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手術病人,無論是行膽總管切開探查,還是膽道成形或重建手術,在手術結束時,絕大多數要在膽總管內放一根T型橡皮管,引流膽汁。其用途: (1)引流膽汁,減輕膽道內壓力,使膽管縫合口順利癒合,避免膽瘻。 (2)T型管在膽道內起支撐作用,避免形成膽管狹窄。 (3)T型管可作為檢查和治療膽管疾病的通道。病人應注意: (1)膽道手術中放T型管引流病人,術後T型管起著非常重要作用,所以病人及家屬應當配合醫護人員管理好T型管。 (2)臥床病人在翻身和床上活動時,應注意保護好引流管,謹防牽拉導致T型管脫出。 (3)術後病人身體逐漸恢復,在下床活動時,不要將引流袋提得過高,以免膽汁倒流,引起膽道內逆行感染,要將引流袋放置低於病人腹部切口水平。 (4)長期帶T型管的病人,應定期到當地醫院沖洗,可用生理鹽水加慶大黴素沖洗。一般每週1~2次,以防T型管被膽泥或混濁的膽汁堵塞,沖洗時不要用力過猛或過快,以免引起腹痛及發熱。 (5)膽汁顏色正常為清亮,呈黃色或黃綠色,每日500~800毫升,有時術後短期內膽汁分泌量減少,可能不足200毫升,不必特殊處理。應加強保肝治療,促進膽汁分泌。如果引流出膽汁顏色有變化,應及時報告給醫護人員,以便於觀察及處理。 T型管引流的護理體會膽道疾病手術治療時,應用t型管引流,使膽汁經引流管進入腸道或分流至體外,以保證膽總管縫合處不致因膽總管內壓力過高而使膽汁外溢,同時可促進炎症的消退,有利於癒合,防止狹窄、梗阻等併發症的發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護理具有重要意義。現將我院28例膽道術後應用t型管引流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2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28例膽道術後應用t型管引流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齡26~68歲。 2 護理 2.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脫,避免引起膽汁性腹膜炎患者回病房後,立即將t型管接無菌引流袋,並用曲別針固定床旁,保持引流管通暢,勿將引流管扭曲、受壓。如有泥沙樣結石或蛔蟲阻塞時,應用無菌鹽水緩慢沖洗,勿加壓沖洗。 2.2 保持無菌,防止逆行感染每天更換引流袋,並檢查有無破損,注意無菌操作,平臥時引流袋應低於腋中線,防止膽汁逆流造成逆行性感染。 2.3 觀察與記錄觀察記錄膽汁引流液顏色、性質、量、有無鮮血或碎石等沉澱物,同時注意觀察體溫及腹痛情況、大小便顏色及黃疸消退情況。一般術後 24h內t型管引流量約300~500ml,呈黃色或黃綠色、清亮,膽汁引流量逐漸減少。本組病例有1例術後第3~5天出現膽汁增多,約 1100~1450ml,膽汁內未發現沉澱物,為黃綠色,患者未訴不適。針對病情,給予繼續觀察,術後第6天引流量開始逐漸減少。 2.4 t型管周圍面板的護理每日清潔消毒t型管周圍面板1次,並覆蓋無菌紗布,如有膽汁滲漏,應及時更換紗布,並區域性塗氧化鋅軟膏保護。應嚴格按醫囑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5 拔管的護理本組病例均術後12~14天拔除t型引流管,其拔管指徵為:黃疸消退、無腹痛、無發熱、大小便正常、膽汁引流量逐漸減少,顏色呈透明黃色或黃綠色,無膿液、結石、無沉渣及絮狀物,可考慮拔管。拔管前在x線下經t管行膽道造影,瞭解膽道下端是否通暢,若膽道通暢,可夾管3天;若無發熱、腹痛、黃疸,即可拔除t型管。拔管後1周內,應警惕膽汁外漏,甚至發生腹膜炎,觀察體溫有無黃疸和腹痛發作,以及時處理。 2.6 觀察患者全身情況膽道疾病術後患者的營養支援,早期以胃腸外營養為主,靜脈輸入水電解質、氨基酸等改善全身營養狀況,鼓勵患者早期活動,促進胃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胃腸功能恢復有肛門排便、排氣後,指導患者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低脂飲食。
