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南農夫
-
2 # 陽光滿溢的世界
我講一下我個人的感受吧,也不一定對,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是非常希望多看書的,也知道看書的好處以及重要程度。看到書店就想進去探索一番,買幾本書來。也買了Kindle,想著一定要好好看書!
結局是書放在一邊積灰,Kindle被當作外賣的墊子,我證明用Kindle蓋泡麵非常優秀!
我也嘗試過在手機上閱讀,結果可想而之。
但有一天,我在地鐵上,因為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地鐵沒有網路,於是我就只能開始閱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看了幾章文字,覺得挺有意思的。
於是我就發現,想要培養看書的習慣可能需要給自己斷網一些時間。我這麼做了之後效果顯著!
關於看什麼書,就看個人吧。想在專業上有所進益就可以看關於專業的書,而想擴充套件哪方面的知識就可以看看那方面的書。我個人比較喜歡看一些小說和散文集。最近擺在床頭的是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也算是豐富知識,也學學別人是如何去生活的。在當中也學習到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方式。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和疑問可以來Sounds和我交流呀~ 也會有許多關於書籍的活動~
-
3 # 宛若好時光
當下,無論你意願如何,知識迭代的潮流正不分晝夜,滾滾而至。
越來越多的朋友會自覺、或被動地加入到閱讀成長的佇列中來。
試想想——
你有多久沒有閱讀紙質書了?
還記得自己堅持讀完了一本紙質書是在什麼時候?
自己、或孩子好像讀了不少書,但一點進步怎麼都沒顯見呢?
為啥孩子讀書後忘記的常常要比記得的多得多?
......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唯有一個——
只讀書,沒思考!
只讀書,沒思考!
只讀書,沒思考!
看來,能把一本書真正地“讀”成內在知識的人真的不在多數。
成人如此!
在校的中小學生更甚!
說到底,閱讀只是開知的第一步。
在這個環節,參與閱讀的人只在一定程度上習得了知識,充其量僅僅是知其然了;
思考才是開智的第一步!
倘若能在習得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地思考起來,那麼,這個有閱讀指向的思考行為才算得上真正有了學習意義的“溫習”和“實踐”行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因此,有一點對於閱讀而言相當重要——
積極思考才是內化閱讀所得的重要手段!
積極思考才是內化閱讀所得的重要手段!
積極思考才是內化閱讀所得的重要手段!
難道不是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一句來自《論語》,正在讀書修學的大、中、小學生耳熟能詳者太多了,其聲朗朗上口,其意淺顯易懂。
眾人皆將“習”意解為“複習”,我看,只是對了一小部分而已。
當你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一番,你會驚訝地發現:
若真是僅僅如此,廣眾讀書修學時便會自始至終“知其然”卻終不得知“其所以然”,與“淺嘗輒止”無矣異!
“紙上得來終覺淺”.醒者,覺也。
很少有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自主思考!
不思考,何來真知?
至此,你一定會對“閱讀思考術”感興趣!
因為:
掌握閱讀思考術比翻開書徑直閱讀要重要得多!
掌握閱讀思考術比積累閱讀書單的長短要艱難得多!
我們一起嘗試著縱向思考,就會別有洞天:
“習”古解有一意為“鳥數飛也”。
學習就像鳥兒苦練飛行一樣,不以“會飛”為滿足,意欲獲得飛行技巧;意欲獲得飛行神韻;意欲獲得飛行廣域;意欲獲得飛行樂趣……
時習之,終得之!
由此,不難理解——
只有堅持將自己的為學所得,不時溫習、實習、再踐行,才能將所學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學而時習之”如此執著的修學態度實在令人欽佩,真正值得傳道、授業、解惑和分享。學習者若能打內心體會到這一點,學習的歡樂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此時,你歡欣著,因為懂得。
再次翻開《論語》,首章《學而篇第一》中的首句躍然於眼簾,細細地品讀、思考幾番,我們就能欣喜地發現:
孔子在此生動地頒授了儒家讀書為學的三個層面。
這三個層面實為個人漸進式自我提升的目標階梯,其中更不乏成長式自我情緒的正向最佳化管理術。
當屬整本論著的張目之綱!
