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徐恪,字公肅,常熟人。成化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中官欲出領抽分廠,恪等疏爭。中官怒,請即遣恪等,將摭其罪,無所得乃已。出為湖廣左參議,遷河南右參政。陝西飢,當轉粟數萬石。恪以道遠請輸直,上下稱便。
弘治初,歷遷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違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賜書誡王。河徙逼開封,有議遷籓府三司於許州者,恪言非便,遂寢。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喪,遣中官致祭,所過擾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復之。恪請如先帝制,並條上汰冗官、清賦稅、禁科擾、定贖例、革抽分數事,多議行。戶部督逋急,恪以災變請緩其事。御史李興請於鄖陽別設三司,割南陽、荊州、襄陽、漢中、保寧、夔州隸之。恪陳五不可,乃止。
恪素剛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為巡撫,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嚴,宗人多不悅。平樂、義寧二王遂訐恪減祿米、改校尉諸事。勘無驗,坐恪入王府誤行端禮門,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無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責,命湖廣巡撫韓文與恪易任。吏民罷市,泣送數十里不絕。屬吏以羨金贐,揮之去。至則值岐王之國,中使攜鹽數百艘,抑賣於民,為恪所持阻不行。其黨密構於帝。居一歲,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進用,宜出廷推,未聞有傳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進,請賜罷黜。”帝慰留,乃拜命。勢要家濫索工匠者,悉執不予。十一年考績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翻譯如下:
盛庸,不知何地人。洪武年間,累升至都指揮。建文初年,以參將的身份跟隨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後,他又隸屬李景隆。
二年(1400)四月,李景隆敗於白溝河,逃往濟南。燕兵跟隨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與參政鐵鉉全力固守,燕兵圍攻濟南三月不下。盛庸、鐵鉉乘夜出兵襲擊,燕兵大敗,解圍而去,盛庸等乘勝收復德州。九月論功時,盛庸被封為歷城侯,食祿一千石。盛庸隨即被命為平燕將軍,任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鐵鉉進升為兵部尚書參贊軍務。
當時吳傑、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駐紮德州,徐凱屯於滄州,互為掎角。這年冬天,燕兵襲擊滄州,破擒徐凱,掠其輜重,進逼濟寧。盛庸率軍駐紮東昌進行攔擊,背城列陣。燕王率軍直逼盛庸軍的左翼,其軍不動。又衝其中堅,盛庸張開佇列放進燕王,再以兵包圍數重。燕將朱能率番騎來救,燕王乘機突圍而出。但許多燕軍被火器所傷,大將軍張玉死於陣中。只有燕王以百名騎兵殿後,退至館陶。盛庸傳令命吳傑、平安從真定攔截燕軍歸路。第二年正月,吳傑、平安在深州之戰失利,燕軍才得以返回。在這次戰役中,燕軍精銳幾乎喪失殆盡,盛庸軍聲威大振,皇上為此祭廟告捷。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軍紮營夾河。燕王率輕騎來探,掠陣而過。盛庸派遣千名騎兵追擊,被燕兵射箭擊退。交戰後,盛庸軍持盾而進。燕王命步兵先攻,騎兵則乘機迅速推進。盛庸率軍力戰,斬其大將譚淵。而朱能、張武等也率部殊死戰鬥,燕王以勁騎穿越陣地與朱能會合,盛庸的部將莊得、皂旗張等都戰死。這一天,燕軍幾乎失敗。第二天再戰,燕軍在東北,盛庸軍在西南,從早晨至下午,雙方互有勝負。兩軍都已疲憊,將士各自坐下休息。又開始交戰,忽然東北風大起,飛塵遮蔽天空。燕兵乘風大喊,左右橫擊。盛庸大敗,逃回德州,從此氣沮。不久燕將李遠在沛縣焚燬運糧船隻,盛庸軍於是缺乏糧餉。
第二年,靈璧戰敗,平安等被捉。盛庸獨自率軍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戰艦。燕將丘福等偷偷渡過淮河,出現在盛庸軍之後。盛庸軍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長江。燕兵渡過淮水,由盱眙攻陷揚州。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軍抵禦,都失利。都督陳蠧率水師投降燕軍,燕兵乘勢渡江。盛庸倉促聚集海船出高資港迎戰,又敗,軍隊更加潰散。
成祖進入京城,盛庸率餘部投降,隨即奉命駐守淮安。不久成祖賜詔說“:以前山東未定,所以才命你鎮守淮安。現在鐵鉉被俘,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東久為兵亂所困,疲於轉輸之勞。你應當撫兵養民,以稱朕意。”永樂元年(1403),盛庸辭去官職。不久,千戶王欽揭發盛庸的罪狀,朝廷立即進升王欽為指揮同知。於是都御使陳瑛彈劾盛庸心存怨恨,圖謀不軌。盛庸因而自殺。
