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葉老師小課堂
-
2 # 科海探秘
高中知識的難易多半和學生自己的自身情況有關係 ,也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同一道題,有的學生認為簡單,也有的認為複雜;同一個階段,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這些,都說明了如何評價知識的難易關鍵看學生學習的自身能力。但是,總得來說高中知識正在慢慢偏向全面化,難度適中。
以前高中學習都是文理分科,文科政史地,理科物化生。這種學習方式的兩種模式都比較有代表性。文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理科需要邏輯思維強一些。這就造就了男生學理科的多一些,女生學文科類的多一些。這種模式極大的發揚了男女同學的優勢,規避了一些不好的劣勢。我個人覺得應該是高考幾十年來最成功的教育政策方式了。
然而高考改革一直在推行。前幾年中國在浙江和上海實行了”3+3”模式,而後從2018年高一又以北京為主要的幾大省份進行了第二批”3+3”模式改革。這種學習模式呢就是語數外作為必選科,其他政史地物化生六科任意選擇三科。這種模式呢對學生的主要好處就是可以任意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這種模式有一大弊端,就是學生嚴重偏科。從第一批試點的浙江上海就看出了這個問題,以至於後面四川等八個省份延遲了高考改革。就今年的情況來看,這八個省份又選擇了”3+2+1”模式。那麼又從哪裡來了個”3+2+1”模式呢?我們可以從這個模式的內容來分析,”3+2+1”望文生義就是語數三科作為必選科,物理歷史作為選其中一科,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科任選兩科。這樣就非常明瞭了,這種”3+2+1”模式就是摒除了”3+3”模式學生偏科的詬病。可見 教育事業國家還是比較上心的了。學生既可以選擇心儀的學科,也不會發展到嚴重的偏科行為。
所以,我個人觀點是當前的高考改革極大的減輕了學生選科難得難題。你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學習興趣就能夠儘可能的發揮極致,那麼,相信也不會出現什麼學習難得問題。但是,學習還是要靠自身,學習能力強的自然覺得不難,但學習方式方法不對的話也還是不容易的哦。謝謝。
-
3 # 大米說課
好多學生在初中時感覺學習很輕鬆,沒有什麼學習壓力,在學習的同時還有娛樂時間,但是到了高中就會感覺和初中完全不一樣,數學、物理、化學跟不上節奏,不會寫題;政治、地理、歷史大量背誦,壓得喘不過來氣,因此有些同學開始自暴自棄。為什麼同學們會感覺高中知識難呢?
原因在於: (1)初中課堂教學量小、知識簡單,透過教師的講解,讓同學理解知識點和解題方法,課後老師佈置作業,然後透過大量的課堂內、外練習、課外指導達到對知識的反反覆覆理解,直到學生掌握。而高中的學習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這樣各科學習時間將大大減少,集中學習的時間相對比初中少,很多孩子會明顯感覺很吃力。
(2)學生還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沒有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初中學生模仿做題,他們模仿老師思維推理較多,而高中隨著知識的難度加大和知識面更廣泛,學生需要自己舉一反三,創新學習。現在高考考察的學生能力,避免學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勢思維,提倡創新思維。初中學生大量地模仿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勢,給高中學生帶來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閉了學生豐富的創造精神。
比如高一學生在學習政治經濟生活時,毫無生活常識,連銀行的常識一般都不知道。高一政治涉及計算題,函式影象題,一開始就把學生打懵了。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但是過兩天就忘了。高中政治更強調學生的分析材料能力,如果不會答題技巧,不懂如何寫材料模板,不知道背什麼大題,那麼政治一般只能靠40分左右。還有些學生只會背大題模板,死搬硬套,一點材料也不會寫,這樣也就60分左右,只有既會背誦大題又會分析材料關鍵詞才能取得80分以上。
-
4 # 物理那點事兒
高中知識真的很難嗎?我覺得不是,雖然上高中時高中知識學的並不好,但我仍覺得高中時期的難只是階段性的。
學習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難度是層層遞進的,比如初中生會告訴小學生,初中知識很難,小學太幸福了,上了高中的同學會認為,初中學的所有知識在高中看來,只不過皮毛,上大學後,會發現知識的難度又上升了一個維度。學習就是這樣,從簡到難,不同年齡階段,面對不同的知識維度。
