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個人過來啦

    所謂的國企央企。就是利用權力壟斷市場成就了少數當權派的私企。以上內容只是猜測,無憑無證。我們國家肯定不是這樣。

  • 2 # 知秋716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就是要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這是企業的本性,是不分性質的。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如果不能夠創造效益,那他的存在價值就是零。當然,這裡的效益包含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兩個層面,國企和民企在追求這兩個效益上分擔的比重會有所不同。民企更側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國企還必須承擔起社會效益的責任。

  • 3 # 灰東瓜

    國企社會責任是擋箭牌,在社會責任下很多國企可理直氣狀的虧損,效益才是根本,社會責任成為國企的遮醜布,應該撕下來。

  • 4 # 君子不善言

    經濟效益看似高大上,實質就那麼回事,任何企業要想高速發展,總得有人歡喜有人優,有人賺錢有人買單,誰來買單是個難題?立於國家層面來講:國內市場裡企業和消費者就是手心和手背的區別,手心有肉胖乎乎了手背卻瘦骨嶙峋的現象咋整呢?最終還不是要拆東牆補西牆,以民生為口號搞平均折騰一回。至於國外市場那得看別國願不願意和你互通有無,願不願意以貨易貨了,最終接受的接受端依舊是消費群體,所以提經濟效益這個口號應該是企業家,“國字頭”的最好決策應該是“太極推手”,今天東風壓倒西風,明天西風壓倒東風,今天樹一些企業賺點錢,明天推到,後天再樹一些企業來,頻繁製造市場空額出來,就像春筍,長一批割一批才行,留幾棵成才樹標杆就可以了,要不然經濟看似一片翠綠,枝繁葉茂的,實際確是一潭死水。

  • 5 # 聖騎士ren

    國企和民企各自的性質不一樣,國企更加註重社會民生,國家影響力,關鍵時刻,國企人更加體現民族凝聚力,社會責任感。

  • 6 # 淨說大實話H

    國企和民企所承擔的角色不一樣,雖然做的事都要與國家利益相輔相成,但是國企更容易掌握一手資料,更容易把握到風向標,在共同競爭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很難與之相比,只能得到些殘羹剩飯……(本人愚見)

  • 7 # 見過160

    手心手背都是肉,無論國企民企都是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創新性企業,民營企業敢創新的精神應該鼓勵,充許邊改邊行的方法,不要一棍子打死,只要民營企業家無過錯(貪心、跑路)行為的,給與一個生存的廠空間。

  • 8 # 瀑下鯽語

    “2019冬季達沃斯″,1月22日,國資委主任認為,不管是民企也好,國企也罷,它們的本質上都是企業,企業講的就是效率和效益,都應該把效率和效益擺在一個企業優先的位置。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改革開放,企業都要講究效益。

    肖亞慶的上述觀點將國企和民企講究的效益渾為一談是錯誤的,因為在不同社會制度性質下,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不同,決定了企業追求的效益的內容就不同。

    在私有制資本主義國家裡,社會生產還停留在商品交換經濟生產方式階段,企業生產的根本目的是讓資本獲利,否則企業就無法進行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因此,企業追求的效益唯有經濟效益而沒有社會效益。

    在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其社會生產分為國際國內兩個不同性質方面的生產,國內的生產巳經從資本主義的商品交換經濟生產方式升級為滿足國計民生客觀需求的國家統籌計劃生產方式,企業生產所追求的效益不再是單純利潤至上的經濟效益,除了講究生產成本、生產質量等效益外,更講究科學合理地解決更多的社會成員就業,儘可能地降低和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將更多的社會成員從低階的、繁鎖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高階的諸如知識學習、科學研究等腦力勞動,創造更豐富、先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社會主義國家裡,產品並不需要透過市場交換就能到達消費者手裡,它可以透過計劃分配的方式直接交到消費者手中,即使有市場,也不是基於在交換中產生利潤,而僅僅是讓消費者更自主、靈活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社會產品。

    社會主義國家對外生產則遵從市場經濟規律,因為各國是獨立的生產主體,對別國的物質等需求只能透過商品交換的方式進行。這部分生產,個人覺得既可以由國家來承擔,也可以允許並鼓勵私人對外組織生產。

    社會主義階段本不該有國企和民企之分,社會生產本應該完全由國家來承擔,但中國改開的結果,讓民企這個本來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才有的生產單位出現在了社會主義國家裡,暫且就將之作為特色吧。但從民企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是奔著透過將產品在市場交換過程中獲取利潤而來的,它的生產離不開資本、市場、利潤三要素,它生產的唯一動機和目的就為了個人獲利,而不是為了解決國計民生的客觀需求,也不是為了解決就業,更不是為了降低或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等社會效益,其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壟斷行業生產及其利潤,為達成此目的,其不惜挖國企牆角,要求國家開放生產市場,要求與國企展開公平競爭等等。然而民企不但自身沒有承擔國企那樣的社會效益,而且其生產利潤也不能被國民分享,因此,國企和民企雖然都叫企業,但因為其角色定位及生產的動機目的及生產方式不同,註定了其生產所追求的效益性質和內容是有本質不同的。中國改開的成功不取決於民企,而取決於國企,取決於決策者能否擺脫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思維侷限,認真徹底地靈活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理論。(初稿)

  • 9 # 使用者918110063116君

    社會需要優質的企業,而優質的企業在於廣泛的良性競爭,在這個理念中,壟斷型企業應被逐步淘汰,因為壟斷型企業行政管理成本過高,這是社會不願承受的。

  • 10 # 手機使用者9062598328

    不完全同意主任的說法。國企民企都是企業,都要講經濟效益,沒有錯。但是最大的不同在於,國企的社會效益權重很大,不能單純考核國企的經濟效益指標。國企的效益指標,還有政策性成分,價格、資源配置等因素對國企的效益指標影響很大,不能把國企效益指標作為考核其業績的唯一依據。而民企不能放大社會效益功能,經濟效益是其能夠生存的前提。

  • 11 # 隨遇而安76926527

    但兩者的背景完全不同,反差也極大。國企有政府出面干預,價格也因“需要”確定,而民企只能依靠能力去生存。國企的高管可以跳到政府任高官,賺夠了“年薪”再享受高待遇,或者享受了待遇再去賺年薪,但民企卻永遠不可能。

  • 12 # 拾荒堂主

    將國資委改為中央信託局最合適,信託局為行政編制企業管理方式運作,將國企全部託管給這個信託局。這樣才能讓國資委這個擺設發揮作用。

  • 13 # 月清1985

    讓我說實話,絕大部分國企的領導第一考慮的是安全、第二考慮的是穩定、第三考慮的效益,基本不考慮效率。絕大部分私企的老闆第一考慮的效益、第二考慮的是效率、第三考慮的是安全,基本不考慮穩定。我這樣說可能很多人會反駁,但是大家其實心裡都明白。國企要效益只是為了完成上級的考核,為了這個企業繼續存在,這樣就能保住領導位置,順帶還能發出職工工資。私企要效益那就是給自己掙錢啊,投資就是為了掙錢,不掙錢老闆開什麼公司,建什麼廠啊。兩者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國有企業主要是為了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是保證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基礎、私營企業主要是為了發展壯大國民經濟,是保證我們國家老百姓都能吃飽飯的經濟模式。控制的關鍵不至於掙不掙錢,而是聽誰指揮,誰所有。發展的關鍵就是要使GDP上去,要錢多多,要有利潤。呵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英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