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桜之雪
-
2 # 我的神光樹
薛定諤的貓這個沒了解過,王明陽的花在修行中理解是指關行照度。
花和你沒有相遇,你不知它,是兩條平行線,各自命運各自安好。
當與花相遇,你知花,你在這裡,花與你相交,花被你照,花合於你,花的生命昇華了,被度了。
一切都是我時,花的生命也是自己的一份子,你心中有它,你成就了,它便與你同登彼岸。
-
3 # 讀書真的超級有意思
薛定諤的貓是講量子力學的可能性,是實驗,是來佐證科學的是唯物的。他說的是兩種可能性選擇了一種展現。
王陽明的花說的是心學,是意識,是思想。說的是跟你產生了關係的東西都豐富了你的思想,你看見花,就是一種關係的產生,花對你你對花都有了作用,這種作用是意識的昇華。
-
4 # PhoenixfKing
薛的貓為形象解釋量子不確定性虛構出來的,只存在於人的意識之中,是不存在的。王的花卻是客觀存在的,只是遊離於你的意識之外,嚴格講世上每一束花在與你相遇之前都是王陽明的“巖中花樹”
-
5 # 尖尖的間
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根本性質的差異。相似處在於,兩者都是一種未定理論,就是無法透過實驗觀察結果。這對科學理論來說也是挺稀奇的,和唯心主義居然有點相似。但是微觀就是微觀,薛定諤的貓是用於解釋一些這個微觀世界的一些奇怪現象。後者就是唯心主義了,強調以人為本
-
6 # 易通義行
一、薛定諤的貓:
二、王陽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的三種理解:1、、不經人事的孩子們看來,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他們或會認為,陽明先生說“花不在你的心外”定然是對的,所以心內自有乾坤,花花草草不過是心內之物而已,因為自己念及此花,此花此時方有顏色,自己若不念,此花便與心同歸於寂,但是花如何開,花又如何寂滅,並不知曉。
2、孩子們長大以後,經歷一些事情,見聞增長,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便復又有所疑問,心真是廣袤無邊的?世間萬物又怎會存在自己心中?“地球不會因為少了誰就不轉”,不管自己願意與否,花樹猶自開落,於是內心開始積塵蒙塵,花影開始朦朧。
3、及至中年,歷經悲歡離合,嚐盡酸甜苦辣,內心逐漸放空,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方才發現,原來自己曾經種種俱是空幻,每個人自有自己的天地,方寸之外並無他物,一念花開,一念花寂,於是明白意念原來可以改變現實。
或許每個人對於陽明先生這段話的理解都不會是一樣的,您也不會理解我此時的感想,我也不知您此時的所悟,我們本來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您是不是我的花,您的花期長或短,您的在與不在,都不過在我一念之間罷了。
三、結論:第一:本質上都是在談意識與客觀世界的關係。
第二:哥本哈根派認為:客觀世界與人的意識是有聯絡的,意識如何作用於外部世界?這些問題暫時還是搞不太清楚的。意識與量子力學的關係似乎到現在還糾纏不清。
第三:薛定諤認為:客觀世界(微觀)與觀察者(意識)之間沒有聯絡,客觀不以人的意識而轉移。
第四:王陽明的話:既肯定了客觀事實,也肯定了意識與客戶事實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它在說世界是在變化的,既是客觀的,也受主觀意識的影響,兩者相互作用。
-
7 # 欽賜太醫
不是一個道理,
一個用頭腦實驗解釋的是科學
一個用頭腦實驗解釋的是哲學
請不要用哲學觀點看待 薛定諤的貓 這個事件。
-
8 # 手機使用者63907981802
這兩個例子,都是提出來以類比的方式便於說明特定問題的,類比示例,是靠受眾撲捉到抽象的核心點起到意會作用,如果意會錯了,適得其反。這種借代表達,生動但扭曲,基於觀察者的感知來判斷事物狀態,到事物依觀察者的感知而存在,哈哈哈哈哈哈,語序變了,意思也變了。兩例有共性。需要說明的是,測不準原理,只能適應在波粒兩相均表現出顯著特徵的場合,薛定諤的貓,是一個非常不謹慎的借代表達,誤導了圈外人,這隻小貓幾乎要開創(或者復活)一個哲學流派。存在,哲學上的定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充分爭吵過了,給出的定義是不依賴意識而存在。
-
9 # 雲水悅禪心
薛定諤的貓是講一隻貓放在一個安放有放射性的裝置的密閉箱子裡,放射性裝置具有50%的機率衰變,如果發生原子衰變誘發機關打破毒藥毒死貓,可以說貓有50%的機率是死是活,但是究竟是死是活在沒有開啟箱子的情況下,是無法準確獲知的,換句話說貓的死活是一個量子疊加態,只有在人的意識的參與下才能最終確定貓的死活。這個揭示了以全然不同於以往的對科學的認知,量子力學以前大家認為科學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意識只能被動的反應客觀世界的規律。而薛定諤的貓的實驗解釋了,人的意識是認識世界的一部分,不能把意識和所謂的客觀世界割裂開來,也即所謂的客觀規律是人的意識參與下的客觀規律。
王陽明的山中花樹其實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思,一個朋友一次問王陽明,你說山中那個花樹在你不看它的時候它就不存在嗎?王陽明說,你不看它的時候它與你同歸於寂,一旦你看到它,它就在你的腦子裡鮮活起來了。其實,佛教禪宗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有個僧人問慧能大師,是風動還是幡動,慧能說是仁者心動,其實說的都已一個意思。無論是風動還是幡動,都是物質運動在意識中的映像,從而引起的感知,沒有意識一切皆無意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能絕然的把人的意識排除在外,恰恰相反是人的意識在認知這個世界,而不是客觀世界在被動的讓人們來認識,人們被動的接受客觀規律的支配。
實際上,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客觀規律,有的是人的認識層次的差異,從伽利略否定亞里士多德的重的物體比輕的的物體落得快,解釋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唯一因素,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揭示的靜態時空觀,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再到目前的量子力學,每一次認知的飛躍都是對前人認知的否定或部分否定,因此,沒有所謂的客觀規律,只有人的認知在不斷的加深,是人的意識在不斷的改變這個世界,有朝一日,人類突破了生理極限,時空的極限,就有可能實現佛教裡所謂的遊戲神通了。
世界不是唯物和唯心截然割裂的世界,而是物質和意識交融的世界,也即唯識所現,一念迷即眾生,一念悟即菩提。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確一點,這兩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也就不可能是一樣的,薛定諤的貓是一個基於量子力學的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放大結果,體現的是量子力學的難以理解性,是薛定諤用來抨擊哥本哈根學派的。而後者只是單純的文學作品,所以二者不能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