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樂海洋之

    當時國際社會要求懲辦天皇裕仁的呼聲很高,國際法庭也為起訴他做了相應的準備,連其本人也認為駐日美軍要逮捕他,整日惶恐不安。但美國從其全球戰略考量,認為要控制日本就要利用天皇在日本民眾中的“威望”,於是,麥克阿瑟與裕仁密談媾和後,日本天皇及皇室成員都沒有受到指控。這也是日本至今不肯對發動侵略戰爭進行反省的直接原因。

  • 2 # 魚兄讀歷史

    二戰後沒有起訴裕仁天皇是以美國為首的盟國之間博弈並最終達成一致的結論。

    澳洲曾經主張在追究天皇責任,並蒐集證據向聯合國起訴,時任澳洲昆士蘭州最高法院院長的威廉·韋伯蒐集了日軍在南太平洋殘暴行為的1000多件證據,並向澳洲政府和位於倫敦的聯合國戰犯委員會提交了報告。1945年澳洲在東京審判上提交的戰犯名單,裕仁天皇位列第七位。

    英國反對起訴天皇,並向澳洲發出電報,認為起訴天皇是不明智的,天皇應當作為控制日本人的手段。

    中國軍令部擬定的戰犯名單中,首位就是裕仁天皇。但最終行政院、外交部、司法部共同決定:是否起訴裕仁天皇跟麥克阿瑟的佔領政策相關,待與美國取證磋商。最終決定不起訴。

    蘇聯對美國主導的東京審判強烈不滿,但當時正忙於在東歐的擴張,為了爭得美國對其勢力範圍的認可,最終選擇避免和美國發生衝突。

    最重要的決策方美國由麥克阿瑟主導,他認為天皇在日本民眾心目中地位太高,如果對裕仁天皇進行審判,將迎來日本民眾的強烈反抗,因此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大批軍隊。這無疑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實際上,不對裕仁天皇進行起訴,是以麥克阿瑟為代表的美國利益集團為了最方便最小成本控制日本而作出的決定。

  • 3 # 日本二三事

    「そういう言葉のアヤについては、私はそういう文學方面はあまり研究もしていないのでよくわかりませんから、そういう問題についてはお答えが出來かねます」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方法,我並非是文學方面的研究人員。關於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

    對於這樣的回覆也是讓人“心碎”,在亞洲造成了兩千多萬人犧牲的日本軍國主義最高責任人竟是如此說明,可以說是刻意的避免“攬責任上身”。

    天皇為何沒有成為戰犯?

    日本明治憲法有明確的規定,日本的主權在於天皇。戰後是美國GOQ統治日本,如果向天皇問罪的話,就相當於視1億日本人為敵,對於美國後續的統治不利。其實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時候,就已經有美國的“身影”,當時宣佈投降的時,有一句這樣的話:我“儘ナル軍國主義的助言者”,結合上下文的,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明: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的參謀者,引領著日本走向了帝國主義道路。換句話說,“裕仁”天皇只是一個聽信“讒言”的君主,日本發動戰爭只是受到了小人挑唆。

    而美國這樣做,和當時的國際形勢有著很大的關係。當時日本軍隊已經註定失敗,剩下的只是時間的問題,當時盟國的約定就是:誰先把日本打投降,誰就佔領日本。這和處理德國的方式是一樣的,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美國考慮到戰後在遠東的利益,就不得不加緊時間攻佔日本,於是就有了原子彈投放日本的事件。而蘇聯也知道,如果美國佔領日本以後後續對蘇聯肯定不利,所以就緊急從北路攻佔日本,這也是現在日本和俄羅斯爭論北方四島的起因。

    就是這樣的盤根錯節的關係之下,美國考慮未來統治和順應日本要求的情況下,最終以強大的實力為依靠,在盟國中透過“天皇無責任”的想法。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 4 # 共論矛盾

