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講故事的糟老頭
-
2 # 鯨魚電影
淚點高指的就是更難讓觀眾哭出來,淚點低就是很容易看得淚流滿面。《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上映之前就宣傳“哭爆全島”,它之所以能成為中國臺灣2018年的票房冠軍,就是因為它能讓觀眾痛哭流涕。
然而我看過之後覺得它的淚點還是比較高的,真正能看哭的人,基本都是女生,但對於男生來說,這種老套的情節還是比較難以有說服力的,跟《前任3》相比,能產生共鳴的難度更大。
片中那位劉以豪飾演的男主角,身患家族遺傳的癌症,不久之後就要離開人世。但是為了自己的女朋友不孤單,他就希望她能找一個照顧她的人。結果女孩喜歡上了一個有女友的人,怎麼辦呢?男主角想了個辦法,他找人跟拍那個人的女友,拍到了她出軌的證據,然後寄給他,迫使他倆分手。
其實這種方式很容易引來爭議,你用破壞他人感情的方式,來成就自己的感情,這其實是非常自私的做法,儘管你會說,他們本來就貌合神離、長痛不如短痛之類的話,但別人家的事哪裡輪到他來做評判,更何況這個女孩插足別人感情本來就是不對。難怪不少觀眾冷靜看完後都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
《前任3》則沒有那種癌症這類的俗套梗,而是給人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尾,男女主角分手後,並沒有重歸於好,而是各自都有了新歡,最後兩人勞燕分飛了。《後來的我們》其實也有類似的結尾。這種結尾更能打動觀眾,因為愛情片的核心是表現“愛的超越性”,但悲劇的結尾告訴人們愛情有時也很脆弱到無能為力,讓人們更加珍惜當下擁有的愛,所以《前任3》的淚點更真實。
-
3 # No1影視匯
只要是好一點的關於情感的電影都比較觸動人心的;
就像是一首歌,感同身受的人,都會覺得歌詞就是在說自己,電影也一樣。
《前任3》呢,笑點還是比較多的,並且是大家都有過的前任題材,在影片前期,可能大家都是以一個輕鬆的狀態來觀看,但在後期,突然爆發出幾個情感昇華的片段,配合電影插曲、主題曲,淚點十足。
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告訴我們要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這樣我們才會變的更好,他們的放過,讓我們遇到更好的人。
相比感同身受,前任3比較接地氣,接受面打,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有淚點一些,
-
4 # 南熙君
1. 先說前任三吧,之所有走進電影院看前任三,是因為這部電影也算一個小小的IP吧,畢竟有前兩部電影做先導,雖然劇情上沒有延續,但是好在演員都是從第一部和第二部延續下來的,韓庚和鄭凱在前兩部中的表現,觀眾也是有目共睹的。
說到淚點,前任三給觀影人的感受總體而言倆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真實。主角二人的愛情故事始於好感,陷於才華,忠於人品,而後敗於性格。分開之後各自互不打擾,若干年之後,又覓得各自屬於自己的愛情,餘生想必也是幸福的。這部電影從開始的笑點不斷,到後來故事的推進,淚點開始堆積,最後男女主角為了結束這一段美好的愛情,都做出了此前答應過彼此的承諾,完成了對愛情的另一種堅守。
這是愛情應該有的狀態,愛的時候熱烈,分的時候灑脫。前任三用前半段不間斷的笑料和後半段穩步推進的淚點,為觀眾營造了很好的觀影氛圍。
更為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三觀很正,沒有太多偏離當下社會價值觀和愛情觀的東西,是一部值得反覆去看的愛情片。
2. 反過頭來說說最近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看過的人都知道,是在此前一個南韓的版本上翻拍的。先不說劇情來源上已經無法讓人有了觀影的慾望,單單從這部電影是怎麼吸引人去影院的手段來說,就不是很高明。我想問,有多少人是因為在手機app的某些平臺刷到相關的影片或者文章,才去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進的電影院。
其次,劇情方面,由於南韓電影是出了名的愛情電影聖地,這部電影翻拍出來的效果,總是給人一種故意去裝痴情和賣慘去賺眼淚的感覺。而且說句實話,作為一部院線的影視作品,劇中男女主人公在處理愛情問題的時候,傳播給大眾的愛情觀,也是極為不正確的。如果說人民日報批判都挺好是在極度的販惡,那麼這部電影就是在極度的販愛。
我不認為,看完這部電影會哭的人,是對周邊事物有真正分辨和鑑別能力的人。因為你但凡有一點點基本的愛情觀或者認知能力,都不會被這種已經建立在虛空架構裡,卻還表現的如此矯揉造作的故事而掉眼淚。更何況,這還是一部三觀不症,無病呻吟的作品。
最後我說說淚點的事情,如果可以打分的話,我認為淚點值為零。當然,我說的淚點值,是以一個正常有認知能力的人為參考標準的,某些腦中空空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我只能呵呵一笑。
END.
