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影視俱樂部
-
2 # 沐洛小鎮
1、 過年之前大掃除屋裡屋外收拾乾淨;
2、 過年要穿新衣服。小時候的過年衣服都是提前買好的,天天掰著手指盼過年,把衣服留到大年初一穿;
3、 給故人拜年。大年三十的早上,跟隨父親到先祖墳前祭拜;
4、 除夕早中晚放鞭炮。大家三五成群打麻將、嗑瓜子拉家常、看春節聯歡晚會;
5、 小時候,每到年三十,媽媽做美味的年飯慢慢一桌,一家人歡歡喜喜過大年。
-
3 # yohe666
噼裡啪啦放鞭炮
咕嚕咕嚕煮餃子
嘻嘻哈哈看春晚
磨磨蹭蹭去拜年
開開心心收紅包
-
4 # 古道深巷
感謝邀請,要說起過年小時候是最期盼的一件事了。小的時候還在農村生活,臨近春節的時候小心思就產生了,天天盼望著大人們趕快趕集或者進城備年貨,其實備年貨主要是大人們的是,我想的是跟著大人去買新衣服穿。小的時候就饞新衣服,看到隔壁家誰誰的小孩穿新衣服,自己就妒忌,回家非要吵著買新衣服。大年三十的晚上吃過飯,隔壁鄰居的小夥伴腳還沒賣進院子就大聲呼喊我的名字“小凱,耍去”,這一聲到現在回憶起彷彿就在耳邊迴盪。耍去並不是真的耍,是去拜年去,小孩子的心思就是去藥店壓歲錢,三五成群到年紀較大點的長輩家裡去拜年,一聲伯伯 一聲奶奶過年好、跪地磕頭,還帶聲的呢,就好像誰磕頭聲大給的壓歲錢就多,其實那個時候就一塊兩塊,頂多的五塊,現在回憶頗有意思。
-
5 # 完美天空LH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過年是最高興的時候,除了有好吃,好喝的,大人都要給我們小孩子買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了,那時我生在農村,到過年的時候習俗也很多,都得提前準備,大人都在忙,小孩也跟著前後連玩帶看,過了小年我們的村裡有生產隊長,就號召年青人在一起學習練扭大秧歌,從過年初三開始一直到十五這期間有比賽,還到外地去表演。臘月二十八農村個家開始糊牆,都用報紙,(農村土牆)。搞衛生,二十九開始蒸饅頭,煮肉。三十這天開始寫春聯,帖完春聯,就到下午一點多開始吃一年的最後一頓飯了,開始放鞭炮了。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了,我們小孩子都提著燈籠到處亂跑了,那時候孩子多,東家到西家也沒有停留的時候啊!東北隨然好冷玩的也直冒汗。除夕夜北方都必須吃餃子,來接神。到初一開始就開始拜年了,小的給老的磕頭,老的給小的壓歲錢。親親之間這幾天都串門,走親戚,從初一到十五都可以的。那時候過年的習俗被現在的高科技而取代,在家裡那都不去了,玩手機,看電視,而那個時候習俗到現在孩子們知道的也很少了!但到過年的時候此時此景依然在我的腦海裡展現。
-
6 # 阿咪貓154222828
作為一名70後,小時候的習俗可多了海了去。從開始吃臘八粥起,就進入過節倒計時,學校放了假,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貨,殺豬、宰羊,熬豬油、洗豬下水,醃鹹肉、豬頭,滷好一盆,來客人切一盤。大人打掃房間,小孩子在旁邊打下手。從臘月初八開始,就要說吉利話,一旦話說錯,就用手拍一下自己的屁股,再拍一下自己的嘴巴,意思是不是剛剛是在放屁。二十七、二十八,家家戶戶蒸饅頭,二十九炸丸子,年三十,祭拜老祖宗,而後準備年夜飯。年初一拜年,年初二拿著饅頭丸子等食物開始走親戚。初五之前家裡不到垃圾,晚上,灶臺上鍋裡不空,要放饅頭,表示有餘糧。十五那天小孩打著家長制作的燈籠到處轉,比比誰的燈籠更出彩。
-
7 # 風中蝶61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爸爸給我們每個人發壓歲錢,到十二點一起放煙花,晚上還要守歲,要守到很晚才睡覺。
-
8 # 邵武豬小宇
1,年前大搞衛生,稱為除塵,而且專門找個天氣好的時間洗傢俱。
2,貼紅紙,裁小張紅紙,用米糊貼每個角落,和貼對聯。
3,殺雞殺鴨,一大盆,殺豬選好日子哦,圖吉利。