    美國,是對立力量的領軍之將,自詡為神。

    向來秉承,原諒有罪世人之宗旨。

    日本投降,天皇俯首,死心臣服。

    以美國的傲慢,也不可能追究天皇的責任。

    況且,天皇的搖尾乞憐,也徹底擊碎了寧死不從的武士精神。

    日本從精神上,剖腹自殺了。

    德國納粹,日本軍國,蘇聯,伊拉克,利比亞…

    死的死,降的降。

    偽統一力量,不是美國的對手。

    只有東方統一力量,才是美國真正的對手。

    美國,將在與真正的統一力量的鬥爭中,徹底瓦解。

  • 5 # 歷史的歲月如歌

    作為盟軍在日本的最高司令,麥克阿瑟要求裕仁天皇承諾了很多事情,包括肅清日本的黷武精神,否認天皇神聖性等。

    在會談結束後,美國改變了對裕仁天皇的態度。由於美國態度的改變,致使對天皇的軍事審判不了了之。就這樣,裕仁天皇逃脫了應有的懲罰。很明顯美國似乎在操縱著一切。

    自古以來,天皇在日本民眾心中是至高無上的神,受到民眾無條件的敬仰。戰後,天皇地位有所動搖,但其影響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日本之所有能夠“萬世一系”,不會出現內部分裂,全靠這個天皇制。

    保留天皇有利於更好地控制戰後日本的國內局勢,也有利於更好地控制日本。

    早在德國投降時,美蘇之間的矛盾就已顯露出來,兩個超級大國都在謀求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雙方都在積極地培植自己的勢力。在歐洲,美國主控西歐,蘇聯主控東歐,算是平手。那麼,誰能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佔據主導地位,誰就佔據了稱霸世界的主動權。而日本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扶持日本的關鍵就是控制裕仁天皇。所以,為了自身利益,美國同意不把裕仁天皇送上軍事法庭。

    正是由於美國的干預,1946年4 月3 日,遠東委員會決定對裕仁天皇不予起訴。6月18 日,遠東審判首席檢察官基南在華盛頓宣佈不對裕仁天皇以戰犯論處,同時遠東審判日本辯護團一致透過決議,不追究天皇及皇室的戰爭責任。

  • 6 # 木易中則歷史堂

    首先,日本二戰時期,皇國思想十分盛行。

    美軍不對裕仁審判,主要基於兩點。

    一、美日妥協,日本答應無條件投降,但是必須保證天皇制度,已經裕仁地位。美軍為了快速結束戰爭,並且減少傷亡,美日達成妥協。

    二、日本天皇在日本影響力巨大,美國為和平接受日本,更好在日本進行駐軍,必須要利用裕仁日本天皇的身份。

    因此裕仁能逃過審判。

  • 7 # 歷史茶坊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稱號,如同中國的皇帝。日本天皇號稱“萬世一系”,即從來沒有改朝換代過。但一直以來,天皇只是日本象徵性的一國之君,實際權力大都掌握在擁有強大軍隊的大名和幕府手中。直到1867年,第122代明治天皇睦仁推翻德川幕府的統治,實行“王政復古”。

    天皇由此真正掌握實權,建立君主立憲制,推行“明治維新”,日本自此才日益強大起來。明治天皇去逝後,繼位的是大正天皇嘉仁,因體弱多病,僅在位15年便因病去世,由兒子裕仁於1926年繼任第124代天皇,稱為昭和天皇。昭和天皇是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執政時期長達63年。在位期間發動了罪惡的侵華戰爭,日本方面稱之為大東亞戰爭,包括日中戰爭,東南亞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昭和天皇也因為這場戰爭成為臭名昭著的天皇。

    1945年,日軍在各地戰場上節節敗退。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歷史上第一枚原子彈,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造成日本國內一片恐慌。8月14日,昭和天皇在皇宮防空室召開御前會議,決定釋出《停戰詔書》。

