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層產生資料流,
表示層和會話層對使用者是透明的,所以不作闡述
到傳輸層後,進行資料流的分段和初步校驗
到網路層,分段後的資料被打包,稱為資料包.資料在這裡被路由選路.
當資料包進入資料鏈路層後,就被加上mac地址等欄位,封裝為資料幀.這裡也進行一次校驗.
資料幀進入物理層,被編譯為位元,透過介質傳輸.
補充:如你所看上面我告訴你的,你從網路層開始看就行.我把osi的7層作用寫出來,是讓你串聯知識點.當然路由器是3層裝置,它只需要知道IP就夠(也就是資料包),至於上層的是什麼它可以不管.不過現在市面已經有多層交換機,可以連傳輸層的會話埠也管上.這裡也是拓展一下.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資料包每被路由器交換一次,或是說每經過一跳.包頭的源IP,資料幀裡的源和目的MAC地址也改變,但目的IP地址永遠不改變.
路由器間的通訊只管封裝IP包,到了交換機才封裝幀頭.這點你得清楚,如果路由器連幀頭的封裝都管,難道叫它為第2和3層裝置?!就目前來說,只有3層交換機做得到這點,其他一概不能.
接收時則為逆序,位元轉換為幀,去幀頭,去包頭,重組.最後交回應用層.
如你畫圖,PC發包給路由器R1,那麼這個包的源MAC地址和源IP地址,都將改為R1連線PC那個埠的地址.而目的MAC地址則改為R2左邊埠(即資料進入的那個埠)的MAC地址.
對的,資料包到了R2後,源MAC和源IP就改為R2的,目的MAC就改為PC2
是資料包從哪個口進,就把那個口的IP和mac地址改到包裡面去.
哇,拿你的分還真的不容易................啊!!!
抱歉,是我的失誤.是高層的裝置具有下層的封裝能力,但低層裝置不具有高層的封裝能力
應用層產生資料流,
表示層和會話層對使用者是透明的,所以不作闡述
到傳輸層後,進行資料流的分段和初步校驗
到網路層,分段後的資料被打包,稱為資料包.資料在這裡被路由選路.
當資料包進入資料鏈路層後,就被加上mac地址等欄位,封裝為資料幀.這裡也進行一次校驗.
資料幀進入物理層,被編譯為位元,透過介質傳輸.
補充:如你所看上面我告訴你的,你從網路層開始看就行.我把osi的7層作用寫出來,是讓你串聯知識點.當然路由器是3層裝置,它只需要知道IP就夠(也就是資料包),至於上層的是什麼它可以不管.不過現在市面已經有多層交換機,可以連傳輸層的會話埠也管上.這裡也是拓展一下.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資料包每被路由器交換一次,或是說每經過一跳.包頭的源IP,資料幀裡的源和目的MAC地址也改變,但目的IP地址永遠不改變.
路由器間的通訊只管封裝IP包,到了交換機才封裝幀頭.這點你得清楚,如果路由器連幀頭的封裝都管,難道叫它為第2和3層裝置?!就目前來說,只有3層交換機做得到這點,其他一概不能.
接收時則為逆序,位元轉換為幀,去幀頭,去包頭,重組.最後交回應用層.
如你畫圖,PC發包給路由器R1,那麼這個包的源MAC地址和源IP地址,都將改為R1連線PC那個埠的地址.而目的MAC地址則改為R2左邊埠(即資料進入的那個埠)的MAC地址.
對的,資料包到了R2後,源MAC和源IP就改為R2的,目的MAC就改為PC2
是資料包從哪個口進,就把那個口的IP和mac地址改到包裡面去.
哇,拿你的分還真的不容易................啊!!!
抱歉,是我的失誤.是高層的裝置具有下層的封裝能力,但低層裝置不具有高層的封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