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林杏壇獨立學者
-
2 # 北辰0810
記得曾經和我剛上初中的女兒的有過一段對話,現在還原一下當時雙方溝通的語境,或許能夠給大家帶來一點幫助和啟發!
你說憑什麼我要刻苦地讀書?我說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讀書會給你帶來幸運和福氣!成就你所有的夢想!
你說剛開學不急,以後學習的時間多了去了!我說時不我待,時間永遠不會虧欠用功的學生!會成百倍千倍給你帶來好運!
你說本人小學成績不咋地,信心不足。我說小學成績好壞與初中關聯性不大,現在就讓一切歸零,你們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就看誰更努力!誰衝在最前面!
你說同學才不會恥笑你的成績,會一直幫助你!我說如果是這樣就更好,同學的輔助必盡是有限的,最後還得靠你自己!
你說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績,我有自信!我說信心足當然是好事,光說不落實到行動就不太好!你要知道好成績只會更眷顧自信加勤奮的人!
你說別說了我都懂,我說你即然都懂了還讓我操心是不是不太好!
你說我以後自覺不讓你操心好了吧!我說行,今天就到這吧!看你以後表現了!
由此可以窺探一二,如果你想要雙方溝通起來順暢一點,你必須在話語權上稍佔主動,除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外,還要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據,張弛有度,切忌刻板生硬,咄咄逼人!
-
3 # 風清月朗朗
父母和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溝通引起的,溝通不當很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矛盾,那麼,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就成了重中之重,來聽聽以下的8種方法吧!
1.傾聽孩子
生活中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有時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孩子在和媽媽說話,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孩子讓他來幫忙。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如果你總是忽略孩子,他便會失去告訴你的興趣。在“聽”時,做到目光接觸,要孩子感覺到你是真的願意聽。
2.不取笑孩子
孩子的想法和大人們是不同的,不管孩子說什麼,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
當孩子很認真的向你訴說,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願意跟你說。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瞭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3.主動與孩子分享
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4.多用身體語言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5.別問太空洞的問題
比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引出話題。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即是一個好開頭,用幻想的方式去實現孩子願望,理解孩子的渴望心情。
6.瞭解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會從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瞭解情況後,做出真誠的回答或支援。最好在獨處的狀態下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到隱私被尊重。隨時與孩子共情,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理解他的。
7.多跟孩子單獨相處
有一個母親說她很珍惜接送女兒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沒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沒有家人的。其實,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珍惜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畢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會減少,只有多和孩子在一起才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8.對孩子表達你的愛
一個簡單的擁抱、親吻,幾句喜愛的言語,充滿關愛的一瞥,都包含著巨大的力量。多抱抱,多親親孩子,肢體接觸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父母對孩子的所有教導在他耳朵中都將形同廢話。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有效溝通才是父母實施一切教育方法的關鍵。
-
4 # 雷老大的小世界
中學生有了自己更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本身對世界對問題的看法有那麼帶走不全面性,所以和中學生交流多應以尊重,理解的基礎上來溝通。但是由於中學生年齡特點,所以在原則問題上來說,該保持立場還是必須保持立場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也非常重要!
-
5 # 高考志願劉老師
我是高考志願規劃老師,平時和學生的接觸非常的多,在報考這個環節,你就能夠明顯的感覺出來這個家庭的和諧程度、民主程度以及家庭的氛圍。我們有些考生和家長簡直無溝通可言,甚至是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這就反映出來家長和孩子在平時溝通中存在極大的問題。
有這樣二種“極端”的表現形式:
一種情況是家長粗暴、專橫,孩子完全沒有發言權,一切都得按家長的指示去辦。孩子不認同,矛盾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家長比較強勢或者事業小有成就的家庭。家長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孩子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辦,就肯定沒問題。
第二種情況是父母唯唯喏喏,孩子趾高氣昂。這種情況一般是孩子自尊心很強,學習成績也不錯,他身邊有些同學的家庭條件比自己好,他就產生了一定的逆反的心理,對自己的原生態家庭不太滿意,覺得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和理想,所以說萬事想自己做主,不和父母商量。
上述兩種極端的情況,雖然不多見。但要值得我們去反思。我是從以下幾點對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進行梳理的。
第一、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世界上最無私來關心和幫助你的人。他們的態度可能你無法接受,他們的方法可能比較落後,他們的條件可能不會讓你事事都滿意,但他們是最純潔、最真誠,最無私的。