    8月15日,裕仁透過廣播發表《停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美國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抵達日本後,裕仁親自前往官邸與麥克阿瑟舉行秘密會談。在會談中,裕仁態度誠懇,坦然承認自己是歷次侵略戰爭中“惟一的責任者”。

    但他對原本的無條件投降卻提出了一個隱晦的條件,那就是“不廢除天皇”。除此之外,裕仁對麥克阿瑟提出的肅清國內黷武精神,去除天皇的神聖性,由神迴歸為人等要求全部接受。1946年元旦,裕仁釋出《人間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是人,而不是神。1946年10月,由麥可阿瑟主持修訂的《和平憲法》中規定,日本“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

    麥可阿瑟在通盤考慮美國國家利益和盟軍面臨的形勢後,認為主要目的已經達到,因此對天皇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問題也就不再深究了。在向總統杜魯門的彙報中麥可阿瑟聲稱“不能把日本昭和天皇作為戰犯逮捕”。基於長久以來天皇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及對日本民眾的影響,保留天皇有利於幫助盟軍佔領和控制日本。在麥可阿瑟的授意下,1946年4月3日,遠東軍事法庭委員會決定對天皇不予起訴。

    因此在遠東軍事法庭受審的212名戰犯中,職務最高者為首相。麥可阿瑟在日本期間儼然如太上皇,日本舉國上下對其卑躬屈膝,唯唯諾諾。

    美軍在日本期間更是奉若上賓,日本政府甚至組織年輕女子成立“特別挺身隊”,供美軍士兵消遣。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政府組織的“挺身隊員”人數高達數十萬人,導致二戰後日本出現了15-20萬混血兒。這從側面反映出日本大和民族的劣根性,即“對弱者的肆意凌辱,對強者的無限跪舔”。

  • 8 # 勵志的青銅

    1:美國佔領軍所塑造的民主成了獨裁的民主(自由的限度是不損害美國的利益)和天皇制的民主——以東條英機為首的軍國主義分子被描述為不僅愚弄了民眾,也背棄了天皇的惡棍化身,而受到“矇蔽”的天皇也就成了新國家的元首,逃過了在東京的起訴。2:美國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認為如果起訴日本天皇,那事必會引起日本全民的憤怒。因為在日本心中,天皇是不容置疑的!

  • 9 # 小小小百科全書

    盟國原本對於軸心國的態度是必須無條件投降。也就是說德國和日本是沒有資格談條件的。而日本其實在美國扔下原子彈之前就已經扛不住了。但為什麼還是不投降就說因為裕仁的緣故。在日本天皇就是整個民族的象徵。他們認為裕仁不可以被審判。也不可以有罪。所以日本唯一的要求就是赦免裕仁。而美國權衡利弊決定同意日本的要求。就這樣裕仁才得以逃脫。

    二戰後蘇聯,中國,澳洲等國堅決要求處置裕仁。但美國就是不同意。沒辦法美國當時很強勢。所以其他國家只有接受。因為美國也清楚的瞭解到天皇對於日本人的意義。而美國戰後是要佔領日本的。美國必須要使得日本主動親近自己。而赦免裕仁就是一步妙棋。直接使得日本接受了美國的統治。而且還沒有任何的抵抗。這就使得美國省了很多功夫。美國駐日本前大使格魯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天皇是蜂窩裡的蜂王,只有不瞭解日本的人,才主張把天皇幹掉。

    而且在美國赦免裕仁的事情上。麥克阿瑟也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裕仁曾經和麥克阿瑟會面。表示如何赦免他的話。他會盡一切能力幫助麥克阿瑟統治日本。所以麥克阿瑟對美國國會說,想要順利的佔領日本,讓他們心服口服的話,只有赦免裕仁,利用日本人民對天皇的絕對服從崇拜,可以節省無數的時間和精力來佔領改造日本。美國也採納了麥克阿瑟的建議決定赦免並且保護裕仁。

    說白了裕仁被赦免就是一場政治妥協和利益交換。美國用盟國的利益換取了自己的利益。而裕仁用日本的利益換取了自身的利益。在政治方面,一個活生生臣服於美國的裕仁比一個死的裕仁強一百倍。