高中知識到底難不難?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看待,不是很難。
高中時期會覺得難,我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能夠與高中知識形成鮮明對比的,只有初中知識,因為對高中生而言,還未接觸過更高層次的知識,如數學方面的微積分、機率論、偏微方程,物理方面的電動力學、麥克斯韋方程組、量子物理等,我敢說,在經歷過大學知識的洗禮後(前提是在大學學習的同學),會重新審視自己對高中知識難易程度的看法。
其二,高中需要學習的科目太多,學生無法顧及所有科目。現在一些省份已實行3+3模式,還有一些未實行3+3模式的省份,仍在沿襲文理分科,但無論哪種模式的教育,學生最終要學習的,數語外+其它三門,總共六門課程,而每門的知識量都很大,不是較短時間內就能掌握的,另外,高二之前,學生還要準備會考,也就是說,要學習的科目有12門,對於一般學生而言,很難合理分配時間、精力,所以認為高中知識難學,也在情理之中。
這裡說一個我的親身經歷,我上學時物理學的並不是很好,大學畢業後由於種種緣由,陰差陽錯的成為了一名物理老師,但是在我重新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後,我發現高中物理知識真的蠻簡單,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在有足夠精力,專心於這一門學科,當你真正認真對待一件事後,很難想象,會做到哪種地步。
所以,高中知識到底難與不難,時間會告訴你答案。
-
5 # 曾小賢viog
我個人覺得把基礎打好,學習起來還是很輕鬆的,你去學習老師都是一步一步的教給你了,就看你的領悟和學習能力了,當然對一些領悟吸收慢點的同學還是很累很殘酷的,基礎沒有打好到後來聽講聽不進去,都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麼,
我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要告訴你的是,其實高中的生活是很幸福的,雖然累一點,但充實。我高考之前也覺得高中實在是煩死人,心情也和你很像,煩躁、想認真學習又沉不下心,有時候明明很努力了,可成績就是不上去,恨不得快點考完,過悠悠閒閒輕輕鬆鬆的大學生活。但事實是很多人上大學之後反而會懷念高中的充實,大學絕非你想像中的愉快。如果你明白了這一點,那麼你將就會心情好多,你也就會容易沉下心來學習。每天花一點時間,安排計劃一下,我今天要掌握些什麼,要完成些什麼,把計劃表貼在課桌上,讓自己看到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完成,沒空想其它的事情,也沒空鬱悶。每完成一項就把它用筆劃掉,讓自己有成就感,當然也要適當的獎勵自己,每完成一項就獎勵自己休息一會,用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獎勵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好心情。 具體每一科的學習,不要糾結於很細節的語音、字形之類的東西,主要是要多看一些好文章,多讀書,注意是讀,要大聲讀出來,另外要多寫。當然如果你已經上高三了,那就不一樣了。
-
6 # 壹諾說
就像大家突然換床睡會失眠那樣,很多小夥伴會在初中升高中那段時期,都感覺到深深的水土不服。學科變多了,知識變雜了,難度變大了,好像初中習慣的那套學習方法並不能套用到高中。如果你有這樣的問題,就來看看小U這篇文章,多維度帶你解讀初中與高中有什麼區別!淺顯知識vs深度知識雖然大部分省份在初中階段就有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但初中主要以導引為主,大部分知識淺顯易懂,只需要簡單理解記憶。然而到了高中階段,知識點的量一下子呈指數級增長。在加上,高中應試壓力更大,三年知識壓縮到高一、高二兩年教完。可以這麼說,初中三年所學知識量,比不上高中一年所學。突如其來,這麼大資訊量,難怪很多高一小朋友感覺應接不暇。老師適應學生vs學生適應老師小U記得,初中時老師都是以任教班級為單位劃分辦公室的,而高中老師是以學科為單位劃分辦公室的。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初高中老師上課方式的不同。初中老師會以班級為重,各科老師合作,調整課程進度,以適應學生。而高中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自學能力,不會再一個個督促,推著學生走,學生要追著老師走。老師上課方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隨之變化,更加主動思考,才能跟上老師節奏。輕鬆學習vs應試壓力高中三年由於“高考”這座大山擋路,學業壓力比初中一定是大上很多倍的。很多同學在中考完那個暑假,沒有預習高中知識,反而徹底放鬆自我。