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505020305

      據目前最新資訊,池氏得姓來源有三種:一是池姓出自贏秦司馬公子池,其裔孫以祖父池字為姓,其後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開封市轄範圍)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屬火,池氏屬徵音,堂號有安樂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諱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採於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轄範圍),遂以地為姓,其後轉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為池姓,一如蒙、滿、北韓等少數民族中有池姓氏族;二如明洪武十一年閩省尤溪陳代澄因避亂,隨母改池姓;三如晉公以婿池質於鄭,而池之為姓:周程休父之後,改程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賜姓。  現在中華最常見百家姓中,池姓排名211位,是一個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佈極廣泛的族姓。池姓氏族主要分佈在閩、浙、粵、贛、皖、魯、冀、滇、陝、豫,及湖北、臺灣等省以及北韓、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一)西平池氏探源  考我平陽池氏源出贏秦司馬公子池,原居咸陽京都,後裔子孫以祖父字為池姓,淵源始此。其後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東部陳留地方,現為開封市轄範圍)公。秦末天下大亂,池氏自京遷西平,得建宗焉,此乃西平郡池氏之所肇基也。  (二)贏姓溯源  池氏追根溯源實系贏姓。據《史記·五帝本紀》稱:皋陶和伯益父子倆同時輔助舜帝。皋陶為少皞的曾孫、女修之孫、大業之子。他曾任舜帝大理之職,制定了五刑之法律,使天下無冤獄,為社會安定作出了貢獻。舜帝封他於皋,叫皋陶。他還發明瞭耒耜,為黃河流域(中下游)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皋陶長子名伯益,為秦趙之祖,繼承了少皞氏的贏。《史記·秦本紀》說:“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據考證:柏翳即伯益,伯益輔助大禹治水,建立了不朽功勳,舜帝賜他為贏姓,命他為贏姓部落的首領。贏姓並非自伯益時才開始有,故而說少皞氏應是贏姓的始祖。少皞的後裔伯益,因對社會發展立了大功,禹準備讓伯益當他的繼承人。《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雲:禹之子“啟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伯益沒有當上首領,於是禪讓制被世襲制所代替,中國歷史由此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伯益後裔有蜚廉者善走,有飛行之譽。蜚廉有子二人:長子惡來,十分勇敢,力大如牛,為紂王貼身護衛統領。周武王伐紂時,未能走脫,盡職而殉身。惡來其後有非子,善養馬,得幸於周孝王,王封非子於秦地,即隴西秦亭(今甘肅張家川之東,即祁連山下清水、後車河畔邊)。這次西遷隴西秦亭,為其後裔奠定秦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次子名季勝,其後為趙。前之宗譜與《辭源》及《史記·五帝本紀》中認為少皞是黃帝之子青陽(即玄囂),這是一種誤記。《史記·索隱》已經補正註明:“青陽非少昊(皞)。”《路史·發揮》指出:“玄囂、青陽、少昊,三人也。”可見《史記》將三人認為是一個三名,是完全錯了。《史記·五帝本紀》認為:少皞是黃帝之子,姬姓。《辭源》認為:少皞是己姓。這都不合史實。據司馬貞《補史記》記:太皞與少皞都是華胥氏的兒子。炎帝與黃帝則是少典氏的兒子。《漢書·地理志注》及《說文解字》都說少昊(皞)為贏姓。少皞以燕為圖騰,燕是玄鳥,並由此而演化為鳳凰圖騰。在古語中,贏即燕,兩字相通,說少皞為贏姓是合乎歷史事實的。  (三)圖騰崇拜  東夷族和西羌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是鳳文化和龍文化的兩個源頭。