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振廷1

    設立獎基金者。每人每天都在做累了休息也是改變嗎。一陽一陰謂之道。說個小故事,李自成戰河南,見人就殺,見有煙氣的地方就去找生存者殺掉,原來河南家家不敢豎煙筒由此而來。路上放銀寶有人拾去,還找到人殺掉。可見此殺人狂者。後來每天發愁過黃河難,不知不覺過了黃河。(可能是枯水期吧)他認為天助有天下,就不再殺老佰姓了,這也算改變嗎。

  • 2 # SME科技故事

    有的,被稱為“量子物理之父”的普朗克既是。

    他痴迷經典物理,卻無意打破了經典物理的絕對權威,但他不願意相信,於是後半生費盡所有時間嘗試證明量子物理是錯的,最終掉了顏值,丟了信仰,絕了子嗣……

    上面這段話,看客們一定會懷疑我打錯了字,不過真的沒有,普朗克就是想毀掉自己建立的成就,毀掉一個無比正確的成就。

    這樣的人你聽說過嗎?

    上圖是年輕的普朗克,在當時也算得上盛世美顏。

    他的家境優渥,受極好的教育。他的音樂天賦極高,鋼琴、手風琴樣樣精通。

    側顏也是很完美的。

    他大學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學習音樂、語言學還有科學,幾乎是學啥啥都行,這他就糾結了,該學什麼呢?

    在他糾結期間,他所在的慕尼黑大學的一位老師就曾苦口婆心地勸誡普朗克:不要再研究物理了,這一行裡已經沒有任何機會留給年輕人了。

    此言不假,在19世紀中後期,經典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基本竣工了。物理學家能做的頂多就是往這座輝煌的物理殿堂掃掃灰塵罷了,再也不會有什麼重大理論被提出了。

    普朗克自然對老師的規勸感到十分感動,然後婉拒了老師,毅然投入物理學。

    可能大牛都喜歡這樣折磨自己吧。

    一踏入物理世界的大門,普朗克就對熱力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或者說沉湎其中。

    1879年,年僅21歲的普朗克就憑論文《論熱力學第二定律》獲得了慕尼黑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中貫穿了他對“熵”深刻和獨特的見解。

    隨後他取得了大學任教資格,在物理學界,地位更是節節攀升。20世紀初,他已經是熱力學領域公認的權威了。

    那麼,什麼時候,普朗克才開始奠基量子論呢?

    正如前文所言,經典物理學已經算是一座竣工的大廈。

    而普朗克就是這座神聖的物理殿堂最虔誠的信徒之一。

    那時候物理學有一個讓人陷入困惑的問題:黑體輻射。

    所謂黑體,是指這樣一種物質,在任何溫度下,它都能將入射的任何波長的電磁波全部吸收,沒有一點反射和透射。例如太陽就是一種黑體。

    然而,普朗克的時代,有兩個人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公式來研究這個問題。這兩個公式完美地相互抵制,而又同時符合理論。

    一個現象,對應兩個公式?

    在經典力學時代,這完全是個不可思議的悖論!

    普朗克是熱力學的權威,對於這個問題,他更願意自己驗證哪一個公式才是正確的。

    他從自己擅長的熵和能量作為突破口,反覆驗證,卻發現結果仍然證明,存在兩個都合理的公式。

    他開始意識到,傳統物理學的基礎還是太狹窄了,需要從根本上的改造和擴充了。

    他開始嘗試開啟物理學的新世界大門!

    1900年,他發表了《關於正常光譜的能量分佈定律》論文。文中給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E=hv(其中E為單個量子的能量,v為頻率,h是量子常數,後人稱普朗克常數)。

    為什麼就說是著名的呢?

    經典物理有一個傳統觀點,認為“自然界無跳躍”,而根據普朗克公式卻指出,能量在輻射過程中不是連續的。

    許多人都不願意接受這個理論,但無論如何驗證都無法駁倒普朗克。

    這也就說明,經典物理的嚴謹性被這小小的公式擊破了,經典物理大廈搖搖欲墜!