第二、我們也會提醒家長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要管住嘴,要靜心。要學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都不能妥善去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強加給孩子,不要把孩子當成你未完成理想或事業的繼承者或者是開創者,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第三、家長和孩子都要學會和自己和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我們家長的心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我們一定要把它磨滅掉。我們要能夠接受自己的平常,用平常心來對待一切事情。
第四、我們在高中階段,孩子和家長最大的核心問題就是學習成績,學習成績起伏極易成為他們矛盾爆發的導火索。我們就學習談學習,家長應該學會和孩子共同對試卷進行分析,要找出來出錯的是哪種型別的題,或者哪些知識點,並加以強化訓練去掌握它,這才是父母和孩子取得一致的一種正確的溝通做法。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天生的,但是做父母的能力是需要後天去培養的,我們希望家長們要多關心孩子,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要讓自己站得更高一些,給予孩子的幫助更寬廣一些。同時作為孩子來講,也應該適當的讓他們吃一些苦,讓他們明白父母的不易,父母不要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卻把自己的艱辛藏在身後,這樣的父母看似無私,實則上是誤導了孩子,他會認為他的任何要求你都會滿足。要學會適當的在孩子面前“示弱”,讓孩子有意識的承擔起家庭未來的責任。
-
6 # 90後萌媽的生活日記
想要解決中學生問題,就要了解他們現在的心理發展特點,然後再加以解決。
一、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的影響
青春期的到來對初中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影響。
其次,初中生對異性產生了好奇和興趣,萌發了與性相聯絡的一些新的情緒情感體驗,滋生了渴求但又不能公開表達這種願望和情緒,所以,常常體會到一種強烈的衝擊和壓抑。
2、 成人感和幼稚性並存
由於身體的發育成熟是初中生產生了成人感,但在辯證思維方面才剛剛萌芽,思想方面仍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情緒體驗也缺乏成人的深刻和穩定,社會經驗不足等幼稚性,這無疑會給初中生帶來許多的心理衝突和矛盾。
3、 反抗性與依賴性並存
由於初中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成人感,進而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對一切都不願順從,不願聽從父母、老師及其他承認的意見,在生活中,從穿衣戴帽到對人對事的看法,常常處於一種與成人相牴觸的情緒狀態中,也即我們常說的逆反心理。
但是,在初中生的內心並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有所變化。童年時,對父母的依賴更多的是在生活上,初中生對父母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援和保護。
存在於少年身上的反抗性非常複雜,實際上,在生活中許多方面,初中生還是非常需要成人的幫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時候。
4、 閉鎖性和開放性並存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漸漸地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心理生活豐富了,但願意表露於外的東西卻少了。把日記藏起來不讓別人看,就是把自己內心世界封閉起來的最好印證。
5、 勇敢和怯懦並存
在一些情況下,初中生似乎能表現出很強的勇敢精神,但這時的勇敢帶有魯莽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這是因為,首先,他們在思想上很少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和束縛,在主觀上,不存在過多的顧慮,常能果斷地採取行動,其次,由於他們在認識能力的侷限性,使其經常不能立刻辨析出那些危險的情境。
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初中生也常常表現得比較怯懦。例如,他們在公共場合,常羞羞答答,未說話先臉紅等。上述行為與他們缺乏生活經驗有關。
6、高傲和自卑並存
由於初中生尚不能確切地評介和認識自己的智力潛能和性格特徵,很難對自己做出一個全面而恰當的估計,而是憑藉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這樣就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當。幾次甚至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們認為自己是非常優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一些偶然的失利,也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無能透頂而極度自卑。這兩種情緒往往交替出現在同一個初中生身上。
7、 煩惱突然增多
不知道以何種形象出現與公眾面前,不知道如何在同伴中保持較高地位。,所以瞭解啦他們發展的特點,就可以對症下藥,我們應該試著以朋友的方式和他們相處,對他們的一些正確行為給到認同感,不要用父母的位置啦壓迫他們,例如父母說的都是對的等等話語少說。
另外,培養和他們共同的興趣愛好,這樣父母和孩子就會有更多的話題,這樣管理會比較容易一些,把他們當一個大孩子來看待,少指手畫腳,但是可以提出你自己的意見。
-
7 # 小小碩享
初中的孩子,大多都不同程度的處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生較大的變化,孩子們的性格也從小學階段的“傻瘋”無所顧忌,變得處處謹慎、禮貌、有主見、有心事了。
做為家長,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這些變化,採取合適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第一,有耐心,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初中的孩子,學習任務多起來、學習內容更加深奧,當孩子結束一週的學習回到家裡,我們更多的要和孩子們溝通在學校的生活、和朋友同學的關係、和老師相處的是否融洽,有沒有心裡想不通需要我們大人來幫助解決的問題。當這些問題孩子能愉快的和我們聊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再溝通學習幾乎沒有什麼障礙了。
第二,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好朋友,在孩子心中真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初中的孩子處在“小大人”階段,自己以為自己什麼都懂,脾氣見長,性子有的開始急躁,其實還是孩子氣十足。在這個階段家長和孩子溝通首先要尊重孩子,再吆三喝四的會適得其反!
