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邪雨浩

    印度有很多宗教,主要包括印度教、伊斯蘭教、耆那教、佛教等。  

    1.印度教實行一夫一妻制。  根據1956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規定,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論處且其婚姻無效;准許離婚;締結婚姻的行為由法律特別規定,但形式要件由風俗習慣和禮儀決定。在離婚方面,該法保留了最為保守的夫妻一方在犯罪情況下另一方才可以解除婚姻關係的理論。  可以說,《印度教婚姻法》將傳統印度教法律中關於婚姻問題的種種落後規定予以徹底廢除,傳統的印度教婚姻法規定,結婚是新娘的父母將新娘送給新郎的一種贈與行為。這樣,作為人的新娘就成了贈與契約的標的物,而不具有獨立的人格。《印度教婚姻法》將這些落後的規定予以清除,實現了印度教婚姻法的現代化。  按照印度教的傳統,婚姻是一種不可撤銷的,純粹的和宗教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一種永恆的契約。兩個人透過婚姻要放棄自己的獨立身份,結合成為一個家庭,透過相互之間能力上和情感上的支援而互相受益,就像一輛車的兩個車輪,載著車體輕鬆前進。婚姻是兩個靈魂的結合,其目的不僅限於結婚帶來的聲色愉悅,還要建立家庭的基礎,生孩子,撫養一個家庭。  在吠陀文獻中說,出於維持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行為端莊和得當的需要,從而演變出了婚姻制度。自那時以來,這一制度經受了時間的考驗。而且,多數印度人都反對寡婦再嫁。  

    2. 伊斯蘭教徒是允許的一夫多妻的。  平民可以娶4位,他們自己解釋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多妻(比如女子無法生育、女子無法滿足男性的需求、透過協商後妻子答應等等),而且必須保證公平對待每個老婆。現實中大部分都是一夫一妻。  貴族可以娶6位,高階貴族8位,伊斯蘭教徒若當上國王的話就可以隨便娶拉...  

    3. 基督教徒都是實行一夫一妻制。  

    4. 耆那教最初的活動中心是恆河流域,公元前3世紀,由於摩揭陀地區12年連續發生災荒,於是耆那教開始由北南移,轉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區。公元1世紀左右,它分裂為天衣派和白衣派,後來兩派又繼續分裂。白衣派主張男女一樣能獲得拯救,各種姓一律平等,否認裸體的必要性,主張僧侶穿白袍。允許出家人佔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許男女結婚生育等。這一派主要活動區域是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天衣派較為保守,注重苦行,歧視婦女,禁止婦女進入寺院和廟宇,對白衣派的主張均持反對態度,要求僧侶基本上裸體,只有最偉大的聖人才能全裸。這一派主要活動在南印度的卡納塔克邦以及北方邦。  

    5. 印度佛教徒在印度已經佔很小的比例,不到1%。  《佛說善生經》一作《善生子經》,是佛教集中論述家庭倫理關係的一部重要經典。佛教實行出家制度,但並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和社會倫理關係。  出家人不結婚,俗家弟子可以結婚,但嚴格要求夫妻相互尊重、不離不棄,所以就不會容許一夫多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利用下班空閒時間用手機賺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