    事實上,經典物理出了問題,最傷心的是普朗克才對。

    他是經典物理忠實的擁躉,卻親身破壞了經典物理學。他決定用餘生對抗自己提出的量子理論基礎。

    整整6年,他不斷想要證明自己的理論是錯的,而外界,量子理論已經在飛一般地發展。許多新的理論不斷誕生。

    普朗克沒有在意,仍在尋找自己理論的缺口。

    玻恩在評價普朗克時寫道:“從天性來講,他是一位思想保守的人,他根本不知道何為革命,只是他驚人的邏輯推理能力讓他不得不折服於事實面前”。

    玻恩沒有說錯,普朗克不該是個革命者,但他的智慧使他成為一個革命者。

    許多年沒有成果,他終於坦然接受,量子假說是正確的!

    打開了心門的他,也迎來了19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在科學界的勤懇和奉獻,並不能帶他逃離“悲情”二字。

    1909年,普朗克的妻子因病去世。

    他一共有四個孩子,長子於凡爾登戰場戰死,兩個女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死於難產。

    而最大的不幸還是次子,他幾乎是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去而又無能為力。

    次子埃爾文在一戰期間就曾被法國俘虜。在1944年,他竟被捲入到刺殺希特勒的720政變中,被納粹投入監獄。那時的普朗克幾乎動用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沒能把他唯一在世的親人救出來。

    1945年,埃爾文被處以絞刑。

    那時,普朗克已是87歲的高齡,心情不言而喻。

    也就在那一年,他位於柏林的家在一次空襲中被摧毀,家中無數的藏書和畢生的研究成果也毀於一旦。

    一時間,他失去家園和親人,只留下一副病軀。

    那是戰爭對一個科學家的不公,此時普朗克丟了一切。

    作為戰後重建德國科學界的男人,沒有人願意將他與納粹聯絡在一起。

    他的偉大和悲情,註定他應該擁有如此待遇。

    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他的名字。

    底部刻著屬於他的普朗克常數——“h=6.626196×10^(-27)erg·s”

  • 3 # Dreamer144573710

    維特根斯坦,早期就完成了標誌所謂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的《邏輯哲學論》。後來放棄繼承的萬貫家產,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後來是修道院的園丁助理。

    在生命的後期回到劍橋三一學院教書,再後來,堅信“哲學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維特根斯坦從劍橋辭職。死後出版引導了語言哲學新的走向的《哲學研究》,否定了自己早期在《邏輯哲學論》中的結論,同時否定了在《邏輯哲學論》中所用的研究方法。

    而這兩本書,都是哲學史上的不朽名著。

  • 4 # 賴仲達

    有。

    馬雲,江湖人稱傑克.馬,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在辛辛苦苦十多年,創立了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之後,馬雲在一次採訪中,突然爆出一些令人zj的話來。

    “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創立了阿里巴巴。”

    “我對錢沒有興趣。”

    “一天賺十幾億很難受。”

    這不就是典型的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成就,最後卻要推翻嗎?/斜眼笑/斜眼笑

  • 5 # 科學與歷史愛好者

    達爾文全名是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他一生最出名的著作就是《物種起源》。

    在當時,他提出的人類是進化而來的思想,一時興起,和他的《物種起源》一起,被人捧上神壇,一時之間,風靡了全世界,半個多世紀以來,進化論思想一直在科學界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更多的實驗發現和化石發現讓進化論逐漸散失了科學性和權威性,那這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的呢,進化論真的是偽科學理論嗎?人類真的不是猿猴進化而來的嗎?那人究竟是從何而來的?

    基於上面三個問題,我們可以將其歸類為一個問題來解答,如下:

    * 進化論真的是偽科學理論嗎?