4,吃水餃湯圓,其中會放硬幣一枚,圖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5,拜年啦,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
6,主要是,紅包,壓歲錢,壓枕頭下面,圖大吉大利。
-
9 # 健身小黑3223
座標內蒙,小時候過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放炮仗了。小時候都是拿著一掛小鞭,掛在肩膀上,可以腦補一下拿著加特林肩膀上斜挎著子彈鏈的樣子,一模一樣。手裡拿根香,拆下一個點一個。小時候玩的是不亦樂乎,指導有一次手指被小鞭火藥給呲了一下,練就了一雙銀手指,發誓再也沒玩過了。至於吃的這方面,就是年前殺頭豬,吱哇吱哇亂叫,我嚴重我到現在都不愛吃豬肉就是被這個聲音弄的。豆包啊啥的都不能少,一頓賊豐盛的年夜飯,然後就是正月初一到十五吃剩飯剩菜。。。
-
10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童年的記憶總是那麼美好,特別是對過年的記憶依然那麼親切,那麼清新。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住在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小山村。那時一進臘月就天天盼,天天算,盼過年能吃點好東西,穿點好衣服,還能看到一些只有過年才有的新鮮事。
年前第一件大事就是準備年貨。其中有三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鞭炮、紅紙和年畫。紅紙用來寫對聯。小鞭炮買一百響的兩掛,拆著放。年畫專撿新鮮的買,貼在屋裡花花綠綠看著非常喜慶。
臘月二十三這是必過的小年。這天要打發灶王老爺和天地爺上西天。我記得那時家家都供著灶王老爺和天地爺。灶王老爺在灶臺後供奉。天地爺在屋外牆的左上方一個一尺見方的土龕裡。供奉的牌位兩邊寫著一付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這天把供奉的牌位拿下來,在一家人唸唸有詞的禱告聲中燒掉,這就叫傳送灶王老爺上西天。然後大人們就分些自制的糖瓜給我們吃,意思是讓灶王老爺嘴甜些,上天后"言好事"。那時候我非常奇怪,讓灶王老爺嘴甜些,為啥不讓灶王老爺吃糖瓜,卻把糖瓜都給了我們?
過了臘月二十七,過年的氣氛也特別濃了,.開始安排另一件大事,就是請家堂。什麼是請家堂?就是把祖宗牌位請出來,放在一個用布鋪好的桌子上,上面擺上果酒菜餚香表,天天祭拜,至到過了正月初五才撤下來,其實就是祭祖。這期間,我們這些小孩白天黑夜總是到各家去串門,特別是夜晚,一進門就會看到家堂在那裡擺著,桌子上煙霧繚繞。那神密的氛圍還真以為有神鬼在裡面,嚇得心裡嘭嘭直跳。
大年初一開始拜年,十五之前走村串戶看會,那獅子旱船高蹺好不熱鬧。
過年,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是那樣的甜美。它歡樂、祥和,喜慶中還略帶那麼一點說不出的神密。
-
11 # 婻言婻語
看到這個標題一下子想起了好多好多小時候的事情
過了小年大人們就要開始忙忙碌碌的準備著:
收拾屋子:從高到底、從裡到外
準備食物:當然少不了肘子、豬蹄、雞等等好多,印象中最深了的應當是炸乾果、蝦片(小朋友總是拿著好多一邊跑一邊吃,你分我點我給你點)
酒水飲料:小時候叫做“香檳”,特別懷念那個味道,現有叫做“汽泡酒”可是已經喝不出那種味道了
零食餅乾:最喜歡的應當是“小淘氣”(吃完以後把糖紙按著原印折回去騙其他小朋友屢試不爽)還有一種“不老林”(把糖紙留著鋪平放在書裡)
煙火爆竹:相信很多小朋友都讓小炮崩過手,疼了也不哭,左手拿著香或者大人抽的煙在或者火柴
小孩還有手提燈籠,那個時候沒有電動的,都是家長用一塊木板中間釘個釘子放蠟燭用,四周用膠帶把玻璃粘好做燈罩卡在木板上,外面在用鐵絲做外框連線木棒的手提
哎呀好多好多,想想那個時候多好,開開心心的,鄰里之間相處的也好,小朋友成群結伴的挨家串門拜年兜裡滿是糖呀瓜子黃生小炮竹
想想都覺得美好,看看現在越來越覺得沒意思了
忘記了還有紅包要收呢
-
12 # 楚雄政法
