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老師長春生活通

    每打擊一次,你不自覺的就會用七個地方發出力來,大體上有大臂、小臂、手腕、虎口、手指、球杆、杆頭。

    步驟、方法

    1、“推”,大體上是用小臂帶動手腕,手腕順勢推出,儘量用底部推和早發力還有中高頓杆去代替普通推杆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2、“打”,大體上是小臂帶動手腕,手腕衝在前面,手腕的速度要快於小臂的速度,杆頭的速度要快於母球的速度。無論杆出的深淺,杆頭的尾勁都不能“飄”和“散”。這裡誇大的是腕力,一個不善於使用腕力的球手,永遠都是普通球手。這個腕力發杆的手法和怎樣在杆和杆頭上所表現出來的詳細辦法,以及怎樣把它訓練的盡善盡美都是一環接一環的。

    “打”的每一擊要做到完美,就要把力度、速度、硬度這三度協調到最佳;其中力度大部門是小臂給的,速度和硬度大部門來自於手腕和手指(只是大部門),細微之處只能自己細心體會,小臂和手腕的配合至關重要。所以要形成“動力定型”就要有相對不亂的幾個環節:拉桿的是非、發力的遲早及出杆的深淺。

    3、先打後推,也就是“撮”,這種杆法在加塞時比“打”和“推”都強烈,很多是加上了大臂和虎口的氣力,在“撮”時手指不象“打”那樣在完成擊球時抓緊球杆。“撮”要留意的是:氣力是勻加速的,要平均加力,並且出杆越慢,硬度越強,穿透越完整,塞就越大,效果越好。

    前面所談的三類發力對母球和目標球撞擊後的效果各不相同,可以根據力的大小、塞的強弱來判斷撞擊後的母球走向。(撞擊的最初分離角如沒有旋轉的情況下為90度,包括上下旋)把握高中低杆的分離角,才能準確的運用旋轉,才能體會到旋轉中的“提前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乘坐高鐵可以攜帶支裝玻璃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