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歷史

    首先我們來看看歷史記載: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饢,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史記》

    按照太史公的記載,漢初皇帝車駕配置的4匹馬都無法做到顏色統一,而王侯將相就更不可能乘馬車了,都是坐牛車。

    偌大的大漢王朝,為什麼會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原因是兩方面的。

    第一個原因是馬本身特性

    馬並不是中原地區特產,而且因為種種原因,馬在中原地區飼養規模並不大,特別是秦漢時期。

    首先,中原地區是農耕社會,馬的作用遠遠低於牛,甚至是羊、豬、狗或者家禽,在僅能維持溫飽的家庭中,誰會去飼養一個多餘的活口?

    其次,馬的養殖很困難,馬料消耗巨大,所以想要養好一隻馬需要巨大的投入。

    再者,飼養在民間沒有形成規模,馬的生理習慣、配種、生病等等都沒有經驗,盲目養馬很容易養死,得不償失。

    所以對於民間來說,養馬是一項高投入、低產出、高風險的事情,沒人原因主動養馬。

    但是在起兵興起後,特別是遊牧民族憑藉戰馬之利橫衝直撞,中原王朝也必須組建自己的起兵,民間養馬勢在必行,所以各個王朝都會推行馬政,強制民間養馬。比如說明初就規定北方每戶人家都要養馬,南方每5戶人家養1匹馬,後來放寬到北方每5戶人家養1匹馬,南方每10戶人家養1匹馬,然後每年給官府提供1匹馬,官府給予相應補助。

    所以中原少馬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持續戰亂的影響

    從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到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結束,戰亂一共持續了8年。

    長時間的戰亂,中原大地戰火連綿不斷,百姓連基本的安居樂業都做不到,怎麼會有人飼養馬匹,所以戰爭當中使用的馬匹都是存量。

    馬匹又是戰爭當中的“易耗品”,“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一場戰役下來,馬匹損耗量比戰士人數還多,但是馬匹的生長需要很長週期,無法得到充分補充,所以8年戰亂下來,沒有多少能用的馬匹就毫不奇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喜歡什麼型別的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