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找回自己163185004
-
2 # 西瓜向宏哥哥
現在過年和小時候相比,有很多不一樣。小時候,我們注重情義,現在都注重金錢地位。小時候注重團結,現在變得物是人非了。
-
3 # 一縷陽光0168
現在過年真沒有年味,也不拜年,都自己玩自己手機,以前記得坐火車一大群人聊天,現在大家都玩自己手機,沒人聊天
-
4 # 王叔易理
時代在變化,而我們受到年齡,環境,人物的影響,年節也不在是孩童喜慶的方式。更多是聯絡親朋溝通的橋樑,不希望成為相互攀比的日子。而傳統在年輕一代逐漸消失,已經失去了我們祖先過年的意義。西方用武力無法滅亡中華,卻用文化腐蝕我們年輕一代。致使德道丟失,急功近利。也許物質生活是提升上去了,但幸福安全感卻越來越少了。
-
5 # 大漢Man
我1976年年幼時常盼著過年,可以有壓歲錢拿,有喜愛的新衣裳穿,還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美食,還能去別人家拜門,討到好多好多好吃的小食品糖果之類的,還能盡興的放鞭炮,真是一個豐富幸福快樂的童年春節。長大後,感覺年味的變遷,沒有炮竹聲聲辭舊歲的歡慶,缺少相互鄰居串門拜年的喜慶,平時也能吃到穿到的美食新衣,放在年夜飯再也顯不出激情,精彩的春節晚會也不復從前,也沒有眾多人口群聚一堂,喜氣洋洋的歡樂場面,只留下大多是三家之口冷清的年夜飯。還有眾多房奴車奴下崗工人的嘆息聲。
-
6 # 純叔無聊
過年,是農業社會中一個重大的節日,是一個值得重大慶祝的節日。年味,歸根結底,是一種回憶,是每一個人對以前過年的種種回憶,有這種感慨的人,一般都是60版或70版,因為哪時生活相比現在來說,單調得多,所以,大家對年的記憶,基本上都集中在穿新衣,戴新帽,走親戚,吃好吃的,壓歲錢,放鞭炮,
雖然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年味,但是由於當時社會差別不大,所以,每個人的記憶差別都不大現在找尋年味的人,可能也是尋找這種感覺,說過年,可能也是要這樣過,才叫過年,殊不知,社會過了幾十年,變化日新月異,而且這種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以前沒有的東西,現在到處都是,以前過年的基礎,現在基本上不存在,比如,穿,現在不農村還是城市,沒有誰會等到過年才買買買,平時,都開啟了買買買模式,何況還有11.11,12.12等眾多的電商節,電子商務讓買買買變得很簡單,所以,穿新衣的開心現在就缺失了,吃,更不消說,現在誰還會為吃,而等到過年呢,平時吃的,那一天都比以前過年吃得還要好,住,與以前更有天壤之別,行,更不消說,自駕車,高鐵,飛機,火機,汽車,黑車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從過年所得到的快樂,現在每天都在享受, 那到過年時,想再來找那種感覺,肯定是沒有了,司空見慣了。現在過年能有的,只有看看父母和臘肉七天假期與高速堵車了。那這年還過不?過,肯定過,而且應更重視地過。
在新時代,新時期,我們應該賦予過年更新、更多的內涵與外延,這個任務,對於80版,90版而言,更是一個責無旁貸的任務,因為他們承上啟下。我們現在從農業社會基本上全部轉化到工業社會,我們的社會基礎變了,家庭環境從以前的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變成現在的一家三口,所以,這個年,這個中華髮族重要的節日,怎樣才能更加發揮它的作用,要看我們新一代,不要讓百年後,這個節日,變成無意義了。
-
7 # 偉偉道來1968
起風了,凝視著窗外搖曳的寒冷,默詠著王維的這首懷鄉思親的詩句,心底生出一股莫名的孤獨和悽然。透過窗,望著院子裡形影相弔的山楂樹,依舊悲悲慼慼地挺立於北方的凜冽中,不經意間,2018年的春節已越來越近了。無眠的夜裡,耳畔總是迴盪起著母親不厭其煩的絮叨和父親無言卻暖心的笑聲,漸濃的年味兒混著憂傷帶著回憶,裹著二月裡執著的薄涼悄無聲息地來了。兒時的年味兒城裡人叫過春節,鄉下叫過年。過年,是指從除夕的晚上到新年的年初。過年,首要的習俗就是“撣塵”也叫掃塵,俗語講;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講究的就是年兒跟前務必把家裡的衛生裡裡外外打掃一遍,把髒的衣物、床單、被褥等都要清洗的乾乾淨淨,不乾淨的東西不能帶到新年裡。塵與陳又是諧音,顧還有一層除陳布新的含義。每到年兒跟前,也是父母最為忙碌的時候。一大早,父親便把家裡的髒衣服,床單及被褥等統統收集起來,逐一分類開始清洗,伴著家裡那臺老舊不堪,卻一直不捨得丟棄的單桶洗衣機發出的隆隆聲,年前的忙碌開始了。父親拿著綁著拖布杆的糜子掃帚開始清理屋頂角落裡的灰塵和蛛網,用抹布仔細地擦拭掉暖氣片溝縫的浮灰,最後,開始拖拭每個房間的地板,地板是父親年輕時託關係買的地板塊,在當時家家都是水泥地面的年代裡,父親曾由衷地自豪過。如今,地板革上的黑色花紋早已磨的模糊不清,處處顯露著斑駁的底色,算起來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了。豬肉是兒時年節裡最美味最解饞的東西了,記憶中的年三十,餐桌上總是能擺上那幾樣讓孩子們顧盼流連的菜;五花肉燉粉條、血腸燴酸菜、紅燒排骨、臘肉炒蕨菜、醬豬手、紅燒鯉魚、自制的皮凍等等。