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這句詩是劉禹錫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做夔州刺史時寫下的民歌風味組詩《竹枝詞九首》其七中的一句,“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竹枝詞九首》其七全詩如下: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可以看出,劉禹錫常以這種輕快通俗的筆法入詩,生活氣息濃郁,自成俗雅之趣。寫此詩時,詩人恰好50歲,半百之年,歷經了遊學、成名、被貶、喪母等諸般人生際遇,早已看淡起落、寵辱不驚。

    “瞿塘”即瞿塘峽,“嘈嘈”是水流湍急的聲音,不同於小溪的“潺潺”和細水的“涓涓”,瞿塘十二灘,土石白浪,有阻有險。“此中道路古來難”,如此飛塵急水,自當是千古以來的難行之路,李白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想來不外如是。“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總是惱恨人心還不如這江水,無端端地都能平地掀起波瀾來。

    這句詩從江水的急湍反襯世人之心的險惡多變,可以算是詩人發自內心的感慨之言了。劉禹錫19歲即名滿士林,後來在永貞改革失敗後,無奈屢遭小人的誣陷、權貴的排擠,不幸兩次被放逐遠地。這樣悲慼的境遇,使詩人倍感人生道路艱難險阻無數,觀去無波,實則兇險,因此寫下了這樣帶有憤嫉與不平的句子。

    劉禹錫言瞿塘之險,因為他所在的地方正處於三峽的上游,當地人們對瞿塘峽的驚險可謂是盡人皆知。他言世上人心之險,以自己作句中主語,藉此點出在現實的際遇中看到的人情炎涼,也在字裡行間表示了自己對人心險惡的態度——“恨”。前後的兩句,既有轉折、也有遞進,“人之言”的,與“我之恨”的,就這樣巧妙而深刻地聯絡在詩中,流傳史書。

    可嘆的是,如劉禹錫這般坎坷浮沉的經歷,似乎是每一位中國古代的文人都逃不過的宿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友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