01臘月裡,買新衣、辦年貨童謠裡這樣唱的,“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臘八,老家的年味越來越重了,在外務工的人們都陸續返鄉,回老家置辦年貨,準備過大年。縣城裡的大街小巷滿滿的都是人,充斥著大小商鋪、超市裡營業員的吆喝聲。我們置辦的東西大概分為幾類:吃——舌尖上的家鄉每家每戶都會為春節以及來年準備的足夠的臘味,包括臘魚、臘肉、臘香腸、臘鴨。記得每年爸媽去菜市場買很多魚、肉,拿回來醃製晾曬,製作成臘魚、臘肉、臘香腸。製作的臘味分量,大概足夠一家人吃一整年。為什麼做那麼多?這也是過年的一種儀式感,寓意著我們這個家庭的富足,來年不愁吃,年年有餘。由於臘味是需要時間進行醃製晾曬的,所以,這也是年貨中最先開始置辦的。不同於一些地方煙燻的臘味,我們的臘味是經過食鹽醃製、太陽曬乾的,不會有煙燻味道。穿——穿新衣過新年所謂新年,是要以全新的姿態、面貌來迎接全新未知的一年。為了迎接新年,爸媽給我們買了漂亮帥氣的新衣服和鞋子,除夕之夜,吃過年夜飯(因為怕吃飯的時候弄髒新衣),爸媽就會給我們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新鞋,全身都是一副新氣象。這樣的習俗,在我家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環節。小時候都是爸媽幫我們買好了新衣,我們期待著除夕之夜穿新衣,後來即使到了我們二十多歲的年紀,爸媽還是會在臘月帶著我們一起去逛街買新衣新鞋,除夕之夜催促我們洗漱換新衣,一直保留著這個環節,像是春節的一種儀式感。長大以後,因為自己平日裡會逛街買衣服,所以新年穿新衣不再像小時候那麼驚喜和興奮,反而少了幾分期待。當然,每年過年這些儀式感,帶給我們的更多是幸福感。無論年齡大小,在父母眼裡我們一直是長不大的孩子。年畫——春節的標籤特別標誌著過年的標籤,還有對聯、年畫、福字等等這些裝飾門窗的祝福,都寓意著對新年的祝福和期待。02大掃除,窗明几淨迎新年人要穿新衣,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那麼房子也一樣,也要進行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的大掃除,掃地、拖地、擦窗臺等等,掃去過去一年的塵土,窗明几淨的迎接新年。03辭舊歲,祭先祖每年的臘月29,老爸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到已故老人墓碑前辭舊歲祭先祖,鳴鞭、燒紙、叩拜已過世的祖先,祈禱祖先保佑下輩平安和健康。特別之處在於,辭歲回來時,從山上(農村裡的墓碑一般在山裡)砍些枯樹枝帶回來,枯樹枝在農村可作為土灶的柴火,“柴”諧音“財”(方言裡這2個字同音),寓意著把財帶回來,來年會發大財、行大運、紅紅火火。04除夕這一天,放鞭炮、貼對聯、團年飯、壓歲錢除夕一早吃過早餐後,媽媽就會開始張羅著做團年飯了。媽媽嘴裡唸叨著,今年計劃做幾個菜(一般是6、8、10個,寓意好:6很順,8很發,10是十全十美),然後列出選單,按照選單就開始做了,孩子們通常打打下手。團年飯的選單上,幾乎是葷菜,沒有蔬菜。基本以燉的湯為主,蒸的菜為輔,沒有炒菜,“炒”與“吵”諧音,忌諱炒菜,是為了避免來年家裡爭吵過多。團年飯必不可少的菜有:土雞燉黃花、老鴨燉酸菜、豆泡煎魚、排骨燉魚面、牛肉燉蘿蔔、羊肉湯、肉圓、芋圓。看了選單之後,你會發現雞鴨魚豬牛羊肉都有,這些意味著今年大豐收。而且,除夕之夜的魚不能吃完,留著一些,意味著年年有餘。圓子每年必不可少,意味著團團圓圓。團年飯差不多快做好的時候,開始貼對聯、放鞭炮(農村裡可以放鞭炮)表示我家準備團年了,一家人一起團團圓圓過大年了。貼完對聯,放完鞭炮,就開飯了。吃飯時,我們擺放的碗筷比實際吃飯的人數多2副,這多出來的碗筷,是留給已故的爺爺奶奶回來團年的,是一種寓意,一大家人團團圓圓。
-
13 # 侶十方
小時候不理解
~
小時候不理解
~
小時候不理解
大年初一到初五不能,洗頭,洗澡...洗衣服還不能往外掃垃圾
整個的臭暈了,哈哈
每個人都懷念過去,卻忘了自己的腳步還在不斷的前行,每次回頭看到的都是昨天的自己!