原文如下:
徐恪,字公肅,常熟人。成化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中官欲出領抽分廠,恪等疏爭。中官怒,請即遣恪等,將摭其罪,無所得乃已。出為湖廣左參議,遷河南右參政。陝西飢,當轉粟數萬石。恪以道遠請輸直,上下稱便。
弘治初,歷遷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違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賜書誡王。河徙逼開封,有議遷籓府三司於許州者,恪言非便,遂寢。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喪,遣中官致祭,所過擾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復之。恪請如先帝制,並條上汰冗官、清賦稅、禁科擾、定贖例、革抽分數事,多議行。戶部督逋急,恪以災變請緩其事。御史李興請於鄖陽別設三司,割南陽、荊州、襄陽、漢中、保寧、夔州隸之。恪陳五不可,乃止。
恪素剛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為巡撫,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嚴,宗人多不悅。平樂、義寧二王遂訐恪減祿米、改校尉諸事。勘無驗,坐恪入王府誤行端禮門,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無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責,命湖廣巡撫韓文與恪易任。吏民罷市,泣送數十里不絕。屬吏以羨金贐,揮之去。至則值岐王之國,中使攜鹽數百艘,抑賣於民,為恪所持阻不行。其黨密構於帝。居一歲,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進用,宜出廷推,未聞有傳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進,請賜罷黜。”帝慰留,乃拜命。勢要家濫索工匠者,悉執不予。十一年考績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翻譯如下:
盛庸,不知何地人。洪武年間,累升至都指揮。建文初年,以參將的身份跟隨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後,他又隸屬李景隆。
二年(1400)四月,李景隆敗於白溝河,逃往濟南。燕兵跟隨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與參政鐵鉉全力固守,燕兵圍攻濟南三月不下。盛庸、鐵鉉乘夜出兵襲擊,燕兵大敗,解圍而去,盛庸等乘勝收復德州。九月論功時,盛庸被封為歷城侯,食祿一千石。盛庸隨即被命為平燕將軍,任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鐵鉉進升為兵部尚書參贊軍務。
當時吳傑、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駐紮德州,徐凱屯於滄州,互為掎角。這年冬天,燕兵襲擊滄州,破擒徐凱,掠其輜重,進逼濟寧。盛庸率軍駐紮東昌進行攔擊,背城列陣。燕王率軍直逼盛庸軍的左翼,其軍不動。又衝其中堅,盛庸張開佇列放進燕王,再以兵包圍數重。燕將朱能率番騎來救,燕王乘機突圍而出。但許多燕軍被火器所傷,大將軍張玉死於陣中。只有燕王以百名騎兵殿後,退至館陶。盛庸傳令命吳傑、平安從真定攔截燕軍歸路。第二年正月,吳傑、平安在深州之戰失利,燕軍才得以返回。在這次戰役中,燕軍精銳幾乎喪失殆盡,盛庸軍聲威大振,皇上為此祭廟告捷。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軍紮營夾河。燕王率輕騎來探,掠陣而過。盛庸派遣千名騎兵追擊,被燕兵射箭擊退。交戰後,盛庸軍持盾而進。燕王命步兵先攻,騎兵則乘機迅速推進。盛庸率軍力戰,斬其大將譚淵。而朱能、張武等也率部殊死戰鬥,燕王以勁騎穿越陣地與朱能會合,盛庸的部將莊得、皂旗張等都戰死。這一天,燕軍幾乎失敗。第二天再戰,燕軍在東北,盛庸軍在西南,從早晨至下午,雙方互有勝負。兩軍都已疲憊,將士各自坐下休息。又開始交戰,忽然東北風大起,飛塵遮蔽天空。燕兵乘風大喊,左右橫擊。盛庸大敗,逃回德州,從此氣沮。不久燕將李遠在沛縣焚燬運糧船隻,盛庸軍於是缺乏糧餉。
第二年,靈璧戰敗,平安等被捉。盛庸獨自率軍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戰艦。燕將丘福等偷偷渡過淮河,出現在盛庸軍之後。盛庸軍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長江。燕兵渡過淮水,由盱眙攻陷揚州。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軍抵禦,都失利。都督陳蠧率水師投降燕軍,燕兵乘勢渡江。盛庸倉促聚集海船出高資港迎戰,又敗,軍隊更加潰散。
成祖進入京城,盛庸率餘部投降,隨即奉命駐守淮安。不久成祖賜詔說“:以前山東未定,所以才命你鎮守淮安。現在鐵鉉被俘,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東久為兵亂所困,疲於轉輸之勞。你應當撫兵養民,以稱朕意。”永樂元年(1403),盛庸辭去官職。不久,千戶王欽揭發盛庸的罪狀,朝廷立即進升王欽為指揮同知。於是都御使陳瑛彈劾盛庸心存怨恨,圖謀不軌。盛庸因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