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哲心理諮詢師
-
2 # 暖媽桐花萬里路
為什麼有的小寶寶很“溫和”,睡得好,吃得香,是不是他們的父母有更好的養育方式?而有的小寶寶根本就“放不下”,特別難纏,難道是他們的父母帶孩子方式不對嗎?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這與心理學上所說的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氣質有關,就是人的脾氣、秉性或性情。性情不同的寶寶對安撫的需求量也不同,與父母的養育方式關係不大。難纏的寶寶因內在氣質的原因,對某一方面有著較高的需求,被稱為“高需求寶寶”。而小寶寶只能透過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若你不迴應,寶寶將認為哭沒有價值,從而抑制了他的情感表達,導致寶寶脾氣變得更倔強或被一些負面情緒包圍,不利於寶寶的情感發展,更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不要試圖讓寶寶適應父母而去訓練寶寶獨自哭泣、獨自睡覺、按時餵養。強迫培養的獨立寶寶眼下看著似乎很不錯,但長遠來看,父母的損失是很大的,這類寶寶認為沒人理會自己的需求,缺乏對父母的信任,與父母的親密關係將大打折扣。嬰幼兒期是父母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時期。高需求寶寶需要父母付出的更多,父母應保持好心態,把握好每一個休息時間,更好的照顧自己和寶寶,讓寶寶愉快的表達自己的需求。雖然對父母來說會很累,但或許你會收穫一個個性很好的寶寶!
-
3 # 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
應該是抱習慣了!可以放到床上陪她玩試試?比如醒著時候,用搖鈴陪她玩,多和他說說話或者給她看黑白卡,總之逗她,讓她感覺不孤單,然後慢慢引導她學著自己玩會。
總是抱著對孩子身體發育不好,等孩子會翻身了,需要更多的活動空間,促進大運動的發育!但也別一下子不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另外她睡覺睡得多嗎?應該可以吃飽吧?吃不飽孩子就容易鬧,抱著就不愛哭。
排查原因,慢慢來,養娃不易,每個娃情況也不一樣,找到適合自家娃的養育方法!
祝寶貝健康平安快樂~
-
4 # 傾聽167003048
不知道寶寶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
我家寶寶回老家之前都是乖乖的,放在床上玩不抱她可以玩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當然會抱她起來活動活動轉一轉…就從回到老家開始,只要沾床就哭,甚至有幾次哭的想要殺他一樣,心痛的要死也找不到原因,後來回孃家(暖氣+炕)就沒一次那樣,我媽說是老家太冷,床太涼寶寶不喜歡…今年回老家,寶寶稍稍大了點懂一點點表達了,只要上床他就拽著衣服不讓脫,早上起床拽著被子不穿衣服…這才肯定了原因。
寶寶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鬧,要耐心找找原因…願寶寶好好的…
-
5 # 晴空178171198
放到床上就哭,證明寶寶沒有得到滿足,也沒有安全感,誰都不喜歡被孤零零冷落在床上,建議你把寶寶放床上的時候不要急切的離開,可以在一旁陪他一會,讓他感覺到有人陪伴他,即使要離開,離開前給他適當的玩具陪伴他,或者用音樂分散他的注意力,這樣他就不會太專注於大人,也會減少不安。寶寶不要經常抱著睡,外出也少抱,儘量嬰兒車,抱著久了寶寶就會產生“被抱著的安全感”!可以一起陪他躺床上哄睡,或者嬰兒車上,如養成不好的習慣很難改正,糾正習慣要循序漸進,有耐心。最後小孩放床上一定要關注好,以免掉床或者其他意外!
回覆列表
看了之前大家回答的說不要抱,或者讓孩子哭一會等等,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孩子在三歲以前是要無條件的滿足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與世界的連結只有媽媽的乳房,哭了有乳房就是好媽媽,沒有乳房吃就是壞媽媽,表達的方式只有哭和笑,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及時的充分的迴應和滿足,否則孩子內心會有創傷,得不到母親及時的鏡映,孩子會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覺得外界是對自己沒有迴應的。長大會自卑,不相信成人世界,很多童年沒有愛的孩子,長大會得精神分裂。那些說孩子不哭才抱,哭了不抱的孩子,是受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的行為學派的影響,他說只要給他一批健康的孩子,他就可以培養成醫生,科學家,商人,小偷等等,是沒把人當人,而是當成產品來訓練的。但華生自己的孩子,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自殺了,反而證明他的理論的不足。所以正確的方式,就是在三歲以前給予孩子充分的愛,三歲以後是有規則的愛,一歲之前更是無條件的愛,該抱就抱,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溫暖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