-
5 # Collmi珂米
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自3月14日上映以來,票房飄紅,截止上週日(3月17日)已斬獲3.3億票房,而上週日的單日票房更是高達1.4億,遠超美國大片《驚奇隊長》和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
然而相比本片的票房,口碑卻不盡人意。豆瓣評分僅5.1分,僅好於8%的愛情片。本片的主要爭議點在於電影的三觀,實在讓人有些難以認同。
一、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拆散別人的感情
影片中男主父親患癌症去世,母親拋棄他而去;女主父母遭車禍身亡。兩個孤單的年輕人從高中時就好上了,十年來一直像家人一樣同居,即使彼此相愛,也從沒有說出口。
當男主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且越來越嚴重的時候,他便決心為女主找一個好男人嫁了。
原本是一片好意,卻不懂這世界好男人有多少,他偏偏挑中已訂婚的男二,硬是把人家的感情拆散,來成全女主。
二、兩人的狗血愛情拉上了一位受害者
男主和女主的愛情看似無私感人,實則利用和傷害了無辜的男二。
原本已有訂婚女友的男二,感情被男主拆散,以為女主會是自己的真愛,和對方結了婚。沒想到女主只是欺騙和利用了他,最終和男主殉情自殺。
原本不過是個路人甲,最後成了他們感情昇華的墊腳石。網友紛紛表示,男二才是片中最悲催最無辜的那一個,影片名應該改成《比悲傷更悲傷的男二》。
三、女主假裝不知道男主病情,配合他演戲
不得不說,陳意涵可愛活潑的形象演繹這個角色確實可圈可點。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她是被矇在鼓裡的,但是最後的反轉卻是她明知男主病情還配合他演戲。
這個劇情雖說賺了不少觀眾的眼淚,但是照理說,當知道自己愛的人生病了,應該第一時間讓他去醫院治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延續愛人的生命。而不是眼睜睜看著他走向死亡。
回看之前票房大賣的《前任3》也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但是這兩部劇的差別在於,《悲傷》整部劇幾乎都是沉浸在低沉的氣壓當中,看起來會很壓抑,最後的淚點說來也有被氛圍憋出來的情況。而《前任3》前期是帶著笑點的,前期的歡樂讓我們感受他們的用情深,方式是不一樣的。而最後美好的愛情卻支離破碎,這才是觀眾最不忍心看到的。
所以與其比較誰的淚點多,不如說是賺淚點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前任3》的接受能力會更高一點,畢竟是比較普遍的戀愛關係,而《悲傷》會顯得特殊,歧義也會比較多。
以上是我的回答,喜歡可以點關注哦!