在進入高中時,高中知識、能力要求的急劇變化和學生心理、方法調整慢產生矛盾。這就是“陡坡效應”。嚴重的“陡坡效應”會對新升入高中、抗壓能力還不強的未成年人的自信造成重大打擊,對學習失去興趣。高中學習就像造一座大廈,從地基到頂樓,不能有漏洞。如果高一時地基沒有打結實,之後的樓層建得再華麗,終究也是不穩的。那高中三年應該怎麼學,才能穩紮穩打呢?小U來告訴你!高一是打地基的一年,不要給自己過大壓力。趁著這一年去結識未來相處三年的新同學、新老師,並且養成學習好習慣。高二是建低層的一年,這一年要做到夯實基礎的同時,穩步上升。不要再只想跟著老師學,也要想辦法自學,戰勝自我才能取得進步。高三是建高層的一年,這一年是對高一、高二的回顧檢查,一輪複習是基礎薄弱同學最後的機會,也是基礎紮實同學進步的臺階。同時越臨近高考,心態就越要穩。這一年時刻調整心態,不要顧及太多學習外的事,時刻做好高考衝鋒準備!優複數學整理釋出
-
7 # 隆格楞次的物理教室
高中知識並不難,其實高中知識所學的都是工具,是基礎。覺得難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找到一個看待高中知識的視角。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最開始也是學習很吃力,但是我們學校有一個活動就是每個高中生可以選擇一位大學導師,每週會有活動幾個學生和共同選擇的大學導師討論。知識從上往下看就會變得很簡單。我也是在那個過程中對高中的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其實高中階段和初中一樣,最難的部分不是知識而是細節,是習慣。到了高三的時候開始總複習,一般沒有人會覺得這個知識我可能這輩子都學不會,而更多的煩惱是這裡的知識點我都會了,書都背下來了但是題為什麼還是做不對,這就是細節的問題了。我們經常說孩子要見世面,遇到事才拿得起事,學習也是同樣的。你學到了更多,見到了更多的世面,接觸到了一點點超綱的內容後會發現原來基礎,也就不過如此。
-
8 # 精彩電影片段精選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學習講究學習方法,方法對了,學起來自然是輕車熟路。
我以我的高中生涯來簡單總結一下。
我是在河北一個普通縣城讀的重點高中,學校管理的還不錯——典型的封閉式管理教育模式
總的來說,高中的學習內容多而且雜。
高一時,不分文理,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九門課,那時候,一天天的充實得很。學校根據高考的情況,“合理”分配各個科目課時:語數外,三大科,基本上可以保證每天一節正課一節輔導,同時,語文和外語瓜分了一週六天的早自習;鑑於我們學校重理輕文,理化生平均一週四節正課四節輔導;剩下的史地政則只能是一週兩節正課兩節輔導。反正一天滿滿當當的,安排的緊湊得很。
我所哩囉嗦說了這麼一堆課時的情況,主要是想表達一下,高中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下面說一說難易程度的問題,作為一個過來人的真心體會。
以數學為例,高二的圓錐曲線是我無法忘記的痛。當時第一次月度考試,考的就是圓錐曲線,滿分150分的卷子,我們班平均分85分(我們班是實驗班)
我的低於平均分就不說了(丟人啊)重點說一下我的前桌,145分的大神,你就看周圍那些人看她的眼神兒吧!
我後來是有向她請教過的,雖然還是沒能領會到精髓,但皮毛多少還是學了些。那就是學習方法,就拿圓錐曲線來說,分類總結:橢圓、拋物線、雙曲線。具體的知識點兒我就不拿出來丟人現眼了,忘得七七八八了。然後是練習,熟練應用。
學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就難易而言,個人認為,可以透過勤加練習,將其掌握,但說心裡話,這是個笨鳥先飛的辦法,大多數人都是透過這種方法來學習掌握的。不過,在個人創新方向上,這會成為一種阻礙。
每個人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學起來進度自然不同,高中的知識,多數普通學生,在面臨高考的背景下,只有透過勤加練習,鞏固知識,也就是現在的題海戰術。這是大眾教育下的無奈教育之道。
最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態度: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回覆列表
學 習就這樣的,一層一層的。逐步難了。至於好學不好學,這個看個人,有些一直不錯,有些不行。但重要的是,死記硬背在高中的數理化方面不像以前那麼好用了,因為它涉及到比較抽象的知識,你理解不了,那就很難。大家說的難就在這裡。其實學習沒有什麼難的,也別想什麼報班啊什麼的,才高一,時間還很多,主要注意一下,學習方法、學習效率、思考。要學會總結,多方面學習。但都要刻苦,天才也要下功夫的。
高二是個坎,這是我的發現,其實就是數學、物理開始抽象了。不能鬆懈,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