東夷族的始祖是太皞伏羲氏和少皞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東夷族與西羌族在頻繁交往和通婚中,不斷進行融合,促進了華夏族的形成和壯大,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族系。在遷徙過程中,東夷族分成人夷、鳥夷、鬱夷三大支,其中鳥夷是贏氏池姓的先祖氏族。所以浙、閩等省的池氏宗祠屋脊上有鳳鳥的圖騰,並由此發展到以鳥為圖騰崇拜。  前年,從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回鄉探親的華僑、臺胞都要帶回(一本)《池氏宗譜》,都要尋根拜祖到宗祠,他們一致認為:中華民族,喬木同根。特別是《平陽池氏》確係源遠流長。  少皞以金德而居五帝之一,是中國古代手工業及金屬製器與使用的創始人,並且是上古古樂的發明者,還是華夏第一位天文曆法家。這是據羅泌《路史·後記七》所記:他曾“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為人類天文曆法之父。  少皞氏即是池姓家族的血緣始祖。據《平邑·池氏宗譜》載:相傳五帝之首的少皞有一位女兒叫女修,其貌似天仙,其性近花鳥,長大後能識鳥語。一日,她吞食了玄鳥之蛋,其腹漸漸凸了起來,後生子大業。《池氏宗譜》這一記載是與《史記·秦本紀》所記相吻合的:“玄鳥隕蛋,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即鳳凰之子,是鳳文化的傳人。從女修吞玄鳥蛋這個美麗的傳說中,我們清楚地瞭解到:池姓的遠祖是以鳳凰圖騰的氏族部落。所以各地池氏宗祠屋脊上的鳳鳥圖騰是有歷史淵源的。  《西平池氏宗祠》中還有一方古匾“澤衍中牟”,又是什麼意思?有何來歷呢?  (四)池氏入閩  漢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池瑗公官授中牟令,潔己愛民,頗著政績,生二子,長居西平,次遷西河。  西平郡瑗公(長子世昌之後)子孫甚夥,分散甚廣。至隋開皇中,一派移居光州,歷十一世至池可祖公。唐乾符初,隨軍入閩平黃巢亂,觀察使陳巗表為泉州刺史,由於光州可祖公年力精壯,善騎射,諳兵法,同王朝統兵,因軍功官領都統使。梁開平三年,王審知受封為閩王,可祖公隨入武威軍(今福州)。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池公可祖年六十餘,因見延翰(審知子)無道,遂告病退老,全家喬遷同安縣永安鄉,擇地覆鼎山下安居。閩有池氏自此起雲。同安池氏可祖公生孝、悌、忠、信四子,分四大房派。孝公子孫有移居泉州、永春、汀州、漳州等地;悌公子孫有移居興化、莆田、仙遊等地;忠公子孫有一支後移延平府尤溪等縣,發族甚盛,分遷亦多;信公支派有池公興者,於宋真宗成平年間移居長溪(今霞浦縣)赤岸橋地方。公興公生子注公,注公生三子,分三房:長房住赤岸,三房移江西,次即吾祖養龍公。公習青囊,知地理,於宋仁宗四十一年,擇地閩東綵鳳山相土開基安居,因其山形似綵鳳朝陽,枕山面海,故名彩岙。此乃西平郡彩岙池氏支派肇基始祖也。西平郡池湧源公後裔璣公住後溪,其後分遷橋洋、小留等地,此即西平郡後溪支派之肇基祖也。  瑗公次子居西河,歷晉而唐,後裔南遷。宋鹹淳甲戍(公元1274年)年間,池夢鯉才學冠世,特賜恩科狀元,卓卓表彰,西平堂添輝,史冊流芳。其後裔發族甚盛,有徙居霞浦者,此亦西河郡池氏之所由來也。  只因時久地隔,宗念漸疏,從而西平、西河各敘宗譜,不相顧問,確係人為鴻溝也。考我池氏西平、西河二郡,本是一脈相承,實無可置議也。閩浙之西平、西河池氏祠堂中“澤衍中牟”匾額,意味著懷祖之意也。  (五)聯譜之誼  時值盛世(1993年5月),旅美華僑池雲祥堂兄(祖籍平陽青街,是海外著名實業家)一行駕機飛回祖國,追根尋源。回鄉後,首倡聯譜之誼,要筆者定下具體時間、地點,要把浙東南、閩東西平、西河二郡池氏共同聯譜(後因黃岩池氏宗譜年久失修,居住分散,而暫無法聯成)。經眾首事梯山航海,不辭艱辛,再三協商,一致贊同;終於在1993年5月20日,由溫州平陽、瑞安、福安各宗親代表32人聚集在平陽山門小龍里共議聯譜大事,會議取得完滿成功。筆者撰文賦詩為證:“疇溪小龍樂悠悠,天涯海角壯志酬;一堂歡會凱歌起,繪就藍圖功千秋。”瑞安前浙江省文官池體淼為聯譜祝福七律一章:“群賢鹹入此堂中,少長同尊華太公。久仰青街多大德,不忘萬里事宗兄。欣逢聯譜開大慶,更有歸僑第一功。老叟附驥生晚福,平河兩岸百花榮。”會議強調:聯譜意在連心。凡我池氏矢志不渝,志在敬宗睦族,同心同德,展望前程,要為祖國、為人類作貢獻,大開宏圖。這才不愧為始祖子華公的好兒孫,這就是數萬池氏裔孫共同之心願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際上3.15從哪一年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