-
6 # 是魚凡吖
被《比悲傷》感動的觀眾多數表示也曾為《前任3》哭過
從《前任3》到《比悲傷更悲傷》,以眼淚作為媒介表達出內心最強烈的情感,似乎已經成為這類中國產都市愛情片開拓出的一條新成功之路。
在檢視和統計這幾部影片的觀眾反饋時,我們不難發現一處共通點:無論線上線下,相比其他多數內地院線電影,這類作品的受眾評價影片時,關於個人情緒與感悟的分享更多。
當我們習慣於談論影片劇情安排的合理性,故事是否老套,演員的演技或知名度時,他們更在意或許是角色與自己的感情經歷的契合度與共情度。
隨便翻閱社交平臺和購票網站上的觀眾短評,你都不難收穫這樣的文字:
“想去做的事情就去做,相見的人就馬不停蹄去見,珍惜當下、珍惜所擁有”;
“別告訴他我很想他,比孤獨更悲傷的事是習慣孤獨,原諒我在你決定放棄我的時候才喜歡上你。”
“我無法想象有一天我和我先生中將有一個人先離開對方,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我想都不敢想。”
而在電影院淚流滿面的觀眾,也與我們真誠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一個哭到不得不戴墨鏡才敢面對鏡頭的女孩說,無論《前任3》、《後來的我們》還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自己看電影的時候總會想起那個男孩,“我喜歡他,他卻喜歡別人”,眼淚就這樣流下來。
還有一個女生向我們坦言,這兩天剛剛跟老公吵架,才會選擇自己一個人來看電影。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過程中,其實自己一直在反思,甚至看完電影立刻有了想打電話和好的想法。
就是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會有一些自己的反思,自己對待愛情的一個觀念,就是缺少了一種為對方去考慮,去付出,而更多的總是在藉著愛情的這個名義,去索取,這是對我的一個震動吧。
剛好跟老公吵架,這兩天在鬧彆扭,然後所以自己來看了電影,看完之後會覺得,應該去為他去想一下,覺得自己(有的地方也)做的挺糟糕的。
女主為男主做了很多,對我來說就是可以同生共死的那一種情感。
我就是每次看電影的時候就會想起他,無論是《後來的我們》,還是《前任3》,就是我喜歡他,他卻喜歡別人。
當時看《前任3》的時候,就想到前男友,當時分手也是分的跟電影裡差不多,也是不明不白地就分開了,也是好多話也沒說出口,所以感同身受。
我就是想到了自己之前吃過的苦和沒有成功的結局,很多委屈和誤會,就覺得很想哭。很多時候是誤會,真的是挺想哭的。
最後,我覺得還是《前任3》更讓我觸動吧。
-
7 # 小天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她說: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送我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一起吃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險的人,我要的不是別人,是你。
“如果還有來生,你想做什麼?”
除了做人,什麼都行。戒指,眼鏡,床,日記。
下輩子做這些東西?有什麼意思?
《前任3再見前任》教懂了我們:兩個人散了是因為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讓我們學會:因為我不知道,下輩子是否能遇見你,所以我,今生才會那麼努力把最好的都給你 。所以答案《前任3》淚點比較有意義。
-
8 # 精選生活君
故事基本梗要:青梅竹馬的男主女主雙方家庭一路相互照顧,相互扶持,在這兩家主人公孩子成長一路上,彼此生起愛意,彼此深愛對方,可是老天總愛抓弄別人,男主得絕症,於是把愛深深藏在心底不敢告訴女方,想盡自己最後在人世的時間為女主找個好歸宿,但是紙總是包不住火,女主會自動啊男主的身體狀況,不想吵架,不想讓他擔心,於是就默默在心底湧著淚珠答應男主的要求,最後男主不幸去世後,女主也為他殉情,這就是故事的大概。
雖然劇情很老套,也很狗血,將韓劇中的車禍癌症治不好三大要素統統霸佔,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嘴裡罵著這狗血劇情,卻還拿著紙巾進影院。
淚點一:生命待你不公,你卻要以微笑看待,男女主雙方知道情況後,失去生命的羈絆,將對方視為生命的唯一,視為活下去的動力,但是希望的曙光總喜歡遲到,甚至抓弄他人玩個放鴿子,希望的背後是絕望無奈。
淚點二:兩個深愛彼此的人為什麼最後還是沒能在一起,一直都在想,兩個人明明深愛著對方,心中有著彼此,不應該一起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嗎,不應該攜手共同面對疾病嗎?不過,當你置之其中,恐怕就會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和人類的渺小,能力是多麼的有限,深愛著愛卻要隱藏,卻要假裝,還要忍受。這是多麼痛苦啊。
淚點三:活生生將無辜之人推入失去愛人的痛苦之中~男二是多麼悲涼,多麼深受傷害,難道男二僅僅就是一個備胎嗎?恐怕這就是另一部分人的淚點了。其實小編想說,如果不是心裡有感觸,又怎會對它動心呢,眼淚它是奢飾品,感覺到了自然就出來了!不管評分如何,最起碼它滿足了很大一部分有故事的人!很多網友將它和《前任3》對比,其實小編認為不需要的,至於道理,或許你會懂,或許你不懂!
