徑或15分鐘服務圈的要求,全區共規劃建設了72家農村社群衛生服務站,並透過開展農村巡迴醫療服務、健康體檢、社群責任醫生、雙向轉診等工作,面向農民提供“六位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據瞭解,全區所有的農村社群均建立了社群服務中心,農民可以在中心享受到包括計生衛生、建房審批、農業科技、文體教育、就業資訊、社會救濟等在內的各種便民服務。  整合各類資源:從分散辦廠到規模經營  北侖區在發展中因勢利導地推進社群範圍內各種資源和要素的最佳化配置,注重培育有資源優勢、規模經濟、品牌效應的特色支柱產業,為農村新社群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撐。  位於新碶街道的高塘社群利用其緊靠城區、人口密集的特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既滿足了社群居民的生產生活要求,又促進了區域經濟繁榮與人口聚集;  九峰山社群在穩步發展模具加工和花卉苗木種植業的同時,依託九峰山區獨特的自然資源與區位優勢培育旅遊休閒服務業,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15元;  春曉鎮昆亭中心村社群把花卉苗木、特色水產養殖和休閒農業作為區域支柱產業,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  北侖區委副書記、區長、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華偉介紹說,北侖區還透過對整個社群範圍內的多個村莊的經濟發展進行統一規劃,改變原來村村“小而全”的產業佈局,有效地引導各村的小工業、小企業向工業功能區集中,農地向規模經營的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實現了社群塊狀經濟的壯大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社群內各村放開手腳發展經濟,北侖區自2002年開展了村社群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體資產量化到每一個村民。目前全區已經完成了201個村(社)的改制,佔全區村(社)總數的95%。以九峰山社群為例,2008年各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32.1萬元,村民分紅173.4萬元。透過這種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北侖探索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模式,為農村新社群建設奠定了基礎。  轉變行政職能:從基層管理到公共服務  社群建成後,如何轉變行政職能也成為擺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位於新碶街道的高塘社群,區內有高塘、大同、妙林等8個行政村,本地村民7759人,外來人口3萬多人。在社群建立之前,該區域內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流動人口眾多,公共管理和服務不到位,社會治安形勢嚴峻。2007年5月,高塘社群建立以後,打造了綜合警務工作中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社群黨員服務中心等專業服務平臺,加強了農村社會事業的專項管理。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在保留現有村黨支部、村委會基礎上,高塘社群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社群黨總支”為核心、“和諧共建理事會”為紐帶、“社群服務中心”為平臺的“三位一體”組織管理體系。  華偉解釋說,“社群黨總支”就是要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新社群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和諧共建理事會”主要職能是民主協商轄區內成員共同關注的規劃建設、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公共事務;“社群服務中心”是一個為農服務的工作平臺,其功能一方面來自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部分職責的下延,如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一方面是各村部分職責的上延和補充,如綜治保安、公共設施維護和精神文明共建等。  胡培良認為,“和諧共建理事會”將在社群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九峰山社群理事會,這裡的成員包括村幹部、村民和外來人口代表、企業和民間組織負責人等,共有20多人。這種共建形式目前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已有6家企業計劃在最近幾年內總共投入近1億元資金,用於公益設施建設和農業專案開發。  “農村新社群建設以強化公共服務的職責和能力為主線,有效地改變了以往鄉村組織以行政管理為主,側重於對上負責的狀況,體現了基層政權職能轉變和基層民主政治、和諧社會建設的創新要求。”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如是認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騎士隊東決被綠軍淘汰,你還會告訴別人自己是詹姆斯的球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