  • 10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日本投降後,廢除天皇制度,把裕仁天皇送上軍事法庭,貌似已經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兒了。尤其是被日本轟炸虐慘了的澳洲,一直跳著腳的要把裕仁當戰犯判死刑,提前送他去見“天照大神“,一副“裕仁不死就跟你沒完”的架勢。甚至,早在戰爭結束前,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有超過70%美華人要求絞死或嚴懲裕仁。

    畢竟,無論裕仁是不是真正的“好戰分子”,他是當之無愧的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這點無可爭議。戰爭中,日本軍中上級給下級的每一道命令,包括自殺式的“萬歲衝鋒”,都是以報效天皇的名義進行的。日本兵高呼“板載、板載”,像被收割的麥子一樣,倒在美軍的交叉火力下,此起彼伏的送死,唯一的信念就是為“天皇”而戰,為皇國“玉碎”。在日本人心中,戰場上下,只要是跟“天皇有關”的,似乎都是玩命的理由,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甚至在南京大屠殺、馬尼拉大屠殺中,日本兵屠殺無辜平民的理由也是——為了報效天皇。

    所以,這麼來看,無論裕仁天皇自己的真實立場是什麼樣,他起到的作用已足夠被定義成戰犯。而且,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承擔戰爭罪行更是理所應當。

    此時,戰敗的日本已經成了美國刀俎下的魚肉,裕仁天皇每天過的戰戰兢兢,要想活命,只能寄希望於美國大爺們的發發慈悲。

    據裕仁的身邊侍從回憶,此時的裕仁甚至曾悲觀的說,萬一真給定成了戰犯,皇位也不保的話,希望有機會再做個自由人,專心搞海洋生物學研究。

    然而,最後的結果是,裕仁不但沒給認作戰犯,皇位竟然也給保留下來了,家族得以延續至今。當然,肯定不是因為洋大爺們“發了慈悲”。這是美國的一貫作風——利己主義發揮作用的結果。不管你是黑的白的,我需要黑的,就把你整成黑的;要白的,就把你整成白的,正義、民主這些都是”託詞“,和利益比,根本不值一提。

    實際上,戰後初期,對天皇是否也按照戰犯懲處,美國軍方和國務院出現了爭議:美國國務院,遠在大洋對岸,僅僅仔細研究討論了紙面材料,總結了裕仁天皇的罄竹難書的罪證。因此,比較理想主義,想要徹底改造日本,把日本整成美國模式的共和國,廢除天皇,把裕仁也送上東京審判的法庭;

    而美國軍方已經深刻見識過死戰的“武士道精神”,比較現實,認為保留天皇能夠更有效得控制日本。

    麥克阿瑟給美國參聯會和白宮提出報告中分析道:日本人戰場上最具特色的行為——腦門兒上捆個白布條,高呼“板載、板載”,發起“萬歲衝鋒”,爭著搶著去送死......此番表現,並非日本人不怕死,而是他們認為,這種死不叫死,叫“為皇國玉碎”,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比傻活著有意義多了。麥克阿瑟強調,在日本軍民心中,天皇就是人間的神。日本人有極度強烈的從眾心理,天皇對日本人的感召力和強制力,是任何一個國家領袖都無法比擬的。

    他對比了美軍太平洋戰場上遭受到的重大傷亡與拼死抵抗,和天皇發表了一分多鐘的“終站宣言”廣播後,日本迅速和溫順地投降的表現,提出了要改造天皇,使其成為美華人的工具;並且分析如果追究日本天皇會嚴重激怒日本人,將導致難以收拾的混亂。