回覆列表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可能最打動人心的,是男主跟女主之間真切又深刻的情誼吧。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送我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一起吃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險的人,我要的不是別人,是你。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淚點 這部電影裡那些讓人心碎的臺詞,打到你的淚點了嗎。 我不喜歡永遠,因為兩個人其中一個人不在了,就不是永遠了。但是下輩子不一樣,聽起來就像是個約定. ."人一旦習慣了孤獨,那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淚點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送我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一起吃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險的人,我要的不是別人,是你。"願生命中不會出現愛而不得的人,請照看好生命中對你重要的每一個人,願所有人都珍惜眼前人,願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真愛,願我們都不負遇見。
前任3淚點
一、情感自古就是坎坷的路 從一而終的感情自古被奉為楷模之舉,但是多數存在於小說及美好傳說之中,大多數人的感情之路坎坷不斷。看似恩愛有加的關係背後總是隱藏著心酸與坎坷,無論是懵懵懂懂的初戀,還是轟轟烈烈的熱戀,或是平平淡淡的婚姻,在歷經千難萬險之後,走到最後的少之又少,箇中滋味,痛徹心扉。 二、吵鬧自古就是難避的坎 片中的餘飛和女友則是另一番境況,在無數次決裂之後總能重歸於好,在一次次爭吵之中的關係愈發親密,得到的不是爭吵之後的冷戰,而是在看似喧鬧的感情背後把兩個人的過去捋的順順當當,互相之間借吵架扯下原本那些偽裝的面具,開誠佈公,你說你的秘密,我談我的錯誤,在短暫的冷戰之後換來的是更加理性的相處。 三、失去自古就是前任的傷 更多的人,在本著延續前兩部電影喜劇傳統的主題上被前任3瘋狂的收割淚點,因為它更加喜劇的前半段與反差極大的後半段徹底讓觀眾淚腺崩盤,每個人都想在觀影的某一瞬間看到那個曾經的自己,或許痴迷、或許瘋狂、或許理性、或許感性。在一部電影之中讓觀眾的那些可憐的幻想得到實現,就像得到那些前任曾經給過的溫暖一樣,因為想哭的痛痛快快,因為曾經愛過,但也只是曾經了。 四、回憶自古就是遲到的愛 孟雲在最繁華的街頭大喊我愛你,林珈躲在客廳瘋狂的吃芒果是全片最為高潮的奪淚片段,在這看似瘋狂幼稚的行為背後並不是因為回憶中的承諾多麼莊嚴,觀眾感受到得,是那種不顧顏面,無懼生死的愛情,縱使身邊還有那個願意陪伴自己天長地久的伴侶,但是那些回不去的過往,總會在不經意的瞬間攀上心頭,堵得厲害,刺的徹骨。畢竟一個人走了,回憶卻還留著。
總結: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淚點更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