……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滿心歡愉,如獲至寶。
接下來,我會不由得沉浸在更為有效的深度閱讀中。
結果呢,註定會不能自已,註定會不斷內化,註定會大獲全勝!
有效的閱讀姿勢就該是這樣——
不斷地探尋!
不斷地發現!
不斷地質疑!
不斷地思考!
不斷地歡欣!
不斷地期待!
不斷地重新開始!
記住:
掌握閱讀思考術比翻開書徑直閱讀要重要得多!
掌握閱讀思考術比積累閱讀書單的長短要艱難得多!
新春伊始,讀書莫等待。
對此,你做好準備了沒?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心動了,我們一起來讀書!
-
4 # 蝸牛悅讀
第一,如何養成讀書習慣?
1.遠離手機,靠近書籍。
將電子書或紙質書放在手邊,隨時翻看。這一條適合手機不離手的人。
理由:
不建議用手機看書,這也許是我個人的偏見。手機螢幕小,影響閱讀體驗;此外,手機會給閱讀者干擾,比如電話、資訊、各種平臺或app。
2.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比如晚上休息時,翻開書看,重複這個行為,直到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
3.為自己佈置一個讀書作業或任務,確定完成期限,倒逼自己去讀書。比如,要求自己讀完書,寫一篇500字的讀後感。
4.在公共場合看書,比如公園、地鐵等,在眾目睽睽之外,拿出書看。
5.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讓興趣帶動自己,不用別人催,你自己心裡就會想去開啟書。建議從文學類開始。
第二,看那些書比較好?
因人而異,通常你自己喜歡讀什麼,就去讀,適合你的最好。
有幾個建議:
1.讀書前,對書做簡單瞭解,看值不值得讀,有一些勵志、雞湯書,就不建議讀。
2.改善認知,利於個人成長的,可以優先讀,這類書一般不好讀,但很有幫助。
比如《影響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窮查理寶典》等。
3.歷史類、哲學、社科類書籍、心理學等,可閱讀一下。
4.中國哲學比如諸子百家、易經等,慎重讀,這些書不大好讀。
5.文學書看你喜好。
-
5 # 閱來閱好2020
1、清空收藏夾、清空電子書裡的書單。
清空自己收藏了那麼多好書的書架是一件很不忍心的事情,但是沒辦法,為了逼著自己真正讀書,只能“做減法”,清空完後,閉上眼睛問自己最想讀的是哪一本,這個時候,重新讓自己選擇,只能選擇一本,那這本書就是自己最想看的了,然後開啟這本書讀,直到讀完才能讀第二本。前期很難受,但是直到真正的讀完一本書的時候,特別有收穫,也特別開心,久而久之就改掉了以前的壞習慣。
2、購買一本紙質書。
購買紙質書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避免在手機上看書受到的其他app干擾,先讓自己對讀書開始投入時間、感興趣。
3、看同名電影。
如果遇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但是感覺很枯燥,讀不進去,那麼建議你用這個方法。雖然說先看電影再看書會把書中的人物固定化,但是比起根本看不下去書,固定化人物能看下去有何不可呢?
