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21390249605

    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

    無為,即“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順乎自然以為治。無為是實現無不為 、無不治的前提和條件,“以無事取天下”。

    《漢書·藝文志》說:道家的無為政治主張是“君人南面之術”,道出了無為政治的基本精神。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主要包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等內容。

    莊子更主張君主應該無慾、無為、淵靜,“無慾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

    老子的無為思想,並不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學體系,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一種對“道”的追尋。老子“道”的學說,就是對宇宙萬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遠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實踐之中。對於個體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則是一種達至善治的智慧。

    老子的哲學是一種大智慧,對於人類一切事務,包括管理在內,都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其中,無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無為”,在老子那裡意味著“道法自然”,即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即自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觀點。

    老子將“道”視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則是“常無為而無不為”,即“道”對於宇宙萬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就道生成萬物、成就萬物而言,道是“無不為”的;就道對於萬物“不辭”、“不有”而言,道又是“無為”的。

    從本質上講,這是“無為”與“無不為”的有機統一。天地萬物的生成與存在,皆是“無為也而無不為”的。老子正是從這一思想出發,認為治國安民,要反對“有為而治”,而主張“無為而治”。在他看來,“為無為,則無不治”,“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聖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無為”看作聖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結合到個人,結合到生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無為”的本質是“有為”,“無為”的目的也是“有為”,而“有為”就會追求奉獻”“追求價值”,好了,如果這樣理解了,那我們就能很好的解釋人活著的動力是什麼了,也能合理科學地解釋“成功”的意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跳遠技術動作分為幾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