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吳成功

    這個問題分三部分來回答:

    一是如何認識書法的水平。

    二是如何提高書法創作的水平。

    二是如何寫出個人特點。

    這三個問題都很重要。審美能力是書法創作水平提升的基礎,“手”上功夫,即書寫能力是整體書法水平提升的根本。大家聽過一個詞,叫“眼高手低”,其實,在書法技能提升中,跟不上,寫不好,是常事,只要練習多了,自然就會寫出一手好字,但眼力不足,學習太少,不分美醜,即使天天寫字,也在書法的道路上不會走的太遠。從某種程度上講,提高審美能力要比提高實踐能力難得多。

    所以我們日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就是自己怎麼寫也不進步?還有為自己認為得意的的作品,別人卻說弱了點,相反自己不太滿意的(僅是個別),別人卻說有意思?這就是審美能力問題。見的少,往往就自以為是。當然,僅有審美能力還不夠,不掌握筆法、墨法等一些的書寫技巧,也是難以提升書寫技藝的。

    一、如何提升書法眼力

    二是多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就是要藉助各種機會多提具體性問題,提問題時要具體,問問題最好能就近找老師,能示範就更好。問老師、問同道、問網路……

    多總結

    這裡的總結,更側重於對“法帖”、“臨作”、“佳作”的反覆研究,同時注重對書法之外的藝術生活的涉及,如在詩詞、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中發現共性美的“靈魂”,久而久之,透過努力就會有所提高。

    二如何提高書寫動手能力

    人人體會大致有兩條:一是“多記”知法,二是“多寫”守法。

    途徑很多,但繞不過三條:

    一是多臨寫古人的法帖,體悟筆法、章法及墨法,鼓勵以墨跡帖為最佳。習書法中常年堅持。

    二是多進行實踐性創作,增強記憶,增加自信,逐層漸進。切磋性創作最佳。自己在練習時也可先集字,後發揮。

    三是不放棄其他書體的研習,多采用後人看前人的方式研究法帖,從中找他們在前人基礎上改變了什麼,勤動手,勤動腦。

    三、如何寫出自己的特點

    三層境界:

    一是有我,常練習,慢慢改正;

    二是忘我,常提醒,筆起正脈;

    三是無我,常歸真,隨性自然。

    歲在己亥春月 成功

  • 2 # Amanda78361395

    謝邀。首先要有基本功。有科學的方法,有好老師指匯入門。選擇書體,臨帖,一定要臨古人的碑帖。一本碑帖,要從對臨,背臨,最後意臨,一種字型要多臨幾個人的,按照上述臨法練,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而是按年而計,少則一年,多則幾年,再試著寫作品,把你所臨習的各種風格揉為一體,消化吸收你認為好的東西,反覆寫,多動腦,也許會在這種書體中寫出自己的風格。

  • 3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書法的提高離不開各種技法的熟練掌握。它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線條的質量。二是結體的效果。三是章法巧妙的組織安排。

    一,線條的質量。用筆用墨的好壞決定線條的質量。線條的質量突出表現在用筆的準確性、線條的骨力、變化和彈性上。

    二,字的結體。字的結體反映字的體式和風格。透過不同的結體就能區分篆隸楷行草等不同書體的不同風格。

    三,章法,即一幅書法作品的結構佈局。好的章法氣韻生動,很有意境。

    那麼如何不斷提高書法水平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呢?透過多年的書法實踐,我認為:

    一,從臨帖入手,苦練筆墨功夫,提高線條質量,為書法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習書法理論,以一帖為主,從同一書體的不同法帖中選取你最喜歡的文字或偏旁部首融入主帖之中。因為經過融合,加進了自已的審美情趣,因此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三是要多觀賞和借鑑名品名帖,反覆琢磨,在不斷實踐中組織好章法。獨特的章法也會彰顯作品獨特的意境和風格

  • 4 # 紅飛硬筆字

    關於如何提高和個人風格的問題:個人談點拙見:

    第一.談到提高書法水平,說明我們已經有過練習書法的一個過程,或者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瓶頸期。感覺再怎麼練好像總是進步不大,我也有過這麼一個經歷,雖然我不是書法家,但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也是有一點心得的。

    1.我們首先要分析,看看是我們選帖的問題,還是我們練習的方法問題,還有我們眼光的問題。選帖就是我們一定要選擇一些大家的,自己喜歡的書體,如果是隨便抓一本帖來練,那肯定是不科學的。

    2.說到練習書法的方法,當然還是傳統的練習方法,先臨摹,從楷書練起,基礎打好之後再練行書,草書。當然也包括其他的書體。個人意見是練好一樣再練下一種書體是比較好的。