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很冷,
那種年味,帶著一種溫度;
記得小時候的年,吃的東西不是很多
那種年味,帶著對食物的一種珍惜;
記得小時候的年,年邁的父母還很年輕
那種年味,帶著我們對生活的無憂無慮
記得小時候的年,那時我們不經世事
那種年味,帶著我們對生活的一種質樸;
致青春~~
--@王丁0521
-
14 # v誰明浪子心
童年過年的快樂和喜悅,我終生難忘。雖然那時候,大家都很窮,物質、文化也很貧乏,但那份盼年的喜悅勁卻特別高。現在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了,娛樂專案也多了,過去很多過年的習俗也被人們丟棄了,過年那份欣喜勁也漸漸沒了,不知不覺的年味兒也就越來越淡了......。-題記
上世紀七十年代沂蒙山區老百姓的日子還很窮,物資十分匱乏,基本沒有什麼文化生活,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頓餃子。
進入臘月,一過小年,生產隊就開始殺豬,每家每戶分上幾斤肉,這樣年夜飯就可吃上豬肉餃子或者豬肉燉粉條子。如是一進臘月,我們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盼年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可以看電影和痛快的玩。
過年吃餃子,主要是年三十晚間12點後,辭舊迎新的時刻,煮餃子、放鞭炮。餃子有新歲交子之意,圖的是吉祥如意。除夕之夜的餃子要包進幾枚硬幣,誰吃到誰有福。小的時候,我們兄弟都爭搶著吃,我吃到的時候多。
小時候,平時難見葷腥兒,過年才能大快朵頤。那時靠吃粗糧、白麵很少能吃上,只是時間長了調劑一下,豆油也不夠吃,怎捨得熘炒烹炸。母親每月都儘量少放油,積攢下來過年,年前再去附近的村子換些豆油。這樣過年時會湊夠幾斤豆油,炸丸子、炸魚、炸豆腐,烹製這些菜,都很費油。
大多人家,年夜飯會做上滿滿一大桌子,雞魚不可少,特別是魚一定會有的,一般都會買回一條鯉魚,當然是凍的,做法主要是紅燒或燉,一次不能吃盡,大年初一早晨還把它端上桌,取連年有餘的意思。雞的做法主要是小雞燉蘑菇加粉條。
農村年夜飯,從年三十下午三點多開始,大人從早晨就開始忙著準備、烹製。年夜飯當然離不開酒,酒是本地的地瓜幹酒,那時沒有電視,自然也沒有春晚可看,吃到六七點鐘,小孩開始走東家串西家到“請家堂”的人家去磕頭,(請家堂,就是年三十家人把逝去的老人,用“排位”請到家裡共同過年,年初五再把他們送走。)這樣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因為到誰家都好好打賞我們。
除夕夜以吃餃子為主,零點前把餃子煮上,吃前放一掛鞭炮。過年說話是有許多禁忌的,比如餃子煮破了,不能說破了、壞了,要說掙了(指掙錢的意思),打壞盤子、碗,要說碎碎平安(歲歲平安)。但小孩兒不懂,經常會說錯話,因此常常會挨訓。
大年初一,還是吃餃子,母親早把餃子煮好,叫我們起來吃餃子,沒等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絡繹不絕上門了。我們也草草吃過,也跑出去到別人家拜年。街上熱鬧非凡,到處是拜年的流動大軍。拜年者進門先稱呼,然後行禮,說“過年好!”。不知從何時開始,拜年的少了,後來電話普及,就打個電話拜年,給長輩、給師長。手機普及後,就簡訊拜年了。
除了過年吃餃子,年夜飯讓孩子們狠狠地解饞外,過年吃柿子餅子、嗑瓜子,吃炒花生、還有平時很少吃到的糖果,那時糖品種很少早時只有地瓜糖,這些零食給我們童年和少年時光帶來無窮的樂趣。
過大年除了吃,最重要的就是穿,過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現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買新衣服,過去窮多數人家都是在過年才會給孩子買一身新衣服。母親手巧,是無師自通的裁縫,母親每到過年,都會給我們兄弟四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衣服式樣新穎,穿著合體,讓鄰人和小夥伴都羨慕不已。
過大年,最讓孩子們樂不可支的就是玩兒。農村裡臨近年關都會包場電影,平時難得看場電影。所以一進臘月就是我們孩子們最忙的日子,走村看電影就是我們的快樂,臨近的村莊都留下我們的腳印。偶爾也會走趟遠的去十幾裡遠的金礦看電影。因為金礦上有自己的電影機,年底天天放電影,可是父母是不會讓我們自己去的,所以我們就纏著大人帶我們去。年底貨郎們會走街串巷來賣些小東西,如果沒錢可以拿東西換,香甜的糖塊、好看又香的米團、還有我們最愛的摔炮和火鞭。
現在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了,娛樂專案也多了,過去很多過年的習俗也被人們丟棄了,過年那份欣喜勁也漸漸沒了,不知不覺的年味兒也就越來越淡了......