膽道手術病人,無論是行膽總管切開探查,還是膽道成形或重建手術,在手術結束時,絕大多數要在膽總管內放一根T型橡皮管,引流膽汁。其用途: (1)引流膽汁,減輕膽道內壓力,使膽管縫合口順利癒合,避免膽瘻。 (2)T型管在膽道內起支撐作用,避免形成膽管狹窄。 (3)T型管可作為檢查和治療膽管疾病的通道。病人應注意: (1)膽道手術中放T型管引流病人,術後T型管起著非常重要作用,所以病人及家屬應當配合醫護人員管理好T型管。 (2)臥床病人在翻身和床上活動時,應注意保護好引流管,謹防牽拉導致T型管脫出。 (3)術後病人身體逐漸恢復,在下床活動時,不要將引流袋提得過高,以免膽汁倒流,引起膽道內逆行感染,要將引流袋放置低於病人腹部切口水平。 (4)長期帶T型管的病人,應定期到當地醫院沖洗,可用生理鹽水加慶大黴素沖洗。一般每週1~2次,以防T型管被膽泥或混濁的膽汁堵塞,沖洗時不要用力過猛或過快,以免引起腹痛及發熱。 (5)膽汁顏色正常為清亮,呈黃色或黃綠色,每日500~800毫升,有時術後短期內膽汁分泌量減少,可能不足200毫升,不必特殊處理。應加強保肝治療,促進膽汁分泌。如果引流出膽汁顏色有變化,應及時報告給醫護人員,以便於觀察及處理。 T型管引流的護理體會膽道疾病手術治療時,應用t型管引流,使膽汁經引流管進入腸道或分流至體外,以保證膽總管縫合處不致因膽總管內壓力過高而使膽汁外溢,同時可促進炎症的消退,有利於癒合,防止狹窄、梗阻等併發症的發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護理具有重要意義。現將我院28例膽道術後應用t型管引流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2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28例膽道術後應用t型管引流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齡26~68歲。 2 護理 2.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脫,避免引起膽汁性腹膜炎患者回病房後,立即將t型管接無菌引流袋,並用曲別針固定床旁,保持引流管通暢,勿將引流管扭曲、受壓。如有泥沙樣結石或蛔蟲阻塞時,應用無菌鹽水緩慢沖洗,勿加壓沖洗。 2.2 保持無菌,防止逆行感染每天更換引流袋,並檢查有無破損,注意無菌操作,平臥時引流袋應低於腋中線,防止膽汁逆流造成逆行性感染。 2.3 觀察與記錄觀察記錄膽汁引流液顏色、性質、量、有無鮮血或碎石等沉澱物,同時注意觀察體溫及腹痛情況、大小便顏色及黃疸消退情況。一般術後 24h內t型管引流量約300~500ml,呈黃色或黃綠色、清亮,膽汁引流量逐漸減少。本組病例有1例術後第3~5天出現膽汁增多,約 1100~1450ml,膽汁內未發現沉澱物,為黃綠色,患者未訴不適。針對病情,給予繼續觀察,術後第6天引流量開始逐漸減少。 2.4 t型管周圍面板的護理每日清潔消毒t型管周圍面板1次,並覆蓋無菌紗布,如有膽汁滲漏,應及時更換紗布,並區域性塗氧化鋅軟膏保護。應嚴格按醫囑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5 拔管的護理本組病例均術後12~14天拔除t型引流管,其拔管指徵為:黃疸消退、無腹痛、無發熱、大小便正常、膽汁引流量逐漸減少,顏色呈透明黃色或黃綠色,無膿液、結石、無沉渣及絮狀物,可考慮拔管。拔管前在x線下經t管行膽道造影,瞭解膽道下端是否通暢,若膽道通暢,可夾管3天;若無發熱、腹痛、黃疸,即可拔除t型管。拔管後1周內,應警惕膽汁外漏,甚至發生腹膜炎,觀察體溫有無黃疸和腹痛發作,以及時處理。 2.6 觀察患者全身情況膽道疾病術後患者的營養支援,早期以胃腸外營養為主,靜脈輸入水電解質、氨基酸等改善全身營養狀況,鼓勵患者早期活動,促進胃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胃腸功能恢復有肛門排便、排氣後,指導患者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低脂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