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新語

    《初學記》是唐玄宗時官修的一部類書。《大唐新語》曾記載了它的編纂目的和經過:唐玄宗曾對宰相張說提出要求:“兒子等欲學綴文,須檢事及看文體。《御覽》之輩,部帙既大,尋討稍難。卿與諸學士撰集要事並要文,以類相從,務取省便,令兒子等易見成就也。”張說就和徐堅、韋述等編成此書,獻給玄宗,以《初學記》命名。所以,《初學記》本是專供帝王子弟練習作文的工具書。原因是唐代在六朝文風的影響下,駢體文還受到追捧,人們作文很講究選詞用典。為了讓文章顯得事出有據、學力深厚,需要快速引用各種各樣的典故,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部簡明扼要的典故類書。其中主要的撰修人就是徐堅。

    《初學記》分天、歲時、地、州郡、帝王、中宮、儲宮、帝戚、職官、禮、樂、人、政理、文、武、道釋、居處、器物、寶器、果木、獸、鳥等二十三部共三十卷,每部的下面又分出子目共三百十三類。如卷十五“樂部上”內,分子目類別為“雅樂第一”,“雜樂第二”,“四夷樂第三”,“歌第四”;在卷十六“樂部下”內,分子目類別為“琴第一”,“箏第二”,“琵琶第三”,“箜篌第四”,“鍾第五”,“磬第六”,“鼓第七”,“簫第八”,“笙第九”,“笛第十”。在對每個子目類別的編撰體例上,先是“敘事”,介紹這一部類名稱的詳盡由來,接著是“事對”,引述各種專用術語典故,最後是“詩文”,精心列舉與這些典故有密切關係的前人詩文來作示範。

    比如在“卷九•帝王部”裡,先“敘事”,介紹“帝王”名稱的來歷和含義:“皇者,天人之總,美大之稱也。《易緯》曰:帝者,天號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稱之曰帝。天子者,繼天治物,改政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人,至尊之號也。大君者,君人之盛也。《呂氏春秋》曰: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也……”接著分別介紹“天皇”、“地皇”、“人皇”、“有巢氏”、“燧人氏”,一直到殷、周、秦、漢、魏、晉的歷代帝王。在“事對”中,則詳細列出與帝王有關的專用術語和典故,如對“握髮、吐哺”一詞,是這樣介紹的:“皇甫謐《帝王世紀》曰:禹一沐三握髮,一餐三起。班叔皮《王命論》曰:高祖信誠好謀,達於聽受,當食吐哺,納子房之策。”最後又精心選擇一些“詩文”來印證示範,如引用晉幹寶《晉武革命論》:“史臣曰:帝王之興,必俟天命,苟有代謝,非人事也。文質異時,興建不同。故古之有天下者,柏皇、慄陸以前,為而不有,應而不求 ,執不象也;鴻荒世及,以一民也;堯、舜內禪,體文德也;漢、魏外禪,順大名也;湯、武革命,應天人也;高光爭伐,定功業也。各因其運而得天下,隨時之義大矣哉。古者敬其事則命以始也,今帝王受命而用其終,豈人事乎?其天意乎。”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初學記》已不適合供初學者練習作文,且裡面的論述無不浸淫著封建專制意識,但從文史研究角度看,《初學記》是現存中國古典文獻中十分寶貴的一部類書,說它寶貴,用學者司義祖的話來說,它的意義大致有兩點,一是儲存了失傳的古書片段,其中有不少可供我們利用的資料。二是可以用來校正今本古書的一些偽誤。正因為這些用處,唐朝以後,《初學記》一直是文史學者的必備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說:《初學記》“在唐人類書中,博不及《藝文類聚》,而精則勝之,若《北堂書鈔》及《六帖》,則出此書之下遠矣。”司馬光在《溫公續詩話》中記載,北宋龍圖閣大學士劉筠特愛此書,曾讚譽它“非止初學,可為終身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州到巫溪有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