第三,多溝通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話題,學習不要急於求成!平靜的對待孩子考試的分數,幫助孩子樹立足夠的信心!學霸就不說了,尤其是成績不是太理想的孩子,家長的理解和支援就是孩子的“天”。記得我兒子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月考完的那個週末,晚上我和兒子在街上散步,兒子拉著我的手說:“媽媽,告訴你一個“不幸”的訊息,你能接受麼?”
我笑了笑說:“能有啥不幸的訊息,說吧,我都能挺住哈……”
“媽媽,這次月考我數學考了36分,全校倒數第一………你生氣不?”
我聽了孩子的話,看了看旁邊的兒子,那一臉的愧疚和不安。
我摸了摸孩子的頭說:“媽媽不生氣,但媽媽很遺憾,你沒有考好,媽媽相信你是失誤,這次考36,下次考37行不?這次考倒數第一,下次考倒數第二,可以吧……”兒子聽到我誠懇而幽默的話,也傻傻的笑了。
兒子說:“媽媽,我感覺學的新知識我接受比較慢,我得有一段時間才能消化,下次我真的不會這麼差了……”
我告訴兒子,已經考過的無論好壞都不要去想了,總結一下失誤在什麼地方,用好的心態迎接下一次就Ok了,媽媽始終相信兒子是最優秀的!
所以,我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初中孩子,溝通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尊重孩子、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始終給孩子傳遞樂觀、向上的正能量,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會成長的很優秀……
-
8 # 子曰詩云
如何跟中學生溝通?有二個原則:堅持少說勝於多說原則,堅持巧說勝於少說原則。
一、少說勝於多說,重點在於“少"。"少"指頻率低,“少"指內容單一。中學生有這樣的心理特徵:思想趨向成熟(其實並未真正成熟);個體意識加強,強調自我,要求平等與尊重;獨立意識增強,自以為有思想有主見,不太接受別人的思想強加到自己的思想,一旦強加,往往是叛逆;甚至有的學生為顯示自己的獨立性,往往以唱反調的方式與家長老師對抗;再加上這一代獨生子女,最不缺的是道理溝通。所以,要想與中學生有效溝通,老師家長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多看少說!據調查,中學生最討厭的教育方式之一是整天嘮叨,事無鉅細;最受不了的管理方式是班主任老師時時關注,事事插手。所以,一定要少說。再有,在溝通時,最忌面面俱到,言多必失。所有內容都要溝通,其實是一個內容也沒解決好,每次只解決一個問題;在內容的深度上,要像江湖高手過招一樣,點到為止,不可把問題講得太透徹,那你的底牌就暴露了,你就沒有退路了。點到為止的好處是既有溝通的範圍,又有溝通的態度。學生感覺到自己的確有問題,對方又尊重了自已,將自己當成一個成人,留足了面子。這樣溝通渠道就暢通了。我就是這樣與女兒溝通的,平時密切關注,不露一點口風,由著她表演,一學期最多兩次,孩子一聽我要與她談話,立馬規規矩矩,中間如有狡辯,被我一一破解,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很有效果。
二、巧說勝過少說,關鍵在於"巧"。一是時機,二是技巧。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完美地詮釋“巧說"的觀點。“好雨"首先是知時節的,正當春天就下下來了。你看秋冬兩季都少雨,春季土地急需一場雨滋潤,不論是冬季越冬的作物,還是春播的莊稼也急盼一場雨,此時雨就下了,“春雨貴似油",真是一場好雨呀。同理,一次好的溝通,是絕對要講時機的,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那就是皆大歡喜,孔子的“不憤不啟"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時機不成熟,就免談。在恰當的時間下的雨,既沒有大聲大氣,也沒有急不可耐,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以一種自然低調的方式,一點一滴滋潤著土地。其實這就涉及到了溝通的技巧,既然是溝通,雙方都要敞開心扉,坦坦蕩蕩,雙方都平等的。那麼語言上要講分寸,態度上要講平和,擺事實講道理,切入的角度要恰當:一個字“巧"。
回覆列表
其一、要了解中學孩子的特點
1.壓力大
2.價值觀形成期
其二、要了解孩子的矛盾所在
1.身體或生理成長與心裡成長的矛盾
2.學習壓力和正常生活的矛盾
其三、解決方法
原則:
1.家長要成長,一般家長很愚蠢,憑藉經驗帶孩子。我有一句話:經驗主義害死人,理想主義耽誤人。作為家長最好從傳統文化當中找到成長的智慧,而不是聽所謂“專家”的心靈雞湯
2.走進孩子的世界,逐步引導。
第一個是前提,家長不成長,是不會進入孩子的世界。進去了也是陷入。
——智慧東方國學院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