    3.眼光就是我們說的眼界審美,我們一般練習書法它的提高是分三個部分組成的:腦,手,眼。我們練字也是一個大腦記憶的過程。我們的眼就是審美,審美也要跟的上。然後再加上我們的手的練習和基本動作,就完成了一個書法學習的過程。不但要堅持基本動作的重複練習,還要用腦記憶,再配合我們的多看多觀察來提高審美,只有三個方面互相配合,能循序漸進的堅持練習,書法水平自然而然就會逐步提高。

    第二.關於個人風格,談到個人風格,這是我們在經過了一個長期的練習書法的過程之後,自然後形成一種自己的書體。

    個人風格的形成是需要你吸取眾家之長,掌握幾種書體或多種書體之後的一個昇華和提煉的結果。簡單來講:你喜歡行書,那就去學習臨摹你喜歡且漂亮的字帖,一個練好之後,就去練習另外一個人的字帖,這樣反覆練習之後你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自己的字型,這就是你的個人風格了。

  • 5 # 翰墨書道

    書法的風格是在精通一家,然後遍閱百家,融會貫通之後逐步形成自己風格的,雖然我們可以選擇風格或流派方向,但歸根結底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刻意追求書法風格並不是百分之百可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性格就是風格,所以書法上有“書乃心畫”之說。

    如果確實要給自己定位風格,無疑畫地為牢。實際上我們在臨摹書法的學習過程,就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風格的取向,亦或這種取向開始時時朦朧的,模糊的。我們在臨摹學習過程中的的在保持惟妙惟肖形神俱似的基本原則情況下,隨之技法的嫻熟和理解的程度不同,風格就會自然形成。實際上書法的風格取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約略在青年、中年、晚年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如王羲之的書法,特別是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基本是都是如此,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變化或風格,如《多寶塔碑》和以後的《勤禮碑》《大唐中興頌》等,還有就是基本一個階段的書法風格可能非常接近,但由於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也會造成書法作品不同的細微的風格差別,比如書法家的心態及感情色彩的變化。

  • 6 # 度道書法

    首先,不要擔心沒有個人風格,個人風格的形成需要閱歷和時間。要擔心自己所取法的物件的碑帖寫不像,臨摹首先要入帖,然後再出帖。

    其次,我們臨摹不可能100%像,不像的部分就是你個人風格的基本體現。好比,我們100個人都學歐陽詢,但100個人寫出來都不一樣,那是加入了個人的理解和思想,因為我們的學歷,認知,閱歷以及所處的環境都不同,所以對字帖的理解也不一樣。好比上學,在一個班裡同一個老師教,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都是不一樣的。

    第三,書法風格的形成不是臨過一個字型,一個字帖就能行成的。先要忠於一家一帖,再遍臨百家百帖,透過理解,融匯貫通,加上大量的實踐才最終能有一點不一樣。

  • 7 # 中州耕牛堂主

    這可是個大問題啊!太寬泛啦。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看法,供題主參考之。

    我認為,寫出自己的書法風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能寫出自己的書法風格,需要時間,需要功夫,更需要悟性。據瞭解,有不少書者寫了一輩子字,學了一輩子書法,也沒能寫出自己的書法風格,或者是個性不鮮明,風格不明顯。那麼,如何解決書法風格的問題呢?由我慢慢道來。

    上圖為漢隸的一種風格。

    首先,要專工一種書體,並把切入點放在一種書體的一種風格上。無論是專工哪種書體的哪種風格,第一要務就是深入臨帖,並加以研究之。研究,有悟的成分含在其中。把帖上字臨到七分形似和神采時,再在七分形似和神采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三分個性,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但是,能把帖子上的字臨出七分形似和神采,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按常規來說,把字帖上的字臨出七分形似和神韻,須下十年左右功夫,悟性高者,至少也得六至八年左右的時間,而且是在專工一帖的情況下。

    上圖為漢隸的另一種風格。

    時下,有一些學書之人,不是靜下心來深入臨帖,而是挖空心思的尋找學習書法的竅門和捷徑,還尋思著怎樣才能早點成功。有這樣的想法的人,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了?學習書法,不是三年五載就可以成功的,若要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那就難之又難了,甚至是難於上青天啊!