    達爾文主義認為,隨機變異與自然選擇導致生物進化,即隨機變異提供素材,由自然選擇來決定進化方向。

    進化論認為,對生命來說,客觀的環境外因和主觀的生命內因的選擇是相互影響的

    然而進化論的理論缺陷在於以下幾點

    (1)缺少過渡型化石

    按照自然選擇學說,生物進化是一個在環境的選擇下,逐漸發生改變的過程,因此在舊種和新種之間,在舊類和新類之間,必然存在著過渡形態,而這隻能在化石中尋找。在當時已發的化石標本中,找不到一具可視為過渡性的。而達爾文認為這是由於化石記錄不完全造成的,並相信,只要進一步尋找肯定會發現一些過渡型化石的。

    雖然後來也找到了一些過渡型化石,如“始祖鳥”,猿人化石等等,但化石的數量依然有限,這與已知的幾百萬的生物化石相比,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其實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生物化石都是偶然形成的,因此化石記錄必定非常不完全,另外一方面,按照現代進化論體系所提出的“間斷平衡”理論,生物在進化時,往往是在很長的時間穩定之後,在短時間內完成向新物種進化,因此過渡形態更加難以形成化石。

    (2).地球年齡的問題

    既然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進化是一種逐漸改變的過程,它就需要無比漫長的時間,達爾文認為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十幾億年。但是物理學家的威廉.湯姆遜用熱力學的方法證明了地球只有一億年的歷史,而只有最近的最多兩千萬年地球才冷卻到能夠讓生命生存,對此,達爾文無法反駁。

    然而在當今地質學界利用鈾鉛測年法計算出地球有四十幾億年的歷史,而至少在三十幾億年前,生命就已經存在。

    (3).無法解釋自然選擇

    達爾文找不到一個合理的遺傳機理來解釋自然選擇,舉個例子,就像一個白人到一個黑人部落結婚生子,幾代以後,你會發現後代完全變成了黑人,這是一個事實。然而根據自然選擇理論是無法解釋的。後來達爾文做出了讓步,承認了拉馬克主義的“用進廢退”,用來補充自然選擇學說。

    其實達爾文過分強調了生物進化的漸變性,他深信“自然界無跳躍”,他用“中間形態絕滅”和“化石記錄不全”,來解釋古生物資料所顯示的跳躍性進化。傳統這種進化論的觀點正越來越受到“間斷平衡論”者和“災變論”者的猛烈批評。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達爾文晚年對自己理論的態度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但是真實度有多高並不可考

    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中就提到了他的理論有缺陷之處,在《物種起源》的第六章中他說“如果我們可以證明任何複雜器官的存在,它們可能不是經過無數的連續的細微的修正形成的,那麼我的理論肯定會崩潰的。”

    另外,據說被奉為進化論的開山鼻祖的達爾文,晚年卻幡然悔悟而成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並對自己似是而非的進化學說感到慚愧不已。據當時的一位牧師說達爾文臨終前曾對他說“我願意收回我一生的學說”,牧師說“這是沒有可能的,因為現在從小學到大學都已經知道了你的那套理論”而且他也對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懺悔道“應該重新審視進化論,考慮神創論。”

    雖然說這只是牧師和伊麗莎白女王的一面之詞,也有可能是偽造的,不管這他們說的真假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達爾文的的確確承認過進化論的不足與缺陷,關於他晚年是否真的有完全推翻自己的理論一事,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進化論本身是具有非常高的科學價值的,人類對自然的探索是不斷迂迴向前前進的,每一次的科學成功,每一次理論的更新迭代,都是有無數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與其無情批判進化論的一無是處和一味狂熱的高捧進化論,不如用科學行動來證明,相信時間會給所有人一個答案,到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人類的祖先到底是不是由猿猴進化而來,還是真的如某些人所言,人類以及大自然都是智慧設計的一部分,或者神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兩艘潛艇潛伏疑似截斷退路,美軍衛星發出警告,白宮下令航母掉頭,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