    此外,日本政體不宜有巨大改動,以免在陷入混亂之時,蘇聯扶持的共產勢力崛起。

    美國政府權衡再三,覺得麥克阿瑟說的挺有道理。至此,忐忑不安好幾個月的裕仁得以續命。

    (1945年9月,正在忐忑中的裕仁天皇親自拜訪麥克阿瑟,留下合影。神一般的天皇在這個衣著隨便的美國老漢面前,顯得好小一隻,表情還有點驚恐)當然,留著裕仁是為了把他當工具用,發揮“餘熱”。於是,裕仁天皇被美軍脅迫著,公開發表全國講話——《人間宣言》,承認自己是人不是“大神”,忠君思想走極端害處多;之前發動戰爭是軍部逼的,勸人們都往前看,別再想不開。

    之後,美國還是不放心,乾脆來個徹底的,帶著裕仁天皇搞了長達數年的“全國巡視”,犄角旮旯都遛了個遍。名義上是重振日本,安撫百姓,考察民生;真正意圖之一就是,把天皇打下神壇,生動的向日本老百姓“科普”——這個四肢短小的男人是跟你我一樣的”人“,不是用來效忠玉碎的“大神”。

    於是,裕仁在美軍的安排下,深入日本各地的街頭巷尾,小學課堂、雜貨店、菜市場.....與小學生歌唱,跟菜販子交談,在各種市井場所留下了不少照片和錄影。

    不到一年的時光,裕仁從高高在上的“玉碎、死戰”的效忠物件,變成了噓寒問暖,人畜無害的鄰家大叔....

    這放在幾年前,簡直是不敢想的事。

    戰敗前的天皇,就是神,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強調的就是和普通人的“距離感”,顯得異常神聖和神秘。所以,日本國民們只能透過精修過的畫像和照片來認識和膜拜天皇。全國百姓頭一次聽到裕仁的聲音就是1945年8月15日,他親自發布的《終戰宣言》,頭一次看到他老人家的“未P圖”的真實照片,就是上面那張與麥克阿瑟的合影。

    然而,現如今,全國各地老百姓竟然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天皇,可不得激動壞了。結果,還真有日本群眾當場激動的哭暈了過去(據說咱們隔壁的鄰國百姓,看到小恩恩後,也有高興過度,現場昏厥的)。戰後,裕仁天皇在巡視之餘,開始重拾自己的愛好,在東京皇宮內建了生物研究所,專心當“海洋生物學家”。據說,裕仁天皇在海洋生物學方面有不少科研成果,出了多部專著,英國皇家科學院還授予了他名譽會員稱號,儼然一副科學家的人設。

    關於裕仁科學家的人設,有言論也提出了質疑,他們表示,裕仁天皇科學研究的動機不純,可能是以生物戰爭為目的再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實驗”,甚至有人懷疑,侵華戰爭期日本使用的各種致命毒菌,就受到裕仁的愛好和研究的影響。這個大家當戲說隨便聽一下就行了,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的支撐材料。

    期間,對裕仁持反對聲音的竟然有皇室的自己人——裕仁天皇的親弟弟,三笠宮崇仁親王。作為反戰派和平派,三笠宮堅持認為自己的哥哥是個好戰分子,發動戰爭不僅是法西斯軍部的意向,更是裕仁的諭旨。

    日本投降之後,他積極化身為庶民,每天擠公車上下班,甚至以日本皇室成員的身份為恥。三笠宮崇仁親王終身堅持反戰思想,多次向華人民、亞洲人民道歉。三笠宮比他得天皇哥哥多活了20多年,夫妻和諧,家庭幸福,直到2016年才去世,享年整整一百歲。對於三笠宮對裕仁的“指控”,日本方面只是輕描淡寫的解釋道:“自古帝王家就有兄的弟不和的傳統,他的話只是一家之言,不足信。”

    更有意思的是,與海洋生物學家裕仁一樣,三笠宮崇仁親王也是走的學者人設。戰後,三笠宮進入東京大學,開始了研究生學習,成了一位頗有建樹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其中,他的一個科研成果就是,參編了《徐福入日本建國考》一書,提出——徐福就是日本人的國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致遠離家鄉的人們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