當母親把冒著熱氣的菜端上桌返回廚房繼續忙碌的時候,餐桌上的菜便成了我們垂涎的目標,經不住菜餚散發出的香味,在圍著桌子轉上幾圈後,終於抵不住誘惑用手偷偷地拿上一塊趕緊放進嘴裡,於是,出現了現在回想起來都忍俊不禁的畫面;四個孩子圍著桌子畫圈,幾圈下來,桌上小山一樣的菜,已慢慢變成了平原。被母親發現後,總是能換來母親帶著笑意的責罵;“你們是幾輩子沒吃過飯啊?娘娘嘿!”。在那個供給制的年代裡,豬板油可是好東西,拿著肉票去供銷商,常聽到顧客和營業員之間的的對話就是;“給我來塊最肥的,不要瘦的”。年兒跟前,母親會把買回來的豬板油放進鍋裡熬,熬好冷卻後裝在醬菜罈子裡,節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家裡的葷腥就全靠這罈子葷油來調劑了,熬完剩在鍋裡的油茲拉,母親會把它剁成餡包包子,當熱氣騰騰的包子出籠的時候,趁熱咬上一口滿嘴淌油很是解饞。俗語講“過新年,穿新衣”。對於孩子們來說,新年裡能穿上一身新衣裳在那個粗布摞補丁的年代裡,是最開心和幸福的一件事了。每到年節臨近,父親和母親便會早早地坐公交去一趟薩爾圖的農貿大棚,去給孩子們扯上一身新年做衣服的布料。母親的針線活和縫紉機都是後學的,做起針線活難免有些粗糙,畫紙板、打醬子、裁剪、縫紉,每一步母親都做的非常仔細,新衣服做好了,母親就會興沖沖地把在外面瘋的哥哥和我還有妹妹們喊回來,挨個試著新衣,結果不是哥哥的袖子短了,就是妹妹的褲子長了,母親看著孩子們穿著剛剛做好,顯得有些滑稽的新衣服來回轉身時。就會哈哈哈大笑出聲來,甚至眼角都笑出了淚水。而孩子們也是高興的在笑,只是孩子們笑的原因,是因為過年有了一件新衣服而已。年三十兒在孩子們的期盼中終於來了,這也是哥哥和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吃過年夜飯,父親就會給我們分鞭炮了。父親說開飯時,哥哥和我還有妹妹們其實早已在圍著桌子畫圈時吃了個半飽,此時我和哥哥還有妹妹們最惦記的是,父親放在五斗櫥上的那幾包小鞭炮。父親小心地把買好的小鞭炮拆開,開始給我們分炮仗;“你哥十五個,你十個,清清你十個,小麗你膽子小五個吧。”記得那時候的小鞭時二百響一小包的,一共兩層,五顏六色的小鞭整整齊齊的編在一起煞是好看。父親把黃紙包的水果糖平均分給我們幾塊後,把剩下的偷偷藏起來,而我們家裡總是有“間諜”,儘管父親藏得很隱蔽,但總會被“間諜”發現並出賣,被哥哥和我還有妹妹們一點點的蠶食乾淨,直到父親發現他藏的不過是一張褶皺的黃紙。我和哥哥領著兩個妹妹提著罐頭瓶做的燈籠興沖沖地跑出家門,凜冽的冷卻抑制不住我們內心的熱,拿著父親點燃的蝶花牌香菸,哥哥和我總能想方設法的,把妹妹們兜裡為數不多的鞭炮騙來放掉,而妹妹們總是捂著耳朵,高興地跺著腳遠遠的看著,直到我和哥哥把妹妹們的鞭炮全放完後,妹妹們才覺醒般開始地嚎啕大哭。俗語講;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北方的年節這麼多年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變化的也許只是鐵人二村那個六十多平的小屋,那個曾溢滿溫馨的小屋。如今小屋裡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只剩記憶中父親分給我們的那幾十個小鞭還腦海裡依舊清脆鳴響,還有那桌垂涎無悔的菜餚;五花肉燉粉條、血腸燴酸菜、紅燒排骨、臘肉炒蕨菜、醬豬手、紅燒鯉魚。氤氳中泛著誘人的香味兒,還能感受到它散出的陣陣熱浪,在無眠的年夜裡漸漸升騰,昭示荏苒的年味兒。
-
8 # 勇城7
、沒有父母的年,不鬧熱。好想自乙的父母親和我們一起過年,吃得太差也高興。父母親走了,希望父母親健在的朋友一定要珍惜。常常回家賠賠二老。
-
9 # 酷酷的小狐狸
個人覺得,社會在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以前太貧窮了,所以覺得過年時候能穿上新衣,吃上餃子是一種特別幸福的事,但是不能一直拿這種所謂的年味停滯不前啊?那現在讓你回到小時候,一年到頭沒件漂亮的衣服穿,沒有肉,沒有任何娛樂活動,是不是就覺得很好了?
對於原始的人來說,能有火,吃上一頓熱飯熟食就是最幸福的事,那你是不是要扔掉自己所有的電飯鍋,高壓鍋,微波爐,烤箱,砂鍋,然後自己在後院點火燒肉,尋找那種原始的快樂?
社會在發展,人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吃和穿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這在馬斯洛的需求中,是處於最底層的一種表現,你吃飽穿暖了,可以養精神層面尋求更高一層的幸福感啊。比如趁著過年去看一場美術展,去聽一場音樂劇,去做志願者,陪那些孤寡老人,殘疾兒童過年,給他們包餃子,洗頭,這不是更有意義嗎?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你都說了長大後。一個是社會發展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小時候有了一套新衣服而開心長大後不會了小時候有了一些好吃的很開心長大後不會了等等……