-
15 # 歌手于傑
我是江蘇人。父親故鄉算是郊區,現在那裡已成城鎮。我小時候過年,有時是隨父親回去鄉下過的,有時是在城裡自己家過的。風俗之類……以前有寫過專欄談這事兒。風俗不特別,不過確實挺難忘的。
鄉下去吃年夜飯時,或者年初二三四走親戚時,一般是這樣的:
大家下了鄉,黃昏時開始吃。各家的親戚坐在大圓桌旁吃喝。杯子不夠便用碗裝酒。江南過年吃的和平日喜酒飲宴差不多,冷盤先上,隨後是熱炒。廚房師傅們不斷吆喝菜名。吃了一巡,大家不覺得餓了,便開始捉對喝酒。你敬我一杯,我還你一碗。男人們吃肉,女人們飲湯。小孩子們吃飽了不耐煩,滿地跑著要糖,又找著電視遙控器要看動畫片。宴席說散不散,繼續坐著吃喝聊天的,坐了沙發吃瓜子看電視的,都有。
這種夜宴,大師傅做的都是鄉間土菜,都不甚精細,但肥厚重味,氣勢龐大。黴乾菜蒸的蹄胖、整雞湯這些,不是大肚漢看著就發憷。到了這時還有胃口下筷子的人不多,更多的早已去拼酒敘話,或是自得其樂了。大師傅們被請到桌旁,上酒上湯,吃自己做的飯食。這些鄉間師傅總是充滿了尊嚴,相當矜持的吃喝。別人誇他菜做得好,就笑笑。
吃完晚飯,天色已暗。男人們喝得有些醉,紅著臉拿著酒去隔壁串門。隔壁家還沒吃完的,聽見人敲門趕緊開。各家門前會掛燈,怕喝醉了的男人們摔著。女人們在房間裡收拾了桌子,開始打牌。孩子們這時有些已累了,蹲在媽媽膝上看打牌的也有,在沙發上睡著的也有。
男人們訪完一圈鄰居回來,摔沙發上,喝茶抽菸吃花生(我們這裡叫長生果),聊。興之所致便把各自的孩子扯過來,叫聲長輩,炫耀般拍拍腦袋。各家拉開牌桌,男人女人齊上陣。有些女人拍著孩子入睡,一面織著毛衣一邊幫男人看牌。靜夜裡偶爾還是有狗吠聲,酒還沒醒的男人便有站起來的,說出去打死了再說,被大家笑著坐勸了下來。
直到近了午夜,主人家把消夜擺上桌來。宴席沒用上的菜,簡單整治一下出來,配著淡一些的酒,淡一些的茶,用雞湯下的粥,以及些甜點麵食。
這種時候的聊天大概是:哎呀酒量是不行啦,這個年紀多喝點湯身體才能好。你看我這不,胖成豬了。哎呀,胖才好呢,有福嘛。外面開始放焰火。我爸這時會坐我旁邊,聊起後門的河塘。他在少年時如何在那裡釣魚,如何把魚熬成湯做過年醒酒時用。
在家裡時,一般是這樣的:
除夕,早起我媽把雞湯、大青魚頭湯上鍋悶著,然後下了她包的餃子。我爸時常會被朋友約去,“年前打一桌”。到午後我爸回來,幫我媽整治年夜飯。
我家年夜飯的格局一般是先冷盤:白切牛肉、鳳爪,我爸愛了一世的炒花生,海蜇、燻魚、脆鱔、白切羊羔肉蘸點辣子。我外婆在世時還會來幫廚,做她招牌的水煮花生。之後是熱菜。我媽以前吝嗇時,常會把拜菩薩用的紅燒麵筋塞肉、紅燒排骨、紅燒魚、黃豆芽百葉、青菜什麼的熱了湊數,後來不了。但是,她也不尚太複雜的菜式,百葉包、蛋餃、炸春捲、紅燜蝦,用我爸的話說,就是“實在”的菜。大年底,我媽會對我爸放寬些。平時爸夏天啤酒、秋冬熱黃酒的啜著,老挨她訓,年底媽就放寬了限,自己還肯喝兩杯。
吃喝完了,大家去看春節聯歡晚會。一般不會聚精會神看,比如邊看邊玩IPAD(去年就是)或者打PSP,或者到樓上自己房間裡換頻道看球賽(假設趕上週末的話)。到零點前後,打電話、發簡訊,出去放鞭炮焰火。和鄰居們打招呼互相道新年好。回來睡覺。
大年初一一定會吃酒釀圓子、年糕稀飯,取團圓登高之意。年初一通常在家休息。年初二三四就到處出去拜親訪友,吃喝。