4、多去書店和圖書館。
這個方法有兩個作用:第一,給自己一個文化薰陶;第二,給自己製造危機感。經常去書店和圖書館,你就會自然不自然的感覺自己像個文化人,最起碼嚮往成為個文化人,然後逐步的就會逼迫自己多看幾本書。另外,經常去圖書館,你就會發現,書太多了,自己看過的書屈指可數,如果再不抓緊時間讀幾本書,以後真的更沒時間讀書了。
-
6 # 拾光1991
我也是最近才養成看書的習慣。自從有了抖音和各種遊戲app之後,就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特別是刷抖音,一不留神,一天就過去了。細細想來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看一本書了。
我養成看書習慣的秘訣就是——多去圖書館。
我們家離新華書店比較近,基本每天都會在那裡待兩個小時以上,最近經常看的是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不管做任何事情,環境都很重要,特別是對於自制力差的人。就像你如果想健身,最好去健身房,如果你想讀書,就多去圖書館,因為在那裡你會看到從小學生到老年人,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安靜讀書,如果你拿出手機玩,會感覺自己很突兀,這樣就在無形中形成了自我監督。我每次去圖書館都覺得很充實,沒有玩手機之後的空虛感。有一次去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在認真的邊看書邊記筆記,我偷偷看了下是關於育兒的書。感覺老奶奶真的很棒。
一開始去圖書館會感覺很無聊,那麼多的書,不知道從哪兒入手。你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型別,比如女生都喜歡言情,或者小說之類的。別覺得這些書沒有意義,至少會慢慢讓你養成看書的習慣,等你喜歡上這種感覺之後再看一些平時不怎麼喜歡的書。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跟自己較勁的過程。能讓你喜歡做的事必然是能嚐到甜頭的事。比如我喜歡的這個新華書店,旁邊有一個咖啡廳,可以免費拿書去那裡坐,環境很好,即使什麼都不幹也能坐一下午。我一開始去書店就是衝著這個咖啡廳去的,不過後來都是衝著書去的。放幾張書店的圖片。
這個影片是週一錄的,這個時候人比較少。大家都在安靜的看書。希望更多的人能愛上閱讀,這真的是一個使人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
7 # 路飛讀書會
只需5步養成讀書習慣,改變人生
這些年養成的習慣,每次會把讀過的書寫出來分享。漸漸地,身邊的朋友都會過來問我要書單,不過問得最多的就是,真羨慕你,讀過那麼多書。我一拿起書就打瞌睡,我到底應該怎麼培養讀書的習慣呢?為此我經常線上給朋友解答,有時候去參加線下讀書分享活動,也有很多剛認識的書友向我請教。今天我把這十幾年來的養成的讀書習慣,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
二:要有儀式感。古人看書前,都要沐浴更衣,淨手焚香。可見古人對讀書的重視程度。儀式感來自一種發自內心的尊崇,把讀書當做生活中的一次昇華。每天工作很累,可是每當洗完澡,走進書房,捧起心愛的書。無論當天多麼疲倦,都瞬間消失。完完全全沉浸在書的世界。因為我把閱讀當做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三:定時定量閱讀。定時的意思是每天要專門騰出一段完整的時間用來閱讀,可以是早上也可以是晚上,這段時間要不受其他事情干擾。定量包含時間量和讀書量。時間量意思是一次規定二十分鐘或者是三十分鐘,剛開始可以把時間定短一些,這樣更容易做到。讀書量是指一次讀幾頁,十頁還是二十頁。不論是時間量還是讀書量,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一個最低限度。即使今天再晚再累再沒心情,也至少看兩頁。定時定量的目的在於不間斷,可以讀得少,關鍵是持續地讀。
四:排除干擾。讀書這段時間把手機調靜音,並且放在手拿不到的地方。跟家人溝通,自己正在培養讀書習慣,希望在接下去的時間段裡,儘量不要打擾我。相信你的家人會非常理解你。因為當你的家人看到你的讀書在進步,他們會對你充滿希望,必定會支援你的。
五:加入讀書社群。無論是線上的讀書社群,還是線下的讀書活動。一個人讀書會覺得很累很枯燥,一旦你認識了同頻率的書友,就會獲得更大的動力。我經常鼓勵我身邊的朋友多去線下讀書活動分享讀書感悟,把學過的好的知識和觀念分享給別人,你能從中獲得分享的快樂和成就感。這份成就感會激勵你不斷進取,不斷吸收更多的知識。
