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35123734932

    該理論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盛行於60年代。

    負債管理理論是以負債為經營重點,即以借入資金的方式來保證流動性,以積極創造負債的方式來調整負債結構,從而增加資產和收益。這一理論認為:銀行保持流動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層次的流動性儲備資產,一旦有資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透過增加貸款獲利。

    負債管理理論歷史上依次經歷了由存款理論向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該理論曾今是商業銀行負債的主要正統理論。其主要特徵是它的穩健性和保守性,強調應按照存款的流動性來組織貸款,將安全性原則擺在首位,反對盲目存款和貸款,反對冒險謀取利潤。

    基本觀點:

    ②銀行在吸收存款過程中是被動的,為保證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銀行的資金運用必須以其吸收存款沉澱的餘額為限;

    侷限性:

    ①沒認識到銀行在擴大存款或其他負債方面的能動性;

    ②沒認識到負債結構、資產結構以及資產負債綜合關係的改善對於保證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提高銀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該理論是繼存款理論之後出現的另一種負債理論,它對存款理論作了很大的否定。

    基本觀點:

    ①商業銀行對存款不是消極被動,而是可以主動出擊,購買外界資金;

    ②商業銀行購買資金的基本目的是為了增強其流動性;

    侷限性:

    助長商業銀行片面擴大負債,加深債務危機,導致銀行業惡性競爭,加重通貨膨脹負擔。 該理論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一種銀行負債管理理論。

    基本觀點:銀行是金融產品的製造企業,銀行負債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迎合顧客的需要,努力推銷金融產品,擴大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和收益水平。該理論給銀行負債管理注入了現代企業的營銷觀念,即圍繞客戶的需要來設計資產類或負債類產品及金融服務,並透過不斷改善金融產品的銷售方式來完善服務。它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業和非金融業相互競爭和滲透的情況,標誌著金融機構正朝著多元化和綜合化發展。

    侷限性:

    未能很好地解決如何使銀行盈利性與流動性和安全性統一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英語語法中,什麼是抽象意義的地點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