    上圖為融入多種漢隸風格後形成自己隸書風格的作品。

    其次,是加強字外功的訓練。古人有詩云: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學書法也是一樣的,汝果欲學書,工夫在字外。

    在臨帖,讀帖,領悟書法精神的同時,還要讀一讀哲學和邏輯學,讀一讀《四書五經》、四大名著、唐詩宋詞等書籍,從字外汲取營養。讀書,間接上對學書法是有極大幫助的,希望各位書友不要將之忽視。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風格。盧中南是習歐楷的,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已經形成自己的“歐楷”風格了。

    上圖為張繼的隸書風格。有漢碑的元素,有漢簡,秦簡的影子,還有漢代摩崖《大開通》的筆意。

    上圖為孫伯翔的魏碑書法作品。孫伯翔是專工魏碑的書法家,經過幾十年的研習和領悟,已經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 8 # 賈寶玉傳人賈三少

    書法實現個人風格就是代表書法的創新和進步,那麼,要實現所謂的個人風格,必然離不開夯實的書法功底和閱覽群書的閱歷。

    書法是個需要鍥而不捨堅持練習的文化之本,在練習的同時不僅僅是提高自己的的動手能力,更多的是提高自身對於書法意境的理解,當手感融入意境,書法的樂趣也就自然而然誕生了。

    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興趣作為催化劑催化著學習書法的動力,讓你在書法的道路上走的更長,更遠,有了這樣的念頭,書法的創新才有機會。

    當手感和意境達到一定程度的積累,就是厚積薄發的時候了,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不是刻意追求而來的,那時候熟能生巧的你對於書法的表達是遊刃有餘,信手拈來,完全是你想怎麼寫,筆就怎麼走,你的情志完全表達在紙上,充滿感情。

  • 9 # 千千千里馬

    提高風格難度就更大了。我不知道題主的問題是問如何提高書法水平還是個人風格?

    既然不涉及提高書法水平,我們就說說風格的問題。

    書法家形成自己的風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實踐證明的,不是怕創造,也不是不能“創新”,而是書法有嚴格的體制限制。

    比如,書法是漢字,這就是最大的限制。

    它不像繪畫,我們可以超越形象。書法的“形象”就是漢字,你是不能超越漢字談書法的。

    所以,書法也是以繼承為主軸線的。越繼承越說明書法又功夫。

    但是,由於藝術還需要一些藝術性。所以,你的書法跟王羲之一模一樣,也不是最好的書法,因為已經有一個王羲之了。

    我們學得跟王羲之一模一樣,從一般意義來說,也是了不起的,但是,還不是很了不起。

    一個有出息的藝術家書法家,總是不甘於永遠跟王羲之一模一樣,看不出來誰是王羲之誰是王獻之。

    我們知道,王獻之與父親王獻之都不一樣,差別就是個性風格不同。

    比如,王羲之的書法緊密嚴謹,王獻之都書法自由灑脫。這都是個性差別。

    這說明,書法雖然繼承是主軸線,但是,仍然有創新的空間。

    如果要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首先基礎要紮實。

    其次要轉師多益,精於一家,廣通百家,做後才能有足夠的創新思維。

    如果學習單調,只有一家的書法,你想跳出這一家,已經被框死在有限的一家書法體制裡了。

    例如,今天很多人學習歐陽詢多年,結果,還是在歐陽詢的一個圈子裡,怎麼會有自己的風格?

    何況學習歐陽詢都學習的是次好的歐陽詢。

    昨天,我剛剛看了兩個書法,正好都是學習歐陽詢的。一個是田蘊章73歲臨摹《九成宮》裡面有三個“宮”字,寫得一模一樣,如果我們對照一下歐陽詢的《九成宮》他的三個“宮”字要寫得一模一樣,他還會是歐陽詢嗎?

    歐陽詢的兩個“之”字寫法。

    第二個是盧中南的楷書創作《蘭亭序》,我看到這個楷書《蘭亭序》裡的幾個“之”字也一模一樣就暈了。

    大家都知道,《蘭亭序》有22個“之”字不一樣的書法家,經常掛在口頭的藝術。

    但是,你知道《九成宮》裡,歐陽詢裡有33個“之”,也學得不一樣,你說歐陽詢是不是學到了王羲之的最好王羲之的精華?

    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學到精華,書法家的精神就是富有創造精神。碰到幾個相同的字,都不能創新,你還指望什麼書法風格呢!

    田蘊章的三個“宮”字都能一模一樣,盧中南的二十幾個“之”字,也一模一樣,你說,你怎麼能有自己的風格?

  • 10 # 神韻軒書法

    學習書法使人心地淡泊,心靈得到放鬆,如何提高並儘快寫出個人風格?

    每個人的字跡中,蘊藏著獨特的"生命密碼″。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韻味。

    如偉人毛澤東書法豪邁雄健,氣勢磅礴。劉少奇書法厚重遒勁。周恩來書法嚴謹、凝重、渾厚。朱德書法沉穩、大氣、質樸。鄧小平書法大氣從容,柔韌圓勁。(見下圖)

    在書法創作的風格中,應有"自我氣質″占主導地位,透過有形的用筆、結體、章法來體現。

    只要與自已審美意識相近的碑帖,不違背自已的"生命密碼″的碑帖,都可採取拿來主義,大膽取捨,為自己所用。組成符合自己"生命密碼″新面貌的風格。不僅要自然,而且還要高雅。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吃白蘿蔔太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