年初五六就稍微休息休息,喝些粥,吃些雜燴菜。偶爾有朋友來也不大吃了。熱茶、瓜子、花生、糖果,鄉下的親戚回拜,送來些土產禮物。留下來繼續打麻將。小孩子們圍一起看電視或者打遊戲,天氣晴好就到樓下玩耍。那時許多店還沒有開,所以Sunny落在街面總很空曠。
-
16 # 文史工作坊
滿滿都是回憶哦。一、臘八粥呀煮起來
臘八是春節的前奏,預示著春節的到來,中國古代又是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臘八粥的盛行源於古代佛教傳入。美美的一碗臘八粥,放入三勺白糖,甜甜的,回味無窮。
二、小年麻糖做起來民諺曰:“二十三,祭灶官”,臘月二十三叫做“小年”。這一天可以作糖瓜,在家裡的果盤裡擺上各種點心,每個人精神放鬆,隨後便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啦!
三、春聯門對貼貼貼貼春聯與門神的習俗,皆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最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寫在桃符上的語句。到了宋代,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後來在象徵吉祥喜氣的紅紙上寫對聯,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是最早的春聯哦!小時候家裡都會請寫毛筆字特別好看的人幫家裡寫對聯,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幫媽媽挖漿糊,貼對聯。
四、年三十呀看春晚年三十的夜晚,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吃完年夜飯,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本山大叔的出現。
五、元寶盆盆端上桌餃子,長得像元寶,取得是更歲交子之意。最喜歡吃媽媽包的餃子,不像現在外面冷凍的餃子,一點都不好吃!
六、數數我的壓歲錢長輩們過節總要給未成年小子輩們發壓歲錢,包在紅包裡,通常都要和別的孩子比一比的。
-
17 # 勾引不起你
我們小時候作為男孩子當然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阿,就是拿著鞭炮和炮竹各種花樣炸,比如拿在手裡炸,比如扔在魚塘裡炸,比如插在牛糞上炸等各種爆破,當然還有軍火系列,比如把老爸的永久版腳踏車鏈子拆了做成火柴槍,這東西可好玩了,除此之外,如果下雪天堆雪人打雪仗,還有去河邊放野火之類的,種之科目種類繁多,花樣百出,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玩不出的
回覆列表
1、 過年之前大掃除屋裡屋外收拾乾淨;
2、 過年要穿新衣服。小時候的過年衣服都是提前買好的,天天掰著手指盼過年,把衣服留到大年初一穿;
3、 給故人拜年。大年三十的早上,跟隨父親到先祖墳前祭拜;
4、 除夕早中晚放鞭炮。大家三五成群打麻將、嗑瓜子拉家常、看春節聯歡晚會;
5、 小時候,每到年三十,媽媽做美味的年飯慢慢一桌,一家人歡歡喜喜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