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改國號為"遼",1066年改為"大遼"。公元1125年,遼朝被金朝所滅。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創造契丹文字,儲存自己的文化。此外,遼朝還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由於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覆蓋西域地區,一些中亞、西亞及東歐地區的語言用契丹代指中國。
宋朝(960—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960年,後周大將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北宋滅亡。趙構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佔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夏毅宗與夏惠宗時期時,夏廷對內進一步鞏固統治,對外常與宋遼兩國處於戰爭與議和的狀態。大興儒學,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國勢開始衰弱。
夏惠宗時宋朝正值而國力增強,並在1071年由王韶於熙河之戰佔領熙河路,對西夏右廂地區造成威脅。西夏與宋朝貿易中斷使經濟衰退,戰事頻繁又大耗國力。
夏崇宗時期,宋廷執行"紹盛開邊"政策。1114年童貫經略西夏,率領六路宋軍(包含永興、秦鳳兩路)伐夏。宋軍攻陷不少西夏堡壘。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時西夏國勢大不如以往。
1115年金朝興起,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漠北的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公元1227年亡於蒙古。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女真族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1月28日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朝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滅遼,於1127年滅北宋。遷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遼、宋、西夏的和戰,南宋與金對峙,不僅向我們展現了這一歷史時期中國舞臺上覆雜的政治格局,而且也使我們認識到祖國 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斷融合和發展之上的。我們在瞭解遼、宋、西夏、金並立的政局之時,還要永遠記住抗金英雄岳飛的可敬可泣的感人事蹟。
遼朝(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改國號為"遼",1066年改為"大遼"。公元1125年,遼朝被金朝所滅。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創造契丹文字,儲存自己的文化。此外,遼朝還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由於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覆蓋西域地區,一些中亞、西亞及東歐地區的語言用契丹代指中國。
宋朝(960—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960年,後周大將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北宋滅亡。趙構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佔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夏毅宗與夏惠宗時期時,夏廷對內進一步鞏固統治,對外常與宋遼兩國處於戰爭與議和的狀態。大興儒學,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國勢開始衰弱。
夏惠宗時宋朝正值而國力增強,並在1071年由王韶於熙河之戰佔領熙河路,對西夏右廂地區造成威脅。西夏與宋朝貿易中斷使經濟衰退,戰事頻繁又大耗國力。
夏崇宗時期,宋廷執行"紹盛開邊"政策。1114年童貫經略西夏,率領六路宋軍(包含永興、秦鳳兩路)伐夏。宋軍攻陷不少西夏堡壘。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時西夏國勢大不如以往。
1115年金朝興起,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漠北的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公元1227年亡於蒙古。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女真族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1月28日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朝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滅遼,於1127年滅北宋。遷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遼、宋、西夏的和戰,南宋與金對峙,不僅向我們展現了這一歷史時期中國舞臺上覆雜的政治格局,而且也使我們認識到祖國 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斷融合和發展之上的。我們在瞭解遼、宋、西夏、金並立的政局之時,還要永遠記住抗金英雄岳飛的可敬可泣的感人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