以上就是我十幾年來讀書的經驗,這些年方法已累計幫1000多位朋友養成讀書習慣,很多朋友因此改善了婚姻,發展了事業,人生有了不同。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也能從今天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
8 # 智愛陪伴成長中心
先看你看得下的、感興趣的書。
或者你有什麼想解決的問題,看實用型別的書。
如果一上來就看晦澀難懂的書,很容易煩躁、想放棄,然後就會挫敗感,接著就是惡性迴圈,最終放棄。
我一開始是在工作之餘看書,下班吃完飯以後,就開始看。還可以用碎片時間看,坐地鐵、等公交的時候。
先看小說的話,你要奔著結局和主人公將會發生什麼事去想,要很想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即便看的時候一些文字讓你乏味,但是看著看著就習慣了。
我也是22歲才正式開始看的書,當時我看的是《魔力》、《情人》、《洛麗塔》、《王小波全集》、《溝通的藝術》、《無人生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①》、《非暴力溝通》、《雪國》、《圍城》、《小王子》。看完了這些,我就開始感覺上癮了。我覺得我想知道的更多,想看更多不一樣的人生。
後來我看的,覺得蠻好看的書有《明朝那些事兒》、《追風箏的人》、《我不要你死於一事無成》、《活著》等等。
我最喜歡法齊·婭庫菲的《我不要你死於一事無成》。
-
9 # 在下千城
培養讀書習慣,只需要21天就好。因為21天的時間,完全可以初步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比如讀書、跑步,而你只需要做到兩點的就行。
01將這21天所要讀的書,全部都找好,就放在你面前,隨手可及不管你是想看紙質書,還是想看電子書,你都要把這21天要讀完的書,按序號排好。並且,根據你制定的讀書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比如前3天看什麼?前7天看什麼?或者前10天應該怎麼看,在你的計劃裡面都詳細寫好,按部就班去讀。你可以第1天就讀50頁,第2天讀100頁,第3天把第1本書讀完,依次類推,21天可以讀完3-5本書是可以實現的。如果你再用上主題閱讀方法,21天你可以讀完10本書都沒問題。主題閱讀法就是一次讀一個主題,比如,21天就讀時間管理的書,集中閱讀、集中突破,短時間內提升你的時間管理知識。關於這個方法,你可以參考我的《超實用讀書方法論》,在我主頁,左下角,個人提升,讀書方法裡,非常實用。
02你需要選擇自己應該看哪些書並不是任何書籍都值得你去讀,尤其在培養讀書習慣的過程當中,我非常不建議去讀經典書和大部頭,這會讓你感覺很痛苦。那些經典書確實非常好,但是對於一個沒有讀書習慣的人來講,太難了。就好比你讓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去學習高等數學,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必須讀那些適合培養讀書習慣的人,即初級選手,應該看的書,所以我推薦讀一些休閒類的文學書籍,世界經典名著、茅盾文學獎這些書,讀起來非常有趣,也不難,會讓你感覺有充實感,看完這些書就可以培養你的讀書習慣。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堅持去讀,而不只是要說說而已,加油!
-
10 # 園中郎
怎樣才能養成讀書習慣?你看這樣好不好,現在手機搶奪了許多人的讀書時間,讓咱在時間上做點小文章吧,玩多長時間手機就看多長時間的書,21天養不成好習慣,那就41天,61天,361天試試,總之,用時間熬,總有一天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回覆列表
謝邀。以識文斷字開始讀書,看到友問,誠惶誠恐,不知怎樣回覆。讀書習慣怎樣養成,還須看個人性情,愛好,環境等等。有的人一輩子也不讀書,同樣瀟灑走一回。“孔已己"讀書不會少吧,可最終怎樣?所以,讀書是人生的一方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喜歡讀書,就千方百計想盡辦法去讀。利用各種閒暇,讀專業方面的,讀各類消遣的,諸如中外古典,政史哲傳,志怪遊閒。如今網路發達,網上文章也有好的吧?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即成習慣。一日不讀書就覺面目猙獰…書,在所有動物裡面,只有人這種動物能夠製造,所以,讀書人才更像人。至於讀什麼書,可據自己愛好選擇。中外文學名著,近代現代當代。不要相信權威名人列出的書單,適合自己的即最好。但採得百花釀成蜜,不能只叮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